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小时候生活的很苦,小时候放过羊,还当过和尚,从小小的军官一步步的当上将军,然后当上了皇上,也走上了人生巅峰,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武夫,没有知识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要整治文化人,所以文化人在朱元璋的眼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从他说的:“秀才顽,使之坚厚,毋败吾案”。就可以看出来。
有一天朱元璋在翻《孟子》时,忽然看到一句话,让他雷霆大怒,就命人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这一举动让天下感到震惊,究竟是什么样的话惹怒了朱元璋呢?原来在孟子的思想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这让朱元璋看来是大逆不道的,朱元璋是对权力十分渴望的一个人,全国各地的奏折基本上都是由他亲自批阅,因为他不信任别人,而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的思想,这不就是让老百姓和天下的读书人和朱元璋对着干吗?不发怒才怪!
朱元璋觉得孟子着实太讨厌了,真的有点像是指着自己的鼻子在数落自己。特别是《孟子》又是官定的《四书》之一,学校用来做教本,科举考试用来命题,这岂不把天下的学子们都教坏了?至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最终还是没有放过孟子。既排位印一些原因不能动,那就动你的书。于是就命令翰林学士刘三吾对《孟子》进行删节。
朱元璋聪明且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法规都很适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性格严明,晚年喜欢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将军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这也是朱元璋的一大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