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4/1/25 23:39:40

那么,作为一个如此有影响力的民族,契丹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他们的后裔又今在何处呢?

耶律阿保机,改变契丹命运的男人

契丹最早属于东胡中的一支,即鲜卑宇文部的一个别部。

唐朝的前中期,是契丹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根据《旧唐书》记载:

契丹最大的部族是大贺氏;有丁壮43000人,分为八个部族;在平时生活生产、狩猎游牧时,各自以“部”为战,一旦要打仗了,则“八部同行”。

这个以大贺氏部族为核心的契丹联盟,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安史之乱,大贺氏被瓦解,各部族也分崩离析,他们长期遭受着强邻的压迫。

在这样的情况下,契丹人急需一位领袖,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后来,这个人终于出现了,他就是耶律阿保机。

阿保机出生在契丹迭剌部的一个显赫家族。长大后的阿保机身长九尺,体格健壮,骑射、格斗水平在契丹族内数一数二。相传,阿保机能挽三百斤的大弓,如那满月一般。

更难得的是,他的才智也过人,所以,在901年冬,极具英雄特质的阿保机,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迭剌部的夷离堇(相当于军事首长)。

接下来的几年内,阿保机统率部落,专事征伐,大破室韦、于厥、河东及女真等,俘获大量人口与财物,契丹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契丹军队以骑兵为主,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堪称“陆战之王”,而且,契丹人向来剽悍尚武,可谓亦民亦兵,再加上智勇双全的阿保机担任总指挥,契丹大军的实力可想而知。

906年12月,又是一年冬天,这一年,“可汗”(游牧民族首领称号)痕德堇去世了。次年正月,立下汗马功劳的阿保机,被八部推选为首领,在众人的拥护下,正式成为新一任的契丹可汗。

契丹的君权制度与中原王朝不同。我们知道,中原是终身制和世袭制——在皇帝驾崩或禅让之前,不得更换最高统治者,如果发生了驾崩/禅让,那么继承人原则上是皇帝的嫡长子。

游牧民族则不一样了,下一任可汗需要通过各部选举产生,并且,每三年就要改选一次。

这样的制度,在那个战乱年代,似乎不太可行,阿保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他看来,如果不从根本上做出改变,那么契丹人的所有胜利,都只是暂时的。

于是,阿保机做出了一生中最大的一个决定,也是改变历史的决定——废除可汗旧制中的世选制,改为世袭制,并效仿中原,登基称帝,定国号“契丹”。

耶律德光,问鼎中原的男人

在耶律阿保机病逝后,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成为了契丹国第二任皇帝。

要说阿保机生前最大的梦想,就是问鼎中原,而他的儿子德光,果真为他实现了这个梦想,这还得感谢一位叫石敬瑭的人,但石敬瑭也成了后来北宋皇帝最恨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还得从德光当时所处的局势说起。

那时候的中原,已陷入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大唐虽早已被朱温所灭,但仍有李存勖等人苟延残喘,建立“后唐”。

936年,后唐发生内乱,河东的节度使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契丹人出兵相助。

最终,他们联手灭了后唐,石敬瑭则建立后晋,做了皇帝。

但好景不长,6年后,契丹扶持的这位“儿皇帝”就因忧郁成疾,病逝于汴梁。石重贵继位。

石重贵尽管能力一般,但很爷们,他受不了对契丹人卑躬屈膝,决定与之开战,群臣们对此也没意见。

耶律德光得知后,大怒,兴兵南下。

其实,后晋的群臣与石重贵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后晋政权体系中,中央与地方并无太多联系,各个节度使在地方上都是“土皇帝”,所以,他们虽认同对契丹卑微很丢脸,但那是丢他石重贵的脸,不是他们的。

