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这3句话,时至今日依然彪炳日月!可惜第一句,很多人就误读了……

孔子这3句话,时至今日依然彪炳日月!可惜第一句,很多人就误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773 更新时间:2024/3/11 17:59:18

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之风,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影响,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2022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3周年纪念日。

每年这一天,曲阜孔庙以及全球各地,都会隆重举行公祭孔子大典,纪念这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有人会问,孔子为何能得到万世景仰?

当然,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

今天我们分享孔子说过的3句话,感悟圣贤彪炳史册、照耀古今的大智慧。

1

学天时习之

我们都知道《论语》第一篇叫《学而》,开篇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第七篇叫《述而》,述而不作。

其实,这里“而”字不对的,没办法解释。

为什么?因为我们把字抄错了。

古代的“而”字跟“天”写得很像,所以抄的人就把“天”抄成了“而”。

学而时习之,其实是学天时习之。述而不作,其实是述天不作。

这也就是孔子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们中国的学问都是从大自然来,我们以大自然做老师,我们向大自然学习。

《易经》被称为天人之学,因为它和自然中出现的河图洛书的传说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在黄河滚滚的水流当中,会突然出现这么一匹很奇怪的龙马,既不像龙也不像马,它的肚子旁边有这些记号,是谁弄的呢?

后来又说,这是老天给我们的,也就是我们后来讲的“天垂象”。

老天在很多地方都予以垂象,而且还生怕人看不懂,便干脆弄了些更奇特的象,以便让人们更方便地看出来。

《系辞传》写得最清楚: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天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天是不说话的,但它会用各种现象来告知人们的吉与凶。

而圣人,他会“象之”,这个“象”就是模仿自然的天象,然后想出一些道理。

无疑,孔子就是会看天象的圣人。

孔子说要向天学习,就是告诫人类不要老是觉得自己在创造发明,没有那回事。

我们现在要记住,任何事情都要用自然来做衡量的标准,合乎自然的可以做,不合乎自然的最好不要做。

反之,也许我们现在觉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后果怎么样,等到有一天知道后果是那么坏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最后才会讲,顺其自然,而不是听其自然。

顺其自然还要加上人为,不是说听其自然就什么都不管了,那是不负责任。

我们要很积极地去做,但是不要乱做,乱做就很糟糕,就叫做造孽。

我们要顺着自然的规律,同时要努力地去做,而最后结果又听自然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尽人事,听天命。

2

吾道一以贯之

一般人都告诉我们,孔子最伟大的地方是提出一个“仁”字,其实不是。

因为“仁”,很古老的人就知道了,没有果仁哪里有果实,没有果仁,果子怎么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

所以,“仁”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它早就存在了。

孔子最伟大的贡献,在“时”,时间的时。

孟子赞美孔子,讲过这样的话:“圣之时者也。”孔子带了那么多弟子,出名的也有七十二贤。

孔子是至圣,为什么单单孟子而不是其他的弟子叫亚圣?就是因为孟子最了解孔子,他看出了孔子的思想是以时为中心的。

为什么说孔子最伟大的贡献在提出一个“时”字?

他曾经对弟子曾参说过一句话:“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四个字,这个“一”到底是什么呢?

一就代表时间,天底下只有时间是一,永远不停息。

人活着什么最要紧?时间最要紧。钱少点儿没关系,最怕的是没有时间。

所以从现在开始,绝对不能说“我没有时间了”,老天一听到信息就知道你命该绝了,就把你收回去了。

要说“我很忙,时间不够用”,老天一听就让你多活五年。

孔子晚年读《易经》,心得只有四个字:时也,命也。

时到了,我的命该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由老天决定。

孔子有那个命,没有那个时,所以他对时特别敏感。他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就算你是圣人,也没有办法选择时间。

你不能说我不投胎,我等到盛世再来投胎。

就算你可以选时间,到盛世你一投胎,天下开始大乱,糟糕了。

就算你是圣人,也只能随着时去做自己的调整,叫做顺时应命。

这样你就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对时非常重视。

时辰一到,你没有把握住;时一失掉以后,你就是白费力气。

但是,孔子把时提出来以后,却发现时对他不利。

因为孔子最希望有国君赏识他,所以他曾经讲过,你给我三个月,给我半年,我表现给你看。但是在这方面一辈子不得志。

可是,我们非常敬佩孔子,因为他并没有因此消极避世,郁郁寡欢,反而在积极地做事。

那孔子一辈子都在做什么事呢?他在做一个字,叫做藏。

孔子藏什么?藏道于民,就是把道从有位置的大人藏到一般的人。

孔子有教无类,他是第一次把教育推到平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为什么我们那么尊重孔子,就是因为有了孔子以后,老百姓变聪明了。

3

我观其德义耳

在马堆帛书《要》中,孔子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注重易理中的德义,并且对道德深信不疑。

《论语·述天篇》记载,孔子五十六岁时,在宋国教导弟子,于大树下习礼。

当时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杀孔子,令人把树拔掉。

孔子率领弟子离去,弟子问老师:“要不要跑快一点?”

