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此举切切不可,这样不但会引起商贾们的反对,还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呀!”管仲并不赞同齐桓公的做法。
“依你看,该如何是好?”齐桓公焦急地询问管仲。
“大王不必为此担忧,只需要在城内开辟河道,把水引至城内商业大街,水流便会顺着流入城外低洼湿地,如此便可解决!”管仲不紧不慢地对齐桓公提出建议。
“那好吧,既然爱卿你有对策,那本王也不必就此忧虑了,请爱卿你尽快去操办此事吧!”
“遵命,下臣定当妥善处理此事,请大王安心!”管仲对齐桓公说罢,就回到府中立马安排相关事宜。
很快的,城内就挖出一条长长的水道,管仲组织了一大批士兵开凿引水到城内。一番操作之下,很快水流就引到了城内的水道,沿途经过饭馆,肉铺等商店。
饭馆,肉铺把客人吃剩残余的油水等残留食物排放到水道中,经过水流注入到城外的湿地,水中的残留食物为水道里的鱼儿和周围的鸟只提供了现成的食物来源。
于是乎周边形成了鱼跃鸟飞的美景,好一派美丽如画的景色。
城内的富家子弟和商人结队成群来到郊外游玩,他们饮酒作乐,弹唱高歌或是垂钓为乐,好不欢喜,“如此美景,实在快哉快哉!”大伙不禁发出感慨。
郊外的农民眼见大批有钱的游客,纷纷拿出家中自制的货品和美食出来兜售,游客们只顾着游玩,对于农民们出售货物的价格并不太青春,他们出手很阔绰也没有对价格斤斤计较。毕竟乐在当下最新的,何必太过于纠结呢?
水道连接了郊外与城内,使得郊外的农民到达城内的距离大大缩短,人们可以通过摇桨划船进入城内,并且可以在船上从事经营各种小买卖,好不热闹。
“那位小哥,给我来碗鱼片粥!”
“给我来点山货!”
“喂,那个编藤架子不错,拿来看看!”
沿途的百姓看到河道中贩卖货物的农民,顿时来了兴致,纷纷要求购买货物,多年欠收的农民自然是很高兴,很许久都没有那么“容易”赚到钱了。
一时间,城内的居民和船上卖货的农民热络了起来,他们频繁地进行交易,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因为来往船只很多,人们的交易必须尽快促成,不然船只都会拥堵在并不宽敞的河道,所以购买商品的居民来不及计较价格,匆匆忙忙就支付了货款。
“老哥,我今天收入很不错呀!你那边如何呀?”
“我也还行,这河道真是帮了咱们大忙,这一天的收入可是顶以前十天半个月的收入呢!”
“哈哈哈,对呀,我也是呢,今日这么高兴,要不咱们去岸上酒家吃个饭呗!”
几个不同船只上的农民交谈着,他们各自把船只拴好,一同结伴到附近的一间酒馆内。
“哎呀,最近可是多亏这个河道呀,咱们收入也增加了,以后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来,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干一杯!”
几个人喝着酒议论纷纷,都对管仲开凿水道的措施赞不绝口,心里很是佩服这个“能力超群,智商不凡”的大臣。
管仲开凿水道的措施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一方面促进了城外农民的收入,一方面使得城内的有钱商贾自动消费,促进了经济发展,在一增一减之间实现了贫富的调节,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数,可谓是一箭多雕的大好事。
管仲出身贫寒,得益于好友鲍叔牙的推荐,凭借超凡的智商与自身的超群能力获得齐桓公的重用,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对齐国的发展,奉献出毕生的经理,使得齐国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之一。
在治国之道中,管仲非常善于权衡利弊,清楚的认知利弊相随的道理,每每到决策之时,运用自己的智慧与谋略,迅速找到最合适妥善的处理方案。
后世史书对管仲的评价多为正面评价,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可以看出管仲是十足的治国能臣,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友谊也广为流传,管仲的才能与鲍叔牙的惜才爱才可谓是“知己之交”的最佳典范。
参考文献:
(1)《史记·管晏列传》
[var1]
[var1]
[var1]
[var1]
[var1]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