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想立朱棣为太子,刘三吾说了一句话,朱元璋听后大哭

朱元璋想立朱棣为太子,刘三吾说了一句话,朱元璋听后大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88 更新时间:2023/12/20 19:52:17

在此之前,朱元璋朱标寄予厚望:朱标13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为了培养朱标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朱元璋将朝廷极富才能的文臣武将都派去给他当老师,还给他配备了十几位优秀的国子监学生当陪读。

一系列、全方位配置,只为了把朱标培养成为文治武功俱佳、才能德性都好的标准君主。

可是,这样一位被朱元璋用尽心力培养的继承人居然壮年早逝,成为朱元璋心头的最痛。

虽然朱元璋悲伤难以自抑,但是除了老父亲的角色之外,他还记得自己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一国之君。他不仅不能放任情绪,还要继续挑起重担,在子孙中另外挑选皇储,好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朱家天下继续传承下去。

朱元璋很重视礼法,所以他的继承人一定要从嫡子中挑选而出,绝不会把这样的机会送到庶出的孩子手中。

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马皇后为他生了5个儿子: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长子朱标去世的时候不过37岁,他的四个弟弟都正当壮年,朱元璋完全可以从这四个人中挑出一位立为太子。

朱元璋显然也是这么想的。朱标的身后事都安排好了之后,朱元璋强忍悲痛,召集了大臣们在东阁门开会,密议立谁为继承人的问题。

朱元璋的几个儿子情况各不相同:

朱元璋的次子朱樉被封为秦王,在西安就藩。朱元璋从孩子们出生后就特别重视他们的教育问题,这个朱樉小时候也显得很聪慧,严肃果敢,朱元璋还比较满意。但是,朱樉被派到西安之后,他处理事情的方法却和朱元璋的期待大相径庭,当地百姓被他折腾得怨声载道,朱元璋对他十分不满。

如果不是太子朱标在世时为父亲和二弟做调停工作,估计朱樉早就被朱元璋下旨停职、接受处分了。

基于朱樉的一贯表现,朱元璋绝对不可能立他为太子。

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就藩太原。朱棡长相英俊,但是性格却很残暴,他到太原去任职的时候,曾经鞭打过他的厨师,为自己的安全埋下隐患。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向性格谨慎的朱元璋难免心惊胆战,为此专门训诫了朱棡。

可惜,虽然受了朱元璋的训斥,朱棡却并不以为然,在太原镇守期间,他照样以多种残忍的方式惩罚别人,好几次都惹得朱元璋发火,差点儿就废掉了朱棡的爵位。多次从朱元璋的天威之下救下朱棡的还是太子朱标。

根据朱棡的一贯表现,朱元璋显然更不能把天下交到他手里。

两个排在前面的儿子没有希望,五子朱橚年龄最小,立他为太子显然更没道理,剩下的就只有四子朱棣。

和两个哥哥截然不同,四子燕王朱棣是朱元璋非常中意的人选:朱棣虽然也和哥哥们一样成长于帝王之家,但是朱元璋为儿子们提供的教育在他身上收到的效果却很明显,他熟悉百姓生活,深知百姓疾苦,平时注意抚恤百姓,因此深得爱戴。不仅如此,朱棣还富有军事才能,他曾经率军北征,收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还俘虏了大批元朝酋长,缴获羊马无数。

收到朱棣的捷报后,朱元璋十分高兴,他说道: “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在和大臣们商议立太子一事时,首先想到的人选就是四子朱棣,他马上就向大臣们提了出来,说道: “燕王很像我,我想立他为皇储。”

朱元璋晚年除掉了不少功臣,再加上朱棣等皇子拥有重兵,稍有不慎即有后患,这双重的震慑力让大臣们不敢就立储一事多发言论。一时,会议之上静悄悄。

以朱元璋九五之尊的身份,还有他深思熟虑的做事风格,以及大臣们的忌惮,立朱棣为太子原本不应该受到任何质疑,可是在这个时候,偏偏有一位不识相的老臣跳出来表示反对。

这位唱反调的老臣就是翰林学士刘三吾。刘三吾73岁时才被推荐到朝廷为官,现在已经是80高龄。朱元璋很看重刘三吾,平时经常向他请教治国安民、选贤任能的方法和对策。在朱元璋一朝,刘三吾被尊为“三老”之一。

刘三吾听到朱元璋要立朱棣为太子后,说了一句话: “皇孙世嫡承统,礼也!” 《明太宗实录》中的记载是: “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于何地?且皇孙年已长,可立以继承!”

当时朱标的儿子,嫡长子朱雄英已经过世,以次子朱允炆年纪最大,当时15岁。朱允炆一向事父至孝,朱元璋很喜欢他。

刘三吾直接向朱元璋指出:由皇孙朱允炆继承大统名正言顺,正是遵从礼法的作法!如果立燕王朱棣的话,比燕王更年长的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应该怎么办呢?

