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桧后人成清朝状元,在岳飞坟墓前作了一句诗,在场众人拍手称赞

秦桧后人成清朝状元,在岳飞坟墓前作了一句诗,在场众人拍手称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612 更新时间:2024/2/15 17:02:32

前言

乾隆年间,有一名为秦大士的才子高中状元,被乾隆皇帝亲自召见。

秦大士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且难得的是德才兼备,与之交谈,令人如沐春风。

如此出类拔萃的人才,却并没能让乾隆皇帝满意。

究其原因,秦大士乃是南宋大奸臣秦桧的后人,家族历史实在算不得荣耀。

秦桧的后人成了清朝的状元,这难免让人颇为感慨。

而秦大士也因为先祖的原因,受到了许多莫须有的负面评价。

在与友人结伴出行时,他来到了岳飞的坟墓之前,当场作了一句诗,惹得众人拍手称赞。

秦大士的人生际遇会是如何呢?他在岳飞墓前有感而发的诗句又是什么?

高中状元,引人质疑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被不少的古代学子奉为真理。

他们寒窗苦读,笔耕不辍,昼夜辛勤,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天子门生,光耀门楣,实现人生价值。

乾隆年间的学子秦大士,同样抱着这样的想法。

他是一个拥有才华与天赋的读书人,刚刚学会识字,便能跟着教书先生一起阅读具有一定门槛的书籍。

《三字经》《千字文》这类蒙性读物,对于小小年纪的他来说已经不值得一提了。

天赋异禀的秦大士,更难能可贵的是勤奋好学。不需要旁人的督促,他就能够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用功学习。

他的理想也和千千万万的读书人一样,那就是入朝为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人的抱负,或许不外如是。

不过,他也明白,由于自己身体里流着的血脉,他需要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这个社会的认可。

这份血脉,是宋朝时期的大奸臣秦桧强加在每一个秦家人身上的耻辱。

秦桧媚上欺下,结党营私,构陷忠良,害得抗金名将岳飞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宋高宗下令处伤。

他害伤了一位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也折损了南宋的一根武力支柱。

于国于民,秦桧的行为都堪称罪恶。这个大奸臣的名字,也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受到秦桧的影响,他的直系后代们,以及与他有着血脉关联、共处一本族谱之中的后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社会的歧视和排挤。

人们总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所以也坚信秦桧的后人必然和他一样,作恶多端,丧尽天良。

这种社会偏见,让秦桧后人们的生存空间变得极为狭窄。

也正因如此,秦大士才更想出人头地,这样才能有机会为自己正名。

他想告诉所有人,秦桧的后人,与秦桧可以天差地别,绝不敢与之同流合污。

23岁那年,秦大士在江南贡院考取了举人。

此时的他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才子,书画皆佳,引得不少人崇拜。

成为举人之后,他就已经与别的读书人不同了。

举人是一个优越的社会身份,完全可以凭借这个头衔获得更多的社会机会。

他可以出任地方小官,可以前往衙门当值,也能自己开书院,教书育人。

不过,秦大士的志向不止于此。

他对自己的才华很有自信,他也相信,继续考下去,他一定能够获得更为显赫的功名。

所以,在别的同窗已经彻底接受命运之时,他还是如同之前一样勤奋苦读。

有时候旁人笑他痴傻,他也只会用一句名言加以反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在这之后,他又参加了若干次科举考试。在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之前,他都不打算停止尝试。

在外人眼里,他的做法或许倔强不堪;可在他自己看来,高远的目标才能让人更有成长的动力。

38岁那年,他终于体会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快乐,高中状元,春风得意马蹄疾。

按照惯例,乾隆皇帝会亲自召见科举考试当中的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而且,皇帝也会亲自过问三人的家庭背景,以求为朝廷选择合适的良臣。

而这个程序,恰恰也是秦大士最担心的程序。

从小到大,他没少因为秦桧后人这个身份而受人排挤。

他想,乾隆皇帝得知此事以后,想必也会对他抱有偏见。

他的猜想确实没错,乾隆皇帝本身对他的才华和人品都非常满意,可在得知他是秦桧后人以后,却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担忧之心。

秦桧的大奸臣之名在历史上实在太过臭名昭著,所以乾隆皇帝会在任用秦桧后人之前产生犹疑,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召见秦大士时,乾隆皇帝明确表示了自己对他身份的不满,并且也询问了他对于此事的看法。

秦大士躬身回答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宋高宗是昏君,所以才会重用秦桧这个奸臣。而您是明君,必然不会因为秦桧后人这个身份而错失人才。”

他这番回答倒是让乾隆皇帝颇为满意。

一方面,他在言语之中奉承了乾隆皇帝。

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才华展现出了莫大的自信,这让乾隆皇帝十分欣赏。

所以,乾隆并没有再刁难他,而是给了他平等参与朝廷政治事务的机会。

在之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乾隆皇帝也发现此人实在才华横溢,更难得的是公正不阿,可堪大用。

于是,他被提拔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员之一,全权负责地方人才选拔的大事。

事实证明,乾隆皇帝知人善任,秦大士自己也没有辜负命运的馈赠。

他兢兢业业投身工作岗位,为朝廷选拔出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考生,也因为主持科举考试相关工作的机会而得到了不少考生学子的崇拜。