正是这种心态上的差距,导致了石重贵的失败,以至于后来一些后晋大臣们不想打了,居然做起了带路党,引导契丹军冲破防线,顺利杀到开封城下。

石重贵无奈,只得投降,沦为了阶下囚。

947年,得意洋洋的耶律德光在中原称帝,将原来的国号“契丹”,改为“大辽”。

这无疑是契丹族的高光时刻,但仍是昙花一现。

以前,对于后勤补给问题,契丹军一直采用“打草谷”的办法——让士兵通过抢掠,自行解决。

进入中原后,他们更放肆了,到处搜刮百姓钱财。耶律德光也没有及时派节度使去治理,导致中原乱成一团。

后来,大家终于忍无可忍,于是,百姓们群起反抗,后晋旧将们起兵响应,他们杀死契丹官吏,围击契丹将领,攻破州县城。

耶律德光感觉情形已经失控,决定逃回草原,更糟糕的是,在返回途中,可能是对中原水土不服,德光又得了重病,到栾城的时候就病逝了。

幽云十六州,北宋永远的痛

1004年9月,大漠草原战马嘶鸣,20万契丹大军再一次直指中原。

此时的契丹,已立国88年,在耶律德光之后,辽国历经三位皇帝,来到了辽圣宗耶律隆绪时代。

这支大军的指挥者,实际上是他的母亲萧太后

萧太后,本名萧绰,堪称“千古一女”——身为女子,其政治才能丝毫不逊于男子,而且还是军事家、改革家。

萧绰嫁给了辽朝第五代帝王——辽景宗耶律贤。可惜的是,辽景宗在位期间常患风病,三十多岁就病逝了。

景宗病逝时,儿子隆绪才12岁,萧太后奉遗诏摄政,从此,军国大事全由她做主。

而此时的中原大地,统治者已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

早在960年,赵匡胤建立大宋,定都开封。

在统一国家的问题上,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先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再从契丹手中收回幽云十六州,毕竟这里是传统汉地,若十六州没收回,就等于大一统没完成。

而且,从军事层面来说,十六州就如同悬在大宋头顶上的刀,随时可能掉落,因为契丹人在得到十六州后,使自己的疆域扩展到了长城沿线。

想当年,中原人造长城,就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结果石敬瑭的割让行为,等于把长城直接送人家了。这么一来,中原的士兵不得不在千里平原上,直接面对游牧民族骑兵的冲击。

所以,一直以来,十六州算是宋朝皇帝的心病。

赵匡胤就是第一个,976年,在未能收复的遗憾中,他便与世长辞了。

随后,赵匡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宋太宗完成了南方的统一大业后,又挥师灭掉了太原的北汉政权,至此,混战半个多世纪的五代时期,终于结束。在胜利面前,有些飘飘然的宋太宗,决定一鼓作气收复十六州。

然而,契丹人可着实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宋军受辽军三面包围,伤亡惨重,宋太宗本人更是被利箭射中,差点丧命。

宋太宗并未气馁,毕竟还有他们的无敌将军杨业在,7年后,宋军兵分三路,再度北伐契丹。

而这一次,宋太宗真的是被打怕了——宋军又败了,杨业还死了。

经过这两次失败,宋太宗集团产生了辽军不可战胜的认识,举国上下,谈“辽”色变。宋太宗也不打算北伐了,能守住就不错了。

如果说赵匡胤当初是带着遗憾长眠的,那么太宗赵匡义,除了遗憾,还有恐惧和担忧。

澶渊之盟,百年和平

太宗所担忧的事情,终于在他的继任者——宋真宗赵恒身上发生了。

这便是前面提到的——1004年9月,萧太后举倾国之兵,主动讨伐宋朝。

难道契丹人这是想灭掉大宋,称霸中原吗?

肯定不是,作为“千古一女”的萧太后,不会不知道当年耶律德光的教训,而她此战的目的,其实是“以战迫和”。

她明白,契丹贵族手握军权,若与北宋长期对抗,只会加强贵族的地位,如此一来,她和儿子的皇权将受到威胁。所以,要想变被动为主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迫使北宋议和。

当然,萧太后并不知道,北宋早就对他们怕得不行了,把方针也改成了“守内虚外”,即加强内部统治,对外全面防御,放弃主动北伐。

北宋人当然也不知道,原来萧太后此战之意不在“战”,在乎“和”也。

所以,当辽军兵临澶州城时,宋朝朝野强烈震动,因为澶州离北宋首都开封仅一百多公里。一些胆小的朝臣建议宋真宗,到金陵或成都躲避。

关键时刻,宰相寇准挺身而出,他大义凛然地对真宗说:“谁出这样的主意,可以先杀了!现在敌军入侵,正需要皇上亲临前线,激励士气,怎么能跑呢?”

在寇准的劝说和陪伴下,真宗鼓起勇气,向澶州南城进发。

就在这个时候,好消息传来——对面的萧挞凛死了!