朱元璋失去长子朱标已经十分伤心,此时他已年近七旬,却仍然要为国事操劳,把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交到可靠的人手里。他很清楚,如果立朱棣做继承人,以朱棣的才能将来不会有任何忧患,但是这样做的确会招致秦王和晋王的不满。更重要的是,立朱棣为太子不符合立嫡、立长的礼法。

可是,如果真按照刘三吾说的,确定朱允炆为继承人,以朱允炆仁厚的性格,以他几位叔叔在各地藩镇的虎视眈眈,将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马上取天下的朱元璋心里很明白,朱允炆必然要面临叔叔们为他制造的难题。

朱元璋左右为难,再想想多年来自己费尽苦心培养出来的太子朱标,他不由悲从中来,再次失声痛哭。

最终,朱元璋还是遵从礼法,将朱允炆定为皇太孙,让这个年轻人当了自己的继承人。

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他很快就迎来了叔侄之间残酷的夺位之战。

参考:《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明史·列传25》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谁是南北朝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北朝的猛将排名,三国两晋南北朝顺口溜,谁是两晋南北朝第一猛人

    萧摩诃(532-604),字元胤,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东)人。他的祖父萧靓曾经是梁朝的右将军,父亲萧谅做过梁朝的郡丞。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姑父收养了他,并把他培养成了一名勇敢善战的武将。到了陈朝天嘉初年(560-566),少年萧摩诃就已经因为战功卓著而被朝庭封为了巴山太守。陈太建五年

  • 赐鹅毒徐达 凤阳闹饥荒 火烧庆功楼 这些事到底与朱元璋有没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276年的大明王朝,无疑是封建社会杰出的帝王之一。“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和“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等影响后世的著名口号,都是他率先提出来的。毛主席曾评价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又说“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一点,不要写得那么坏”···。但《明史》已经载

  • 静海慈儿庄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吗?沧海桑田话天津217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天津静海区唐官屯镇牌楼传说是这样的:隋末唐初,时属平舒县(汉王五年即202年设东平舒县,北魏太和十一年即487年改称)的静海地方有个十七八户人家的小李庄,小李庄有位乡绅人称李善人,知县曾匾牌褒奖。大唐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征高丽,军队从村旁开往前线络绎不绝。一天,知县带几个人来找李善人说:“这

  • 朱元璋明孝陵600年无人敢盗,康熙都会前来祭拜,究竟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为什么选明孝陵,明祖陵跟朱元璋有什么关系,朱元璋埋在明孝陵吗

    虽然帝王陵墓众多,但是保存完整的可谓是少之又少,其中朱元璋的明孝陵就是一个在这600年来完全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的陵墓,甚至康熙皇帝每逢经过都会前来祭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朱元璋明孝陵到底有何玄机呢?朱元璋,洪武之治朱元璋,别名为朱兴宗、朱洪武,字国瑞,于1328年10月21日出生于濠州的一个村落中,

  • 江南才子高启:因四个字被朱元璋腰斩,死前沾血写下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启上梁文全文,明代高启简介,高启是什么意思

    一不小心,当文章诗词中的语句触动了统治者敏感的内心,就有可能遭遇牢狱之灾,甚至失去性命。一、“乞丐皇帝”朱元璋的杀伐果决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种多疑专制的君王。在明朝初期他为了稳固江山,推行文化专制统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人必须敬仰皇帝的威严,臣子如果犯了他的忌讳,可能就会招致杀身

  •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将哥弟的儿子全部杀死,为什么不杀哥弟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视频完整版,李世民兵变玄武门守将结局,李世民回忆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在长安城太极宫的玄武门处,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事件,秦王李世民当场击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逼宫”唐高祖李渊,成功地当上了新的太子,并在数日后,接受李渊的“禅位”,自此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而在玄武门之变中,除了

  • 明穆宗朱载坖:为人平庸低调,却成明朝一代贤主,因贪恋美色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载坖这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得很准确,他知道自己是个庸才,没有做千古一帝的能力。所以就礼贤下士,态度谦和,选拔了很多能人来帮他守江山。所以即便他只做了六年皇帝就死了,但他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至于他为什么那么早就死了,主要还是因为他太过贪恋女色,结果把自己给耗死了。深得皇帝讨厌朱载坖是嘉靖皇帝的三儿子,

  • 在元朝,蒙古人享有汉人的“初夜权”,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元朝时期,蒙古人享有汉人“初夜权”(即汉人女子的新婚之夜,必须交给蒙古人)的文章。其实,第一时间,我震惊了。这是何等的耻辱!别说被蒙古统治90几年,就是9年,我也无法忍受!但,冷静下来,我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这个所谓的初夜权,是真的吗?1、首先,查史书《元史》是明朝人写的,所

  •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为何爆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走向衰落了吗,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难以恢复元气

    举几组数字为例。安史之乱后的唐宪宗时期,宣武节度使韩弘有一回向朝廷进贡,“献马三千,绢五千,杂草三万,金银器千”;但这只是九牛一毛,他的库存是这样:“库厩尚有钱百余万斛,绢百余万匹,马七千匹,粮三百万斛”,而且,这只是他手里的现货。唐穆宗时期,卢龙节度使刘整曾经一次性随手向朝廷进献战马1.5万匹。所

  • 史载朱元璋准备拜刘伯温为相,却被刘伯温轻松推掉了,这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史.刘基传》有这样一段记载,说:起初,明太祖因某事准备撤换丞相李善长。刘基劝阻说:“别啊,怎么说李善长也是功臣元老啊,而且,他人望好,能调和各将领之间的关系。”明太祖余怒未息地说:“他还曾多次想害你呢,亏你还为他说好话?实话跟你说了吧,我这次想要任你为丞相呢。”刘基赶紧扑通跪下说:“国家换丞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