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价值750万两白银,朱元璋为他闭关锁国,却被一“太监”消灭

此人价值750万两白银,朱元璋为他闭关锁国,却被一“太监”消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885 更新时间:2023/12/24 12:38:18

说起这个人在历史上称得上是闻名遐迩了,一度逼得朱元璋“闭关锁国”,大明王朝更拿出50万两白银买他的项上人头,甚至到了明万历年间,此人的悬赏“花红”更是涨到了750万两白银;这么值钱的一海盗,谁又能想到最后竟然栽在一个“太监”手里?

熟悉海军史的朋友一定都能猜到,此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陈祖义”。“陈祖义”祖籍“潮州”,出身没什么了不起的,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的时候,“陈祖义”为避战祸举家入海,在马六甲一带打家劫舍为生。当时中国陆地上战火连绵,逃到海上的难民并不少;“陈祖义”当海盗可不仅仅是为了糊口,更有一颗骜不驯的野心。

“陈祖义”自从当了海盗,凭借口才和所谓的“义气”搜罗了大批海上难民,一个小型海盗集团就这样初步形成。《瀛涯胜览旧港记》就曾记载“(陈祖义)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辙便劫夺财物。”尽管当时中国天下大乱,但仍旧是不可忽视的强盛大国,尤其是朱元璋开创了大明帝国之后,周边小国纷纷进贡;在这种情况下“陈祖义”反而看到了发财之道,从最初的小打小闹最后竟变成了专抢各国向大明进贡的“官船”。

果然不出所料,抢一次“贡船”所得可比当时的商船油水多的多了;但“陈祖义”可不是普通小毛贼,他很清楚自己抢了“贡船”,大明帝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陈祖义”就开始拿各国的“贡银”发展自己的海上实力。这样一来,各国本是满载而来,结果到了大明国土却变成了一贫如洗,损失最大的肯定是“朱元璋”,气的明太祖立即下令缉拿“陈祖义”;由于当时“陈祖义”的海盗集团灵活机动,大明水师一直未能完成朱元璋的任务;最后为灭此祸端,朱元璋竟然将拿出50万两白银买“陈祖义”的项上人头。

再说朱元璋自从与陈友谅“鄱阳湖”一战,大明王朝清楚的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大明水师”也在此时应运而生;实力不足的“陈祖义”也曾败于大明水师,不得已逃亡“渤林邦国”,大概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地区。当时的“陈祖义”虽然不敌大明水师,但对付这个“渤林邦”小国还是绰绰有余的;国王没办法,为了收拢“陈祖义”不得不赐给他一个“大将军”的名号。

毕竟出身海盗,“陈祖义”贼心不死,又拉起海盗队伍,趁着“渤林邦”国王驾崩的契机发动叛乱,最后竟然自立称王。陈祖义的“海盗王国”就此建立,继续在海上劫掠来往船只,但实力仍旧逊于大明水师;迫于无奈,“陈祖义”也不得不假惺惺的给大明敌国“进贡”,但进贡的方式太特别了。

别国进贡都是从本国装载奇珍异宝,“陈祖义”进贡却是空船起航,一路上见船就抢,一直抢到大明国土;当然,等回来也是一路抢,等船靠岸就又是满载而归。这一举动不仅各国纷纷向大明王朝哭诉,更气的大明皇帝抬高赏金“买”陈祖义的人头。据史料记载,“陈祖义”在海上抢掠十余年,被抢的各类大小船只万余艘,攻打各国沿海城池50多座;至于所得金银财宝,那就没法计算了。

到了“朱棣”永乐年间,“陈祖义”的人头已经价值750万两白银了,而使人震惊的是,当时大明王朝一年的总收入也才1100万两白银;仅从这个数字就可看出“陈祖义”之祸给大明王朝造成了多大危害,同时也证明了其海上实力有多强。陈祖义的海盗集团不断壮大的同时,“大明水师”也达到了空前壮大;与此同时,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远洋活动也拉开了大幕。

