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信陵君生前便名声远播,后人的传扬导致刘邦对其崇拜

信陵君生前便名声远播,后人的传扬导致刘邦对其崇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8 更新时间:2024/2/7 5:23:03

刘邦向着魏国,西望的是魏都大梁,景仰的是信陵君;刘邦向着秦国,西望的是秦都咸阳,景仰的是秦始皇。信陵君和秦始皇,是刘邦崇拜的两个偶像,是他引以为人生模范的榜样,也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位历史人物。秦始皇,刘邦是见过的。他成为秦帝国的臣民后,在咸阳服徭役时观望过秦始皇车马出行,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秦始皇对刘邦的影响,是在他起兵以后的政治生涯中。信陵君对于刘邦的影响,是从少年时开始,贯穿终生的。

刘邦没有见过信陵君,当他开始游侠生涯时,信陵君已经过世。人世间物事的真价值,常常由身后名声来反映。信陵君好贤养士、窃符救赵的事迹声誉,生前已经响亮于各国朝野,身后更是广布于天下民间。以政府庙堂舆论,信陵君是抗君之命、安国之危、从道不从君的拂弼之臣;以民间江湖评议,信陵君是打破门第、以贤能结交天下英才、将游侠风气推向历史顶点的豪贤。

刘邦是乡镇少年,他的游侠生涯,开始于丰邑乡间。在他手下,聚集了一帮无业浪荡少年,跟着刘邦到处生事闲荡。刘邦也俨然以大哥、门主自居,带领一帮小兄弟到兄嫂家混饭吃,模仿的就是游侠寄食的风范。他在这个时候有个小兄弟,就是出生以来的亲友,后来被封为燕王的卢缩。

游侠间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却有上下尊卑关系,在上的是大哥,在下的是小弟,大哥照顾小弟,小弟服从大哥。游侠间虽然没有国籍阶级的差异,却有大致不成文的等级,游侠归附门主有下客、中客、上客的分别。品论游侠,可以有国侠、县侠、乡侠、里侠的差异。

信陵君

大体而言,在战国的游侠世界里,最高一级如同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燕国的太子丹等人,本人或是王族公子,或是高官豪门,身居国都,别有领地封邑行侠养士,手下宾客来自全国,甚至外国,数量可以千人计,他们是势力足以敌国的游侠养主,不妨称为国侠。

次一级的游侠,如同张耳在外黄,王陵在沛县,本人或者是土生土长的豪富,或者是与豪富关系密切的游士,身居县城,饶有资产,一县之内的游侠,慕名附势于其门下,人数可以数十百人计,不妨称为县侠。

再下一类,大致就是丰邑乡镇上的刘邦一类了。他们身居乡镇街上,或者家境富裕,或者别有生财之道,可以聚集乡里少年,三五成群,浪荡游闲,人数以数十人计,不妨称为乡侠。至于最下端的游侠,大概就是居住在间里间,跟着乡镇上的大哥吆喝的少年,如同丰邑中阳里的卢绾、沛县屠市上的樊哙一类人物了,我们不妨称他们为里侠。

刘邦是乡侠,在丰邑的游侠少年间是大哥,可以呼风唤雨,招呼一方。不过,出了丰邑到了沛县街面上,却是吃不开了。王陵是沛县的县侠,家资富裕,仗义疏财,任气使性,出言耿直,在沛县江湖上颇有名望,是公认的领袖人物。在游侠社会的场面上,刘邦与众多乡侠、里侠一样,是归附在王陵门下,奉王陵为大哥,服侍跟随着的。

不过,与一般的乡里之侠不同,乡侠刘邦是有抱负的人,在他的眼里,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跟从信陵君作天下游。对于游侠少年刘邦来说,信陵君伟大遥远,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偶像,自己则是归心低首的追随者。

[var1]

刘邦

用今天的话来说,信陵君是光照世界的灿烂明星,刘邦是蛰居乡下的狂热粉丝。刘邦做了皇帝以后,每每经过大梁,一定要祭祀信陵君。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他最后一次来到大梁,祭祀以后,为信陵君设置守墓专户五家,世世祀奉公子无忌,将游侠少年以来的慕从和景仰,作了辞世前最后的寄托。

偶像崇拜,古今中外皆然,在舞台影视尚未问世的时代,口碑文字流传的政治文化人物,自然成了人心关注的所在。

信陵君去世以后,张耳接续信陵君的遗风,在外黄结交天下豪杰,声名由魏国传到楚国。刘邦听说以后,慕名心动,决心前去跟从。丰邑到外黄县间有数百里之遥,出楚国以后,中间隔着魏国的单县、蒙县、甾县等地。

对于少年刘邦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出门远游。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一个二十来岁的无名青年,独自由江苏省丰县徒步到河南省民权县,风餐露宿,无所依凭,只是为了想投奔想结识一个自己景仰崇拜的名人,其热情、意志和决心,当是不难想见。

