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残忍杀戮的八王之乱背后究竟谁是胜利者?

残忍杀戮的八王之乱背后究竟谁是胜利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183 更新时间:2024/2/12 1:27:00

所谓八,就是西晋这个小朝廷的八位王爷为谋得大宝,而发起的动乱,实际波及的王族要多得多,但主要参与者就是这八王。

西晋皇族国姓“司马”,所以这是八位司马王爷的权力角逐。

站在史学观点来讲,八王之乱的负面影响很严重,并且整整波及了后代三百多年,那这么算下来,这场血腥的权力角逐,最后的胜利者,该算是谁呢?

其实挺难归总的,因为八王之乱,最后埋单的是国家根本,一个打烂的江山社稷,就算最后握到手里,怕也是惨胜如败吧?

不过话说回来,讲史论史,以正视听,明得失,增益己所不能,所以,这八王之乱究竟如,还是值得论一论的。

分封遗乱

分封制有毒,这是已经被西周至战国之华夏乱象,所反复论证过的问题。

人都是自私的,皇帝不例外,王侯将相更不例外,西周天子把天下分封给那么多子孙后代和功臣百官,结果,就恩赏出来了几百个白眼狼,各个都想谋朝篡位当天子,结果西周在纷纷攘攘的内耗中走衰败。

东周尽管撇开了秩序上的关系,但是撇不开分封制的毒,结果也步了西周的后尘,在分封百国大战中,被一点点地消耗气运,走向衰弱。

周朝的分封余毒,一直到秦国统一天下,才扬汤止沸,稍稍缓解,西汉尽管稍有乱象,但没有西周那么严重。

但是到了西晋这里,又是记吃不记打,被分封制傍身难退,活活耗死。

西晋的开国皇帝,就那么想不开吗?非要沾分封制这一坨烫手山芋?

其实,这倒也不怪西晋开国皇帝不争气,因为西晋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跟渊建立大唐的背景有点像,都是借了世家的东风。

西晋的建立,靠的是士族官僚的力量,西晋本身,就是一个由诸多官僚家族合力形成的皇朝,皇帝与其说是国家统治者,倒不如说更像是世家认可的代言人和主事者。

但是,但凡是这种靠权力而发展的家族,最终必然会发展到一个瓶颈,而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必然会出现更大的权力诉求,而夺嫡立储,往往就是实现这种权力诉求的微妙时间点。

而这种由世家大族参与的皇权争夺战,再加上八王分封,各自拥有兵力财力,足以争雄,才促成了八王之争。

更多文章

  • 清朝不愿提及的痛,100人轻松攻入紫禁城,揭开天朝上国的遮羞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紫禁城简介,紫禁城对清朝的影响,关于古代清朝的故事紫禁城

    引言乾隆、嘉庆统治期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天理教起义就是在当时这一形式之下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燃遍了北方各省,这场起义虽然最后依然被清政府打压,但是这场毫无疑问的农民起义 ,也是在因农民不满清政府的统治坚决起义维护自己的权益的体现。对于此次农民起义,朝廷虽然发现的不及时,让起义军暗自发展了一段时间,但

  • 在唐朝犯谋反罪,会被怎样处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自首减免刑罚规定,谋反是第一大罪吗,唐朝时汉人杀胡人什么罪

    谋反是指谋危社稷,古人认为“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谷之神“社稷”用来代表国家或朝廷。在《唐律》实指皇帝。谋大逆是指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即预谋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墓及宫殿。宗庙、皇陵、宫阙是皇权实质的表现。《唐律·贼盗篇》中对谋反、谋大逆的处罚是这样规定的: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

  • 顺治八年开始定规矩,看来前几年是过渡阶段,如今是理顺了。○禮部定例凡遇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顺治最著名的一首诗,顺治通宝十大珍稀品种,顺治丙午年

