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何突然急流勇退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何突然急流勇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08 更新时间:2024/1/19 2:30:05

战国时期,有七雄并立,哪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个诸侯国时而连横合纵、时而彼此对抗,各有所得,也有所失;各有兴盛,亦有衰败,结果谁也不服谁,谁也灭不了谁,两百多年间,一直处于分庭抗礼的局面。直到其中一个诸侯国经过历代君主的魄力、野心及对各国人才诚意的招揽、重用,终慢慢崛起成为了一个有实力的强国,其实力远超其他六国中任何一个诸侯国、其实力足以灭掉其他六国,它就是秦国!

及秦王嬴政掌权,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短短十年的时间,秦国陆续灭掉六国,统一了中华大地。在统一过程中,有一大将居功至伟,他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var1]

王翦,出生年月已不可考,战国时期秦国人,著名的军事家。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评价他和白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足见其军事能力与白起不相上下。他年少时就喜欢军事,有人评价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秦王嬴政即位后,对王翦信赖有加,王翦也就一直侍奉着秦始皇。细数王翦一生的功劳:平长安君成蟜叛乱、除嫪毐与吕不韦两大内患、平定赵国、燕国、楚国、南征百越……件件丰功、样样伟绩!

战功卓著的王翦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没有着迷权势、没有留恋荣华、没有贪恋富贵,从此告老还乡,远离朝政,急流勇退,历史对他的记载也戛然而止。为何他会有这样的选择呢?他的儿子王贲在灭掉齐国后不久,也销声匿迹,是受了王翦的影响吗?其中的缘由众说纷纭,但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一、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所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价值观。有人享受权势、金钱而不能自拔,如王莽、石崇、魏忠贤、和珅等;有人厌恶尔虞我诈而向往闲云野鹤,如范蠡孙武、张良、郭子仪等,而王翦就属于后者的那种人。

王翦平长安君成蟜之乱、除嫪毐和吕不韦之患有功而不得意、平定赵、燕、楚三国而不炫耀,没有争功,没有计较,没有欲壑难填,他只是想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其实归隐之心,在攻打楚国时便已萌生:在三晋被灭后,秦王嬴政便开始着手要灭亡楚国,商讨之际,王翦认为非60万大军不能灭掉楚国,而李信自告奋勇告诉秦王嬴政:“不过20万人便可攻打楚国!”当时的秦王自信心爆棚,他以王翦老不堪用为由,果断让李信率兵20万攻打楚国。王翦没有争辩,也没有留在朝堂把持权力,他向秦王嬴政称病辞朝,回归故里去了。

结果李信所率的秦军被楚军连杀七个都尉,损兵折将无数,秦王束手无措,只好亲自登车去王翦的家乡请王翦出山攻打楚国。王翦虽不情愿,但君命难违,只好起兵60万攻打楚国,结果跟王翦预料的一样,有惊无险地平定了楚国,顺势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之后他又回归故里,从此不问政事,也消失在了历史的记载中。

性格使然,让王翦在秦统一六国后没有回归朝堂,甘愿余生不与世争,籍籍无名!

[var1]

二、 看尽尘世浮沉,明哲保身

长安君成蟜作为秦庄襄王的儿子,秦王嬴政的弟弟,皇族身份,贵不可言。可在率军攻赵的途中,听信了樊於期的蛊惑,倒戈叛变,最后被处伤于屯留;长信侯嫪毐、秦国丞相吕不韦,位高权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自食其果,终被秦王嬴政除掉。

以上这些,王翦都亲身经历过,所以对他来说,世间尊卑、贵贱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罢了。身在朝堂,总免不了政见不一而拉帮结派,即使想独善其身但难免成为他人斗争的牺牲品。既然一切都是云烟,干脆脱离这个是非之地,明哲保身,也不免是个最好的选择!

三、 自知之明,洞察未来

公元前223年,王翦灭楚,之后也就两年的时间,齐国灭亡,秦王嬴政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消灭了六国,秦朝已不需要像秦王嬴政登基前的秦国那样需要不时的南征北战、不再需要大量的领兵将才,而把主要任务定为怎样治理这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王朝。军事方面也只是需要北御匈奴、南征百越等等一些跟灭六国不可比的小型战争,照身份、地位来说,这些战争也轮不到王翦再上战场了。再加上伐楚之时,秦王便以王翦“老不堪用”为由拒绝了王翦领兵,可见王翦当时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纪。既然未来地方有新的计划、安排,而自己也到了“退休”的年龄,那干脆辞退回乡落得个清净岂不畅快!有自知之明,能洞察到未来,回归故里应是最好的选择!