契丹战将萧挞凛,有才略,通天文,之前那个无敌将军杨业,就是被他生擒的,所以他可谓辽军的精神支柱。

但萧挞凛有一个缺点——轻敌。他根本没把宋军放在眼里,他领着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可他并不知道,宋军最可怕的武器——床子弩正在恭候他的大驾。

床子弩,堪称当时杀伤力极强的一种武器,其射程可达1500米。

当萧挞凛进入有效射程后,宋军“狙击手”张环,精准地射中了萧挞凛的额头,当时他并没死,被契丹兵赶紧扶回大营,但在当天晚上就咽气了。

其实,床子弩的射程虽远,但准确度并不高。能够一箭命中萧挞凛,张环的技术固然高超,但也肯定需要绝佳的运气,只能说,真乃天意也。

辽军这边,随着精神支柱轰然倒下,他们的士气一落千丈,萧太后等人听闻后,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

恰恰在这个时候,宋真宗在萧太后的哭声中,登上了澶州南城的台阶。

宋军见黄龙旗在城楼挥舞,知道圣上亲自来到了前线,瞬间群情激昂,高呼万岁。全军士气大涨,将辽军击退数十里。

然而,宋真宗却无心恋战,他并不想一举歼敌,说到底,还是怕。

萧太后也意识到:再这么对峙下去,辽军会被耗死的——他们好不容易来中原一趟,总不可能等到粮草没了,又回草原去取。

所以,必须赶紧议和,同时获得自己所需的经济利益,然后果断回去。

宋真宗这边也是这么想的,他希望抓住机会和谈,结束战争。

宋真宗从小生活在宫中,性格胆小怕事,缺乏决战的勇气。假如久经沙场的太宗多活个8年,也许,历史就要改写。

最终,经过几番交涉,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除了那些礼节性的条款外,最实际的一项就是——宋朝每年要给辽朝,银10万两、绢20万匹。

在盟约签订后的一百多年内,宋、辽之间再无任何战争。

有人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而言,是个屈辱和约,但根据相关资料和史料,10万两银、20万匹绢,对北宋并不会造成多大负担,契丹人有时也会回礼4、5万两的银子。况且,30万的绢和银,也仅占一次大仗军费的1%。

消失的契丹人

然而,澶渊之盟似乎让辽、宋两国没了危机意识,使他们都丢掉了血性,开始贪图享乐,沦为苟安之国。

辽国的最后两位皇帝,都是臭名昭著的昏君、暴君,不仅不理朝政,父子俩竟然还出奇一致地信了佞臣的话,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实在是荒唐至极。

辽国也在他们的治理下,内部矛盾重重。每次狩猎完,他们还会像使唤奴隶一样地,使唤其他民族的首领,让他们跳舞。

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忍无可忍,决定反抗。

女真契丹,大战在即。

万万没想到,此时,契丹竟然又起内讧了,有位大臣突然带兵跑回国都,拥立新皇,一时间,辽朝大军乱成一团……

辽军惨败后,女真开始强大,他们建立了金朝,宋、金又签订海上之盟,联手灭了契丹……

被灭国的契丹人,一部分与女真、汉族融合,一部分去了吉尔吉斯斯坦,这与耶律大石后来建立的西辽有关。但我们知道,强大的蒙古人最终统一了中国,也统一了多民族,因此也有契丹人融入了蒙古族。

那么,在现今的56个民族中,有没有一个民族,是血统较纯正的契丹后裔呢?

经过DNA序列比对,专家们确定,居住在东北边境的达斡尔族,是契丹人的后代。

契丹,这个曾经光辉灿烂的民族,虽然短暂登上历史舞台,但他们的故事,将永世流传……

更多文章

  • 逸闻轶事:此人一语道出朱元璋未来,却因猜忌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轶事记录,朱元璋与徐达善终,关于朱元璋的小故事及历史事件

    但世事无常,这种情况不是必然的。明朝时期就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曾有人给明太祖朱元璋算命,并一语道出其未来,但在卦相应验后,相士却没有落得好下场。朱元璋出身卑微众人皆知,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个人能诞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并不能由自己选择。朱元璋家中兄弟姐妹共六人,而母亲体弱多病,父亲又是个最低等的

  • 梁山好汉能大吃牛肉要还感谢宋徽宗:林冲那把宝刀,可以换三十二点五吨牛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林冲宝刀,梁山林冲个人简介,杨志与林冲的宝刀

    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道理,因为在古代禁止私自屠宰耕牛,真是写进律条的。但是上有律条,下有办法,且不说其他朝代如何,我们细看宋朝史料就会知道,梁山好汉吃牛肉根本就不犯法:宋朝有一个奇葩规定,让牛肉变得物美价廉,正好让收入不高的江湖人物大快朵颐。读者诸君可能想象不到:宋朝的牛肉是限价的,有些牛肉,每斤不得

