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奴隶制社会,古蜀王国的真实写照?发现三星堆系列(五):考古!

奴隶制社会,古蜀王国的真实写照?发现三星堆系列(五):考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6 更新时间:2024/2/23 2:27:24

1984年,对三星堆考古而言,又是一个获得了历史发展机遇的年头。

3月上旬,全国考古工作汇报会在成都锦江宾馆召开。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汇报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兴趣,大家议论纷纷。

会议期间,各省市自治区的代表都到四川省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进行参观指导。

中国考古学泰斗之一的苏秉琦教授,针对三星堆化的特色,概括性地提出了“古城、古国、古文化”的评语。

可谓是一语中的。

借全国考古工作汇报会在成都召开的东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强势出击,又选择在鸭子河边真武大队的西泉坎的地方进行发掘。

由于这里是第一次发掘,考古队先后布了7个5×5米的探方,面积175平方米。

在西泉坎的野外工作持续进行了三个月,出土了一些新的器物,如“尊形器”、“敛口折肩的尖底罐”、“双耳杯”以及大量的酒

器、高圈足盘等等。这次发现的器物有以前见到过的,也有新出现的,为三星堆文化增添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根据同时出土了众多石器这一现象,推测这里有可能是三星堆蜀人的石器的存储地或加工场所。

这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件石雕人像。这件石雕人像是用一个整体的鹅卵石雕琢而成,其线条轮廓都比较简单,但人像清晰,可以看出其双手被缚于身后,双膝下跪,看似一尊奴隶造型。过去在中国河南省的安阳殷墟发现有这种反映奴隶形象的石雕,两者对比造型相似。不同之处,只是殷墟的造型较精致,器物较大,而西泉坎发现的石雕人像比较粗糙简单,只有8.5厘米高。

无论如,在四川三星堆古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奴隶的造型,给考古学家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西泉坎遗址点当时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奴隶制社会,卑微的奴隶石雕是古蜀国社会存在的真实写照。

由于三星堆考古的强势,也同样吸引了与三星堆考古素有渊源的四川大学考古教研室老师们的注意。

同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的考古实习,也选定在三星堆遗址,受到四川大学师生的有力支持,三星堆遗址的考古节奏,愈来愈快。

1986年的3月至6月,为配合四川大学考古专业的考古教学需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在三星堆遗址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发掘。这是三星堆遗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共有三个发掘区,各区相继有重要的发现。

1986年3月8日。在第二发掘区附近一小坑(该坑是被砖厂民工挖出来)发现一件青铜器的残件,呈柱状,内部有烟熏痕迹,上面有乳丁纹和云需纹,长4.5厘米、宽3.6厘米。推测可能是青铜的残足。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圆形铜瑗和一件方形铜瑗及一件玉瑗,但它们都是残件。

1986年3月10日。

上午,在第三发掘区的T1313发掘点第八层出土了一件石雕人像。这件石雕人像和1984年在西泉坎发现的石雕人像一样,都是双手反缚、双膝下跪,不同的是这里发现的石雕人像的头被“砍掉了”。石雕人像只有身体没有头,这有可能反映了古蜀王国的等级森严及严厉的酷刑,也可能是一种宗教信仰的人祭形式。

这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新器物和新器形。有三足形炊器、雕花漆木器、陶猪、陶虎、陶鸡、陶羊、陶双头猫头鹰,“鹦鹉、鱼老鸦、鹰”、马、老鼠等陶塑动物的形象。

上述器物与陶塑,对于中国美术史而言,真是妙不可言的历史珍品。

陶老鼠、石虎、石蛇等野生动物塑像的发现,也许表明了古代三星堆蜀人的独特审美观。

而在遗址中采集到的一件陶狗的雕塑,说明了两个事实:一是当时的古蜀人与中原和江南地区一样,早已完成了对狗的驯化(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北磁山遗址、河南新郑裴岗遗址、浙江姚河姆渡遗址都发现了狗的遗骸,说明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对狗的驯化);二是狗与猪、羊、鸡是当时的家畜。

此次发掘,第三发掘区最受重视。因为不仅该区发现的文物最多,文化层堆积也最厚,达2.6米之深;而且,通过该区的16个地层的发掘,三星堆历次的发掘物和收获都在这里得到了验证。

它是三星堆考古的标型地层。

在这里,再现了三星堆3000年到5000年前的历史,证明了三星堆遗址从距今5000年至3000年的历史是连续不断、未曾中断过。

这样的结论,当然是令人欢欣鼓舞的。要知道,在此之前,四川的历史,还只记载到商周时期;再早的历史,诸如蚕丛、柏灌、鱼凫之类,都只是“远古邈难寻”的古代神话传说。

这一下,四川的历史要提早好几千年!