[var1]

张耳

刘邦如何见到张耳,张耳如何接待刘邦,其间的详细,史书上没有记载。史书上只是说,刘邦曾经数次从沛县来到张耳门下做宾客,随同活跃于江湖,前前后后,在外黄住过数个月之久,可见得他们一开始就相处得相当融洽,从此延续不断,终生不渝,共同称王后还成为儿女亲家。

刘邦跟随张耳,大约是在刘邦十七岁到三十二岁之间,也就是秦王政七年(前240年)到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之间的战国末年。秦王政七年(前240年),刘邦十七岁,而秦王政二十岁,开始亲政掌权,灭六国的步伐加快。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刘邦二十七岁,秦国攻灭韩国,建立颍川郡。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刘邦二十九岁,秦军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安。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刘邦三十一岁,秦军攻下燕国首都蓟城。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刘邦三十二岁,秦军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魏假投降。秦灭魏国后设置了东郡和砀郡,外黄县归属于砀郡。

秦军进入外黄以后,开始整顿秩序,打击民间不法势力。不久,游侠名士、前外黄县令张耳被秦政府通缉。追捕之下,张耳逃离魏国地区,隐姓埋名,在本来属于楚国的陈郡陈县潜伏下来。刘邦与张耳的主从游侠关系,从此中断,刘邦的游侠生涯,也由此告一段落。时代潮流一步步进入了帝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信陵君忠诚爱国,以才任人并坚守信义故得到刘邦、司马迁敬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信陵君的独到之处在哪里?与其他战国公子相比,信陵君魏无忌身上的人性光辉、人格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他忠于国家和家族,对待朋友无所保留,对待人才真情实意,在沽名钓誉、以权谋私成风的战国时期,这样的贵族是极其罕有的。公子,在先秦时期指的是诸侯的庶子,以跟能够继承诸侯之位的世子区别开来。魏无忌,就是魏昭王

  • 名人伟人主题雕塑,了解孔子的教学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var1]

  • 越王勾践和王后雅鱼,在吴国共同经历屈辱,为何复国后雅鱼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吴越争霸,勾践先胜后败,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见勾践的父亲允常去世,就搞起了趁火打劫的主意,出兵攻打越国。勾践虽然初出茅庐,可也不是好惹的主,他放出手中的杀手锏敢死队,排成三行向吴军挑战,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越王勾践搞得吴军摸不着头脑,看着敢死队的人头一个个落地,简直惊呆了吴军的眼睛,心想这勾践到

  • 孔子心里的上帝与天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荀子》的子道篇第二十九篇国君鲁哀公问孔子:“大臣绝对服从国君,儿子绝对顺从父亲,对否?”孔子不予背书,孔子有个学生当场替国君问:“老师,难道不对吗?”孔子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忠言逆耳的大臣,这个国家就不会存在多久。一个父亲若没有正言相劝的儿子,这个父亲就容易做出不道义的违礼之事。所以,该服从

  • 野王故城:秦赵“长平之战”的桥头堡,刘秀光复汉室的战略中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前三年(公元前263年),秦国战神白起占领并阻绝了太行道(即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第二年(前262年)又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彻底阻断了韩国的上党郡和韩国国都新郑之间的联系,使上党郡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var1]韩国疆域图韩桓惠王惊恐万分,派人向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

  • 春秋时期越国君主——铸铜勾践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

  • 东周一谋臣的计策,让楚国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两国所献城池和珠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历史,是当时的现在,是现在的过去,也是过去的过去的将来;历史,兼有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等多种功能;历史,值得我们重温再忆。 “历史故事——曾经如

  • 山海经传说故事——猴养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上古时期,神州大地异兽横行,名山大川处处都是异兽的身影,百姓时时刻刻需提防它们的袭击。招摇山下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儿子名叫白禺,白禺的父亲早在五年前他出生后没多久便被山上的野兽捉了去,生死未卜。[var1]前些日子,白禺的母亲在山下的一个小小的洞穴中发现一只幼年的小猴,长有一双白色

  • 才子李斯一篇文章废除秦国《逐客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帮助秦庄襄王子楚取得王位,吕不韦当上了相国。秦王子楚在位不到三年去世,13岁的太子嬴政继承王位,称吕不韦为“仲父”,所以吕不韦国政大权独揽,便学齐国孟尝君,收留大批列国投奔而来的门客。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繁荣,学派诸多,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传,史称“百家争鸣”。吕不韦一代富商,而对立传著书却只是一知半

  • 不能说端午节快乐?与屈原无关,历史学家揭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表示, 端午节出现的时间其实比屈原还要早,民俗学家江绍原的著作《端午竞渡本意考》中指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像是挂艾草、缠五彩丝线、喝雄黄酒等,目的都是为了祛病,因为在古代农历五月被称作“恶月”,这个月份是阴阳交会之时,所以疾病比较多,就连龙舟竞渡最初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