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司空图
刘邦年幼时就听说过信陵君的故事,崇拜他的侠义精神,未能亲自见到信陵君一直是刘邦心中的遗憾。成年后的刘邦曾跟随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做游侠,刘邦称帝后,每次经过大梁,都要来魏公子的陵前祭拜,还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护信陵君的坟墓,每年四时都要祭祀,不能断绝。
[var1]
信陵君的粉丝众多,在他所处的时代,“战国四公子”名动天下,同为“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也对信陵君推崇备至。赵孝成王曾评价他:“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后世仁人志士对信陵君都评价极高,唐代司空图甚至说“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赞美之言无以复加,那么信陵君有什么样的成就,会让这么多人对他如此的信服呢?
[var1]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弟弟,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 他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他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因此士人争相前往归附于他,当别国有了危难有求于他,他会不顾一切去帮忙,信陵君是当时那个时代的道德偶像。另外信陵君也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著有兵书《魏公子兵法》共二十一篇,阵图七卷,是兵形势家中的经典著作,后世的刘邦项羽对其兵法都多有借鉴之处。
[var1]
就是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旷世奇才,才为当时和后世推崇,在他所处的时代秦国日益强大,统一六国的时机似乎已经水到渠成,信陵君却能依靠个人能力挽救赵国的存亡,之后又振臂一呼统领东方五国联军屡次击败强秦,将秦军逼退到函谷关内,硬生生将秦国的统一推迟了三十多年。
[var1]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国的军队坑杀赵军四十万,两年后秦军再次来袭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相平原君赵胜为挽救赵国存亡,四处游说诸侯合纵抗秦。然而面对秦国战争威胁和报复,诸侯合纵长楚魏都犹豫不决。
此时信陵君魏无忌站了出来,他窃符救赵,率领八万魏军勇敢无畏地冲向秦军。长期积贫积弱的魏国军军在他的带领下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如同一百多年前吴起率领的魏武卒一样五万战胜秦军五十万,魏军再次以少胜多。秦军名将王龁的大军被瞬间击溃,秦将郑安平携两万之众被迫投降。
之后信陵君率领魏军和楚国援军向魏国的河东故地挺进,在汾河东岸再次大败秦军,两万秦军在溃逃中葬身河底。历时三十多年后,信陵君率领魏军再次夺回魏国的河东故地。
[var1]
遭到信陵君屡次打击的秦国对魏国本土展开了报复行动,魏安釐王请回了信陵君回来主持抗秦的战争。信陵君归魏后,迅速组织起来诸侯合纵同盟,威望最高的信陵君众望所归,他统领,魏、赵、楚、燕、韩五国之军迎战秦国虎狼之师,接战后秦军全线难以接受,秦国名将蒙敖在信陵君面前一溃千里,狼狈逃回函谷关,秦国在关东上百年的经营转瞬化为乌有。
魏国经过此战后几乎称霸于诸侯,《韩非子》中称赞:“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
[var1]
然而终究是功高震主,加上秦国的离间计,魏安釐王更加怀疑信陵君,于是派人取代了他的兵权,五国攻秦计划最终失败。
信陵君从此心灰意冷,每日沉迷酒色,不再过问朝政。四年之后离去。从此魏国乃至东方六国彻底失去了具有号召力和统领能力的抗秦旗帜性人物,合纵抗秦变得群龙无首,只得被秦国逐步蚕食各个击破。在信陵君离去的十八年后,魏国被灭,秦国终于统一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