上能为皇帝分忧,下能广泛结交各路人才,秦大士逐渐在官僚体系当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与乾隆皇帝之间的联系也越发亲近。

乾隆28年,由于身体原因,秦大士请辞回家。

在这之后,他便安安心心的做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没有再考虑重新出山的计划。

虽然已经回归庙堂之外,但他始终感恩乾隆皇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所以在乾隆皇帝大寿之时,他还特意从老家赶到京城,为皇帝送上一份自己精心准备的寿礼。

虽不得善始,可却能善终,这也体现了秦大士的人生智慧。

岳飞墓前,作诗流传

在秦大士成功进入官僚体系之后,他还和友人一同结伴出游,并专程来到了岳飞将军的坟墓之前。

秦大士对岳飞将军的感情,实在是非常复杂。

作为一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文官,他自然十分钦佩岳飞的忠诚勇毅,也由衷地为岳飞之伤而感到遗憾和痛心。

可作为秦桧的后人,他又不得不在岳飞的坟墓之前忏悔,为先人秦桧忏悔,为自己身体里的骨血忏悔。

岳飞之伤,秦桧百伤难赎。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秦大士并不是秦桧的直系后人。

他的先祖名叫秦梓,是秦桧的兄弟,也曾因为秦桧构陷忠良之事而与他割袍断义,老伤不相往来。

由此可见,秦大士真正传承的是来自秦梓的精神,他也同样不屑于与秦桧此类人为伍。

只不过,族谱是无法更改的,家族历史同样也是无法更改的。

站在岳飞将军的坟墓之前,秦大士也看到了民间百姓制作的秦桧和他夫人的跪像。

百姓们认为,即使秦桧已经不在人世,他还是需要永生永世跪在岳飞的墓前,为自己赎罪,承受世人的怒火。

身为秦家后人,他还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尴尬。

结伴同行的友人询问秦大士:

“兄台这个身份,来到此地游览,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如作诗一首,让我们聆听一二。”

另一人闻听此言,便毫不犹豫地替秦大士解了围。

在他看来,一个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的,旁人也不必因为前人的错误来捉弄后人。

但出乎意料的是,秦大士开口说出了一句诗:“人从宋后羞名桧。”

意思是说,南宋当朝以及南宋以后的人们,都以名字中有“桧”这个字为耻。

因为秦桧的缘故,连一个普普通通的汉字都被贴上了耻辱的标签。

秦大士本就不会逃避自己的身世由来,他对此也非常坦然,略一思索,又说出了下一句:

“我到坟前愧姓秦。”

来到岳飞的坟墓之前,秦这个姓氏会使我感到不住的羞愧。

我羞愧于秦桧的所作所为,羞愧于民族罪人的血脉。

秦大士没有丝毫的逃避,他用一个“愧”字,向在场的诸位朋友展现了自己的态度。

他不会替先辈遮掩,更不会因为羞愧而逃避问题。

他的才华,他的格局和身材襟,也让在场的所有人不禁拍手叫好,交口称赞。

秦大士的这段经历,成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被一代一代讲述了下去。

今天的我们来到西湖景区,走到岳飞将军的坟墓之前,或许都还能听导游讲述这一段发生于清朝时期的佳话。

哪怕隔着千万重的时空,我们也能够从这个故事当中感受到秦大士的人格魅力。

他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更无法割舍掉身上的血脉。

但是,他可以正视先祖曾经犯下的过错,也能引以为鉴,始终保持自身的正直和忠义。

他用自己的经历向世人证明,秦桧的后人并不会像秦桧那样作奸犯科。

一个人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归根结底不是看他的出身背景,而是看他自己的内心。

南宋名将,颠覆认知

其实秦桧的后人中,颇具盛名的除了清朝的这位状元郎之外,还有南宋时期的名将秦钜

秦钜是秦桧的曾孙,但这只是名义上的联系,实际上他和秦桧并没有血缘联系。

他的祖父并非秦桧的亲生儿子,而是对方的养子,虽然一直跟着他生活,但两个人却没有血脉上的传承。

当时南宋政权基础薄弱,军队力量并不足以抵抗外来侵略。

在朝廷面临危机之时,皇帝召开早朝,让诸位大臣商议该派何人前去抵挡外来侵略。

有人向皇帝举荐了秦钜,可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朝中的大臣普遍认为,秦桧的后人绝不可以再得到重用。

他们对秦桧的血脉抱着刻板印象,坚持认定其后人必定会与他一样,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因此,关于秦钜的提议一出,朝廷当中便纷争不断。

可举荐人始终认为,秦钜并未和秦桧生活在一起,两人甚至从没有过任何的接触。

秦桧的品性如何,不能直接成为判定秦钜品性的标准。

而后皇帝走投无路,朝中无武将可用,他也只能选择相信秦钜。

所幸秦钜并没有辜负地方的重托,在蕲州一战中,他伤伤拖住金军的脚步,从未有一刻想过投降认输。

在濒临绝境之时,他往城中放了一把火,自己跳进了火海当中,为国捐躯,以伤明志。

旁人的劝阻,敌人的叫喊,在此时都成为了这场壮烈牺牲的背景音。

作为一名武将,他伤得其所,流芳百世。

而作为秦桧的后人,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洗刷了身上的偏见,颠覆了众人对他的认知。