孔子回答:“天既然赋予我这样的品德,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可见,孔子对于道德的信仰,是非常坚定的。

他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最要紧的是修德。

什么叫修德?就是修正自己的德行。

天天修德,修得合乎天道,这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也是最大的成就。

但是现代很多人,经常怀疑道德,认为讲道德的人吃亏、受欺负,实在大错特错。

孔子伟大之处,就是很坦白很直接地指出来,人类跟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伦理道德,其他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他完全站在人道的立场来发扬易学,他说人应该全心全意终身致力于四个字,就是天人合德。

因为天人一定要合一,只有靠道德才能合一,靠其他根本就合不了。

人生最重要的,最可靠的就是修身,就是修己,这是我们终身所要实践的根本。

这样的话,我们就抓住了《易经》最重要的核心,也就理解了孔子“至圣”的份量。

直到现在,道德依然是中国人的最佳信仰。

总之,《易经》是群经之始,大道之源。

孔子因时而动,循着时代的变化,在承继往圣先贤智慧的高伟之上,深究其理,把《易经》精神及时地扭转过来,把神道设教撇开,直截了当地教化人们为人行事的道德规范。

他非常了解了《易经》是由天垂象,然后透过伏羲的一画开天,就悟出了四个字,叫做天理良心。

天理是天,良心是人,所以讲天人合一。

天理和人心一配合起来,就叫伦理道德,即天人合德。

也就是在告诫人们,时刻要修德以应天,时刻要合天理,人人皆可为圣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精湛的玉器雕工-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玉器雕工-玉雕工具根据考古发掘记录显示,最早的铁器在春秋时期出现,由于铁器的大力发展,并且应用广泛,因此铁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器重要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玉雕工具基本上还处于铜工具和铁工具并用的时代,直到汉代才完全取代了青铜工具。[var1]二、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玉器雕工-玉雕

  • 秦国在位最短的帝王,在位仅三天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样坐上王位仅三天的帝王——秦孝文王嬴柱,他是秦始皇的爷爷。当时秦孝文王的父亲秦昭襄王已经在王位上坐了56年,而也正是由于秦昭襄王的长寿,秦昭襄王的两个儿子即使年过五十也都还是只是储君。在秦昭襄王于公元前251年去世之后,本该继承皇位的是长子,但是长子在秦昭襄王退位之前就

  • 追思世界第一思想家世界首位文化名人孔子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9月28日,农历壬寅年九月初三日,龙城天水,晴空万里,秋高气爽,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千年文庙彩旗猎猎,古乐声声,全场庄严肃立,2022(壬寅)年纪念孔子诞辰2573周年祭祀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平凉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秦治一行四人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73周年典

  • 河南省先锋教育纪念孔子诞辰2573年祭祀大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据悉,这是由先锋教育发起,由黄河人文传习馆承办,面向有志于传承中华文化的各界同仁,共同参与,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文化论坛、六艺课程、场域资源共享、中华家学共建等多种方式,更好地解读黄河、认识中国、传承文化。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徐东彬在活动致辞中说,纪念孔子是中华民族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华美德、增强

  • 越国在战国时鲜有记载其进行顺应时代的改革,故迅速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的春秋霸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唯我独尊、具备横扫天下实力的超级强国。起初,所谓的“霸”,能够替周天子行使部分职能:对北反击游牧部落的侵略,即所谓的“攘夷”;对南对抗咄咄逼人的楚国,维护周王室分封制度的尊严。对内,诸侯国之间起了争执、冲突,可以寻求霸主的仲裁、调节;参与尊奉霸主的诸侯国,一旦国内出现

  • 越国因存在时间短且未完成心理的转化故未列入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在淮泗之间,有大约十余个小国,以宋、鲁最大,郑、卫次之,剩下的莒、邹、周、杞、蔡、郯等国则更小,《史记》记载,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余,因此他们被统称为泗上十二诸侯。可见,此时韩、赵、魏、楚、齐、燕六国,与泗上十二诸侯的实力差距已经拉开。除此之外,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北部到河北中部,还存在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崛起,可和强秦对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梁启超写这篇文章可能包含了特定目的(主张自上而下改革,师夷长技以制夷),但赵武灵王在历史上的地位确实值得肯定:作为战国时期首个亲自发起改革的君王,他的胡服骑射具有特殊的意义——彻底提升了赵国的实力,跃升为能在军事方面足以对抗虎狼之秦的强国;首次打破了华尊夷卑的思想束缚,为后世演示了开放、务实观念

  • 田单复国后齐国再未参与中原战事,忘记唇亡齿寒被秦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田单复国之后,齐国虽然名义上仍旧跻身七雄,可历经此前五国伐齐,齐国元气大伤,人口剧减经济虚弱,再也没有能力参与诸侯征战,此后多年,如同隐形了一般。田齐称帝,五国伐齐齐威王时代,经过多番改革后的齐国,自姜氏齐国之后再次变得强大起来,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相继称王,这个时候的齐国,

  • 秦始皇是私生子还是真天子?他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一文读懂始皇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1.民间说法秦始皇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的故事,自六国统一开始,便广为流传。据说,当吕不韦发现在赵国邯郸为人质的子楚是“奇货可居”者,决心投资便可操控政事,先刻意结交处于困窘处境中的子楚,为其谋划,获子楚“如君策,若得秦国与君共之”的承诺,然后去秦国通过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安国君的嗣子。从此吕不韦与子

  • 信陵君生前便名声远播,后人的传扬导致刘邦对其崇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向着魏国,西望的是魏都大梁,景仰的是信陵君;刘邦向着秦国,西望的是秦都咸阳,景仰的是秦始皇。信陵君和秦始皇,是刘邦崇拜的两个偶像,是他引以为人生模范的榜样,也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位历史人物。秦始皇,刘邦是见过的。他成为秦帝国的臣民后,在咸阳服徭役时观望过秦始皇车马出行,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