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野王故城:秦赵“长平之战”的桥头堡,刘秀光复汉室的战略中枢

野王故城:秦赵“长平之战”的桥头堡,刘秀光复汉室的战略中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78 更新时间:2024/3/11 17:58:23

长平之战前三年(公元前263年),秦国战神白起占领并阻绝了太行道(即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第二年(前262年)又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彻底阻断了韩国的上党郡和韩国国都新郑之间的联系,使上党郡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

[var1]

韩国疆域图

韩桓惠王惊恐万分,派人向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但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意欲利用赵国的力量抗秦,便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孝成王派平原君赵胜去上党接收土地。赵国接受上党郡的行为自然引起了秦国的强烈不满,秦国决定遂借机出兵攻上党,揭开了长平之战的序幕。

长平之战初期,秦赵双方虽各有胜负,但赵国输多胜少,老将廉颇明白依靠赵军的实力,不能与秦军硬战,便依托山河之固加筑工事与秦军对峙,消耗秦军供给,等待机会进攻。秦军虽占上风,但是对廉颇坚壁清野的战法也颇为无奈,于是采用离间计,扬言秦国不怕廉颇,只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的主角)。赵王果然中计,不顾廉颇和赵括母亲的谏阻,任命赵括接替廉颇为赵军主将。秦昭襄王听闻这个消息后大喜,立刻秘密派遣战神白起代替王龁为上将军统领秦军,准备最后的决战。

[var1]

长平之战示意图

赵括上任后一改廉颇以守为攻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白起则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军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始终无法攻破。白起派出一支25000人的部队秘密突袭到赵军的后方,悄无声息地截断了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000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中间,将赵军主力一分为二,同时切断了赵军的粮道。秦昭襄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进行战争动员,加封当地民众一级爵位,并征调当地十五岁以上的壮丁全部奔赴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

赵军被困四十余天得不到供给,大量赵军饿死或因突围不成而死亡,士兵内部开始相互残杀为食,主将赵括在突围过程中被秦军乱箭射死,剩下的士兵无奈向秦军投降。秦将白起命令将赵军四十万降卒全部坑杀,仅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前后共损失四十五万人,赵国自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与秦国全方位对抗,秦国也为后来的大一统扫清了一大障碍。

而在长平之战中秦昭襄王亲自发起总动员的河内,就是曾经韩国的野王邑,位于今河南省沁阳市。在沁阳市区东北部,至今仍然保存有一段数百米的城墙,承载着这座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

[var1]

野王古城文保碑,实际应为“野王故城”

野王故城,始筑于西周初期。周初“三监之乱”时,因周武王之弟康叔参与平叛有功,故被封为怀侯于此地。周公旦为收服殷商遗民,故又将平叛有功的康叔改封至殷商故地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附近,统治区域为原来殷商的王畿之地和殷商遗民居住的地区,卫国自此诞生,康叔也成为卫国的开国国君。

春秋时期晋国崛起后,占领了南阳地(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区域),野王归晋,是为晋国的野王邑。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野王归韩,是韩国连接上党郡与韩国国都新郑之间的枢纽。公元前262年,秦将白起攻占野王,野王归秦。

公元前241年(秦王政六年),秦国攻陷了卫国后,废黜了魏国支持的卫元君,另立卫君角,并将卫君角迁至野王。这样卫国辗转数百年,最终又回到了开国国君康叔最早期的封地。因为卫国已成为秦国的附庸,仅存野王一城以祭祀先祖,故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卫国成为了秦始皇称帝后唯一存在的周朝诸侯国。直到秦二世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才最终灭亡。自西周初期康叔立国,到卫君角被废,卫国国祚共计907年,是周朝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

[var1]

东墙夯土层

[var1]

东墙夯土层

西汉时改野王邑为野王县,属河内郡。河内郡地处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犄角处,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且受战乱影响较小,向来较为富庶。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与更始帝刘玄争夺汉室江山时,以河内为自己的战略根据地,并将河内视作为汉高祖刘邦时期的关中地区。按照刘秀最重要的军师邓禹(云台二十八将第一)的话而言,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经济富庶而少受兵祸,又有南边黄河与东北边太行山两座天然屏障,所以它既是进图两京的前沿阵地,也是汉军扫清河北流民的大后方,是支撑刘秀长期作战继而一统天下的战略总基地与策源地。

[var1]

寇恂(云台二十八将第五)

刘秀根据邓禹的建议,拜寇恂(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寇恂不负所望,上任后便迅速下令所属各县讲武习射,砍伐竹条,造箭百余万支,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以供军资,并在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西)以少胜多,击败了前来征讨的更始帝刘玄属下的苏茂大军。捷报传到河北,刘秀大喜道:“我就知道寇恂可以胜任!”诸将也纷纷庆贺,并乘势劝刘秀称帝,同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直到现在,沁阳市境内的很多地名,比如王召、王曲、上辇、南寻等,可能都与刘秀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野王城长期兼作河内郡治;隋唐宋金时改野王县为河内县,改河内郡为怀州,元朝改怀州为怀庆路,明清时期则改路为府,称怀庆府,统管今焦作、济源、新乡东南部等区域(一府八县:河内县、济源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原武县、阳武县),府治设在河内县,即野王故城附近。

