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肯定的是,袁崇焕在抗金守边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宁远大捷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和勇气,更是值得后人敬仰。
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为了大明江山奋勇抗敌,让清军不敢踏入大明国土一步。但为了功名问题上袁崇焕还是有点偏执,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就辞官回家了,有点谁爱干就干的味道,有点邪乎。总之,在我看来,袁崇焕绝对是忠臣,是他上大明皇朝离亡国推迟了几年,也没有为了金银珠宝投敌叛国,只是无奈被奸臣按上了投敌叛国的名声,而导致处以凌迟处死的结果。
在明史和很多小说中,讲说袁崇焕死于后金皇太极的反间计,但是观察其过程,却有很多疑点。因为离间袁崇焕和崇祯皇帝的理由是袁崇焕私下和后金议和,但是经过八个月的审讯后,给袁崇焕的审词里没有私下议和这一罪。而且所谓反间计杀人,通常都是在君主暴怒之下的气急杀人,这个气经过八个月之后也应该消了。袁崇焕死于离间计的说法,是在其死后100年后修订明史才有的说法,这时已经到了乾隆年间了。所以袁崇焕死于离间计,这个可能性并不大。
从努尔哈赤起兵一直到多尔衮入关势如破竹打下南京,近三十年时间,大明官军对满清及其前身后金的战绩,有超过袁崇焕指挥的宁远、宁锦、广渠门这三战的么?仅能与之一提的也只有孙承宗之遵永大捷。但孙阁部长于战略却不长于战术,先败于柳河,复起后再败于大凌河,这点就不及袁崇焕了。
自袁崇焕死后,明朝再找不出一个像袁崇焕一样的将才守住山海关。袁崇焕的命运与他的性格有关,自信的性格让他能够摒弃万难,履历战功,但恃才傲物又使他与当时的局势格格不入,当机立断使他从没贻误战机,但遇到疑心的皇帝,也注定他有这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