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维担任的尚书右丞与张九龄担任的尚书右丞相,是一回事吗?

王维担任的尚书右丞与张九龄担任的尚书右丞相,是一回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34 更新时间:2024/2/4 7:22:19

主题:王维担任的尚书右丞与张九龄担任的尚书右丞相,是一回事吗?

唐代吏、户、礼三部归尚书左司;兵、行、工三部归尚书右司。尚书左、右丞分管尚书左、右司,尚书左丞(正四品上),尚书右丞(正四品下)。据《贞观政贾》记载〝尚书万机,实为政本,伏寻此选,授任诚难。是以八座比于文昌,

二丞(指尚书左右丞)

方于管辖〞,足见〝尚书左、右丞〞的重要性。我们熟知的唐代诗人王维,便官终【尚书右丞】。

〝尚书左、右丞相〞并不是〝尚书左、右丞〞;而是尚书左、右仆射【从二品职事官】的别称。

唐朝初期三省长官同为宰相,

唐高祖时期由于李世民担任尚书省长官尚书令【正二品】,尚书省副长官右仆射裴寂要加上〝

知政事

〞,才能行使宰相的议政权力。从李世民登基(626年)到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以前,尚书令一职无人担任,直到龙朔二年(662年)尚书令一职被废止。

唐太宗前期尚书令一职形同虚设,尚书左、右仆射便成了尚书省的【实际长官】,不用加任何〝后缀〞也被视为宰相。如贞观三年(629年),房玄龄杜如晦分别任尚书左、右仆射,史料记载〝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

此宰相之职也

〞。

杜佑《通典》记载〝及贞观末,

除拜仆射,必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方为宰相,不然则否

〞,我们看到晚年的唐太宗为儿子唐高宗扫平前路的一切障碍,动了〝皇权削弱相权〞的模式。唐高宗继位之初秉承太宗遗志,任用李勣为尚书左仆射,不久李勣便上书请求卸任仆射之职。永徽二年(651年)于志宁张行成担任尚书左右仆射,要加上

同中书门下三品

才能被视为宰相。

正牌宰相中书令和侍中是正三品职事官,其他官职干了相当于中书令和侍中的工作,称〝同中书门下三品〞【大历二年(767年)改为二品】。神龙元年(705年),豆卢钦望任尚书右仆射,要加上〝军国重事,中书门下可共平章〞『简称〝平章军国重事〞』,才能行使宰相的议政权。大历四年(769年),裴冕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我们可以看到自高宗朝以后,尚书省地位逐渐下降,中书门下两省赶超尚书省的势头日趋明显。

十一月壬寅,侍中裴耀卿为尚书左丞相,中书令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并罢知政事。

——《旧唐书·玄宗纪上》

罢〝知政事〞即罢宰相之职,如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西台侍郎孙处约、乐彦玮并停〝知政事〞。罢〝知政事〞就相当于张九龄的尚书右丞相不是宰相,只是领了一个尚书右丞相(从二品职事官)的空衔。

〝然为仆射者,亦无不加【知政事、平章事等】焉。至开元以来,则罕有加者〞

,由这段话可以看出自唐玄宗开元以来,出现了单任

仆射

而不兼宰相的现象,此前任

仆射

的官员,除唐太宗前期不加知政事等后缀外,其余时期都要加上这些后缀性标识,方可视为宰相。

这种罢相手段实在高明,中书令(中书省长官)和侍中(门下省长官)作为不用加任何后缀的【正牌/真宰相】,是正三品职事官【大历二年(767年)以前】。尚书右丞相(尚书右仆射)是从二品职事官,表面上看职事官的品阶还〝升〞了,实则明升暗降,在玩权力的〝架空〞。唐玄宗是玩权力平衡的行家里手,如果说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也不为过。

当年姚崇、宋璟罢相后,被授予了最高级别的从一品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类似张九龄和裴耀卿这种罢相手段,早在开元十七年(729年)便已有了先例。侍中(门下省长官)

源乾耀

被罢为尚书左丞相,并罢其〝知政事〞。自源乾耀以后,〝单〞任尚书左右丞相(即尚书左右仆射)并罢〝知政事〞的官员,往往是由【宰相】罢之,比如张九龄和裴耀卿。此后尚书左右仆射作为〝空壳宰相〞的命运,直至唐朝灭亡也不曾改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城市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为何宋朝能产生近代城市雏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恰恰是宋朝能够产生这样的城市呢?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历史文献的研究,探究出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因素与城市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深入探究,寻找答案。宋代城市的基本情况在《隋书·地理志》中,对于当时的城市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提到:“京师洛阳,城东北至南七里,东

