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邙山悲歌:横行百年的东汉宦官,缘何落幕?

邙山悲歌:横行百年的东汉宦官,缘何落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76 更新时间:2024/2/5 14:09:21

老大张让一看,大势已去,痛哭流涕对汉少帝刘辨说:臣等要死了,天下将要大乱,陛下好自为之。然后就带头扑通一声跳到了河水里头。

到此为止,东汉帝国横行上百年的宦官势力宣告落幕。

直到500年安史之乱之后,这个群体才再次粉墨登场,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大伙可能有所不知,这些宦官势力一直都是皇权最得力的打手,具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在这上百年的时间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帮助皇帝,铲除了掌控朝政的外戚大将军,一次又一次打破了,来自世家大族的反扑。

为什么偏偏在公元189年这个节骨眼里,他们会输的一败涂地?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宦官势力翻车的原因。

太监之利

东汉自第四代皇帝汉和帝以来,为了应对朝廷上掌控大权的外戚大将军,以及遍布天下的豪门大族。皇帝们开历史之先河,首次在政治舞台上引入了宦官这个物种。

不得不说,这帮人是真的好用啊,与封狼居胥的霍去病齐名。

燕然勒石的大将军窦固,以及外号跋扈将军的外戚梁冀,这些曾经只手遮天不可一世的权臣,一个又一个地倒在了地位卑贱的宦官们手里。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每次的作案手法几乎是如出一辙。

基本上都是皇帝召见外戚,大将军入宫觐见,然后太监们就埋伏在一旁,在衣袖里头暗藏兵器,等到外戚大将军疏于防备的时候,这帮太监们就会突然围上来一拥而上,扑哧扑哧来几下,把人家捅成刺猬。

窦武陈蕃之鉴

要想弄明白他们的失败,必须先明白他们是如何成功的,我们就举窦武陈蕃之事作为案例。

太监杀外戚这事一次两次的,倒也还没有什么。但是次数一旦多起来了,外戚大将军又不是猪,他们很快就会总结出经验,太监这个群体对自己具有生命威胁。

终于,在公元168年的时候,当时的大将军窦武不愿重复前辈们的覆辙,在当时的世家大族代表陈蕃的怂恿之下,决定先下手为强,铲除宦官势力。

很可惜啊,这两个人都出身于世家大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严重缺乏认知。相反,太监们出身于底层,从小在社会下层摸爬滚打,政治斗争经验异常丰富。

结果这一次的交手,被后来的人称为猪队友遇到了猪队长,给敌人送上了一把杀猪刀。

当时,外戚大将军窦武掌控着全部军队。如果他当时选择突袭皇宫,杀太监们一个措手不及的话,结果是十拿九稳的。

但是很可惜啊,这个出生于正统士大夫家族的豪门子弟窦武,选择了走程序,居然上书尚书省请求皇帝批准诛杀宦官。

而当时负责在尚书省跟皇帝之间上传下达的正是太监。这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太监们得知情况后,在曹操曾祖父曹节带领下,先下手为强。不同于拖拖拉拉的窦武,他们以极高的效率动员了起来。

首先,他们先一步控制了尚书省跟皇帝玉玺。经过尚书省认定并加盖玉玺的圣旨,就具有了法律效力。他们派遣自己手下的党羽,拿着这些圣旨去接管了各大主要的权力部门。

然后,他们又让宫廷禁卫军封锁宫门,严阵以待。等到外戚大将军窦武反应过来之后,这才急匆匆地带领当时汉帝国最精锐的南北军攻打皇宫。

但是当时的皇宫早有防备,久攻不下,这就给太监们提供了反攻的契机。他们把当时的汉灵帝拉到了皇宫的城墙上面,并且对南北军将士宣称窦武造反。

南北军是汉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对皇权天然服从。结果,这一声令下,外戚大将军窦武手下的军队纷纷倒戈卸甲。

这时候国立大学校长陈蕃得知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并不是去动员世家大族的私兵,反而是带着80个大学生上街游行抗议去了。

可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抗议有什么用啊?这就是窦武、陈蕃失败的整个过程。

经验主义害死人

等时间来到了公元189年的时候,同样的剧本再次上演。外戚大将军何进联合世家大族代表袁绍等人逼宫,要求太后诛杀宦官。

这个时候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宦官集团已经失去了对宫廷禁卫军的控制力,我们前面说过,宦官势力之所以能够翻身反杀窦武、陈蕃,正是靠着宫廷禁卫军守卫皇宫。

汉灵帝在临死之前,把宫廷禁卫军交给了他的心腹小太监蹇硕统领,希望他能够扶持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汉献帝刘协上位。

这个蹇硕是一个中途出家的小太监,因为得到皇帝的喜爱,所以才一步登天。这就让老牌太监势力的张让,段圭的人对他很不爽。

关键时刻这帮人居然出卖了蹇硕,寄希望于以此讨好大将军何进。导致宫廷禁卫军的控制权落到了何进的手里。

庚午,进使黄门令收硕,诛之,因悉领其屯兵。

要是他们那些老祖宗知道这番操作,非得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不可。两个势力之间本来就是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态势,哪有妥协的余地?

由此可见,此时的太监集团严重缺乏斗争意志。

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当年外戚大将军窦武之所以翻了车,主要是因为他手底下的南北军将士突然间反戈。

所以何进这个时候也吸取了教训,他趁着平定黄巾之乱的关口招募流民,组建了自己的私人军队。而这帮人对于皇权并没有什么畏惧,所以太监们不可能故伎重施。

史记:袁绍复说何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但坐言语漏泄;五营兵士皆畏服中人,而窦氏反用之,自取祸灭。今将军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以垂名后世,不可失也!”

