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北边还有一个国家,曾与周天子并称王,他们是什么人?

西周北边还有一个国家,曾与周天子并称王,他们是什么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038 更新时间:2024/4/9 20:02:55

普天之下,莫非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是史家对西周的概括,意思是说,在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内,所有被周天子威服的人都得俯首称臣。

按这个道理来说,一般情况下,其他任一个人都不能再称“王”。

影视剧中的周天子

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就在陕西省陇县离西周都城不足100公里的地方,就出土了铸有“夨[ze4]王”铭的铜器。这大大出乎人们预料。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在西周时期“称王”的国家。

夨王簋盖的发现

1969年,陕西省宝鸡市贾村公社上官村的一位农民在取土时发现了一批文物。这位农民起初还不怎么在意,因为这批文物中也没什么完整的或者是大件的青铜器。

贾村遗址航拍

他随意翻弄着“老东西”,这时候,一个圆圆的像盖子一样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将这个圆东西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突然发现在盖子上影影绰绰的有那么几行字,警觉的农民马上将此事汇报给文物部门。

夨王簋盖

考古工作者看到这件“圆圆的”东西说,这是一件青铜簋的盖子,而簋身子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盖子留了下来,同样留下的还有这三行17个字的铭文:

“夨王乍(作)奠(郑)姜尊簋,子子孙孙其万年永宝用。”意思是说,夨王为自己来自“郑”地的姜姓妻子做了这件宝器,希望子子孙孙代代传用下去。

夨王簋盖上的铭文

这一重要发现引起考古工作者对这一区域的注意。从1975年开始,考古人员先后两次对这一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工作。这里地势整体西北高,东南低,发现有许多西周时期的窖穴、灰坑、陶窑和建筑遗址等遗迹现象。在遗址东部临近汧水的河谷地带,还发现有许多竖穴墓。

除了夨王簋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石磬、青铜车马器等零星文物,且在一种名为“当卢”的青铜车马器上,也发现了“夨”字铭文。

考古人员基本确定,在宝鸡贾村、上官村、灵陇村一带,可能是一处西北为居址区、东部为墓葬区的聚落遗址,而这很有可能与一个叫“夨”的古国有关。

夨伯鬲

古夨国铜器与古夨国的故事

由夨王簋盖引出的“古夨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长期以来,人们并未在文献中关注到这个小国的存在。在传世的周代铜器中,有不少铭文提及了这个神秘的古国。与“夨国”有关的铜器,目前可见13件,有卣、盘、戈、方彝、簋等许多。

由铜器铭文及器物本身的时代可知,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经称自己为“王”,且一直延续到西周晚期。在铭文中又有“夨姬”的记载,说明夨国姬姓与周人同姓,这是十分有趣的现象。可见夨国的地位在西周时十分尊贵,与周天子同姓,可能与周王室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从铭文信息中,我们还可知道夨人与姜姓国家联姻,结成了同盟。

考古发掘勾勒夨国方位

不光在宝鸡市贾村一带,宝鸡市区以西同样发现了夨国的踪迹。在临近甘肃的陇县一带,有一条发源于甘肃省华亭县的河流,叫“汧水”。沿着汧水东南分布着陇县、千阳县、宝鸡县等许多人类活动聚落,这一带也分布着许多与“夨国”有关系的遗址。

汧水秋水

1974年,考古队员在陇县同样清理了4座西周时期的墓葬,其中较大的一座还出土了60多件铜器。出土的部分铜器上可见“夨”字铭文。这说明陇县一带同样是西周时期夨国势力控制的地区。

在陇县曹家湾南坡村,编号为LNM6的墓葬规模最大,出土的器物也最多。6号墓长约4米,宽约8米,是一座典型的竖穴土坑墓。墓内出土了许多珍贵的随葬品,如铜尊、铜鼎、铜簋、铜甗等,它们都被安放在靠近墓主人头部的二层台上。

汧水是发源于甘肃的重要水系,向东南出冯家山后,河道瞬然变得宽阔了,进入关中平原。这片平原西边又濒临金陵河,是一处背靠雄山,三面临河的理想居住生活遗址。在这里绵延20多公里,散落着多处西周时期的居址和墓地,让人对3000年前这里生生不息的繁忙景象产生无限联想。

夨国的大致范围

《散氏盘》中的明确记载

根据《陕西金石志》记载,著名的青铜器“散氏盘”于乾隆年间出土于凤翔地区。明清时期,凤翔府治位于今天陕西千阳、陇县地区,这里恰是诸多“夨”国器物的出土地点。

散氏盘

散氏盘的铭文记载了西周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土地纠纷事件,涉及了夨国与散国这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土地关系。铭文中记载了夨人给散人土地,并且用地表的一些参照划定了土地的范围。而结合散氏盘的出土地点与夨国铜器的出土遗址,今天陕西千阳、陇县一带很有可能就是历史上夨国的领土。

为何称王?

