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汉竹简出土,改写世人认知,揭露赵高的真实身世,难怪会被重用

秦汉竹简出土,改写世人认知,揭露赵高的真实身世,难怪会被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92 更新时间:2024/1/17 1:16:30

然而秦二世却没有将父亲所留下来的千秋霸业传承下去。秦二世上台以后,秦始皇旧部赵高权势滔天,他祸乱朝廷,使得各地百姓揭竿而起。

秦朝也早早地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也不禁让我们心生疑问,聪明如秦始皇赢政为什么当年没有看出赵高的狼子野心,反而宠信与他呢?

秦始皇为什么宠信赵高

秦始皇之所以宠信赵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赵高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懂得投其所好。

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甚至做出焚书坑儒的举动,于是赵高便暗地里学习了一套完整的法家思想,如此一来,赵高便在秦始皇面前脱颖而出,秦始皇酷爱与赵高交流。对赵高很是赏识。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赵高是一位宦官,古时候的皇帝多宠信宦官,因为在其看来,身体不完整的宦官是无法兴起什么风浪的。

所以秦始皇便把赵高当做了自己的心腹,而赵高又是个左右逢源之人,久而久之,两人之间的情谊就愈发深厚了,秦始皇甚至还让赵高去做胡亥的老师。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就是赵高此人城府极深,在面对秦始皇时,他总是表现出对权利的无欲无求。

虽说当年胡亥并不是太子,但是当秦始皇让赵高辅佐胡亥时,赵高也是欣然领命,这让秦始皇十分满意,毕竟手下之人无欲无求还聪明能干,自然会得到上位者都中用。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的所作所为

然而,谁知秦始皇一生机关算尽,却不料赵高在他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不过是伪装罢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天下,却不料病重于沙丘,自知时日不多的他急忙拟了遗诏,并吩咐赵高让公子扶苏回国继位,不久便撒手人寰了。

眼见秦始皇离世,赵高的野心便逐渐显露了出来。为了能让自己辅佐的胡亥称帝,赵高找到了李斯,李斯在朝廷中位高权重,说话也比自己有份量。

赵高离间李斯和公子扶苏的关系,并对李斯说道:“如若是公子扶苏上位,必然会重用与其亲近的蒙恬。到时候你李斯还有现在的荣华富贵吗?但若是全力辅佐胡亥称帝,有我在其中斡旋,您李斯的荣华富就不会断。”

这番极具煽动性的演讲,成功地蛊惑了李斯,在李斯的帮助下,二人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可怜的公子扶苏还被蒙在鼓里,弟弟胡亥就已经登上了皇位。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胡亥称帝后,作为其身边自幼陪伴的心腹李斯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然而此时的赵高野心膨胀,早已不满足于现有的权力,二把目光转向了李斯所在的宰相之位。

赵高便时而向胡亥进谗言,说李斯此人虽道貌岸然,实则乱臣贼子,必有谋反之心。适逢大泽乡的烽火燃起,赵高总算是找到了机会好好地在胡亥面前参了李斯一本。

赵高对胡亥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和李斯是老乡,谁知道此次起义和李斯是不是有什么潜在的联系。”

本就对赵高极其信任的胡亥一听这话哪里还忍得住,急忙下令把李斯一家全部抓了起来。

李斯本人深感冤枉,但是胡亥坚信赵高的说法,最终李斯也只得含冤而死。宰相之位也顺理成章地被赵高收入了囊中。

至此赵高再也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大肆地在朝廷中残害忠良,甚至于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蒙恬也被逼死。

而胡亥对于李斯的做法深信不疑,两人一唱一和,没几年便把秦始皇打下的基业败了个干干净净。再后来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后,秦朝的辉煌历史也算是彻底地画上句号。

赵高的真实身份

虽说宦官祸乱朝廷之事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并不少见,但历史上的赵高,还是给世人留下了诸多疑点。

首先,赵高能得秦始皇的信任是因为其宦官的身份,但历史上的赵高却育有一个女儿,这就让人们有些匪夷所思了。

直到秦汉竹简出土,才揭露了一个颠覆思想的事实。赵高是宦官的说法是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其中记载赵高“隐宫”。

而通过秦汉竹简的出土,这才发现其实形容赵高的并不是“隐宫”,而其实是赵高的母亲“隐官”。

何为隐官,其含义为因为从事了一些犯罪活动,导致身体残疾的人,被放归社会后,已经无法继续正常的生活,为了能让他们生存下去,便可以隐藏身份,工作时只领一半的俸禄。而“隐官”不会延续到下一代。

所以赵高并非是太监,那秦始皇又为何与之亲近呢?其原因还是与赵高的身世有关,赵高来自赵国,而秦国和赵国的祖先本就是亲兄弟两个。

由此算来,赵高也是秦始皇的远房亲戚。除此之外,赵高由于母亲犯罪的缘故,童年生活也是受尽屈辱。在这一点上,秦始皇与赵高产生了共鸣,这也是秦始皇当初信任赵高的原因。

结语

可能是童年的经历早就已经摧残了赵高的内心,使得他成了一个性格扭曲之人,后续才做出这么多残害忠良祸乱国家之事。

但赵高也确实是一个很励志的人物,虽说其出身低贱卑微,但却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腹,他是一个聪明有心机的人,只可惜这份心机用错了地方。