然而,公公们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接下来他们的操作简直是不堪入目。当他们知道大将军何进要跟他们不死不休,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时候,才想着冒险一搏。

他们先是以姐姐何太后的名义,叫大将军何进进宫。然后复制老前辈们的经验,噗呲噗呲地把他捅死。

可他们事先安排不够周密,并没有派人去控制尚书省,导致他们拿着印有玉玺的圣旨,去尚书省进行人事任命的时候,尚书省官员拒不签字,导致甚至失去了法律效力。

而当他们丢下何进的人头,寄希望于重现当年南北军倒戈的辉煌时,何进的人头并没有起到预料中的效果,反而激怒了他的部队。

这帮人在袁绍、曹操、袁术的带领下杀进皇宫,对太监势力进行了一次清算。

辉煌一时的太监集团,至此宣告结束。

更多文章

  • 岳飞单枪匹马闯金营,青龙山大破十万金兵,岳家军首战告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在八盘山得胜之后,带着八百精兵来到青龙山。这青龙山乃是金兵必经之路,比八盘山还要险峻;左面山陡道狭,有夹山道直通山后大路,右面有山涧水口,水势汹湧,流入山下河内。岳飞在山顶安营扎寨,就开始排兵布阵准备痛击金兵。先命令二百精兵在青龙山必经之路铺满枯草枯枝,并洒上火药,然后埋伏起来,听见号炮声就射出

  • 三国白手起家的人只有刘备和曹操,那么他们都是怎么样白手起家成就帝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曹操的背景也不小。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从事官方职业,并成为朝廷官员。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家族,你儿子的未来应该相对光明。但曹蒿对曹操的财政援助远不及他自己的策略。曹操起初一无所有。他的军队正在壮大,他需要很多大米和钱来养活这么多人。所以他一开始没有钱,陷入了长期的困境。当时,黄巾军正在起义。曹操

  • 朱元璋身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做皇帝以后,也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也有很多的人都知道他虽然是开国皇帝,但出身却要比其他的人更低,一些从小出生的家庭真的非常的差,还过过很多苦日子,甚至最苦的时候连饭都吃不起,但他却要比其他的人更加幸运,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比如在做皇帝之前,他也曾经吃过很多的苦,也为了能够打胜仗,吃了很多的苦,但是他在为人处事这方面却显得非常厉

  • 秦朝灭亡时,王剪为什么不出来救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秦朝灭亡时,王翦在干啥?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原来,那时王翦老将和其子王贲早已离世。如果王翦活着,也打不动了有人说,王翦之前也侍奉过秦昭王,曾献计杀死魏齐,然而史书上却找不到任何记载,也许是来自小说《东周列国志》吧。要知道,秦国从来不缺将帅,白

  • 为什么清收复了蒙古而明朝却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为什么明朝死活都打不下蒙古,明朝亲王为何娶蒙古女,明朝为什么要解决蒙古

    严格来讲,这个人口数量并不算少。可问题出就出在,这个人口的分布极其不合理。我们都知道,金人和蒙古人把北方霍霍了一通,大量人口南迁,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明初,人口基本上都分布在南方,南方人口5000万,而北方仅1000余万,同期安南的人口就有600万余人。朱元璋能北伐成功,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吃了南方

  • 诸葛亮3兄弟“龙虎狗”,为何会分别投效三国?大家族的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诸葛亮我想大家都会知道,他事迹一直被世人歌颂着,比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大战、三气周瑜等。貌似他的兄弟在历史中被慢慢的淹没了。诸葛亮三兄弟分别在蜀汉和东吴做官,大哥诸葛瑾是东吴的大将军,二哥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三弟诸葛均是蜀汉的长水校尉。这三兄弟的父亲是诸葛圭。诸葛亮,琅琊阳都人,早年隐居

  • 中国古代的嫡庶之别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岳飞竟也受其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嫡庶之别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区分在一些朝代尤为严格。在嫡庶之别的制度下,嫡子通常被认为比庶子更有地位和权力。这种制度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事件,以下是一些例子:古代皇帝的继承问题:在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是基于嫡庶之分来决定的。例如,在明朝,皇位继承只能从嫡子中选出,而庶子无法继承

  • 三国时期最卑鄙的将领,一生专杀救命恩人,如今却被世人供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大家去阅读史书,会发现很多不知名人物的一生,可谓精彩万分,不单单是那些大人物,小人物更是有不凡的传奇。三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卑鄙的小人物,自身没有太大的本事,却一直杀害自己的恩人,这可以说是罪大恶极,而且还是三番两次,此人道德底线完全是无耻二字。但是谁又能想到后世却是被世人供奉,成为百姓严重的“宗

  • 传说中明朝神仙般的存在,刘伯温的生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而关于他的身世,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民间传说刘伯温是天界的一位天神,元朝末年,朝廷统治腐朽,已至于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玉皇大帝派遣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安定天下,免人世间生灵涂炭,相传,从出生开始,刘伯温就一直生活在一片桃花林里,有各位花仙护佑长大,习得知识,拯救苍生,

  • 刘备的形象从帝王豪杰沦为“近伪君子”,是因为世人的厌恶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虽然他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但乐善好施,广交豪侠游士。这样一个堪称最有人缘的平民皇帝,形象却从帝王豪杰逐渐变成了近乎“伪君子”,这样的反差,是因为世人的厌恶吗?答案是否定的。刘备剧照从草根到霸主在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曹操因为依靠自己祖父为权宦的这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