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始末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始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36 更新时间:2024/2/1 10:41:47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的京城,黄叶满地,空气清冽。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西头路北的一座大宅院里,年过半百的王懿荣,正来回踱着步子。近日身染疟疾,病情时好时坏,四处求治未果,让他略微有些焦躁。

一片甲骨惊天下

这日,一位友人探得个深谙药性的老中医,寻去开了剂药方。懿荣平素略通医道,发现药方中一味“龙骨”,寻常未见,且只有宣武门外菜市口的鹤年堂(一说达仁堂)药铺才有此药。

待家人将药抓回来,打开药包查看,本为金石学家,精研铜器铭文之学的王懿荣发现,这些“龙骨”原来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骨片,有的骨片上有许多非常规律的符号,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字体又非籀非篆。他翻看再三,摩挲良久,一时难解。

为一探究竟,他派人赶到鹤年堂,选了文字较鲜明的全部买下。并许诺,再得了有字的龙骨,将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收购。

话分两头,事有凑巧。据其子王崇焕所编《王文敏公年谱》记载,一天,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清一干人等,携带发现的“龙骨”至京师,遂被药肆掌柜引荐到王府。王懿荣视为珍宝,以每板银二两如数收购,并让范氏等人铺纸研墨,为每人写了一副对联或条幅以示感谢。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范维清又带来了八百余片“龙骨”,其中有一片刻有52个字,王懿荣照例全数购下。后又有叫赵执斋的古董商携来数百片,片片有字,王懿荣亦全数购下。于是古董商知道此骨可以赚钱,纷纷携之登门,时不多久,王懿荣已收“龙骨”达一千五百余片。据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所载:“依据不同记载,王氏一共买过三批甲骨。第一次,己亥年秋,范估以十二版甲骨售于王氏,每版银二两。此据范估1914年所言。第二次,庚子一九零零年春,范估又以八百片售于王氏,其中据说有一片是全甲的上半,刻五十二个字。”《铁云藏龟·自序》云:“庚子岁有范姓客挟百余片走京师,福山王文敏公懿荣见之狂喜,以厚留之。”还是出自这本书,记载了第三次:“后有潍县赵君执斋得数百片,亦售文敏。”刘鄂自序中提到王氏两次收购甲骨,皆在庚子那年。

接下来,王懿荣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最后,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期的、而且是早于篆籀的文字,即是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这一发现使王懿荣惊喜不已,一扫连日疾病的阴霾。

不久,一个声音从京城传开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发现啦!这位令人尊敬的国子监祭酒府上,从此常常高朋满座。一块块精心整理过的龟板、兽骨在京师学界名流们手上传来传去,人们屏住呼吸,摩挲着3000多年前的“神”物。

王懿荣不满足于此,决定追根溯源,最终发现甲骨产自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小商屯。原来,小商屯的村民们经常在种地时掘得这些刻有明显“符号”的骨头,他们发现这种骨头有止血作用,治疗外伤疗效尤佳,因此便收集起来卖到药店,并猜想这是古代龙的骨头,因而称之为“龙骨”。千百年来,被吃掉的“龙骨”不知有多少。

甲骨文继而殷墟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无论是坊间流传的因病偶得甲骨,还是年谱记载范氏送至,何者为实,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懿荣不仅第一个发现、鉴识、收藏了甲骨文,而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免于湮没,更避免了“人吞商史”的闹剧。

修得锦心慧眼,方识披图残甲

经后来的研究证实,王懿荣对甲骨文字最初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平心而论,甲骨文的发现,与其说是王懿荣冥冥之中的运气,毋宁说是他一生寸积铢累的个人修为使然。

王懿荣,字正儒,一字廉生,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农历六月初八。祖父王兆琛,为经魁、二甲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山西巡抚。父亲王祖源,拔贡,历任兵部主事、员外郎、四川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为著名金石学家和收藏家。

