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真的是暴君吗?3招打压关陇贵族却玩火自焚

隋炀帝真的是暴君吗?3招打压关陇贵族却玩火自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74 更新时间:2024/1/25 8:04:29

虽然也别有一份道理,但“非主流”还是非主流,成王败寇的思想永远是无法被推翻的。

被黑化的隋炀帝

即使是时光机器发明,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迫不得已的一些史实,终究还是改变不了弱宋和奸臣秦桧的事实。

毕竟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哪怕是赤裸裸的现实摆在面前,也还是有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会改变。

人们对历史的偏见认知来源大多数是在文学作品之中,《封神演义》丑化纣王,《三国演义》丑化曹操,《隋唐演义》丑化隋炀帝种种。

这些文学作品本身就带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再加上电视剧或者说书人演义上的演绎,个人主观色彩就更加浓厚了。

不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存在着严重的“脸谱化”形象,一个人不是坏的就是好的,没有中间形象的存在,我国早期的电视剧也是这样,正派角色英俊潇洒,一身正气;反派角色畏畏缩缩,贼眉鼠眼。

正是这种非黑即白的认知偏差,让我们很容易给一个人或是某一类人打上标签,从门缝里看人,而丧失了主观的判断能力,先入为主地就被固有观念所影响。

纣王是如此,曹操是如此,隋炀帝也是如此。

今天来评写隋炀帝并非是为了给他翻案,而是宣扬一种客观看待历史人物的观点,隋炀帝在西方史学界能够有着堪比秦皇汉武的地位,也证明了其有一定的贡献,并非《隋唐演义》之中所说的那么不堪。

缺点呢,也肯定是有的,毕竟人无完人,更何况他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亡国之君呢?

其实,隋炀帝的谥号起初并不叫做隋炀帝,而是隋明帝,后来唐王朝的唐王李渊对这个前朝的杨广十分不欣赏,就把隋明帝的谥号改成了隋炀帝。

“好内远礼曰炀。朋淫于家,不奉礼。”——《史记.谥法解》

在这个时候的炀虽然透露着一些叛逆,但总体上还不是很难听的字眼,只是说不守礼法而已。但在另一本古籍《逸周书》上的记载就显得要凶恶很多了: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想必唐高祖李渊所想表达的就是后面的这个意思,认为隋炀帝好大殆政、逆天虐民。

虽说后期在农民起义后的隋炀帝自暴自弃殆政了,但在他当皇帝的大部分时间里还是比较勤快的,也建立了不少的功勋。

只凭借一小段的历史来概括他的一生,在小编看来还是有失偏颇的。而评价隋炀帝的亡国原因,还是得从隋炀帝被杀开始说起。

在农民起义军四起之时,杨广迁往江都,锐意尽失,自暴自弃,这时候隋炀帝手下的宇文化及见此人已不堪大用,遂起兵造反,手下人将隋炀帝缢弑。

宇文化及正是和隋炀帝母亲独孤伽罗一样,从关中平原走出来的鲜卑贵族。

而早在隋炀帝迁都江都之前,关陇贵族的杨玄感就已经挑起了一波兵变,只不过被隋炀帝给平叛了。后来建立唐朝的杨坚,同样也是属于关陇贵族。

这个关陇贵族又是何许势力?能对隋朝的兴亡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门阀士族下的政治

说起关陇贵族的起源,则要追溯到秦汉时期了。在秦汉之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西周宗法制贵族政治,各方诸侯的爵位、幕僚的职位大都是世袭,少有庶民逆袭的,那些历史上的有名人物也大多是其他国家的贵族出身。

战国诸侯交战时期,虽然也有奖励军功等短暂的下层人士上升途径,但到了秦汉这样的大一统朝代就不顶用了。

但秦汉也没有继续施行周朝的宗法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来加强中央集权。(汉朝有小规模分封)

宗法分封不再,但是当官的人从哪里来呢?于是汉朝就发明了察举制和征辟制,主要还是察举制,由地方官员、乡绅向上级按照标准推选人才。

但是这一推选,麻烦就来了,一方乡绅、官员谁不想推选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呢?即使是没有关系,人家把你推荐上去了,你不也得感激一下推选之人?