[var1]

秦国灭掉六国,除消灭国外王翦父子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是王翦所灭,要么是儿子王贲所灭,父子俩应该是秦国灭六国最大的功臣了!父亲王翦对王贲的人生观影响根深蒂固,在王贲灭掉齐国两年后,王贲也退去朝事,消失在了历史中。父子俩仿佛像两颗快速划过天际的耀眼流星,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最后落在哪个地方,只留刹那炫丽,那是最美的光吧!可惜的是孙子王离还未来得及建功立业,在秦末大乱时被项羽所俘,最终不知去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因为一个女人讨伐楚国,齐桓公是不是冲动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桓公怎么压服楚国,齐桓公伐楚详解,齐桓公伐楚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上一集讲到,蔡哀侯被楚文王囚禁到楚国,他没能学老祖宗周文王翻点,却挂在了楚国。蔡哀侯的儿子是蔡穆侯。蔡穆侯看到当时天下的霸主是齐桓公,出于傍大腿的需要,便把小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前657年,齐桓公与蔡姬乘船游玩。蔡姬是个小调皮,熟悉水性,就摇晃船只颠簸齐桓公,故意逗齐桓公。齐桓公是个旱鸭子,怕掉到

  • 吕不韦那么厉害,为何看到秦始皇的30个字,就吓得饮鸩自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认为,如果吕不韦能够善终,那么我们的商圣就不是陶朱公范蠡,而是姜子牙23世孙,大秦吕相邦吕不韦!吕不韦以毒辣的眼光、极大的勇气、超人的胆识,散尽千金、摇唇鼓舌,让一个遗忘角落的落魄王孙成为了大秦之王,让自己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外地客商成为了一代相邦!这种逆袭让人惊叹,可他的人生好好就是

  • 30,秦国上演帽子戏法,赵、魏、韩终究没能重现晋国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七雄归一系列27】呈上,欢迎关注我的系列合集秦王政继位时,秦国西面已吞并了巴、蜀、汉中;南面越过宛城到达郢都,设置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并且吞灭了二周,在其故地设置三川郡。嬴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公元前236年,秦国先后攻取赵国阏与(山西和顺)、河间(河北沧

  • 战国第一支成建制重步兵——“不败”魏武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烧脑战国残魏60年后记,秦之锐士魏之武卒,魏战国

    [var1]魏武卒何谓“魏武卒”《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这里精确记载了魏武卒的配备,装备之精良,几乎是当时战国之最。魏武卒以5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5什为一屯,2屯为百,5百为主,2个五百团成千团,

  • 春秋末期,吴国大将伍子胥被吴王的儿子赐伤 伤前他叮嘱手下:“若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子胥野渡,伍子胥和吴国丞相,春秋时的吴国人物简介伍子胥

    这时,他回头对家人留下遗言:“把我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伍子胥出生在楚国,父亲是让人尊敬的太师,教授年轻的太子建,哥哥伍尚跟伍子胥从小习练武术、研读兵法,春秋时期连年的征战给两人提供了博取爵位的广阔舞台,两人年岁不大便已经晋升为将士。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的话,伍家三人定会为楚国尽忠,奈何帝王家之

  • 作死四辽将:以为杨家将无能,她一照面全劈,韩昌亲自上,更丢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昌简介,最全杨家将,韩昌韩延寿祖籍

    [var1][var1]仇旺。韩昌手下左军都督,手中一对流星锤,甚是勇猛。韩昌得知杨六郎已被王强斩了,料定杨家将再无能将,于是率二十万大军侵宋。一路势如破竹,兵困遂州。后来发现杨六郎又活了,但韩昌并不怕,破了杨六郎牤牛阵,众辽将围攻杨六郎,韩昌在混战中用叉打伤杨六郎,杨六郎败走,韩昌以为杨家将再没人

  • 当年康熙执意撤藩,三位藩王拥兵谋反,与朝廷苦战八个春秋终落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只有八岁的他坐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他的左膀右臂,就是辅佐过顺治皇帝的四位大臣。这四位大臣各怀心思,又互相制衡,康熙帝的日子过得“如坐针毡”。[var1]就在登基几年后,大臣之间的争斗越发分明,刚踏入舞勺之年的康熙感到非常棘手。可他不知道的是还有更棘手的“祸患”在等待着他,不光是对皇权的挑战,更是对他

  • 通鉴的职场权谋:从郭威和王峻这对错位君臣看韩非子八奸之威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韩非子在《八奸》中分析了人臣弄权作奸,以至失控架空君主的路径和方法有八种:一是同床,二是在旁,三是父兄,四是养殃,五是民萌,六是流行,七是威强,八是四方。其中第七条威强,韩非子认为:国君只所以有“威强”的原因在于能够为臣下百姓谋福利,并用强制力震慑异己为分子,这点如果被臣下窃取,就被称为

  • 战国时期,谋士从楚国入手,离间楚国和秦国的联系,糊弄楚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楚国联合攻打魏国,围困魏国的皮氏。魏国进入窘境。战争是地方和人民的灾难,却是谋士大显身手的好机会。有人为魏国对楚怀王说:“秦国、楚国如果战胜了魏国,魏襄王畏惧被灭国,必定要与秦国联合,您为什么不背弃秦国而与魏国联合呢?魏王欣喜,必定会把太子送到楚国做人质。秦国畏惧失去楚国这个盟友,必定向您献上

  • 战国第一谋臣颜率,是如何玩弄齐秦两诸侯于股掌之间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颜率是《战国策》中记载的第一位谋士,在东周王室面临秦军压境索要九鼎的情形下,为周君出谋划策,两次出使齐国,保全九鼎安全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才能。把齐秦两个大国玩弄于股掌之间,可谓大神级的人物。九鼎是天子象征,在礼崩乐新的战国时期,有实力的诸侯国谁都想称王称霸。秦国觊觎天下也不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