光绪五年,王懿荣中举,次年连捷二甲第17名进士。朝考一等第三名,入翰林院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翰林院侍讲、河南乡试主考、翰林院侍读并署南书房行走,旋又补汉日讲起居注官,任国子监祭酒。

发现甲骨文时,懿荣年55岁。早在他未中进士前,受其父亲影响,酷爱研究金石文字学。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的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收集珍藏。鉴赏之余,爬罗剔抉,钩稽年代,补经史,搜先达所未闻,通前贤所未解,多有创见。

其“好古成魔”,有书墨之癖,正如他在一首自嘲诗中所言:廿年冷臣意萧然,好古成魔力最坚。隆福寺归夸客夜,海王村暖典衣天。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墨癖书淫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癫癫。

近代金石学家吴士鉴在《王文敏公遗集序》中说:“鉴别宋元旧椠,考释商周彝器,得公一言,引为定论。”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之前,他已著有金石文字方面著作,如《汉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残稿》、《古泉精拓本》、《石渠瓦斋藏瓦》等共计30余种。并与翁同龢、盛昱、张之洞、孙毓文、刘鹗等人讨论金石文字之学通信达500余封。并此时,王懿荣已三任国子监祭酒,时称“太学师”。《清史稿·王懿荣传》中说:“既回翔三馆,绵历十年,中朝言学者,自吴县、常熟外,惟公风采隐然,负时重望。”又曰,“懿荣泛涉书,嗜金石,潘祖荫、翁同龢并称其学。”

以身殉国 甲骨散而不失

光绪二十六年,即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不到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文武大臣人心惶惶,慈禧太后则收拾行装,决定西狩。名义上是打猎,实则逃跑。虽然要跑,也得找个人抵挡一阵。慌乱中,一介书生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临危受命,他不得不放下正在研究的甲骨文,仰天长叹:“此天与我以死所也!”

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开了东便门,北京已是一片混乱,王懿荣在团练局指挥部分团勇作最后的抵抗。下午城破时,他又组织团勇“以巷为战,拒不投降”,无丝毫惧色。当得知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已逃出北京城时,他写下了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字体沉稳刚健,无一丝气弱。写罢,将笔一掷,“吞金二钱不绝,复仰药仍不绝”,遂率夫人谢云鹤、儿媳张允淑投井壮烈殉国。

王懿荣殉国后,其收藏的甲骨也随之流散各地。

王氏第一批甲骨的收藏,极为严秘,个中消息可见于王国维的记述中。《二三十年中国新发明之学问》上说:“初出土后,潍县估人得其数片,以售之福山王文敏懿荣。文敏秘其事,一时所出,先后皆归之。”

王懿荣于己亥秋与庚子秋之间所购藏甲骨,最后分散至三处。一处归于刘鹗者1085片;另赠与天津新学书院25片(大多数为带骨臼牛胛骨,只有一片甲的上端),王氏家中保留未出售部分其数不详。

1990年,王懿荣研究会会长吕伟达拜访了王懿荣嫡孙女王福重。王福重说,1942年,其先母沈蕴芬弥留之际特嘱,生活再苦,也不能将甲骨售出,必须留给二胞弟王福埏,以继承先人遗志。后来王福埏在抗日胜利后,直接由成都去美国,因此甲骨一直保存在王福重手里。

上世纪60年代初,王福重从历史博物馆展览看到国家器重甲骨,经反复考虑先祖遗志与先母遗命,决定将甲骨上缴给国家,一方面不致于流失,另一方面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研究它,使先祖未完成的使命得以完成,对于殷商时代历史文物会有更多的发现。于是将剩下的四百余块甲骨上缴到天津市文化局,获得天津市文化局的表彰与奖励。

1985年,王福埏回国探亲时,对此事深表赞同。1990年10月,山东福山王懿荣纪念馆联系王福重,将两片甲骨藏于王懿荣纪念馆内。另还有王福重妹妹王福庄收藏的100片及王家亲戚方豪曾借2片,现均收藏于美国,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32片。

