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竟忘了他,此人不仅手握兵权,还夺了皇帝位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竟忘了他,此人不仅手握兵权,还夺了皇帝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38 更新时间:2024/1/23 11:27:27

其实无论怎么狡辩,赵匡胤“黄袍加身”是假,“陈桥兵变”才是真;但不管“黄袍加身”是不是形式主义,赵匡胤终究如愿以偿的登上了皇帝位。然而,登上皇帝位的赵匡胤却又开始担心起来;他曾问计丞相“为什么自唐之后天下更替五个朝代,到如今仍旧战火不断?”当时的丞相,又是赵匡胤的“智囊”赵普,此时还没明白皇帝此问什么意思,于是答道“症结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治无奇巧,削其权,制其谷,收其兵,天下安定。”

赵普一语中的,之所以天下大乱其根本就在于手握重兵的人太多了;这也为赵匡胤提了醒。赵匡胤所担心的已经不再是“一统天下”,而是怕再有手握兵权的人夺取他的“天下”。此时大宋初定,尽管还有刀枪,但大的战役已经没有了;在这种一派大好的形势下,赵匡胤还跟这些手握重兵的人“称兄道弟”之时,貌似“委婉”的将众人的兵权削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但精明的赵匡胤万万没想到,此时的“杯酒释兵权”却遗漏了一个人,这也直接导致这个人在十五年之后“杯酒夺皇位”。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光义”。当然,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赵匡胤早说过“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的话,貌似是赵匡胤深明大义,不惜放弃千年“子承父业”的权力更替规律;但除了宋朝官方文献外,更多的却存在着另一种声音。

在赵匡胤称帝之后,亲弟弟“赵光义”被加封为“殿前都候”,其实这个职位在“释兵权”的诸多大将中,他的官衔并不高。但随着赵光义南征北战,平定各方势力的过程中,官位逐渐加强;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的解释是“有意为之”,这也可以理解。哥哥赵匡胤是皇帝,亲弟弟只是“侯爵”确实说不过去;此时赵匡胤故意让弟弟多立战功以求晋升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最后赵光义果然凭借赫赫军功被封为“晋王”之职。

也许在赵匡胤看来,让亲弟弟封王是很自然的事;但在弟弟“赵光义”看来,“封王”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胃口。《宋史纪事本末》“冬十月,帝有疾。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这里就写的很清楚了,赵匡胤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召见弟弟“赵光义”嘱咐身后事。但后面的记载就很令人玩味了“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

这就是著名的“斧声烛影”,至于为什么赵光义会“时或离席”,赵匡胤又为什么会“引柱斧戳地”,而最后一句“好为之”是什么意思?当然《宋史纪事本末》是记载宋史的官方文献,难道当时的赵匡胤是要传位给“赵光义”,赵光义坚辞不受吗?其实这很不合情理,一则赵匡胤早说过自己会传位给“赵光义”,二则即使真的传位,赵匡胤也没必要再征得“赵光义”的意见。最最让人理解不了的是,当时赵光义“时而离席”表现的极为焦虑;如果是兄长传位,恐怕赵光义即使“坚辞不受”也用不着“焦虑”。

其实后世还有一种说法,则是《续湘山野录》——赵匡胤想传位给自己的后人“赵德芳”,结果赵光义“弑兄”篡夺了皇帝位。其中最值得人注意的是赵匡胤在召见“赵光义”之后就在当夜“暴亡”;之后皇后本想再召见“赵德芳”,谁知赵光义就在宫外等候,而且“直入”寝宫,皇后惊呼“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赵光义一直都在宫外等候,很明显是事先知道“赵匡胤”会死;那么问题来了,赵光义怎么会知道哥哥“赵匡胤”一定会在夜里“暴亡”?第二,赵光义在寝宫外等候,等谁?也只有一个答案,他在等“赵德芳”;而且赵光义事先是知道“赵德芳”作为赵匡胤的直系后代,是肯定会在此时出现的。至于赵德芳来干什么,无异是来继承“皇位”,赵光义在宫外等就是为了阻止“赵德芳”继承“皇位”。至于皇后惊呼“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那就更明白不过了,就是在见到“手握兵权”的赵光义之后,吓得口喊“饶命”。

其实之所以“斧声烛影”成为千古谜团,而《湘山野录》之说如此大行其道;恰恰是因为赵光义“杯酒”害死“赵匡胤”夺取天下,这种说法是最合乎逻辑的解释。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宋朝姓赵国名是宋?其实当时其他国家也有相似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需要避讳姓赵吗,宋赵,宋朝赵恒儿子赵佑