  • 修城墙不结实怎么办?朱元璋:给每块砖上刻名,造就世界最牛质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建城墙图片,朱元璋造城墙刻名字,朱元璋修城墙的目的和作用

    在中国的历史上是诞生了几百位皇帝,有一些皇帝是出了名的狠,也就手我们常说的铁腕皇帝,比如说雍正,朱元璋等皇帝。而这些皇帝的严格也是收到了成效,比如说在朱元璋统治的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很快,社会也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朱元璋的这种狠,其实和朱元璋的经历有关。大家知道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从小就给地主放

  • 靖康之耻:耻辱到哪种程度?皇帝被逼行“牵羊礼”,皇后羞愤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靖康三耻,宋徽宗宋钦宗牵羊视频,靖康耻中的韦贤妃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国学大师,研究红楼梦最权威的学者周汝昌,曾经在讲水浒传的时候,就表达了一个观点,他说水浒传中的造反者,反的其实是贪官污吏,而不是皇帝。说到那个时候的皇帝,就是牵扯到靖康之耻的宋徽宗。靖康之耻指的是两个皇帝被俘到了金国之后,所受的那些屈辱,这两个皇帝除了宋徽宗,还有他的儿子宋钦宗。搞艺术的人,更多

  • 郑和七次下西洋,不是为了找长生不老药,而是为了这种海洋生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和下西洋的真实原因,郑和七次下西洋时间及影响,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信息

    这要从远古时期说起,传说猿猴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但是地质不稳定,地理产生变化,猿猴分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生存在陆地上,一部分生存在水里慢慢变成了鱼类,这期间两种生物一直和平共存,航海业的兴盛使人类的文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郑和出场了,明朝时期,由于战争原因他成了一个太监,进了朱棣的府中,跟随燕王左右,

  • 道衍帮朱棣造反成功后,为何又回去当了和尚?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道衍与朱棣,朱棣第一次见道衍和尚,道衍与朱棣的关系怎么样

    道衍14岁出家当和尚,不过之后多年都没有任何建树,直到有一次他出游遇见了一位道士袁珙,他给道衍算了一命,然后说”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如果是平常人,听到这些话估计要跳起来打他,没想到,道衍听后却非常高兴,奇人果然是奇人。马皇后去世后,朱元

  • 这个锦衣卫坐到三公三孤,当庭打死大臣,扳倒首辅,最后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锦衣卫首辅是什么人,锦衣卫指挥使首辅,被文官打死的锦衣卫

    陆炳是个官二代,后来袭受了父亲陆松的爵位。而且他的母亲又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乳母,从小就能够和母亲一起出入宫中,跟嘉靖皇帝是很好的玩伴。后来嘉靖皇帝到南方巡视,半夜里行宫起火,陆炳背着嘉靖从火堆里脱离危险。于是嘉靖对陆炳极为宠信。很多大臣们都容易在得到皇帝的宠信之后飞扬跋扈起来,但是陆炳却偏偏不这样。

  • 魏忠贤集团毁灭的真正原因?不仅是崇祯,更是他得罪过的这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1621年,一个改变大明朝历史的年份,明熹宗这年到了年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后,从河南开封出发,一个叫张嫣的十五岁女孩就这样被送进了宫里,很快因为出众的美貌“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被选为皇后,而当时无比强大的魏忠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他最终就被这个女人毁了。张嫣独立且刚毅的性格

  • 马未都:司马光砸缸假的,宋朝没大缸!学者:这个成语也是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未都司马光辩论,马未都司马光砸缸故事是假的,马未都点评司马光砸缸

    故事就是这样,我们从小就听,也没有人怀疑过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在一次节目录制过程中,马未都讲到,这个故事其实是假的,因为在如今全国的文物系统中,我们没有发现一个宋朝时期的大缸——能淹人的大缸口径应在一米左右。马未都说,我们有证据表明,宋朝的人是没有能力烧出这么大的缸的,这个技术一直到宋朝之后才被完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登上帝位,那他是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嫂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死时赵光义不在身边,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做了什么,赵匡胤的死和赵光义有关系吗

    宋家在当时算是名闻望族,宋氏的母亲为义宁公主,因而宋氏从小就经常出入宫廷,赵匡胤成立宋朝后,宋氏的父亲被任命为华州节度使,16岁时宋氏随母亲前往皇宫给赵匡胤贺长春节,因而进入到赵匡胤的眼里,第二年,宋氏便应召进入皇宫,当上了赵匡胤的第三任妻子,也成为了赵匡胤的第三位皇后,当时她才17岁,与赵匡胤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