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助力高考“文言文阅读”《战国策 秦策五》,便于掌握实虚词

助力高考“文言文阅读”《战国策 秦策五》,便于掌握实虚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444 更新时间:2024/1/13 6:59:14

1、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燕、赵、吴、楚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召集大臣和宾客共六十多人商议对策。秦王问道:“当下四国联合攻秦,而我国正当财力衰竭、战事失利之时,应该如何对敌?”

2、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

——大臣们不知怎样回答。这时姚贾站出来自告奋勇说:“臣愿意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破新他们的阴谋,阻止战事的发生。”

3、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

——秦王很赞赏他的胆识和勇敢,便拨给他战车百辆,黄金千斤,并让他穿戴起自已的衣冠,佩上自己的宝剑。

4、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

——于是姚贾辞别秦王,遍访四国。姚贾此行,不但达到了制止四国攻秦的战略,而且还与四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联系。

5、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秦王十分高兴,马上封给他1000户城邑,并任命他为上卿。

6、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

——秦臣韩非指责姚贾说:“姚贾拿着珍珠重宝,出使荆、吴、燕、代等地,长达三年,这些地方的地方未必真心实意和秦国结盟,而本国国库中的珍宝却已散尽。

7、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

——这实际上是姚贾借大王的权势,用秦国的珍宝,私自结交诸侯,希望大王明察。

8、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更何况姚贾不过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作过盗贼,虽然在赵国作过官,后来却被驱逐出境,这样一个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让他参与地方大事,不是勉励群臣的办法!”

9、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

——于是秦王召来姚贾问道:“寡人听说你用秦国的珍宝结交诸侯,可有此事?”

10、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

——姚贾坦承无讳:“有。”秦王变了脸色说道:“那么你还有什么面目再与寡人相见?”

10、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

——姚贾回答说:“昔日曾参孝顺父母,天下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伍胥尽忠报主,天下诸侯都愿以之为臣;贞女擅长女工,天下男人都愿以之为妻。

11、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

——而臣效忠于大王,大王却不知道,臣不把财宝送给那四个地方,还能让他们归服谁呢?大王再想,假如臣不忠于王,四国之君凭什么信任臣呢?

12、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伤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夏桀听信谗言杀了良将关龙逢,纣王听信谗言杀了忠臣比干,以至于身伤国亡。如今大王听信谗言,就不会再有忠臣为国出力了。”

11、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秦王又说道:“寡人听说你是看门人之子、魏之盗贼、赵之逐臣。”

12、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

——姚贾仍是不卑不亢:“姜太公是一个被老婆赶出家门的齐人,在朝歌时连肉都卖不出去的无用的屠户,也是被子良驱逐的家臣,他在棘津时卖劳力都无人雇用。但文王慧眼独具,以之为辅佐,最终建立王业。

13、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

——管仲不过是齐国边邑的商贩,在南阳穷困潦倒,在鲁国时曾被囚禁,齐桓公任用他就建立了霸业。

14、百里奚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

——百里奚当初不过是虞国一个乞丐,身价只有五张羊皮,可是秦穆公任用他为相后竟能无敌于西戎。

15、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

——还有,过去晋文公倚仗中山国的盗贼,却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

16、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

——这些人,出身无不卑贱,身负恶名,甚至为人所不齿,而明主加以重用,是因为知道他们能为地方建立不朽的功勋。

17、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

——假如人人都像卞随、务光、申屠狄(古代隐士)那样,又有谁能为国效命呢?

18、故明主不取其汙,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计较臣子的过失,不听信别人的谗言,只考察他们能否为已所用。

19、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所以能够安邦定国的明君,不听信外面的毁谤,不封赏空有清高之名、没有尺寸之功的人。这样一来,所有为臣的不就不敢用虚名希求于国君了。”

20、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秦王叹服:“爱卿说的在理。”于是仍让姚贾出使列国而责罚了韩非。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军队哪家强,第一不是秦锐士,谁赞成,谁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七雄各自精锐部队,战国七雄第240过关攻略,战国七雄的军队数量

    [var1]top7:韩弩兵首先最弱的是韩弩兵。韩弩兵的优势在于兵器,史载天下强弓、劲弩、利剑皆出于韩。国外也是靠着这个优势苟活到了战国末期,否则凭着自己地盘最小,君王最昏、人才最匮乏早就被灭了。韩弩兵有没有什么很好的战绩呢?翻开史书,没有和战国七雄直接冲突还打赢的战绩,倒有一场欺负郑国的战绩。有一