连新闻媒体都为之激动。

当年的《人民日报》以醒目的标题“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收获甚丰——早期蜀国都邑重见天日”,报道了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

三星堆玉器鉴赏

关注[三星易极],欢迎评论区留言

欢迎对三星堆文明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朋友

加入我们的社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谁是大商朝第一丞相?伊尹不说话,没有谁敢说是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最早的丞相,其实就是天子诸侯家的家臣或是管家。这些人为这些高层贵族们出谋划策,成为他们的左膀右臂。等到这些高层贵族站上权力的顶层,家臣或是管家的身份就变成了丞相。所谓“丞”,就是奉承、辅佐之意。天子诸侯,谁的身边有一位能干的丞相,就会省去很多麻烦事,管理起朝政来也会更为顺利,国家之事业会更为井井有条

  • 西周为何对诸侯国有那么强的掌控力?豆 闭簋铭文解开了这个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觞姬簋,昭簠和穆簋是什么意思,疏公簋铭文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串通犬戎杀死。平王东迁洛阳,把西周京畿之地扔给秦国,命其自取。史学家把 东迁后的周朝称之为东周。东周时期,天子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天下大乱。从春秋时期的170余国到战国时期仅剩下7个大国,最后六国灭亡,天下归一。西周时期,天子对诸侯

  • 从商朝美女到巫女传说:妲己的历史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周朝时期,妲己的形象则被描述为一个危害社会的巫女。据《史记》记载,周武王领导起义反商,开始了西周的建立。周公旦作为周武王的辅佐,对于商朝的腐败统治非常反感,认为商王朝的政治制度已经完全崩溃,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而妲己则是商王朝腐败统治的象征,周公旦和周武王将其视为反动势力的代表之一。据传妲己曾为商

  • 利,一个影响了中国历史研究进程的周朝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一件文物的出土,这一切如拨云见日,三千年前的谜团终被解开了。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簋,是用来盛装谷物类食物的器具,也用作祭祀。单从文物器型的角度看,利簋算不得上品,制作工艺简单,纹理耳饰等甚

  • 韩国群臣想出“疲秦计”,后反被秦王嬴政利用,这事是怎么暴露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嬴政简介,嬴政的妻子,芈月和嬴政的关系图

    公元前770年,中原进入春秋分裂时期,此后晋国被瓜分更是拉开了战国的序幕。中原大地因此分裂了数百年,直到秦国一统天下。在战国晚期,秦国的强大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无尽的惶恐之情,不断有能人志士出谋划策想要与之抗衡,但是终究还是秦国统一中原。韩国是当时最小的国家,面对秦国也有自己的谋划。[var1]韩国不甘

  • 战国时期,薪俸的支付单位是不一致的,楚国的支付单位是?蚂蚁新村今日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薪俸制,五斗薪俸的意思,五斗薪俸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var1]根据《后汉书》的记载:“以为官者俸,着谷金各半”。汉朝时候的官员,“俸禄”是现金和粮食混合发放的。而在更早的战国时期,官员的工资刚刚从西周时期的食邑制度过渡到薪俸制度。其中“薪”指的是国家给官员发放的日常生活补贴,“俸”指的是钱币或者是实物,实物主要是粮食。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楚国的发薪俸的

  • 春秋的一次无厘头泄密,成就了千古君臣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君臣相得春秋时期夷狄逐渐强大,华夏各国受到夷狄不同程度的侵扰,损失惨重。齐桓公和管仲准备帮助诸侯国发动攘斥夷狄战争。离齐、鲁两国较近的东夷国家有莒、莱、任、宿、须句、郯、谭、费等东夷诸国,其中实力较强的是莒国、莱国。[var1]形势图为实现“尊王攘夷”政治目标和去除东、东南战略方向的掣肘

  • 那些年你读过的屈原名句,满满的全是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屈原经典语录句子,屈原经典名句是什么,屈原诗词名句20句品读

    一、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出自《楚辞》,大意是:我愿意与你同生共死相与长做知音挚友。[var1][var1][var1]二、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出自战国屈原的《九歌·礼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表明了洁身自好、永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三、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 诸葛亮为何53岁就走了?真实病因曝光,专家:他被活生生累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曾带领蜀汉北伐却以失败收场。(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日前有专家揭密了诸葛亮的死亡之谜,当中就有两种说法,分别是“肠胃疾病”与“肺结核病”。诸葛亮大大小小的战事都亲自参与,对于蜀汉政权的维护,身上肩负着刘备托孤重任,几乎是鞠躬尽瘁,但从一名被司马懿掳走的俘虏口中可得知,诸葛亮早起晚睡,几乎忙

  • 他是蜀国后期第一名将,如果此人不死,魏国很难能灭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看的就是三国乱世,在这个群雄割据,各方势力相互讨伐的年代,最终形成的局面是天下三分,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不过这种平衡和相互对立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蜀汉率先被魏国攻破。出现这样的情况,想必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遗憾,毕竟刘皇叔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所积攒下的江山基业,只是传到了他儿子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