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反是指谋危社稷,古人认为“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谷之神“社稷”用来代表国家或朝廷。在《唐律》实指皇帝。
谋大逆是指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即预谋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墓及宫殿。宗庙、皇陵、宫阙是皇权实质的表现。
《唐律·贼盗篇》中对谋反、谋大逆的处罚是这样规定的: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余条妇人应缘坐者,准此,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异。
大致意思是,罪犯谋反、大逆的人全部处以斩刑,犯人的父亲、十六岁以上的儿子全部处以绞刑,犯人的十五岁以下(含十五)的儿子、母亲、女儿、妻子、妾、儿媳(包括儿子的妾室)、祖父、孙子、兄弟、姊妹、部曲(私人军队,依附于主家但有与家奴不同)、部曲妻、客女(部曲之女)、家奴全部罚做为官奴,钱财、田宅充入国库,男满八十岁或者重病、女满六十岁或废疾(残疾而不能作事)可以免罚为官奴。犯人的伯父、叔父、侄子全部流放三千里。
说到这里是不是就完了,其实不是,还有特别情况,《唐律·贼盗篇》同时规定:
即虽谋反,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足率人者,亦皆斩;谓结某真实,而不能为害者。若自述休征,假托灵异,妄称兵马,虚说反由,传惑众人而无真状可验者,自从袄法。父子、母女、妻妾并流三千里,资财不在没限。其谋大逆者,绞。
大致意思是,1、犯罪之人虽然号召了、带头了,但不能发动民众、无人响应,没有产生结果,也要处以斩刑,父亲、儿子、母亲、女儿、妻子、妾室一并流放三千里,不用抄没参家产。2、即便只是随口说说,说过就算,根本没想去付诸行动,而且也确实没有任何谋反事实,也要进行将犯罪之人处理绞刑,父、子、母、女、妻、妾不予处罚。
所以在唐朝罪犯谋反、大逆,只是对犯罪之人、其父亲、满十六岁以上的男丁处以死刑,其余人还是能活着的。并没有出现满门抄斩的情况。如唐太宗十七年,侯君集参与太子谋反,侯君集被处予死刑,妻子、儿子流放到岭南。长安到岭南走官道也符合《唐律》中的规定,流放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