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立遗嘱不让后代扫墓,过了1769年才发现原因

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立遗嘱不让后代扫墓,过了1769年才发现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19 更新时间:2024/1/15 21:41:30

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国都出现了许多出色的帝王将相,他们为了维护朝廷稳定、保护百姓平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在生前功劳战功累累,享有极大的荣誉,受到万人景仰。可是,是人都难逃一死,不过,这些有身份权势的王侯将相在临死之前会留下很重要的遗言。

比如: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的交代,康熙皇帝驾崩后留下的继位遗言。

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在临死之前也留下了遗诏,嘱咐后代不许为其扫墓,过了1769年,发现他是真老奸巨猾。

曹操收拢司马懿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人物就是司马懿,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出名的人物,一生历经风风雨雨,声名赫赫,即使是距离古代几百年前的我们也对他非常了解。

他自幼便机智聪慧、伶俐明理,勤学好问的他在成长路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虽然我们现在提到这个人,大家可能都会有“老奸巨猾、心狠阴险”的刻板印象,可是其实他在求学的路上与普通人并无什么分别。

在三国那个时代,各地英雄辈出、群英荟萃,有才智谋略的人都成为了当时响当当的大人物。

曹操听说了这个人物能够神机妙算,对他十分感兴趣,在听闻他学识过人后立马派出使者前来商协。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直接拒绝了他的请求,大家不禁会想为什么司马懿会拒绝让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

步步为营发动政变

其实,在当时那个年代,生活动荡、权势争夺……

天下的霸主还并未确定,此时的司马懿并非对曹操不感兴趣,而是打算以隔岸观火的形式看看他究竟是不是成大事者。

后来,曹操真的成了天下霸主,司马懿关注到外界的局势变化,随后欣然接受了他们的请求。

在入曹营后,他并没有在他们面前急于表现自己,而是隐藏起自己的才智,从来不主动出谋划策,只是默默地观摩外界的形势走向。

自从加入到曹操的阵营中,他就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辅佐曹操和曹丕,尽全力为他们出谋划策,但是又从来不张扬、不争宠,成为了曹操阵营之中的肱股之臣。

后来,曹芳上位成为了帝王,当时的这位皇帝年纪仅仅八岁,难以独自治理天下,朝廷中急需一位才华出众、能力极强的一位臣子辅佐,而司马懿就是辅佐曹芳执政的最佳人选。

但是除他之外,还有一位重要的大臣就是曹爽

曹爽觊觎他的权势,于是联合自己的党羽将他的军权夺取。司马懿发现自己已经被盯上,于是将计就计,假装得了重病,卧床不起,这才使对方松下了戒备。

后来曹爽更加嚣张跋扈,有了军权,他在朝中为所欲为。

可是,他这样为所欲为,丝毫不为百姓着想,朝政也被他搞得乱七八糟,此时的大家对他心有不满,但是却忌惮于他的权力,不敢反抗。

躺在家里的司马懿看似两耳不闻窗外事,可是朝中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他意识到自己翻盘的机会将要来临。

他在家里培养了敢死队,准备对曹爽发动一场致命的攻击,此时的曹爽却毫无防备。

一次当曹爽和曹芳去拜访魏武帝的陵墓时,司马懿联合了郭太后发动了政变。

首先他请求了太后懿旨对叛臣贼子进行逮捕,随后又亲自带兵占领了军事地盘,此时身在远方的曹爽顿时慌了。

他没有想到司马懿居然如此心思缜密,而他也因自己的大意在这场政变中大败,随即表明投降。

他在生前隐藏锋芒、不动声色,在临终之前也秉承了独特的做事方式。

为何隐藏自己的墓穴

在司马懿临死之前,他向子孙后代嘱托道:“在自己死后不准后代给自己上坟,一切从简,不封土堆,也不允许后人和自己合葬”。这是什么意思?

