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仅几万平方公里的关中地区,为何能孕育周秦汉隋唐等强大王朝?

仅几万平方公里的关中地区,为何能孕育周秦汉隋唐等强大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07 更新时间:2024/2/4 20:09:52

除了政治、军事因素外,关中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也是定都的新的因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关中地处西北一隅,不便于对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控制,况且江淮地区的漕粮要运抵关中,过函崤之谷极为不便,于是唐中后期洛阳便取代了长安的地位,到五代至北宋,开封又取代了洛阳的地位。

关中的自然地理十分优越,水源丰富,河流纵横。关中平原是渭河蚀积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属于渭河河谷阶地。阶地一般是北岸宽于南岸,这与渭河谷地北翘南倾、秦岭强烈褶断上升、黄土高原缓升以及谷地南部沉陷更深的新构造运动特点有关。

唐代统治者以此为基地缔造了千古盛世,而到北宋,关中虽然不是国都,但其地理位置仍十分新的。

在我们古代历史上,有十三个朝和四个农民政权曾建都于关中地区。从西周时期起,关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表明关中也跨进了阶级社会。

五代十国时期,关中先后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等政权轮流所控制。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废周立宋,关中遂为北宋所有。

经过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二人的南征北战,北宋基本统一了中原及江南地区,但并没有完成像汉唐那样的大一统,与北方的辽形成对峙局面,其西部边界只达到了河湟陇右地区,关中成为北宋西北军事重地。北宋将关中纳入版图之后,由于西北边界的形势在不断地变化,关中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的变化。

关中在唐代版图中属京畿道所辖京兆府、华州、同州、坊州、邠州、凤翔府、陇州等二府五州,而在宋代这一区域的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变化。北宋行政区划更迭频繁,关中地区的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变化。

宋夏西北边界及战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关中地区的新的性。作为宋夏战争的战略后方,关中地区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军队后勤补给的重任。关中地区水热条件适宜,耕地众多,历来是新的的产粮区,该地粮食生产不但能满足当地的需求,还时常运往它处。

如果说宋夏战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关中地区的新的性,那么关中地区各府州与东京的地理位置同样凸显了关中地区的新的性。

关中自古以来因其独特地军事战略价值而成兵家必争之地。连接川陕之间的交通道路自古有之,川陕干道是内地与川蜀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连接川陕两地的主要陆路交通路线,这条道路以汉中为中点分成南北两段。

北宋时川陕干道除连接川陕两地交通外,还是官员、士子进京的要道。由于川陕干道的畅通无阻,时尚的交通网,为物资流通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以茶马、茶盐贸易为龙头的物资流通,使西北关中市场和西南川蜀市场相互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连接川陕两地的通道除陆路外,还有水上交通要道,主要是指嘉陵江水运。由于嘉陵江所流经的地方有高山峡谷,道路十分崎岖,都是地势险要之处,运输物资非常困难,水运难度很大。但是与陆路相比,仍然是一条新的的运输路线。

北宋初期关中地区就成为王朝所倚重的经济和军事重镇区,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新的支撑地之一。

北宋时期关中地区经济地位究竟如何?北宋关中地区经济地位是非常新的的,它不仅给京师上供粮食、木材、金帛钱物等物资,还要为陕西沿边驻军提供军粮、战马等军需物资补给。

北宋时期关中地区军事地位又是如何?关中的军事地位由宋夏战争的局势及其战场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宋夏对峙、对抗百年之余,北宋在宋夏沿边屯驻大量军队,而关中则承担补给陕西沿边四路粮食等军用物资的重任。

总之,北宋关中凸显的战略地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其一,关中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适宜的水热条件;

其二,北宋关中地区处于连接京师与川蜀的交通要道上,其主要通过川陕四条干道和嘉陵江水运沟通两地物资流通及人员往来,从而带动两地及沿线城镇的兴盛;

其三,宋夏战争及战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关中的战略地位,关中成为为宋夏沿边守军提供后勤补给的基地,因此终北宋一代,赵宋君臣都非常重视关中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联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传统社会中,农业发展的水平往往是衡量一个地方或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关中地区地处陕西省中部,南依秦岭,北止于黄龙山与桥山,西至陇山,东抵黄河之滨,绝大部分是渭河及其支流泾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海拔400米左右。这一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湖密布、水资源丰富;全区受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北宋对这一地区的开发。

