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一番勘探后,发现这座古墓规格不高,或许仅是古代平民墓而已,因此建议施工方重新填埋;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可两块刻有文字的石碑又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这两块石碑虽称不上“华贵”,但上面的文字却着实吓了专家一跳,上有“安石以×友故来”的字;尤其是“安石”二字,在场多人都联想到了历史中的同一个人,即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以史料来看,“王安石”并未安葬南京,但其父亲“王益”却葬于此处。
这一发现轰动了考古界,当然不是因为“王益”,而是让专家联想到了“王安石”;以古代传统来看,古人有一“悼文”习俗,撰写者多为当世名人,或许是“王安石”亲笔所书也有可能。即便不是“王安石”亲书,凭借其重要身份和文坛地位,书写“悼文”者也一定是历史上的某位大家;墓中若能发现“王安石”或某些名人的手书字迹,在今天可都是价值万金的“墨宝”,从考古的角度去看,这座古墓中很可能藏有“王安石”不为人知的一面;往大了说,对于研究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往小了说,对研究“王安石”同样有着重大意义。
专家翻阅史料,史书中有一篇“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乃是王安石同时期,且两人是好友关系的另一位著名文学家“曾巩”所书;文中有“吾与安石友,以安石之述与书来请铭,遂为之铭其尤可哀者”这句话或能证明,如今发现的墓志铭就是“曾巩”所书,自然也属于珍贵文物。这一重大发现着实让考古队兴奋了起来,既然古墓已被破坏,抢救性发掘势在必行;经过数天的紧张工作,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数十件文物,除棺椁外还有十余件陶器、瓷器、砚墨和带有文字、图画的绢布、木画等。
公正的说,“王安石”虽曾官居宰相,但为官清廉,其父墓中没有金银玉器等贵重陪葬倒也可以理解;但那些带有文字、图画的器物和砚墨等仍需要进一步鉴定,就在专家要把这些东西带回研究所的时候,却被江西赶来的数人拦了下来。这些人来自江西抚州“上池村”,自称是“王安石”后人,并有族谱为证;由于历史原因,“王安石”后人一支迁往江西,今听说南京发现“王益墓”后便派出了这几人作为代表。
他们的诉求是将这座墓迁走,并要求考古专家“归还”发现的所有文物;但是古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专家还是建议由博物馆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