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从汉朝开始尊孔?原来刘邦取关中全靠这位儒生的主意……

为什么从汉朝开始尊孔?原来刘邦取关中全靠这位儒生的主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41 更新时间:2024/2/4 21:15:07

作者:保镖哥

众所周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了东亚地区两千多年的尊孔传统。

然而,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事实上,到了晚周战国后期,儒、墨两家都成了时代的显学,追随者众多。

其中,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同时又武装了大量平民和学者,奔波在各地的战场上和君王身边,劝说君王节用、爱民、和平,这自然遭遇了虎视眈眈的强秦君主的嫉恨,同时又因为墨学对军工科技的重视而利用起墨家弟子,例如墨子的弟子就在秦惠王(前356—前311)时事秦。在公元前3世纪60年代至公元前221年秦征伐六国的战争中,墨家大量精英丧失殆尽,加之秦始皇焚书坑儒,墨家便衰落下去了。

而被后世称为“儒家”(韩非子在“说儒”中将孔子门生分为八派,故“儒”从过去的丧葬现场的术士、吹鼓手,成为了孔门的代称)的孔门弟子主张仁政,对秦吞并六国的战争多不赞同。比如薛县人(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叔孙通在秦始皇、秦二代时事秦,初为秦 待诏博士,后被秦二世封为博士,但在秦国将灭之时,也跑到了薛城旧地,归附正在盘踞薛城的项梁,而曾经入秦的荀子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说“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同时又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整体上讲,儒生是对暴秦不敢恭维的。故也有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于是,在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中,儒生便积极参加。例如,孔子的八世孙孔鲋(又名孔甲),与鲁国众多儒生,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被封为博士,与陈胜同生共死。“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虽然陈胜吴广起义被秦国打败了,但已经严重动摇了秦二世的根基,(函谷)关东六国纷纷打出复国旗号,开始击杀秦国的长吏,伏击秦国前来镇压的军队,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楚怀王及旗下的刘邦、项羽。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举义之后,当时各路豪杰名义上是归楚怀王朝廷领导,实际上是由项梁叔侄节制,刘邦等各路部队独立性并不很强,作战部署和兵力分部往往由项氏布置。项梁死后,楚怀王朝廷考虑到项羽暴戾的性格,故想削夺他的兵权。因此秦军围攻赵巨鹿时,派宋义上将军,而以项羽为次将救援巨鹿。并且也不让项羽率军向西攻略秦,而是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闰九月派刘邦率军西伐咸阳。此后,刘邦所率领的军队完全是能够独立行动了。

刘邦当时军队仅有数千人,要打下防守森严的咸阳也并非易事。首先就面临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南)的强大守军,刘邦便在这里吃了大亏,被打退了,损兵折将, 。刘邦只好另取道西进,在途径高阳(今河南杞县西)时,士兵来报说:“有一位叫郦食其的老儒生求见。”刘邦很不耐烦,又不好拒绝,就随便应了句,让他进来。

郦食其一见刘邦如此傲慢无礼,也不下跪,只是作了个揖。刘邦头也不抬,像没看见一样。

郦食其就高声道:“足下带兵到此,是帮助秦打各国呢,还是帮助其他国家灭秦?”刘邦听他如此问话,便大怒道:“哪里来的书呆子,难道天下人想灭秦,独我会去助秦?”

郦食其接着道:“阁下想成功打天下还以貌取人,怕会凉了天下能人之心。还有,我看你智、勇都不如我。如果想得天下还不见我,怕你这天下是打不成了。”(“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勇又不如吾。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刘邦听他出语非凡,整衣戴帽,恭恭敬敬地扶老人上座,虚心向他求教。郦食其告诉刘邦:不如攻克粮食多、城池坚的陈留,在陈留坐大了,再谋天下。我和陈留县令有故交,愿意帮您游说,游说不成,便将这县令杀了。留下了陈留县令的部众,占据了陈留的城池,就靠陈留的粮食招天下的兵士,兵士招成了,阁下横行天下,就没人敢害您了。(“夫足下欲成大功,不如止陈留。陈留者,天下之据冲也,兵之会地也,积粟数千万石,城守甚坚。臣素善其令,愿为足下说之。不听臣,臣请为足下杀之,而下陈留。足下将陈留之众,据陈留之城,而食其积粟,招天下之从兵;从兵已成,足下横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

于是,刘邦听了郦食其的意见,派了郦食其去游说陈留县令,陈留县令不听,郦食其便杀了这县令,打开城门,将刘邦的大军迎了进来。

沛公进城之后,获得陈留武库里大量兵器仓库中丰富的粮食军需,在这里逗留了三个月,召募的军队已达几万人。郦其食还让自己的弟弟郦商率领几千人的军队追随刘邦攻城略地。刘邦也不吝封赏,封郦生为广野君,后来,郦食其又出面劝降秦国守将,辅佐刘邦攻破武关,率先攻破咸阳,灭亡秦朝。此后,楚汉相争 ,郦食其建议刘邦夺取荥阳,占据 敖仓 ,夺取有利据点和粮食补给,为日后逆转形势、反败为胜奠定基础,还奉命出使齐国,劝齐王田广以七十余城归顺。

因郦食其、陆贾等人为刘邦打天下立下赫赫功劳,刘邦便对儒生产生了极好的印象,并在后来的治国中多听从儒生的意见,也为汉武帝尊儒奠定了现实中的基础。

参考资料:

1、墨家的衰落,为什么可能与秦国有关?(问过蓝天)

2、兰钰嵛,陈傲杰,苏延溥:汉代画像石(砖)中的读书图(第十考古)