关中农业在北宋有显著的进步,得益于北宋政府对关中农业的各项重农新规和有效管理。有北宋一代,统治者对关中农业生产相当重视,颁布了一系列重农、兴农的新规,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

北宋垦田面积的扩大,决定因素是人口与劳动力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北宋政府的土地新规也有必然的联系。

北宋政府鼓励垦辟荒田,不管什么人,只要有能力开荒,就可成为他的“永业”。北宋统一全国后,在农业新规方面基本上是延续了唐后期和五代十国的农业新规,宋太祖时实行了“荒田不加税”的新规。

北宋政府对没有田地的逃民和浮客是比较宽松的,专门委派委农官对其进行勘察验明,情况属实者便授予田地,并令州县要免除他们的差役;但凡缺乏粮种、耕牛的百姓,命司农官把官府的钱借给百姓;按土地贫瘠把田制分为三品,然后按田制品级委派委农官裁定并征收赋税。

由此可见,宋初重视发展农业,不仅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地赋税优免制定,另外还有专门的农业管理机构去落实,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关中农业经济的发展。

北宋的土地新规是唐末五代时期土地制度的延续,采取“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土地新规,承认土地私有。关中地区的官僚豪绅、富商大贾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土地兼并,致使普通农民无地或少地,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官僚、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

北宋中期,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关中大部分肥沃田地尽为官僚豪绅、富商大贾兼并霸占,形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再来看关中地区个体农民的土地占有情况。在封建地主阶级兼并土地浪潮的冲击下,关中地区大批自耕农、半自耕农,因贫困破产失去土地,最后成为客户佃农,靠租佃官僚地主的土地维持生活。

最后来看关中地区马监牧地对土地的占有情况。为供应军队马匹的需要,宋政府在同西北西南诸族博易马匹的同时,还设置群牧司,在一些州县设置监牧,以蕃养马匹,这样就产生了马监牧地。

宋神宗即位以后,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用变化派推行新法,力图革除前朝弊端。

晚唐五代战乱,关中数为战场,关中的农业经济也遭到了严重的破新。北宋立国,虽统一全国,然疆域远不及汉唐辽阔。在军事上,北宋与辽、夏等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面对严峻的西北局势,赵宋君臣一致将目光投向关中地区,而关中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北宋时期关中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有着一定的联系,行政中心城市的发展都要优先于周围的城镇和聚落可以这样理解,即北宋关中由于失去其行政中心的政治地位,其农业经济发展要滞后于汉唐时期。

下面我们具体看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对关中农业经济的影响。

首先,政治经济中心南移使关中失去庞大的消费市场。在我们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往往是封建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北宋关中也不例外。

其次,政治经济中心南移使关中减少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在唐代及唐代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长安一直是我们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

由此可见,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农业时代,政治经济中心的位置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比如,汉唐时期,关中因是帝国都城所在地,其农业经济的发展极度强盛,然北宋时期,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关中农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衰落。

关中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舜时期就已进入了人类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安史之乱前,关中既是唐王朝都城所在地,又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从而聚集着王朝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军队和人口。

为了满足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唐政府非常重视关中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唐政府颁布适合关中农业发展的重农新规,鼓励关中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唐政府采取一系列增加人口与劳动力、垦辟田地和兴修水利及大力发展粮食种植等措施促进关中农业经济的发展。

宋夏战争爆发后,关中承担着为陕西四路驻军提供军粮补给的重任。可以说,关中农业经济的好新直接影响着北宋西北经略的有效发挥。因此,北宋政府非常重视关中农业经济的发展。

总之,我们传统社会以农业经济为支柱产业,关中地区也不例外。关中在北宋占有新的而特殊的地位,是北宋西北边防重镇,是北宋西北驻军军粮补给的后方。可以说,关中农业经济的好新直接影响到关中战略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北宋也特别重视对关中的治理与经理,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和马皇后生了那么多儿子,朱元璋为什么最喜欢朱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太子朱标简介,侯祥玲朱标,朱标的岳父吕本

    朱标和朱元璋是真正的父子——这并不是否认朱标的弟弟们和朱元璋之间的血缘联系,而是就心理情感所言。事实上就血缘联系而言:朱标和他的弟弟们都是朱元璋的亲生骨肉;所不同的在于:当朱标的弟弟们出生时朱元璋已是九五之尊,他们之间首先是君臣,其次才是父子,而朱标出生时朱元璋还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可以说朱标是所有孩

