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江南才子高启:因四个字被朱元璋腰斩,死前沾血写下三个字

江南才子高启:因四个字被朱元璋腰斩,死前沾血写下三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731 更新时间:2023/12/23 0:40:16

一不小心,当文章诗词中的语句触动了统治者敏感的内心,就有可能遭遇牢狱之灾,甚至失去性命。

一、“乞丐皇帝”朱元璋的杀伐果决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种多疑专制的君王。在明朝初期他为了稳固江山,推行文化专制统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人必须敬仰皇帝的威严,臣子如果犯了他的忌讳,可能就会招致杀身之祸。

朱元璋出生在贫穷的农民家庭,他幼时常放牛于田野,一场天灾人祸,家中亲人都去世了。朱元璋被生活所迫做过乞丐,出家为僧。因为朱元璋出身低微,被称为“乞丐皇帝”,所以他特别在意子民对他的态度和评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头发,头发是父母天生给予的,剃头是不敬不孝的行为,被生活所迫不得已剃发为僧应该是朱元璋认为最耻辱的事情。因此他最忌讳“光”、“亮”、“秃”、“僧”等字。

常州府学蒋镇的文章《正旦贺表》中有一词“睿性生智”,这本来是一句夸奖人睿智聪颖的好词,但是“生”与“僧”同音,犯了明太祖的忌讳,蒋镇被问斩。

朱元璋带兵起义时,元末的朝廷称之为“贼寇”,胜者王侯败者贼,“贼寇”两字是朱元璋最反感的。

他敏感到浙江府学林元亮的文章有“作则垂宪”一词,而“则”与“贼”同音,他听了感觉很难听,一怒之下将林元亮杀了。

朱元璋的残忍和多疑,让明朝初期的臣民人人自危,文人们不敢轻易发表言论,更不敢随意赋诗作对,非常害怕文章诗词中的语句触怒龙颜,性命不保。

二、明代第一诗人高的肆意人生

高启是明朝初期声名远扬的诗人,也被世人称为江南第一才子,他元末时期出生在江南富庶之家,可惜父母双双早亡,童年缺少父母关爱让他的性格敏感刚毅。

高启聪颖过人,读书可以过目不忘,对历史有很深的造诣。他擅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词取历代诗词大家之所长,清新刚正,超拔豪迈。

元朝末年朝廷昏庸无道,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百姓生活民不堪命,受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起义。起义军中最有实力的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三支军队。朱元璋占领北方,张士诚在江南一带称王。

张士诚的下属饶介是一位爱才的有识之士,他听闻高启才华出众,就把年仅16岁的高启招为幕僚。年轻高傲的高启非常不适应官场中尔我诈,他23岁时候选择离开官府,自号青丘子隐居起来,每日诗词歌赋清平快乐。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朝政百业待兴,皇帝求贤若渴。

他把高启这位名闻天下的才子招募来,授以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参修《元史》,并且为皇子授业解惑。

此时高启已经32岁,而立之年他也想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于是他欣然规往。

熟知经史是高启所擅长的事情, 他认真编修和教学,朱元璋对高启非常满意。

三年以后,高启圆满地完成了《元史》的编修。高启提出辞官,想回归乡里,继续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朱元璋身边一同打拼的武将居多,而能够帮助他治理天下的文官却很少,朱元璋怎么可能轻易放弃高启这样年轻的人才。

朱元璋打算提拔高启做户部侍郎,正三品,主管国家财政大权。以高启的才能和皇帝的赏识,未来一定会步步高升,成为朝中重臣,君王的左膀右臂。

三年仕途,聪明的高启明白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朱元璋的丰功伟业令人敬佩,但是他阴晴不定的性格,让他的臣子们说话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不敢有一点行差踏错。

高启清醒地认识到,高官厚禄如一片浮云,清高的诗人不在乎荣华富贵,远离朝堂之纷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才是他的人生追求。

三、受株连,腰斩而亡,血书三个字

九五之尊的明太祖对于高启的辞官行为,心中非常不满。朱元璋甚至猜测高启放弃大好前程的原因,是否是还在怀念旧主张士诚呢?

高启做张士诚部下的幕僚都可以做七年,如今在翰林院只做了三年编修,马上就要升职解甲归田了。

高启回乡之后,低调地做了学府的教师,平时教书育人,闲时吟诗作对。

高启写了一首小诗《题宫女图》,其中有一句“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朱元璋看到这首诗之后觉得高启是在借诗讽刺他,他对高启的误解进一步加深了。

高启毫不知情,依然笔耕不辍。苏州府衙残破不堪,知府魏观决定重建一座新府衙,选定新址的就是张士诚原来的宫殿。

房屋重建之日,魏知府按照当地习俗,邀请当地知名文人高启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谁承想,文中一句“龙盘虎踞”触犯了朱元璋的逆鳞,招致杀身之祸。

“龙”乃古代帝王的象征,把张士诚的宫殿重建,还说是“龙盘虎踞”,你们如此怀念张士诚,把皇帝的尊严置于何地,是想要造反吗?