    东汉末年的历史我们都耳熟能详,曹操刘备孙权三分魏蜀吴。魏国来自于曹操的封地,汉献帝以冀州的十个郡封曹操为魏公,后来又封曹操为魏王。而曹丕继承了曹操的爵位,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故而国号也是魏。而蜀只是我们后人的称呼,刘备和刘禅是继承了汉朝的法统,所以国号依然为汉。我们来看下这个“宋”字,有一个“木”字

  • 假如朱标不死,照样削藩,朱棣还敢“清君侧”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朱标如果不死,而且和他的儿子一样选择削藩,朱棣还敢不敢造反。我认为朱棣是不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朱标在朝廷中威望极大。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朱元璋刚当上皇帝就把朱标立为了太子,朱标于是就做了37年的太子,朱标手下有一大帮的老臣辅助他,这些人中有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等,3

  • 天地劫手游:完颜烈技能前瞻!金国奸计休想撼动我大宋山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地劫手游平民开局,天地劫手游平民必练的角色,天地劫手游经验表

    大家好,我是正在吟诵《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何二维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熟悉天地劫手游故事

  • 天启爱木工大明不倒,崇祯似精明却断送江山,崇祯:你玩的看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崇祯天启,天启皇帝对崇祯皇帝怎么样,崇祯元年是天启年间吗

    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是明朝第14代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16岁即位,诗文书画一概不精。但他有一个超级响亮的外号:木匠皇帝,据说除了做木匠,只会吃喝玩乐。他的木匠技术之高,有史记载无师自通能作木质楼阁,雕镂精绝堪称鬼斧神工,超越了当时的能工巧匠很多。可是,当时明朝国内已然天灾不断,流民四起,山海关

  • 钱穆:北宋定都开封,是导致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灭亡资料,北宋开封人口及伦敦人口,新中国定都开封

    但是,很多国人并不喜欢宋朝,因为宋朝在军事上实在太弱了,在汉唐宋明清这五大朝代里,宋朝的军事实力和战绩居于最末位。提起宋朝,我们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屈辱的近代史,进而感到悲愤和屈辱。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应该清楚,宋朝的灭亡是一个文明败给了野蛮的故事,我们不应该出于某种情绪给予文明繁荣的宋朝过多的否定。细究

  • 朱元璋问算命:算一下你何时会死?算命先生:就在今日,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祸从口出”,特别是帝王身边的人更要谨遵这个教训,因为一句话可能使你飞黄腾达,同时也更有可能让你小命不保。我们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在这之前他却是一个穷苦的放牛娃。朱元璋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父亲为了躲债,带着一家人长期在淮河流域奔波,他不得不去做佃户来撑起这个家,过着勉强能

  • 此人价值750万两白银,朱元璋为他闭关锁国,却被一“太监”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临死前留了一个铁箱子,朱元璋持长枪图片,朱元璋祖传宝物

    说起这个人在历史上称得上是闻名遐迩了,一度逼得朱元璋“闭关锁国”,大明王朝更拿出50万两白银买他的项上人头,甚至到了明万历年间,此人的悬赏“花红”更是涨到了750万两白银;这么值钱的一海盗,谁又能想到最后竟然栽在一个“太监”手里?熟悉海军史的朋友一定都能猜到,此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陈祖义”。“陈

  • 明朝午门廷杖大臣有多惨?根本不像我们在宫廷剧中看的那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大臣打廷杖,明朝被廷杖致死的大臣,午门廷杖视频

    该血案因发生于午门,故称“午门血案”。随后,马、毛、王三具尸体被挂到东安门上,官吏军民争相击打不止。群臣在朝堂之上,殴打击杀奸恶官员,虽然是大快人心的正义之举,但毕竟不合规矩,践踏礼仪,违背律法,无视监国朱祁钰的存在。为防止朱祁钰日后算账,兵部侍郎于谦力劝朱祁钰说:“马顺等人罪当死,不杀不足以泄众人

  • 朱元璋去世同一年,一婴儿在杭州出生,50年后他挽救了整个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诸多的故事证明乱世出英雄,因为乱世需要人来平定,所以乱世给了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机会。于谦是大明王朝的中兴之臣,正是因为他使得大明王朝的生命延长了二百多年。如果没有于谦大明王朝可能在1449年瓦剌进攻京师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了,是于谦力排众议,让大明王朝度过了那场危机。于谦好像生来就是为了挽救大明王朝

  • 朱元璋读到《孟子》这句话时龙颜大怒,要把孟子牌位清理出孔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将孟子逐出孔庙,朱元璋把孟子赶出孔庙又请回了吗,朱元璋为什么不把孟子迁出孔庙

    朱元璋小时候生活的很苦,小时候放过羊,还当过和尚,从小小的军官一步步的当上将军,然后当上了皇上,也走上了人生巅峰,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武夫,没有知识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要整治文化人,所以文化人在朱元璋的眼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从他说的:“秀才顽,使之坚厚,毋败吾案”。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天朱元璋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