“郑和”出海带的200多艘船可不是普通的“远洋宝船”,而是正规的“大明水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郑和船队”仅仅是大明水师的一个缩影而已。尽管当时的“大明水师”实力雄厚,但“陈祖义”仍旧不放在眼里,并对手下海盗头目们说“明朝船队虽众,但操船者初涉远洋,大多为河塘之师;明朝船虽大,但行动迟缓,且不熟地形;明朝水师虽强,但多年未战,骄兵,且以马步兵为主。”至于“郑和”,陈祖义更不会把一个“太监”放在眼里,不仅大肆辱骂郑和是“太监”,还戏称其“不谙水战!”

陈祖义看不起“郑和”也情有可原,可以理解为“壮胆”,毕竟当时的“大明水师”实力雄厚;“陈祖义”自知不敌,于是就想用“诈降”的方式奇袭“郑和船队”。“郑和”虽身为太监,但也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当即识破了陈祖义诡计;果然不出所料,陈祖义倾巢而出,结果“郑和”早有准备,“火烧盗船”杀的海盗溃不成军;不仅如此,“陈祖义”也被生擒。

再等陈祖义被郑和押解回京,朱棣为了给邻国出气,召集各国使者,当着他们的面将“陈祖义”斩首示众;从此“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由于郑和一举除掉了“陈祖义”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盗集团,“大明水师”一举名扬海外;不仅“郑和”被各国奉为“战神”,就连各国船只想要通过“大明水师”的地界也得“交钱”买通行令旗,这其中就包括号称“无敌舰队”的西班牙。

说起“陈祖义”也算是一时的“枭雄”人物了,至今历史学家还将朱元璋的“闭关锁国”政策与陈祖义的海盗集团联系在一起;尽管“陈祖义”名声不好,但无意中成了历史变更的关键人物,也算不枉此生。

更多文章

  • 明朝午门廷杖大臣有多惨?根本不像我们在宫廷剧中看的那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大臣打廷杖,明朝被廷杖致死的大臣,午门廷杖视频

    该血案因发生于午门,故称“午门血案”。随后,马、毛、王三具尸体被挂到东安门上,官吏军民争相击打不止。群臣在朝堂之上,殴打击杀奸恶官员,虽然是大快人心的正义之举,但毕竟不合规矩,践踏礼仪,违背律法,无视监国朱祁钰的存在。为防止朱祁钰日后算账,兵部侍郎于谦力劝朱祁钰说:“马顺等人罪当死,不杀不足以泄众人

  • 朱元璋去世同一年,一婴儿在杭州出生,50年后他挽救了整个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诸多的故事证明乱世出英雄,因为乱世需要人来平定,所以乱世给了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机会。于谦是大明王朝的中兴之臣,正是因为他使得大明王朝的生命延长了二百多年。如果没有于谦大明王朝可能在1449年瓦剌进攻京师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了,是于谦力排众议,让大明王朝度过了那场危机。于谦好像生来就是为了挽救大明王朝

  • 朱元璋读到《孟子》这句话时龙颜大怒,要把孟子牌位清理出孔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将孟子逐出孔庙,朱元璋把孟子赶出孔庙又请回了吗,朱元璋为什么不把孟子迁出孔庙

    朱元璋小时候生活的很苦,小时候放过羊,还当过和尚,从小小的军官一步步的当上将军,然后当上了皇上,也走上了人生巅峰,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武夫,没有知识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要整治文化人,所以文化人在朱元璋的眼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从他说的:“秀才顽,使之坚厚,毋败吾案”。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天朱元璋在翻

  • 古代律法只“针对”罪犯,元朝为何开创烧埋银制度,安抚家属?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巅峰时期版图,老梁说元朝的恐怖,朱元璋灭元朝