而赵高的经历也给带给了我们一些经验教训,那就是在我们为人处世方面,切不可因为自己的经历,便要把痛苦加于别人身上,从而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十六国”为什么没有冉魏、段齐、翟魏、仇池、西燕、谯蜀、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鲜为人知的是,除了东晋和十六国之外,西晋灭亡到南北朝建立期间还出现过八个割据政权(冉魏、段齐、翟魏、仇池、西燕、谯蜀、桓楚、代国)。其中有些割据政权的疆域并不是很小。那么“十六国”为什么没有冉魏、段齐、翟魏、仇池、西燕、谯蜀、代国、桓楚呢?[var1]“十六国”的说法出自北魏史学家崔鸿

  • 鸿门宴放走刘邦不是遗憾,分封也非下策,不能安民才是要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看项羽错在不能安民,同样入关所为却有天壤之别,刘邦以人主看待秦地秦民,自觉约束军队,约法三章,而项羽一味虏获,无所顾忌。后来关中对打赢楚汉之争贡献巨大,秦国立国数百年,方国观念根深蒂固,刘邦一外乡人能站稳脚跟,显然由于两人所为的反差。或说项羽心中无天下,若指有方国观念也没错。他说过衣绣夜行一番话,

  • 霍去病因抗击匈奴一生未娶,死后却留下一个儿子,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这样一个让诗仙、诗圣都钦佩的英雄人物,他的生命却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年,可就是这短暂的二十四年,却让霍去病的大名留在了每一代人的心中。在众人心中,他是顶天立地的将军,他是封狼居胥的英雄,他也是一生未娶的少年郎。虽然未娶,史书上却有明确的记载,霍去病去世之后,他的爵位并没有空置,而是有人继承的,这个人就是

  • 高阳酒徒:他给刘邦出点子被张良否决,后却因韩信不服气而遇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高阳酒徒”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说是在秦末刘邦起兵后,率部来到陈留郡雍丘县高阳乡(今河南杞县高阳镇),高阳乡有个穷书生去求见刘邦。此时的刘邦非常讨厌读书人,当他听到当地的有个儒生求见时,就对手下说:“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意思是,我正在忙着国家大事咧,可没有时间

  • 四世三公之后,名门望族出身 袁绍真的就是一副花架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写过董卓系列之后,我接着写的就是袁绍这个人物。虽然《三国志》《后汉书》上都有袁绍的传记,说实话,读了之后,对袁绍的形象很失望,因为他没有给后人留下太多可圈可点的东西。一般人对他的整体印象,除了仪表堂堂、风流倜傥之外,几乎再也没有什么好词来形容。剩下的无非就是纨绔子弟,外表雄强,内心怯弱,犹豫不决,刚

  • 儒释道三家之不同——细说唐代初期帝王三教政策的概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传统历史中,政治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梁启超先生曾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性之家谱已。”这句话虽有夸大,但也道出了政治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之处。说起政治,最关者则为统治者,历代帝王为了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极力采取各种措施,以求王作永垂。自从儒学登上历史舞台后,便不断地成为各个帝王的施政方术之所

  • 她和刘邦只是一夜夫妻,却生了一位非常伟大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对,汉初的政治特色就是“军功政治”。既然是政变,那吕后立的皇帝当然得换了。代王刘恒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原因无他,刘恒有仁孝之名,听话,关键是他的母亲谨慎善良,家族又没有什么势力,绝对不会重蹈吕后的覆辙。权利就能掌控在他们这些人手里。好了,那就这样定了。刘恒一步由代王成了皇帝,他的母亲自然也成了汉帝国的

  • 李世民的政治军事能力,实在是太高了,被人特别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军事天赋贴吧,唐太宗李世民简介,李世民军事

    李渊当时在建立大唐王朝的时候,李世民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的身份可不只是那个辅助身份,而是一个真正的优秀军事之才。只不过他成为了皇帝之后,人们。玄武门之变,却忘了他的能力。人们就把这个目光直接转移了,忽略了他曾经那么多的功劳。可以看一下李世民建立大唐王朝的时候,他有的那些高光时刻。公元615年,隋

  • 曹操献一计稳定局势,袁绍献一计将大汉推向深渊,二人高下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比汉桓帝无后的悲催命运,汉灵帝刘宏生有两个儿子,老大刘辩,老二刘协,于是立储这个难题回归到了让历代皇帝纠结苦恼的“立长还是立贤”的问题上。毕竟,皇帝继承不是地主分家产,关系到家国天下不容小觑,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稷动荡。相对于老大刘辩,汉灵帝比较喜欢小儿子刘协,内心深处也倾向于立他为下一代接班人。不

  • 历史上最受宠的四位妃子,宠冠后宫的杨贵妃也只能屈居第4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四位:杨贵妃杨玉环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因倾城倾国的美貌而被唐玄宗宠冠后宫,唐玄宗究竟有多宠杨玉环?唐玄宗自从见过天姿国色的杨玉环后,便从此念念不忘,即便知道她是自己的儿媳妇,也想方设法地把杨玉环召入宫中,据为己有,后来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在宫中的礼遇相当于皇后。盛宠之下,杨贵妃的兄弟亲人都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