3、秦末儒生为汉朝建国的所立功勋叙述(罗辉)

更多文章

  • 张郃被马超赵云吊打,却为何能五十回合战平张飞?你看曹操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云张飞马超顶级战法,赵云张飞马超绝地反击,张郃为啥不怕张飞

    张郃与赵云马超张飞的对战张郃乃是曹操手下的猛将,当年在官渡之战中,他曾和张辽大战五十回合不落下风,逼得许褚亲自上场助阵,可见张郃的强悍!然而在和赵云马超张飞等人的对战过程中,张郃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穰山之战中,曹操使用计谋,让许褚在前线牵制刘备,自己带着兵马去偷袭刘备的后方,逼得刘备撤退。而曹操也

  • 成都被围之时,东吴见死不救?其实它已仁至义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国的谁偷袭了成都,蜀吴大战的后果,蜀汉灭亡时东吴为什么见死不救

    其实不然,在小编看来东吴不仅是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甚至是比谁都明白这个意思,他们当然知道当今天下魏国最为强大,他们同蜀国都是在勉强支撑,但是魏国因为种种因素的一定会先进攻蜀国,但是蜀国如果亡了的话,那么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东吴,到时东吴将在劫难逃。所以东吴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而他们也并非在蜀汉灭亡之

  • 名将李广:20岁参军,参战70余次,至死未封侯,只因战绩太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广将军个人资料,历史人物李广简历,历史人物李广相关资料

    赤胆忠心的李广,为何总被汉武帝“嫌弃”?其实,这事也不能怪汉武帝,他的战绩实在拿不出手。李广20岁参军,当时的皇帝还是汉文帝。李广的射术很好,作战勇猛,身材也好,汉文帝很赏识他,很快就把他调到身边工作。在汉文帝时期,汉朝国力还不行,或者说,汉文帝认为,还不到和匈奴正面交战的时候。因此,他对匈奴采取的

  • 同样的远交近攻,为什么大秦横扫六合,而宋朝却有靖康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许多人都会觉得惊讶:宋居然与秦国一样采取了远交近攻?是的。他们不仅仅一样采取了远交近攻,而且跟秦国还有同一个祖宗。古代的秦国和赵国,都是源自于伯益;伯益的后代一支发展为秦国,另外一支发展为赵国。而赵国之后就发展出了赵姓,所以,赵宋和秦国,算得上同根同源。大约是因为同根同源的原因,他们两个国家都选

  • 盘点三国精通水战和陆战的八大名将,这一次东吴终于占尽了上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水战十大名将,东吴名将一览表,东吴水战将领

    甘宁所谓精通水战和陆战的名将有几个标准:第一,水战和陆战综合平均,稍稍偏向水战能力,兼顾其他比如领兵能力;第二,以演义为准,水战和陆战都要有实际的战例说明,比如周瑜和鲁肃作为水军都督水战肯定厉害,但是一方面他们二位主要是居中协调起到统帅作用,实际领兵作战和马上厮杀以及阵前交锋就不擅长了,所以他们二人

  • 陈胜身边的那些武将们:庄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庄贾怎么杀陈胜的,陈胜手下的文官武将,陈胜有杀死自己的武将吗

    《汉书》:腊月,胜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胜以降秦。葬砀,谥曰隐王。严格意义上说,庄贾不算陈胜身边的武将。如果说要上阵杀敌的才算是武将,那么庄贾当然不是武将,因为庄贾甚至可能连战场都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可就是这位御夫庄贾,成为了陈胜命运的终结者。庄贾杀陈胜的理由不多。其一,陈胜对部下不好,庄贾

  • 华佗为何会遭到曹操的斩杀命令?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斩杀华佗的真实原因,曹操与华佗全集,曹操错杀华佗完整版

    为何这样一个人,却遭到了曹操的斩杀命令?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华佗被杀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有描写这样一个场景:曹操多年来受到了头痛的困扰,在华佗为他医治的过程中,对方提议要给他做一个开颅手术。而曹操认为华佗是想借着这个缘由杀害自己,因此,下令将华佗处死。这件事在当

  • 诸葛亮临终前,为何让蒋琬当继承人,而不是姜维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蒋琬与诸葛亮,诸葛亮死前说的蒋琬,三国诸葛亮死后为什么启用蒋琬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临终前,为何不选择姜维做接班人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一就第一点来说,姜维作为魏国的降将,在蜀汉的资历相对较浅。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姜维的父亲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

  • 同样是四征将军,为何曹魏不设征北将军,蜀汉不设征东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的四征将军执掌各个重镇的兵马,拥有征伐的大权,在地位上要高于四镇、四安、四平将军。不过,蜀汉的四征将军,地位反而不如四镇将军,比如赵云先担任征南将军,后晋升为镇东将军。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魏不设征北将军,蜀汉不设征东将军?一首先,曹魏不设立征北将军的原因,应该是因为北方的游牧民

  • 苏轼这诗,看标题以为写刘备,看内容才知那人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轼对刘备的诗,苏轼评价项羽曹操刘备,苏轼哪句诗写出了他胸怀大志

    我想到的是刘备。因为这首诗之前,苏轼写了《八阵碛》、《诸葛盐井》,说到都是蜀汉之事,惯性之下,由不得不想到刘玄德白帝城托孤的典故啊。再读内容,原来小苏写的这人啊,比刘备还惨。先说说刘备为何惨。他为何跑白帝城去了?因为打东吴。为何打东吴?因为关羽被东吴给杀了。结果,不但仇没报成,反而损失了更多将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