    在严惩犯罪者的责任的同时,要求给予一定的赔偿款给受害人家属用于埋葬死者。这是非常先进和人性化的法条,是中国历史上法律的一个质的飞跃。让我们第一次从古代法律上感受到威严的同时,体会到国家对于百姓的关爱。一、蒙古族人特有的风俗习惯1、“烧饭”是蒙古族人最古老的礼仪活动与烧埋银的“烧”不谋而合。我们众所周

  • 朱元璋为什么要除掉已经是暮年的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为啥要杀李善长,朱元璋对李善长死死记住的一件事,朱元璋处理李善长

    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这人刻薄寡恩,猜忌心非常重,心眼儿非常小,手段非常毒辣,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为了扼杀一切反叛于萌芽状态,为了使他的子子孙孙都能坐稳江山,不惜杀掉任何一位有功之臣。对于这一点,李善长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激流勇退,在朱元璋刚刚当上皇帝的第四年,在老朱还没有露出獠牙的时候,就主动请求退休

  • 天上掉下皇位砸中头顶,却被逼着换爹,嘉靖: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靖死后把皇位传给谁,嘉靖道号,海瑞嘉靖对话完整版

    嘉靖:天上掉下皇位砸头上,却被逼着换爹,奇葩的明朝“大礼仪”公元1521年,即明正德16年。这一天嗨了16年的明武宗朱厚照终于玩脱了。前一秒众大臣还在庆幸终于可以不受荒唐皇帝折磨,但内阁首辅杨廷和却是个明眼人:他倒走的潇洒,留下谁继承皇位?这大明江山可怎么办?明武宗朱厚照一生无儿无女。而自己又是个独

  • 朱元璋想杀沈万三,询问猪蹄如何做的?沈秀回答四字保全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沈万三怎么被朱元璋杀的,朱元璋如何夺取沈万三,朱元璋派人去杀沈万三

    这是《明史》中对明朝富商沈秀的记载。提到沈秀,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而提到他的别名沈万三,就有很多人知道了。沈秀拥有着庞大的商业帝国,号称富可敌国,引起了朱元璋的芥蒂。朱元璋三番两次想要处死沈秀,都没有找到借口,准备借着宴会上的猪蹄发作。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商人属于不入流的职业,社会地位很低。而历朝历

  • 三品官向朱元璋请假六天,第七天回来,朱元璋下令:给我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宝国的朱元璋和胡军的朱元璋,朱元璋老婆马皇后死在朱元璋前面,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与寡妇故事

    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这就是朱元璋出生时候的情形,朱元璋的父母就是一个贫苦的老百姓,朱元璋当过和尚,乞丐,曾亲眼看到过自己的哥哥和父母离开了人世,自己连料理他们后事都没有能力。少年时期的痛苦深深地刻印在朱元

  • 朱棣脾气有多火爆?被骗一回,暴打此国10多次,差点成明朝一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最远打到了哪里,朱棣打仗的能力,明朝朱棣军事能力如何

    公正的说,“安南”自古在中原人眼中都不是什么好地方,一是气候不好,潮湿瘴气重,第二民风粗野,治安很不好,因此自古就有记载,大凡获罪发配的囚人,罪轻的的就发配到较近的湖南、广东,罪大恶极的基本都是发配到“安南”的交州、爱州等;从这里不难看出,自古中原王朝对“安南”爱搭不理的态度,这就直接促使其自立野心

  • 苏东坡嘲笑王安石不懂菊花,被贬黄州一年后悔悟:并非公报私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安石试探苏东坡,谈苏东坡与王安石的小故事,王安石苏东坡隐藏的秘密

    于是苏东坡一时兴起,就提起笔来,按照原来诗词的韵律补充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等到王安石睡醒之后,听说苏东坡来访,就来到书房之中,结果看到这篇诗稿已经被苏东坡续完,并且在被续写的诗句之中对自己颇有讥讽的意思在里面。他想到苏东坡在京城之外当了三年地方官,老脾气却总是改不了,自己孤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