朱元璋怒发冲冠,他立即将苏州知府魏观和高启捉拿起来,魏观被判斩首。

朱元璋看到这个高启的骜不驯,不肯在朝为官,还敢讥讽自己的人,他愤恨不已,决定处以腰斩。

行刑之日,皇帝朱元璋亲自监斩了这位江南第一才子。眼看着刽子手把高启拦腰斩断,高启拼着最后一口气,用沾满鲜血的手写下:“惨!惨!惨!”三个字,最终气绝身亡。

“吴中四杰”之首高启如星

般陨落,令人唏嘘!令人叹息!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将哥弟的儿子全部杀死,为什么不杀哥弟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视频完整版,李世民兵变玄武门守将结局,李世民回忆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在长安城太极宫的玄武门处,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事件,秦王李世民当场击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逼宫”唐高祖李渊,成功地当上了新的太子,并在数日后,接受李渊的“禅位”,自此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而在玄武门之变中,除了

  • 明穆宗朱载坖:为人平庸低调,却成明朝一代贤主,因贪恋美色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载坖这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得很准确,他知道自己是个庸才,没有做千古一帝的能力。所以就礼贤下士,态度谦和,选拔了很多能人来帮他守江山。所以即便他只做了六年皇帝就死了,但他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至于他为什么那么早就死了,主要还是因为他太过贪恋女色,结果把自己给耗死了。深得皇帝讨厌朱载坖是嘉靖皇帝的三儿子,

  • 在元朝,蒙古人享有汉人的“初夜权”,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元朝时期,蒙古人享有汉人“初夜权”(即汉人女子的新婚之夜,必须交给蒙古人)的文章。其实,第一时间,我震惊了。这是何等的耻辱!别说被蒙古统治90几年,就是9年,我也无法忍受!但,冷静下来,我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这个所谓的初夜权,是真的吗?1、首先,查史书《元史》是明朝人写的,所

  •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为何爆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走向衰落了吗,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难以恢复元气

    举几组数字为例。安史之乱后的唐宪宗时期,宣武节度使韩弘有一回向朝廷进贡,“献马三千,绢五千,杂草三万,金银器千”;但这只是九牛一毛,他的库存是这样:“库厩尚有钱百余万斛,绢百余万匹,马七千匹,粮三百万斛”,而且,这只是他手里的现货。唐穆宗时期,卢龙节度使刘整曾经一次性随手向朝廷进献战马1.5万匹。所

  • 史载朱元璋准备拜刘伯温为相,却被刘伯温轻松推掉了,这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史.刘基传》有这样一段记载,说:起初,明太祖因某事准备撤换丞相李善长。刘基劝阻说:“别啊,怎么说李善长也是功臣元老啊,而且,他人望好,能调和各将领之间的关系。”明太祖余怒未息地说:“他还曾多次想害你呢,亏你还为他说好话?实话跟你说了吧,我这次想要任你为丞相呢。”刘基赶紧扑通跪下说:“国家换丞相就

  • 看不够的“东方绝色”!清代帝王是如何仿制汝窑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汝窑烧造仅20年 汝窑稀少,与它烧造时间短不无关系。宋徽宗时而“废汝用钧”,时而“废钧用汝”,汝窑烧制便时断时续,之后专供宫廷的汝窑与北宋同时灭亡。但关于汝窑存在的时间,说法不一;南宋时,汝窑已经“近尤难得”,十分珍稀了。 汝窑天青釉圆洗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北宋汝窑:深受历代帝王喜爱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逼父,除此之外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玄武门大结局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不阻止李世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原因

    玄武门政变发动玄武门政变在长孙无忌的出谋划策下,李世民的战术是,在玄武门前埋伏好,等到长林军进入玄武门之前,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解决掉。选择玄武门的原因就是,此地是皇城禁军的驻扎地,控制了玄武门,就控制了太极宫,就控制了长安城,控制了天下。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当值的禁军将领常何,在李世民

  • 2005年,朱元璋儿子墓内发现6具少女遗骸,开墓门前出现一片白雾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曾有盗墓者不信邪,用炸药轰炸过此墓,直至将墓室以上的八层土全部炸完,也未能成功。九次被盗的经历让郢靖王墓增添了些许神秘色彩,人们纷纷议论:这墓中到底有何物,为何屡遭盗墓贼“光顾”?此墓难道有“真刚不坏之身”,炸药都不能将其炸开!面对越发猖獗的盗墓贼,2005年,为了保护墓内文物,国家文物局决定对此墓

  • 武则天为何要置五位哥哥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武士彠本来的身份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武家,并不是武则天当了皇后才崛起的,武家早就是大唐的名门望族,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武则天和母亲、姐姐在家族中受尽了白眼,因为她的母亲杨氏是武士彠的继室,而且杨氏的肚皮不争气,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只生了三个女儿。武士彠原配妻子是“相里氏”,他与相里氏生下了两个儿子

  • 被撵到南方的南宋和南明,为何不能北伐成功,收复失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为什么承认南宋不承认南明,南明与南宋的结局,南宋为什么不能划南明

    赵构不愿意北伐,也不愿意与金国闹得太僵,希望议和。但赵构以后,南宋经济也有所发展,实力也不弱。而宋孝宗也曾北伐过,不太成功。宋宁宗也北伐过,还是失败了,结果搞的非常狼狈。尽管南宋北伐不成功,但好歹稳定了,所以也延续了很长时间。我们再说南明,1644年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崇祯找了一颗歪脖子树自杀了。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