    ○禮部定例凡遇大禮,皇上朝服御太和殿,諸王以下文武群臣朝服集太和殿前行禮,諸王貝勒由午門兩旁門行,固山貝子以下文武群臣由午門側兩掖門行;諸王貝勒由太和門兩旁門行,固山貝子以下文武群臣由昭德門及貞度門行,每月三朝及奏事併尋常行走,除中門外,各門俱隨便行走。若奉旨啟建道場,四場太監僧道作樂。於皇城內啟建

  • 房玄龄叔父房彦藻,参与杨玄感谋反,为李密出谋划策,可惜被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房玄龄叔父房彦藻,出身清河房氏,山东历程人,和秦琼、罗士信是一个地方的人。房彦藻在隋朝时,进士出身,起家就是宋城县尉,有文人的傲气,恃才傲物,总以为是怀才不遇,不知道是怎么和杨玄感认识的,就参与了杨玄感谋反的大军,谋反失败后,房彦藻逃亡时,和李密汇合到了一处,当时李密是杨玄感的军师,他们就密谋要前往

  • 8岁小康熙借钱遭拒,怒喊:朕日后定要杀你!后来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少年康熙被迫像成年人一样思考,康熙为什么允许官员借钱,他们曾经陪伴康熙走过12年

    有一次,他找大臣借钱被拒绝,便生气地放话,6年后要砍了大臣的脑袋。这位敢不借钱给康熙的大臣是谁?他的下场又是如何?▲康熙从8岁登基开始,他在龙椅上坐了61年。(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这位大臣叫做陈廷敬,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进士,康熙刚登基做皇帝的时候,陈廷敬时任户部尚书。当时康熙才8岁,还是

  • 房遗爱谋反案,是唐高宗与长孙无忌制造的一场政治阴谋!(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房遗爱谋反案简介,李治感谢长孙无忌,房遗爱为长孙无忌开脱

    一、谋反者没有威胁皇位的潜质。与公主一样,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这些驸马,对皇位基本上是没有威胁的。唐朝以前,外戚篡位的例子只有王莽,而且王莽还是权臣。唐高宗初年,大唐董事会成员中,董事长是李治、副董事长是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总经理是长孙无忌、李勣。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是州刺史,连董事会成员

  • 多尔衮旧臣的作死之路:时代抛弃你时,又何止是不打招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当社会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政治逻辑也会跟着发生根本性改变,于是便产生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当这种改变悄无声息地发生时,一个在旧逻辑中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人,他的旧经验可能不但不会成为他在新环境中生存的助力,反而有可能变成要自己命的催命符。蹩脚的野心家清顺治7年(公元1650年),清廷发生了一次剧烈的政治地

  • 天道好轮回:李世民因同室操戈登上皇位,众皇子却接连谋反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我们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的集大成者,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后世无所争议的千古一帝之一。然而,纵观李世民辉煌的一生,与其彪炳千古的伟大功绩所如影随形的,是数千年风霜也洗刷不去的“玄武门”污点。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在太极宫内听着门外厮杀震天而自己却被迫与朝臣“泛舟海池”的李渊,在看到

  • 理性讨论:为什么康熙如此看重《明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得益于修订时间长、纂修者整体素养较高等因素,《明史》一直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梁启超认为:“除马(《史记》)、班(《汉书》)、范(《后汉书》)、陈(《三国志》)四书外,(《明史》)最为精善”; 《剑桥中国史》也将《明史》“评价为“二十四史”中“编纂得最仔细因而也是

  • 国外统治者的天皇称号,竟然是抄袭唐高宗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国外天皇德仁答案是肯定的,“天皇”一词最初特指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天皇氏,相传他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土造人之后的第一个人类君主,也是伏羲氏乃至炎黄二帝的先祖,华夏民族的血缘之源。不仅如此,拿天皇作为君主称号的最早也不是国外,而是我们历史上的天皇大帝,唐高宗李治李治在位期间武功赫赫,唐军先后攻灭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