  • 她是一位寡妇,但却与秦王嬴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他的生母外,还有两名女子与他有莫大的联系。就包括:湘水女神和巴寡妇清。秦王嬴政对她们的态度也是各有不一的。01巴寡妇清,名:“清”巴是巴郡之意。这个寡妇清自从丧夫之后为了能够顺利的继承庞大的家产,便没有选择再嫁他人。(传说这份家产之多约白银八亿万两,又赤金五百八十万里)在当时先秦两汉的朝代,女子

  • 秦王赵王会盟,两个人加起来八百个心眼子,句句有坑,时时有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与赵王赵偃见面商谈会盟之事,两个人加起来有800个心眼子,那真是每句话都是坑,每分钟都在较量,时时刻刻都有危险。秦赵两国都是军事强国。秦国为七国最强,赵处于下风,但赵国也是六国最强。秦国欲灭六国,绕不过赵国这个钉子户。打他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必致空虚,如果其他五国趁机攻秦,就很危险。不打

  • 秦国第一将门,王翦、王贲、王离,三代名将侍秦,最后为何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王贲简介,王翦王贲墓,王贲怎么评价王离的

    [var1]春秋战国是我们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也是一个瑰丽与冷酷交织,梦幻伴铁血而歌的时代,这两个时期,既可分开来说,又可合起来讲,五百多年的割据纷争,不过是周王室分封制留下的糊涂账罢了。五百多年,纷纷扰扰,多少霸主强横一时,多少小国无息消弭,历史像是一杆无情的笔,执笔人只管尽情地写,哪管地方更迭

  • 国外图谋使秦国劳民伤财,派郑国到秦国搞水利,最终给秦国做嫁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水利工程师郑国假装逃亡,来到了秦国。说服秦国政府,在仲山(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开山掘道,引导泾水沿着北南麓注入洛河。(郑国渠于陕西省蒲城县东南,注入洛河,东西长达一百五十余千米。)秦始皇嬴政答应了这项工程计划,并命郑国全面主持这项工程。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这是国外的阴谋(为了疲劳秦国人民,

  • 比夏朝还早的虞朝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良渚文化遗址早在1936年就被发现了,大致分布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以良渚古城为中心,约34平方公里。考古学家最开始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证明这是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至少有四五千年。随着之后考古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深入,良渚遗址又发现了大量玉器,这些玉器品种丰富,雕琢精美,上面还有我们

  • 楚汉战争时齐国复国后对刘邦和项羽态度先后不同,最终被韩信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信后代子孙列表,韩信飞衡削了哪里,楚汉战争的结果及原因简介

    自立战楚项羽在分封完十八个王后,不久就因为对于齐地的分封非常不合理,导致齐地开始内战。项羽在齐地封的几个王分别是把原齐王巿改封为胶东王,和项羽一同救赵的田都为齐王,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而原本在齐地实力强大的田荣所立的齐王巿被废,感到十分愤怒,于是马上联合同样受项羽打压的陈馀一同反对项羽。田荣先是给

  • 秦庄襄王并不受宠故秦昭襄王敢于在其在赵国为人质时攻打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也就是说,秦昭襄王病薨的时候,秦始皇已经九岁了,但有意思的是,秦昭襄王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曾孙,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么个曾孙的存在。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秦始皇不可能这么没有存在感,其实他十岁之前确实是存在感极低的,尤其是在秦国,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存在。原因很简单,秦始皇是在邯郸出生的,而邯郸是赵国的国

  • 秦国灭蜀后三封蜀侯但皆叛乱,此三任蜀侯应均为蜀王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开明氏蜀国(王都即在金沙遗址),蜀王随即南徙,其中蜀王当时死于武阳,也就是现在的彭山。同时,根据《水经注》的经载,蜀王后裔在此后迁徙到了交趾(现在的越南北部地区),并在当地建立了蜀王朝,这在越南文献《大越史记全书》上有明确记载。并且,这一

  • 秦国利用巴蜀三国混战而灭蜀,此战也是其远交近攻之体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灭巴蜀的详细过程,秦国吞并巴蜀后面积,巴蜀在秦国地位

    秦国巧施“金牛计”灭蜀关于秦国用“金牛计”灭蜀的故事正史中没有记载,而是郦道元在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中引用《本蜀论》记载的“金牛计”。以此来论述“金牛道”或者“石牛道”得名的缘由。另外在晋代《华阳国志》里面也记载了“金牛计”的故事,虽然与《本蜀论》中略有不同,但大体的情节是相似的。“金牛计”又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