前面我们说了司马懿这个人谦和低调、聪明谨慎。

可是他在平定辽东后暴露出了自己心狠毒辣的性格,在当时各地势力分裂散乱,为了割据辽东的势力,司马懿黑化成了一名屠夫。

当时他下了这样一条命令,男子超过十五岁以上的七千多人统统杀掉,剩下的老弱病残都迁入中原,以此来巩固中原的势力。

这件事之后,原本一片祥和、繁荣热闹的辽东地区瞬间成了荒凉寂静、悲痛孤独的死城。

不仅如此,他还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之变”,想要谋权篡位。

可是,他的野心在曹操任位时就已被察觉,在二人的逐渐相处下来,曹操虽然觉得司马懿兢兢业业、低调谦和,但是他总有一种野心勃勃的气势,虽然他极力地隐藏自己,但是还是被敏感的曹操发现了。

果然,一直隐忍的司马懿在权势的不断掌控下步步高升,他也逐渐将自己的野心挂在脸上,可能他自己都没有察觉。

为了避免后人找到他的墓穴,也是为了自己的陵寝能够避免被偷盗,司马懿最后选择了隐藏自己的墓穴。

不仅如此,他还效仿了“设七十二疑冢”的方法,为自己多准备了几副棺材,并且在出殡当天这几副棺材前往不同的几条路线,这样,谁也不知道他究竟葬在哪里。

司马懿心思缜密、内心狠毒,他命人在自己死后将这些抬棺的人进行毒杀,避免自己的墓穴位置泄露给后人。

如今,司马懿死了已经一千多年,至今他的高原陵寝也没有被世人发现。

过了1769年,才知他的老奸巨猾,原来他对自己的墓穴做这些保密工作,是因为自己曾在政治生涯中发动了政变,诛杀了曹家家族三千多人,因此,和他结仇的人数不胜数。

后来他又凭借自己冷漠无情心狠手辣的性格杀人无数,如果被别人直到自己的墓穴位置,势必会有人来挖坟鞭尸,而且他也担心自己的子孙在祭拜时发动政变。

可以看出,司马懿的政治谋略还是非常深远的,时过境迁,如今依然没有人能够找到他的墓穴,而他也可以在死后安详沉睡,不再受到世人的打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项羽如果得了天下,中国历史能比刘邦的汉朝更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晚年谈项羽不过乌江,老梁说项羽刘邦,王立群讲项羽刘邦全集

    首先项羽打完了巨鹿之战,进入了关中之后,就等于是夺得了天下。那时候,所有人都要看项羽的脸色,所有人都臣服项羽。那么项羽那个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呢?一:分封十八路诸侯王这是项羽得天下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秦朝建立以来是实行郡县制的,项羽灭秦之后,又恢复了周朝的分封制。这是国家的根本制度!郡县制的特点是一个天下

  • 疑似穿越者的新朝王莽皇帝,他的头颅为何被人保存了近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莽穿越历史真实事件,王莽 真实历史,一分钟了解历史上的王莽

    武库火……故累代之宝及汉高祖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晋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晋朝的武库着火了,累积保存的一些宝物被烧毁,包括刘邦当年斩蛇的剑,王莽的头颅,孔子穿过的鞋子。这些东西被毁于大火!刘邦的宝剑和孔子的穿过的鞋子,这些东西保存很好理解,那么为什么要保存王莽的头颅呢?我们来看看主流的几

  • 易中天先生曾言蜀汉灭亡有四点原因,其实我觉得有六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蜀汉灭亡十大原因,易中天讲解蜀汉灭亡,蜀汉灭亡电视剧

    一:关羽失荆州可以说,蜀汉的立国基础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并且隆中对还是蜀汉能够图霸天下的基础。关羽作为荆州的最高长官,没有处理好外交关系,准确的说没有处理好和东吴的关系,导致曹魏明攻,东吴偷袭。关羽再神勇,也顶不住两边的压力,蜀汉政权也没有及时派兵支援关羽,关羽身死,还丢失了荆州。关羽失荆州不仅让蜀

