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因何手持淬毒匕首而未成功,只因一个失误,断送了刺秦大业

荆轲因何手持淬毒匕首而未成功,只因一个失误,断送了刺秦大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23 更新时间:2024/3/7 21:57:23

[var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前易水河畔,那个毅然决然的白衣身影慷慨激昂地吟唱之声,犹在人们耳边回荡,可勇士却早已命丧秦王乱剑之下。荆轲是武功何等高强的刺客,不像秦舞阳只是个害人犯。在经验和心理素质上荆轲自然也差不了,号称“天下第一勇士”。况且手里拿的匕首又是淬了巨毒的名剑徐夫人,见血封喉,只要划破一点点皮肤即可令人丧命。图穷匕见之时,荆轲与秦王近在咫尺,可以说,以荆轲之实力完全可以一招令秦王毙命,却因何失败断送了自己与刺秦大业?其中又有何隐情?

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的结论。陶渊明在《咏荆轲》中这样写道:“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在陶渊明看来,荆轲刺秦的失败是由于其剑术不佳所致。不但古人这样看,现代人也多持这种观点。

[var1]

影视剧也多拍成荆轲运气不佳,匕首刺入大殿柱子之上,秦王因而得以拔出佩剑还击,荆轲遂伤于长剑之下。司马迁《史记》关于荆轲刺秦的记载,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比较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他是这样记载的:荆轲徐徐展开地图,图穷匕见,荆轲右手抓住匕首,左手一把抓住转身要逃跑的秦王衣袖,就要刺杀,但在打斗中,秦王衣袖断了,因而得以逃脱绕着柱子跑,肋下七尺佩剑因为过长无法拔出。殿下大臣囿于上殿不能携带兵器的规定而干着急,士兵都在殿外,没有命令不敢进殿,所以秦王此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var1]

在这危急时刻,站在旁边的御医夏无且把随身携带的药囊砸向荆轲。正是这一举动救了秦王,殿下大臣喊“王负剑,王负剑!”提醒秦王拔出长剑。如梦方醒的秦王才缓过神来拔出了长剑。七尺长剑对七寸匕首,优劣立判。秦王一剑砍在荆轲腿上,荆轲跌倒,随即又中数剑之后倚柱大笑而大说,随后被赶来的武士乱剑伤害。

从司马迁的记载,我们知道是夏无且救了秦王一命,甚至秦王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说;“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还赏赐黄金二百两。

那么,问题来了,是荆轲武术不行,打不过秦王吗?原因自然不是。太子丹实施刺秦计划,先选田光为刺客,但田光以自己年事已高拒绝,而推荐了荆轲。“智深而勇沉”的田光所信赖和推荐的荆轲自然差不了,这一点太子丹自然知晓,樊於期也知道,否则不能义无反顾献上人头。他们都觉得此事必成。事情耽误就耽误在临时吓破胆的副手秦舞阳身上。如果当时秦王绕柱而跑时,有副手在一旁堵截,此事必成。但决定性原因却在于荆轲自身。因为荆轲想“活抓秦王”,挟持秦王回到燕国,从而既报答了太子丹,也保全了自己。正是这一失误,从而误了刺秦大业。试想,以荆轲之武功,图穷匕见之时,秦王必然大惊失色而愣住,荆轲完全可以一击而中,要了秦王性命。即便击不中要害,至少可以令其负伤,而见血封喉,要了秦王性命。

[var1]

所以,荆轲的失误,第一就是“定位不对”,是要秦王性命还是挟持秦王?这一点至关新的。第二就是武器不对等,以七寸匕首无法抗衡七尺龙泉。正是这两方面原因,导致荆轲刺秦的失败,也断送了自己“天下第一勇士”的性命。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秦赋:赵姬与嫪毐私生子的事,终于被嬴政知道了,他咯噔了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嫪毐和赵后的故事,嫪毐如果当了秦王,嫪毐和嬴政年纪

    第一个知道此事的是成蛟的母亲韩霓,不过她已经死了,第二个知道此事的是李斯,不过时机不对,李斯并没有告诉嬴政,而将此事散发出去的却是当事人嫪毐,他封侯之后,日渐膨胀,还经常大摆筵席,某天他与大臣作乐,酒后失言,说出自己乃秦王假父。嬴政听到消息,愤怒异常,与前两次不同,这次他行色匆匆来见太后,给太后一个