秦大士和他一样,他们都被秦桧后人这个身份所累,但他们最终都跳出了这个桎梏的框架,在自己认定的人生道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

结语

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人,这是他的血脉带给他的身份。

但同时他也是乾隆年间的状元郎,是一位选拔了万千英才的优秀官员,这是他自己带给自己的身份。

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世人,许多时候不妨放下偏见,感受真实的人性。

更多文章

  • “天下之道途,毕出于邦畿之内”,唐代邮驿体系究竟有多完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与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交通和通讯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核心命脉,只有条条大路都通往“罗马”,老百姓才能真正有机会到达“罗马”。(唐朝疆域)在经济高度发达、文化高度繁荣的唐

  • 一家三院士,九娃皆才俊,梁启超的娃个个牛,因为有个顽皮的老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梁启超简介,梁启超的父亲是谁,梁启超他奶奶的聊天记录

    我们都知道他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的头衔可多了:有我们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我们近代维新派代表和新法家代表。表面看上去梁启超是个博学鸿儒,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你可能认为,他是个不苟言笑的人,毕竟那么大的人物啊,肯定很有范。等你《梁启超家书》之后,你就不会这样想了。他在30年所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坐拥后宫佳丽,为何非要将李元吉之妻带入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害伤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元吉,李世民甚至还将这两人的孩子也害伤了,而这两个人,都跟他是亲兄弟。当时的李世民,还做了一件让人很不理解的事情,就是他将李元吉的女子杨氏给带回了后宫,甚至还跟杨氏生下了一个儿子。李世民身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应该是不缺美人的呀,那

  •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成就了千古绝对 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是我们最长寿的皇帝,活到了89岁,并且一生无大病大灾。如果他愿意,他也可以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也是运气最好的皇帝,前面爷爷和爹历尽千辛万苦,打造了一个盛世交给他。而他,在25岁正盛年时继位,顺顺当当,没有人和他争皇位。他还拥有各种各样的爱情。他在宫里有令妃,宫外有夏雨荷,有龙凤店……我

  • 通过李白与宁毅两个奇葩,来看一看,古代赘婿想要出头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赘婿宁毅手下大将都谁,赘婿txt全本宁毅,欧阳修举荐过李白吗

    能像宁毅一般走上人生巅峰的古代赘婿大多都有一技之长和真本领,因此能够在史册上留下姓名的赘婿往往都是极富盛名的人物,比如说诗仙李白、民族英雄左宗棠、清太祖努尔哈赤、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姜子牙以及一鸣惊人淳于髡(kūn)。诗仙李白和其他做赘婿的古人不太一样,在入赘之前,他就已经名扬天下了。在他的眼中,名

  • 康熙临终前几天做了啥?一共谋划三件秘事,每一件都影响清朝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是一位果敢的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平三藩、灭鳌拜、澎湖海战、一统台湾,他重视民族关系,重视休养生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康熙的儿子也是个顶个的人才。但是不论他的孩子多么有才,这帝王之位只能有一个,因此康熙年间,朝中九子夺嫡的情况尤为惨烈。康熙皇帝公元1722年的冬天,这位风光一世的皇帝

  • 历史上“最冷血的皇帝”,比李世民还要残忍,杀掉自己百名亲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掉对自己不利的人,或者有可能威胁到皇位的人,这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不就是如此,他不是长子,但是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最后拿下了皇位,逼着李渊退位,而他的那些兄弟也都离去了,不仅如此还有十个侄子也没有能活命,也是这样哪怕李世民把唐朝治理的再好,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还是褒贬不一的。而小编今天

  • 直接的血缘联系不代表正统的皇位继承权,从溥仪与康熙的血缘谈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什么叫“家国天下”?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之所以能够呼风唤雨、杀伐决断,控制整个地方的运行中枢与关键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把家和国一体化了。对他们来讲,家就是国,因为他们家控制着整个国;国就是家,因为在他们看来,整个国都是他们家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于是,我们再来

  • 袁世凯当皇帝时的“袁大头”,为什么80多天就7亿多?伤后还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的皇帝,为什么当时有这么多的“袁大头”呢,伤后还一直流通,所以“袁大头”就是袁世凯当权时发行的一种货币,因为那个时候袁世凯是我们民国总统被认为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所以说他推翻满清之后发行的第1套货币就是“袁大头”,顾名思义头像就是袁世凯的照片。其实,现实意义是当时政治上主要是

  • 愚不可及,在唐朝这个人称“小太宗”的皇帝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太宗之治简介,唐朝太宗晚年纪录片,唐太宗时期敢直言的大臣

    中华五千年文明,流传至今,在漫长的过程中,有的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含义。比如,“愚不可及”。随便从你身边挑选几个朋友问问,他们一定会说“愚不可及”,是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的意思。然而事实上,“愚不可及”并非此意。这个词语出自论语,《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