  • 隋炀帝真的是暴君吗?3招打压关陇贵族却玩火自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炀帝的功过简介,隋炀帝有多昏庸,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

    虽然也别有一份道理,但“非主流”还是非主流,成王败寇的思想永远是无法被推翻的。被黑化的隋炀帝即使是时光机器发明,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迫不得已的一些史实,终究还是改变不了弱宋和奸臣秦桧的事实。毕竟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哪怕是赤裸裸的现实摆在面前,也还是有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会改变。人们对历史的偏见认知来

  • 浅谈元曲兴盛的背后:汉人士子无奈之下的另谋生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于词曲发之”。成为唐宋标榜取士的科举制在元走入寒冬,汉人士子难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并逐步被边缘化,士人不得不另寻类谋生之法,进行通俗化文学创作,而元曲的兴盛也成了必然。元朝建立,汉人士子的严冬1.南宋灭亡,汉人入仕无门公元1279年,崖山

  • 袁崇焕被杀冤不冤?崇祯帝为什么对他这么痛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杀袁崇焕后悔吗,袁崇焕杀得一点不冤,袁崇焕与崇祯

    一崇祯与袁崇焕的“蜜月期”虽然此时,崇祯帝如此痛恨袁崇焕,然而在他刚即位时,两人却有一段蜜月期。17岁的崇祯帝(1627年-1644年在位)即位之初,非常仰慕在宁远之战中战胜努尔哈赤的袁崇焕大名,几个月内就将他由在野之身一路提拔到尚书、督师(管辖范围包括蓟州、辽东、登州、天津、莱州等地)之职,负责统

  • 元朝灭亡,蒙古人逃入大漠,回头又把明朝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被明朝灭的原因,元朝灭亡皇室的下场,明朝怎么打败元朝

    第二,依赖蒙古军队。明成祖朱棣在北方,受蒙古人影响很深,他的军队有很大部分是元代留下的蒙古军队,战斗力很强,是靖难之役的主力。朱棣想像成吉思汗那样雄霸天下,派郑和下西洋,花费巨大又没有收获。朱棣在稳定政权后,把他的蒙古军队放在北方塞外,他们与北方蒙古人勾结,造成整个明朝北方边境都不稳。第三,对军队过

  • 元朝灭亡前夜,统治者内部激烈的内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就在朱元璋一个一个的消灭南方的起义军或以起义军起家的军阀之时,元廷内部确是乌烟瘴气。1355年,脱脱被害死后,元顺帝便开始日怠于政务,贪玩享乐。而在脱脱后,元顺帝任命的丞相都是碌碌无为之辈,非奸即贪,元朝国政也日渐凋敝。而扳倒脱脱后的哈麻虽然如愿以偿成为了丞相,由于哈麻和奇皇后曾经密谋以“内禅”的方

  • 朱元璋想立朱棣为太子,刘三吾说了一句话,朱元璋听后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此之前,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朱标13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为了培养朱标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朱元璋将朝廷极富才能的文臣武将都派去给他当老师,还给他配备了十几位优秀的国子监学生当陪读。一系列、全方位配置,只为了把朱标培养成为文治武功俱佳、才能德性都好的标准君主。可是,这样一位被朱元璋用尽心力培养的继承

  • 谁是南北朝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北朝的猛将排名,三国两晋南北朝顺口溜,谁是两晋南北朝第一猛人

    萧摩诃(532-604),字元胤,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东)人。他的祖父萧靓曾经是梁朝的右将军,父亲萧谅做过梁朝的郡丞。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姑父收养了他,并把他培养成了一名勇敢善战的武将。到了陈朝天嘉初年(560-566),少年萧摩诃就已经因为战功卓著而被朝庭封为了巴山太守。陈太建五年

  • 赐鹅毒徐达 凤阳闹饥荒 火烧庆功楼 这些事到底与朱元璋有没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276年的大明王朝,无疑是封建社会杰出的帝王之一。“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和“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等影响后世的著名口号,都是他率先提出来的。毛主席曾评价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又说“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一点,不要写得那么坏”···。但《明史》已经载

  • 静海慈儿庄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吗?沧海桑田话天津217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天津静海区唐官屯镇牌楼传说是这样的:隋末唐初,时属平舒县(汉王五年即202年设东平舒县,北魏太和十一年即487年改称)的静海地方有个十七八户人家的小李庄,小李庄有位乡绅人称李善人,知县曾匾牌褒奖。大唐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征高丽,军队从村旁开往前线络绎不绝。一天,知县带几个人来找李善人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