甲骨学科的辉煌百年,溯其源头,皆因王懿荣对甲骨文的敏感把握、收藏和研究。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在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00周年时指出的那样:“发现甲骨文,肯定了商代的存在和年代,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大突破。王懿荣是公认第一位发现人,本世纪初历史学家对商代研究,概基于此,成为今天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起点……”(任宇波 吕伟达)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朝 武王伐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汤一举灭夏建立商王朝,到了商纣王时,商朝已经衰败。提到商纣王必然会想到苏妲己,但你一定想不到商纣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昏君。刚登上王位的商纣王勤于政务,一心想好好治国,他率兵亲征平叛乱,俘虏了大量奴隶。但不知何时,不知何因,他开始了荒淫的日子。提到商纣王我们还会想到两个词。酒池肉林,虽然不是商纣王才开始

  • 西周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武王伐纣后,建立了周朝。周王朝建立之后,武王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周武王建立周王朝;武王的儿子周成王以及武王的孙子周康王使的周王朝达到鼎盛;到了第十代君主周厉王时对民众的剥削严重,发生了严重的暴动;到了周幽王时因为讨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等一系列骚操作导致西周“灭亡”。【免责声明:文中图片来源网

  • 公、侯、伯、子、男:西周是否存在五等爵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西周的政治制度,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这样的面貌:以等级制度为体、礼乐制度为用的森严政治体系。在作为制度基础的“等级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将贵族爵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在五等爵划分的基础上,器用、服装、乐舞等均以爵位高低为依据,形成了严格而鲜明的“礼乐制

  • 商王纣为何不像文丁杀季历一般杀死周文王,而是选择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与西周的蒸蒸日上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商王朝的江河日下,内忧外患。面对日益强大且雄踞一方的西周,商王纣决定要打压其发展,于是便找借口传召姬昌,在姬昌应召而来后乘机将其囚禁在羑里。商王朝到商王纣在位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奴隶逃亡,贵族内部对立。再加上商王纣本人统治残暴贪婪,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大肆搜

  • 历史解密:周朝历史疆域你了解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周朝行政区划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

  • 以殷商为背景的《封神演义》,为何会出现“陈塘关总兵”这样的明朝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在志怪小说盛行的明清,还是在娱乐业发达的今天,《封神演义》自问世以来,受欢迎程度毋庸质疑,穿梭数百年光阴,《封神演义》仍然是很好的IP,去年大火的动漫电影《哪吒·魔童降世》,就源于对《封神演义》的改编。《封神演义》中,作者对哪吒父亲李靖的设定是陈塘关总兵。在书中,殷商各关口都安排了重兵驻守,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西周的历史,就是在斗地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 商朝以后,为何再没有出现以“商”为名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从夏朝开始,每建立一个朝代都会有自己的国号,只要这个朝代不亡,国号就一直存在,所以,取国号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历史上也常会看到后世王朝沿用前王朝国号,在宋代以前,大一统王朝的国号基本都被后世的割据政权使用过,比如李元昊建立的西夏、郭威的后周、苻坚的前秦、姚苌的后秦、刘知远的后汉、李存勖的后唐。

  • 西周北边还有一个国家,曾与周天子并称王,他们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史家对西周的概括,意思是说,在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内,所有被周天子威服的人都得俯首称臣。按这个道理来说,一般情况下,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再称“王”。影视剧中的周天子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就在陕西省陇县离西周都城不足100公里的地方,就出土了铸有“夨[ze4]

  • 奴隶制与工业化的利益争夺战:棉花如何引发美国南北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1861年,美国爆发著名的南北战争。从战前双方实力对比看,北方拥有全国34个州中的23个,占全国领土面积四分之三,自由人口超过2000万;而南方自由人口仅500多万,加上奴隶,才接近1000万。北部拥有全国几乎所有的钢铁、军火和绝大部分纺织、皮革等工业,仅纽约一个州的工业产值就是南方所有州总产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