[var1]

[var1]

元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在原野王城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筑,明清时期又进行了多次增筑,到清朝中后期,怀庆府城的建筑规模达到顶峰。全城周长超过九里,高四丈(约13米),宽三丈三尺(约10米),护城河宽五丈(约16.7米),深二丈五尺(约8米)。城墙外用砖砌,东西南北各设一门,东为“朝曦”, 西为“万成”, 南为“朔南”,北为“拱极”,四门上均筑有门楼,城墙上建角楼、炮台与垛堞,同时还筑有郭巨楼、禹王阁等建筑。

[var1]

东城墙内侧

[var1]

东城墙外侧

解放后,城墙逐渐被毁,现仅残存有城西北与东北角城墙,以东北角城墙为主,总长四百余米,宽2-15米不等,且大部分为元代所筑,城墙外侧仍有大量的青砖遗存。而野王故城早期的遗迹,大部分已深埋于地下数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var1]

东城墙外侧

[var1]

城墙外侧包砖层

[var1]

怀庆府天宁寺三圣塔(金代)

参考资料:

《史记》之《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卫康叔世家》、《赵世家》、《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西汉 司马迁 著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九·河南四·怀庆府 卫辉府 彰德府》 清 顾祖禹 撰

《太平寰宇记·卷之五十三·河北道二·怀州》 北宋 乐史 撰

《元和郡县图志·卷第十六·河北道一·怀州》 唐 李吉甫 撰

《怀庆府志》 沁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越国君主——铸铜勾践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

  • 东周一谋臣的计策,让楚国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两国所献城池和珠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历史,是当时的现在,是现在的过去,也是过去的过去的将来;历史,兼有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等多种功能;历史,值得我们重温再忆。 “历史故事——曾经如

  • 山海经传说故事——猴养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上古时期,神州大地异兽横行,名山大川处处都是异兽的身影,百姓时时刻刻需提防它们的袭击。招摇山下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儿子名叫白禺,白禺的父亲早在五年前他出生后没多久便被山上的野兽捉了去,生死未卜。[var1]前些日子,白禺的母亲在山下的一个小小的洞穴中发现一只幼年的小猴,长有一双白色

  • 才子李斯一篇文章废除秦国《逐客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帮助秦庄襄王子楚取得王位,吕不韦当上了相国。秦王子楚在位不到三年去世,13岁的太子嬴政继承王位,称吕不韦为“仲父”,所以吕不韦国政大权独揽,便学齐国孟尝君,收留大批列国投奔而来的门客。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繁荣,学派诸多,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传,史称“百家争鸣”。吕不韦一代富商,而对立传著书却只是一知半

  • 不能说端午节快乐?与屈原无关,历史学家揭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表示, 端午节出现的时间其实比屈原还要早,民俗学家江绍原的著作《端午竞渡本意考》中指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像是挂艾草、缠五彩丝线、喝雄黄酒等,目的都是为了祛病,因为在古代农历五月被称作“恶月”,这个月份是阴阳交会之时,所以疾病比较多,就连龙舟竞渡最初也是

  • 春秋战国四大荒唐好色的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大荒唐的好色国君就是“好细腰”的楚灵王楚灵王不仅喜好美女,而且喜好细腰的美女,因此楚国后宫三千美人争先恐后地减少饮食,加强运动,只希望自己的腰身一夜之间瘦成苇子杆,好让大王喜欢,以便捞个妃嫔的名号。佳丽如云,王恩有限,僧多粥少自然要努力竞争。如此几日过去,果有几位美人腰细了下去,其中一位成绩特别

  • “商圣”——铸铜范蠡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之后被拜为上大夫、相国,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

  • “大才”韩非子被“小人”李斯姚贾之流诬陷,冤屈入狱,被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韩非出身于战国末期韩国宗室贵族之家,其思想集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和慎到之“势”融于一体,成为先秦法家学术集大成者,其观点为封建王朝君王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故被人尊称为“韩非子”。韩非与楚国人李斯曾一同拜儒学宗师思想家荀况(世人尊称为“荀子”)为师,学习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本事。韩非因其口齿不

  • 指尖上的国宝43丨战国漆木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据文献记载,中国漆器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尧舜时代。豆,在先秦时是专备盛放腌菜、干果和肉酱等食物的器皿。漆豆,是漆器中出现最早的品类,跨度时间长,自身有着独特的发展顺序。2012年出土于平顶山叶县叶邑镇辛庄一号楚式墓的战国漆木豆,通高26.5厘米,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

  • 赵国只是换了件马甲,为何就强大了起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底有没有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场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名的改革,不但入选了我们的历史课本。而且在语文课本上,也有相关的课文。大家都知道,所谓的胡服骑射改革,指的是战国时期,战国的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发现传统的中原服饰,并不适合打仗,尤其是不适合骑马打仗。所以,接下来赵武灵王就宣布,全国所有服饰,一律向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