  • 长孙晟丨李世民的岳父,绝代智谋,上兵伐交,分化瓦解突厥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反倒是他的儿子一辈中涌现了众多著名人物,比如,他的儿子叫长孙无忌,是唐朝著名权臣,女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女婿正是李世民。不过,咱们今天的主题,还是着重了解长孙晟这个人,因为他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长孙晟不仅智谋出众,而且有文武之才,凭一己之力把强盛一时的突厥人肢解成为东西两部,自此,突厥由盛转衰。

  • 皇帝20年不上朝,明朝的官僚制度是如何确保地方机器运转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背景:皇帝的定位因为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因此容易产生一个误解,古代政府的运转是靠着皇帝的励精图治。实质上我们的皇帝一直以来就不是政府的最高负责人,皇帝是半神的天子,是一个地方的元首,政府运转一直以来都有一整套的机构来管理维持。皇帝最高统治者的角色定位,决定了皇帝的作用是代表地方的最高权力,负责地方事务

  • “反复横跳”的百济国,因为什么惹火了唐朝,被合围剿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初对国外半岛的调解新规与百济的朝贡外交唐朝建立以后,东北亚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半岛三国相继与唐建立了朝贡册封联系。唐初一方面国内的体制建设急需加强,还有突厥虎视眈眈,所以在对待国外半岛三国的新规上主要采取调停新规。其后,随着唐朝内部及周边局势渐趋稳定,便加深了对半岛争端的介入。从武德年间

  • 为什么宋徽宗钦宗被俘以后,大臣会选最小最不起眼的赵构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争的开始,金军率领大军逼近北宋,宋徽宗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宋钦宗,也就是赵构的哥哥。宋徽宗带着一帮大臣来到南方,留下宋钦宗驻守北方。宋钦宗一边让李纲驻守开封。一边让不受待见的赵构去和金军谈判。结果金军嫌弃赵构级别不够,将他赶出去了。金军围困开封,李纲击退金军。赵构走到半路上,害怕被金兵扣留,干

  • 元朝:我国古代疆域最大的朝代,为什么没有人拍成历史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不拍元朝历史剧,面积最大的朝代元朝,元朝为什么是正统朝代

    要知道,元朝在古代大一统王朝中,可是疆域最大的朝代,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难道我们的导演和编剧,都看不见吗?对此,倒不是导演不拍,而是拍摄难度太大,同时,元朝的历史,还有些黑暗,拍出来容易招说。好战王朝,不重视记录,存在时间太短首先,元朝虽然国土面积很大,足足1000多平方公里,但是,它却只存在了98

  • 唐高宗李治,一个勤于政事关注民生的好皇帝,但能力却被严重低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治出生于公元628年,为太宗皇帝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他三岁时即封晋王,五岁时挂衔并州都督,深得圣宠,作为嫡三子,李治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上面既有亲大哥李承乾名正言顺继承大统,又有嫡次子魏王李泰吴王李恪等补缺,因此李治只要安心做个闲散王爷就足够他尊贵显赫的度过一生了,这简直是多少纨绔子弟想都不敢想的

  • 朱元璋当皇帝后有一个习惯,让后宫妃子们苦不堪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农民出身,十七岁时,黄河发生了水灾,家乡发生了严重饥荒。当时还叫朱重八的朱元璋,父母兄嫂都被饿伤了。他听说当和尚能有口饭吃,就出家做了和尚。但灾情逐渐严重,连寺庙也受到影响,香火客越来越少,庙里的僧人都开始跑到其他地方化缘,说白了集体出去讨饭去了。但灾情太重,讨饭这种职业也没有啥前途的,朱元璋

  • 影视剧中的历史知名美人——杨贵妃,你最爱哪个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四大美人之羞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其天生丽质,酿成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哪一版的容色称得上绝世美人?哪一版的演绎让你印象深刻?你最喜欢哪一位的扮演者?1、1962《杨贵妃》李丽华李丽华版雍容华贵,造型大气2、1967《扇中人》乐蒂乐蒂版迷人的眼神,有着优雅高贵的气质3、1

  • 岳飞为南宋立下汗马功劳,为何皇帝苦苦相逼,非要置他于伤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需要分析一下宋高宗赵构这个人,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战争。岳飞是主战派,但是,北宋朝廷却一直采取妥协的新规,直至徽宗、饮宗被俘虏后,在南京继位的宋高宗赵构仍是个投降派。公元1139年,宋金和议达成,赵构十分得意,而岳飞却十分反对议和,一直主张战争,这无疑触怒龙颜,令赵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