于是就这样,最早期的“中国式关系”就这样诞生了。起初还可能真的推选一些隐居的不世之才,但到了后来基本上就是从自己家族里面挑几个好的进朝做官了。

其实这样也并非 不公平,毕竟达官显贵手里掌握着大量的教育资源,自己又是文化人,对子女的教育也差不到哪里去。而普通人则连书都买不起,更别说入朝做官了。

于是这样的家族垄断式地选官制度一直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就了一大批的地方门阀士族、豪强地主们,极大地分割了皇权,严重影响了国家权力机器的独立运作。

就像东晋看似是司马家的天下,但当时的朝政已经被谢安所在的谢氏家族和王羲之所在的王氏家族所垄断,王与谢公天下了。

关陇贵族也是这样,地方豪强地主手里拥有着大量土地和人才。在三国曹魏时期就有着弘农杨氏坐镇关陇,到了后来的北魏等鲜卑政权,更是八柱国二十四将军等豪强并起,严重垄断了北魏、北周等政权的高端人才,控制了国家政治的命脉。

隋炀帝三招打压关陇贵族

而我们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也是在一众关陇贵族的支持下上位并统一了全国的,但皇权不容侵犯,虽然你支持了我,谁能担保你明天会不会取代我呢?

于是杨坚就开始试探性地废除了九品中正制的贵族人才选拔制度,到了隋炀帝时期就直接明面上打压关陇贵族势力了。

第一招,迁都洛阳

杨坚将隋朝的首都建在了关陇贵族集团的老家西安,这个地方也是人杰地灵。不仅有着八百里秦川沃土可以作为粮仓,地势还十分险要,只要把控好几个大的关隘,从外面就很难打进来,十分适合作为首都。

隋炀帝怎么会不知道西安的好处呢?但天时地利人和,只有地利是不行的。隋炀帝要想真正的独揽皇权,只能是逃离关陇集团掌控的魔爪,将都城迁往关中平原之外。

于是隋炀帝就将目光转到了洛阳这个建都圣地,一上台就开始大兴土木,建设洛阳城。

而且为了逃避关陇集团的控制,隋炀帝很长时间都不在长安城内,不是对外征战就是到处巡游,丝毫不给关陇集团控制他的机会。也算是一种制衡的手段吧。

第二招,选拔底层人才

隋炀帝打压关陇贵族势力的措施可以说是手段层出不穷。首先就是人才选拔上面,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度,设进士科,给了下层士人上升渠道,可以更多地参与到高层的国家决策中来。

并且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由于不是靠裙带关系上来,而是通过国家的考试,由皇帝一手提拔上来。这样的人才和别的门阀士族势力少有瓜葛,能够成为被皇帝直接掌控的政治势力。

这样一来,原本隋朝创业集团的老股东们的大蛋糕就被分了一份,但由于能上升的底层士人还是有限,这点小的人才损失暂时对关陇贵族集团也只是皮肉之苦,不至于到翻脸不认人的程度。

第三招,培植南方势力

史书上只记载隋炀帝乘龙船南巡,却没提他到南方干嘛去了。大多数人认为他到南方只是游玩,实际上他也是带着任务去的。

相比于鲜卑匈奴化的北方政权,南朝在东晋之后依然被宋齐梁陈四个汉族政权掌控,保留了大量的汉人文化和未遭破坏的中原文明。

五胡乱华不仅死掉了大量的汉人,还破坏了大量辉煌的中原文化。所以隋炀帝南下一是来考察古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想借助南方士族的势力,和关陇贵族集团进行抗衡,毕竟以宇文化及为代表的鲜卑贵族以及鲜卑化汉人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

隋炀帝南下除了带回了南方的美女,还带回了大量的南方栋梁之材信息,回朝之后就大量用南方士人,利用帝皇的权术势之道,与北方的士人相制衡,以加强皇权,人数最多的时候,南方士人在朝廷中的比例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二之多。

关陇贵族集团一看,这还得了?如果说科举取士是温水煮青蛙,那这就是直接把他们放在火上烤啊!

结语:

三管齐下,关陇贵族在朝廷中的势力大大削减了,但在朝廷中势力削减并不代表没有实力,本来在隋炀帝实力强大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

但隋炀帝急功近利,一边修建隋唐大运河,又三征高句丽,这些都是劳民伤财的大工程,于国家大局当然是好事,但操之过急就激起了很大的民愤。

国内农民起义不断,而关陇贵族见势不妙,再加上隋炀帝的多方打压,索性就趁乱揭竿而起,开始反对起来隋炀帝的统治,甚至最后献上一条白绫,直接勒死了杨广。

成王败寇有谁知,隋炀帝倘若改革成功,凭借他这些功绩,也可比肩秦皇汉武了。

更多文章

  • 浅谈元曲兴盛的背后:汉人士子无奈之下的另谋生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于词曲发之”。成为唐宋标榜取士的科举制在元走入寒冬,汉人士子难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并逐步被边缘化,士人不得不另寻类谋生之法,进行通俗化文学创作,而元曲的兴盛也成了必然。元朝建立,汉人士子的严冬1.南宋灭亡,汉人入仕无门公元1279年,崖山