  • 人物传记:参见“五霸”谋春秋,再看“战国”出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战国四大名人传记,七雄五霸斗春秋还是闹春秋,日本战国时期的七雄

    [var1]因为周朝建立时采用分封制,各诸侯各领一方,再加上平王东迁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地方,成了西方强国。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使得周朝实际控制

  •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何突然急流勇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有七雄并立,哪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时而连横合纵、时而彼此对抗,各有所得,也有所失;各有兴盛,亦有衰败,结果谁也不服谁,谁也灭不了谁,两百多年间,一直处于分庭抗礼的局面。直到其中一个诸侯国经过历代君主的魄力、野心及对各国人才诚意的招揽、重用,终慢慢崛起成为了一个有实力

  • 因为一个女人讨伐楚国,齐桓公是不是冲动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桓公怎么压服楚国,齐桓公伐楚详解,齐桓公伐楚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上一集讲到,蔡哀侯被楚文王囚禁到楚国,他没能学老祖宗周文王翻点,却挂在了楚国。蔡哀侯的儿子是蔡穆侯。蔡穆侯看到当时天下的霸主是齐桓公,出于傍大腿的需要,便把小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前657年,齐桓公与蔡姬乘船游玩。蔡姬是个小调皮,熟悉水性,就摇晃船只颠簸齐桓公,故意逗齐桓公。齐桓公是个旱鸭子,怕掉到

  • 吕不韦那么厉害,为何看到秦始皇的30个字,就吓得饮鸩自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认为,如果吕不韦能够善终,那么我们的商圣就不是陶朱公范蠡,而是姜子牙23世孙,大秦吕相邦吕不韦!吕不韦以毒辣的眼光、极大的勇气、超人的胆识,散尽千金、摇唇鼓舌,让一个遗忘角落的落魄王孙成为了大秦之王,让自己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外地客商成为了一代相邦!这种逆袭让人惊叹,可他的人生好好就是

  • 30,秦国上演帽子戏法,赵、魏、韩终究没能重现晋国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七雄归一系列27】呈上,欢迎关注我的系列合集秦王政继位时,秦国西面已吞并了巴、蜀、汉中;南面越过宛城到达郢都,设置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并且吞灭了二周,在其故地设置三川郡。嬴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公元前236年,秦国先后攻取赵国阏与(山西和顺)、河间(河北沧

  • 战国第一支成建制重步兵——“不败”魏武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烧脑战国残魏60年后记,秦之锐士魏之武卒,魏战国

    [var1]魏武卒何谓“魏武卒”《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这里精确记载了魏武卒的配备,装备之精良,几乎是当时战国之最。魏武卒以5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5什为一屯,2屯为百,5百为主,2个五百团成千团,

  • 春秋末期,吴国大将伍子胥被吴王的儿子赐伤 伤前他叮嘱手下:“若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子胥野渡,伍子胥和吴国丞相,春秋时的吴国人物简介伍子胥

    这时,他回头对家人留下遗言:“把我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伍子胥出生在楚国,父亲是让人尊敬的太师,教授年轻的太子建,哥哥伍尚跟伍子胥从小习练武术、研读兵法,春秋时期连年的征战给两人提供了博取爵位的广阔舞台,两人年岁不大便已经晋升为将士。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的话,伍家三人定会为楚国尽忠,奈何帝王家之

  • 作死四辽将:以为杨家将无能,她一照面全劈,韩昌亲自上,更丢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昌简介,最全杨家将,韩昌韩延寿祖籍

    [var1][var1]仇旺。韩昌手下左军都督,手中一对流星锤,甚是勇猛。韩昌得知杨六郎已被王强斩了,料定杨家将再无能将,于是率二十万大军侵宋。一路势如破竹,兵困遂州。后来发现杨六郎又活了,但韩昌并不怕,破了杨六郎牤牛阵,众辽将围攻杨六郎,韩昌在混战中用叉打伤杨六郎,杨六郎败走,韩昌以为杨家将再没人

  • 当年康熙执意撤藩,三位藩王拥兵谋反,与朝廷苦战八个春秋终落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只有八岁的他坐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他的左膀右臂,就是辅佐过顺治皇帝的四位大臣。这四位大臣各怀心思,又互相制衡,康熙帝的日子过得“如坐针毡”。[var1]就在登基几年后,大臣之间的争斗越发分明,刚踏入舞勺之年的康熙感到非常棘手。可他不知道的是还有更棘手的“祸患”在等待着他,不光是对皇权的挑战,更是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