  • 张飞说自己是燕人张翼德,为何关羽不说自己是河东关云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为什么张飞说的是燕人张翼德,燕人张翼德读音,燕人张翼德吓破敌人胆

    一:关羽身上有人命官司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给刘备自报家门的时候,说过自己看不爽豪强欺负人,手起刀落杀了豪强,然后逃难于此地的。刘备见关羽有义气,看不惯豪强,决心收留他。这样的人命官司也就在刘备面前说几句了。毕竟刘备是自己人,不会到处乱说。如果在和其他人面前,关羽还是不会说这种话的。毕竟没有人喜欢把人

  • 为什么从汉朝开始尊孔?原来刘邦取关中全靠这位儒生的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刘邦真实历史,刘邦对儒生态度,谈谈刘邦的历史

    作者:保镖哥众所周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启了东亚地区两千多年的尊孔传统。然而,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事实上,到了晚周战国后期,儒、墨两家都成了时代的显学,追随者众多。其中,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同时又武装了大量平民和学者,奔波在各地的战场上和君王身边,劝说君王节用、爱民、和平,这自

  • 张郃被马超赵云吊打,却为何能五十回合战平张飞?你看曹操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云张飞马超顶级战法,赵云张飞马超绝地反击,张郃为啥不怕张飞

    张郃与赵云马超张飞的对战张郃乃是曹操手下的猛将,当年在官渡之战中,他曾和张辽大战五十回合不落下风,逼得许褚亲自上场助阵,可见张郃的强悍!然而在和赵云马超张飞等人的对战过程中,张郃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穰山之战中,曹操使用计谋,让许褚在前线牵制刘备,自己带着兵马去偷袭刘备的后方,逼得刘备撤退。而曹操也

  • 成都被围之时,东吴见死不救?其实它已仁至义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国的谁偷袭了成都,蜀吴大战的后果,蜀汉灭亡时东吴为什么见死不救

    其实不然,在小编看来东吴不仅是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甚至是比谁都明白这个意思,他们当然知道当今天下魏国最为强大,他们同蜀国都是在勉强支撑,但是魏国因为种种因素的一定会先进攻蜀国,但是蜀国如果亡了的话,那么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东吴,到时东吴将在劫难逃。所以东吴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而他们也并非在蜀汉灭亡之

  • 名将李广:20岁参军,参战70余次,至死未封侯,只因战绩太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广将军个人资料,历史人物李广简历,历史人物李广相关资料

    赤胆忠心的李广,为何总被汉武帝“嫌弃”?其实,这事也不能怪汉武帝,他的战绩实在拿不出手。李广20岁参军,当时的皇帝还是汉文帝。李广的射术很好,作战勇猛,身材也好,汉文帝很赏识他,很快就把他调到身边工作。在汉文帝时期,汉朝国力还不行,或者说,汉文帝认为,还不到和匈奴正面交战的时候。因此,他对匈奴采取的

  • 同样的远交近攻,为什么大秦横扫六合,而宋朝却有靖康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许多人都会觉得惊讶:宋居然与秦国一样采取了远交近攻?是的。他们不仅仅一样采取了远交近攻,而且跟秦国还有同一个祖宗。古代的秦国和赵国,都是源自于伯益;伯益的后代一支发展为秦国,另外一支发展为赵国。而赵国之后就发展出了赵姓,所以,赵宋和秦国,算得上同根同源。大约是因为同根同源的原因,他们两个国家都选

  • 盘点三国精通水战和陆战的八大名将,这一次东吴终于占尽了上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水战十大名将,东吴名将一览表,东吴水战将领

    甘宁所谓精通水战和陆战的名将有几个标准:第一,水战和陆战综合平均,稍稍偏向水战能力,兼顾其他比如领兵能力;第二,以演义为准,水战和陆战都要有实际的战例说明,比如周瑜和鲁肃作为水军都督水战肯定厉害,但是一方面他们二位主要是居中协调起到统帅作用,实际领兵作战和马上厮杀以及阵前交锋就不擅长了,所以他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