  • 袁崇焕被杀冤不冤?崇祯帝为什么对他这么痛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杀袁崇焕后悔吗,袁崇焕杀得一点不冤,袁崇焕与崇祯

    一崇祯与袁崇焕的“蜜月期”虽然此时,崇祯帝如此痛恨袁崇焕,然而在他刚即位时,两人却有一段蜜月期。17岁的崇祯帝(1627年-1644年在位)即位之初,非常仰慕在宁远之战中战胜努尔哈赤的袁崇焕大名,几个月内就将他由在野之身一路提拔到尚书、督师(管辖范围包括蓟州、辽东、登州、天津、莱州等地)之职,负责统

  • 元朝灭亡,蒙古人逃入大漠,回头又把明朝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被明朝灭的原因,元朝灭亡皇室的下场,明朝怎么打败元朝

    第二,依赖蒙古军队。明成祖朱棣在北方,受蒙古人影响很深,他的军队有很大部分是元代留下的蒙古军队,战斗力很强,是靖难之役的主力。朱棣想像成吉思汗那样雄霸天下,派郑和下西洋,花费巨大又没有收获。朱棣在稳定政权后,把他的蒙古军队放在北方塞外,他们与北方蒙古人勾结,造成整个明朝北方边境都不稳。第三,对军队过

  • 元朝灭亡前夜,统治者内部激烈的内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就在朱元璋一个一个的消灭南方的起义军或以起义军起家的军阀之时,元廷内部确是乌烟瘴气。1355年,脱脱被害死后,元顺帝便开始日怠于政务,贪玩享乐。而在脱脱后,元顺帝任命的丞相都是碌碌无为之辈,非奸即贪,元朝国政也日渐凋敝。而扳倒脱脱后的哈麻虽然如愿以偿成为了丞相,由于哈麻和奇皇后曾经密谋以“内禅”的方

  • 朱元璋想立朱棣为太子,刘三吾说了一句话,朱元璋听后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此之前,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朱标13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为了培养朱标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朱元璋将朝廷极富才能的文臣武将都派去给他当老师,还给他配备了十几位优秀的国子监学生当陪读。一系列、全方位配置,只为了把朱标培养成为文治武功俱佳、才能德性都好的标准君主。可是,这样一位被朱元璋用尽心力培养的继承

  • 谁是南北朝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北朝的猛将排名,三国两晋南北朝顺口溜,谁是两晋南北朝第一猛人

    萧摩诃(532-604),字元胤,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东)人。他的祖父萧靓曾经是梁朝的右将军,父亲萧谅做过梁朝的郡丞。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姑父收养了他,并把他培养成了一名勇敢善战的武将。到了陈朝天嘉初年(560-566),少年萧摩诃就已经因为战功卓著而被朝庭封为了巴山太守。陈太建五年

  • 赐鹅毒徐达 凤阳闹饥荒 火烧庆功楼 这些事到底与朱元璋有没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276年的大明王朝,无疑是封建社会杰出的帝王之一。“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和“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等影响后世的著名口号,都是他率先提出来的。毛主席曾评价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又说“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一点,不要写得那么坏”···。但《明史》已经载

  • 静海慈儿庄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吗?沧海桑田话天津217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天津静海区唐官屯镇牌楼传说是这样的:隋末唐初,时属平舒县(汉王五年即202年设东平舒县,北魏太和十一年即487年改称)的静海地方有个十七八户人家的小李庄,小李庄有位乡绅人称李善人,知县曾匾牌褒奖。大唐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征高丽,军队从村旁开往前线络绎不绝。一天,知县带几个人来找李善人说:“这

  • 朱元璋明孝陵600年无人敢盗,康熙都会前来祭拜,究竟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为什么选明孝陵,明祖陵跟朱元璋有什么关系,朱元璋埋在明孝陵吗

    虽然帝王陵墓众多,但是保存完整的可谓是少之又少,其中朱元璋的明孝陵就是一个在这600年来完全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的陵墓,甚至康熙皇帝每逢经过都会前来祭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朱元璋明孝陵到底有何玄机呢?朱元璋,洪武之治朱元璋,别名为朱兴宗、朱洪武,字国瑞,于1328年10月21日出生于濠州的一个村落中,

  • 江南才子高启:因四个字被朱元璋腰斩,死前沾血写下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启上梁文全文,明代高启简介,高启是什么意思

    一不小心,当文章诗词中的语句触动了统治者敏感的内心,就有可能遭遇牢狱之灾,甚至失去性命。一、“乞丐皇帝”朱元璋的杀伐果决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种多疑专制的君王。在明朝初期他为了稳固江山,推行文化专制统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人必须敬仰皇帝的威严,臣子如果犯了他的忌讳,可能就会招致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