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读到《孟子》这句话时龙颜大怒,要把孟子牌位清理出孔庙!

朱元璋读到《孟子》这句话时龙颜大怒,要把孟子牌位清理出孔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5 更新时间:2024/1/25 12:18:25

朱元璋小时候生活的很苦,小时候放过羊,还当过和尚,从小小的军官一步步的当上将军,然后当上了皇上,也走上了人生巅峰,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武夫,没有知识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要整治化人,所以文化人在朱元璋的眼中是没有任地位的,从他说的:“秀才顽,使之坚厚,毋败吾案”。就可以看出来。

有一天朱元璋在翻《孟子》时,忽然看到一句话,让他雷霆大怒,就命人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这一举动让天下感到震惊,究竟是什么样的话惹怒了朱元璋呢?原来在孟子的思想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这让朱元璋看来是大逆不道的,朱元璋是对权力十分渴望的一个人,全国各地的奏折基本上都是由他亲自批阅,因为他不信任别人,而孟子主的民贵君轻的思想,这不就是让老百姓和天下的读书人和朱元璋对着干吗?不发怒才怪!

朱元璋觉得孟子着实太讨厌了,真的有点像是指着自己的鼻子在数落自己。特别是《孟子》又是官定的《四书》之一,学校用来做教本,科举考试用来命题,这岂不把天下的学子们都教坏了?至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最终还是没有放过孟子。既排位印一些原因不能动,那就动你的书。于是就命令翰林学士刘三吾对《孟子》进行删节。

朱元璋聪明且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法规都很适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性格严明,晚年喜欢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将军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这也是朱元璋的一大缺点。

更多文章

  • 古代律法只“针对”罪犯,元朝为何开创烧埋银制度,安抚家属?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巅峰时期版图,老梁说元朝的恐怖,朱元璋灭元朝

    在严惩犯罪者的责任的同时,要求给予一定的赔偿款给受害人家属用于埋葬死者。这是非常先进和人性化的法条,是中国历史上法律的一个质的飞跃。让我们第一次从古代法律上感受到威严的同时,体会到国家对于百姓的关爱。一、蒙古族人特有的风俗习惯1、“烧饭”是蒙古族人最古老的礼仪活动与烧埋银的“烧”不谋而合。我们众所周

  • 朱元璋为什么要除掉已经是暮年的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为啥要杀李善长,朱元璋对李善长死死记住的一件事,朱元璋处理李善长

    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这人刻薄寡恩,猜忌心非常重,心眼儿非常小,手段非常毒辣,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为了扼杀一切反叛于萌芽状态,为了使他的子子孙孙都能坐稳江山,不惜杀掉任何一位有功之臣。对于这一点,李善长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激流勇退,在朱元璋刚刚当上皇帝的第四年,在老朱还没有露出獠牙的时候,就主动请求退休

  • 天上掉下皇位砸中头顶,却被逼着换爹,嘉靖: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靖死后把皇位传给谁,嘉靖道号,海瑞嘉靖对话完整版

    嘉靖:天上掉下皇位砸头上,却被逼着换爹,奇葩的明朝“大礼仪”公元1521年,即明正德16年。这一天嗨了16年的明武宗朱厚照终于玩脱了。前一秒众大臣还在庆幸终于可以不受荒唐皇帝折磨,但内阁首辅杨廷和却是个明眼人:他倒走的潇洒,留下谁继承皇位?这大明江山可怎么办?明武宗朱厚照一生无儿无女。而自己又是个独

  • 朱元璋想杀沈万三,询问猪蹄如何做的?沈秀回答四字保全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沈万三怎么被朱元璋杀的,朱元璋如何夺取沈万三,朱元璋派人去杀沈万三

    这是《明史》中对明朝富商沈秀的记载。提到沈秀,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而提到他的别名沈万三,就有很多人知道了。沈秀拥有着庞大的商业帝国,号称富可敌国,引起了朱元璋的芥蒂。朱元璋三番两次想要处死沈秀,都没有找到借口,准备借着宴会上的猪蹄发作。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商人属于不入流的职业,社会地位很低。而历朝历

  • 三品官向朱元璋请假六天,第七天回来,朱元璋下令:给我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宝国的朱元璋和胡军的朱元璋,朱元璋老婆马皇后死在朱元璋前面,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与寡妇故事

    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这就是朱元璋出生时候的情形,朱元璋的父母就是一个贫苦的老百姓,朱元璋当过和尚,乞丐,曾亲眼看到过自己的哥哥和父母离开了人世,自己连料理他们后事都没有能力。少年时期的痛苦深深地刻印在朱元

  • 朱棣脾气有多火爆?被骗一回,暴打此国10多次,差点成明朝一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最远打到了哪里,朱棣打仗的能力,明朝朱棣军事能力如何

    公正的说,“安南”自古在中原人眼中都不是什么好地方,一是气候不好,潮湿瘴气重,第二民风粗野,治安很不好,因此自古就有记载,大凡获罪发配的囚人,罪轻的的就发配到较近的湖南、广东,罪大恶极的基本都是发配到“安南”的交州、爱州等;从这里不难看出,自古中原王朝对“安南”爱搭不理的态度,这就直接促使其自立野心

  • 苏东坡嘲笑王安石不懂菊花,被贬黄州一年后悔悟:并非公报私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安石试探苏东坡,谈苏东坡与王安石的小故事,王安石苏东坡隐藏的秘密

    于是苏东坡一时兴起,就提起笔来,按照原来诗词的韵律补充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等到王安石睡醒之后,听说苏东坡来访,就来到书房之中,结果看到这篇诗稿已经被苏东坡续完,并且在被续写的诗句之中对自己颇有讥讽的意思在里面。他想到苏东坡在京城之外当了三年地方官,老脾气却总是改不了,自己孤陋

  • 13岁张居正乡试成绩优异,录取后却被划掉名字,主考:这是在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居正考试成绩第几名,13岁张居正乡试成绩优异

    公元1537年也即明朝嘉靖十六年,主持湖北武昌乡试的湖广巡抚顾对一个考生进行了“特别关照”:他故意将那个优秀考生的优秀试卷从录取的最高名次上划掉,让他落榜。奇怪的是,两人此前没有仇怨,甚至还是忘年交,相当赏识那个考生的学识与谈吐,那为什么他还要亲自出手让考生落榜?13岁张居正乡试成绩优异,录取后却被

  •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最天才的走得最早,最笨的却最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三大才子排名,明朝的湖北才子,江西吉安的明朝才子

    明朝年间江南有四个小孩,第一个5岁就过目不忘能读写,9岁能诗被称“神童”;第二个才华横溢,16岁高中解元;第三个天赋异禀,家中无藏书却自幼无所不通;第四个2岁不会说话走路、6岁站立不稳、9岁还口齿不清,一生9次乡试次次落榜而归。第一个祝枝山长大后书法一绝;第二个唐伯虎诗画一绝;第三个徐祯卿号称“诗冠

  • 朱元璋严刑峻法都治不了贪官,雍正想出3招,一举肃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铁腕治贪结果,朱元璋治贪的雷霆手段,雍正皇帝和朱元璋的共同点

    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时期,只要所贪污的白银数量超过60两,该官员就会遭到最严酷的惩罚:斩首示众,剥皮实草。而且朱元璋也允许百姓到京城去告状。洪武年间,凡是确定了贪污罪的官员,基本上没有人能活着从监狱里出来。朱元璋共执政31年,前前后后他共杀了5万多名贪官。但是,在如此令人胆寒的惩罚面前,朱元璋真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