为何夨国的国君可以自称“夨王”。其实西周时期,如果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他的国君按照礼法是没有资格称王的,一般可称“公、侯、伯、子”等。但在西周王朝的边界地区,依然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权组织。他们或大或小,有的服从周人的统治,对周天子言听计从;有的时而服从,时而叛变;还有的根本不听天子的号令,周天子多次派军对其进行征伐。这些政权,有的学者将其称为“方国”。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夨国”就是这样一个位于周人西方的方国。从目前的资料看,他对周朝也是时叛时服的,所以他并不在周人的王朝体系之内,故可以自称“夨王”。

夨国,虽未见于典籍记载,但在考古发掘的铜器铭文中多次发现。夨国与周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夨王,作为与周天子同姓的国君,地位极高,与周人发生过战争,在归顺后又为周人镇守北部疆土,可谓是“居于要冲”。

但夨国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谜团,夨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的族属是什么?他与周同姓是因为族出同宗,还是因为功劳显赫被天子赏赐姬姓?这么多疑问,有待新的考古发掘给我们答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奴隶制与工业化的利益争夺战:棉花如何引发美国南北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1861年,美国爆发著名的南北战争。从战前双方实力对比看,北方拥有全国34个州中的23个,占全国领土面积四分之三,自由人口超过2000万;而南方自由人口仅500多万,加上奴隶,才接近1000万。北部拥有全国几乎所有的钢铁、军火和绝大部分纺织、皮革等工业,仅纽约一个州的工业产值就是南方所有州总产值的

  • 始祖弃是第一个为周朝定基调的人?他有什么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谁曾为周朝这座大厦贡献了哪些业绩呢?第一个为周朝定基调的人,是他们的始祖弃。弃是谁,他有什么来头?《史记·周本纪》中说,弃的母亲姜嫄是有邰氏的女子,她是上古高辛氏帝喾的原配妃子。那么,弃应该就是帝喾的孩子了?等等,事情没那么简单。《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奏……以祭天神……地示……四望……山川

  • 商周“混血王子”姬昌早年的政治履历有多牛?还逼着周朝“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借助着各类儒家典籍的渲染,从先秦时代开始周文王姬昌便始终被世人认为是美德懿行之君。这位周王国重要历史节点上的领导人,不仅对父亲季历尽足孝道,在伯邑考、姬发、姬旦等子嗣面前亦俨然是一位慈父。更坦然接受了商纣王帝辛将其囚禁于羑里的不公正待遇,安心用蓍草精研卜卦之道,即便被释放后也一度表现得忠心耿耿。然

  • 商王帝辛处罚姬昌,把他的儿子做成肉羹,他真的吃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迎娶了帝乙之妹后,周国与忙于征讨东夷的商王朝维持了十余年的和睦关系。虽然经历此前的诸多风波,两者皆难免心生芥蒂,但随着帝乙恢复了姬氏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身份后,姬昌似乎也逐渐介入到了商王朝中枢的日常政治事务之中。这一点,在帝乙病逝其幼子帝辛(纣)继位之后,显得尤为突出。按照《史记·殷本纪》中的说

  • 周国是如何一点点从地理上将商王朝的都城朝歌包围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从羑里被释放之后,姬昌意识到了姬周部族的实力不足,随即开始苦修内功。他采取修德行善,以“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策,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形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为巩固和发展奴隶制度,姬昌还加强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

  • 为何说周朝最具特色的是“国监”和“命卿”制度,都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朝见”,周王朝还设置了另一些制度,用以制衡诸侯国。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国监”制度和“命卿”制度。国监制度即是由王朝派出官员,用于监察诸侯国。在春秋时期,齐国尚有国、高两个“国监”,霸主齐桓公想要以上卿之礼礼遇贤相管仲,管仲推辞道:“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

  • 西周灭商之后,是如何有效控制诸侯国的,朝觐真的管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分封制度为西周初期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当今天的历史学习者在以“上帝视角”审视了西周历史之后,常常会认为这项制度虽然带来了利益,但是其消极的一面也非常明显——分封制度为诸侯割据创造了条件。人们经常认为,血缘是维系诸侯和天子之间的主要纽带,当血缘联系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稀释之后,诸侯们将会越

  • 周朝灭商,商遗是否有遭到周人的歧视和恶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鲁国的始封之君本是功高盖世的周公旦,但是他身为王朝的最高掌舵人和制度的设计者,百务缠身,并没有精力和时间离开都城前往封地治土理民,鲁国真正的统治者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他从殷都带走了“殷民六族”,从《左传》记载中的这六个氏族“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醜”来看,这应当是一支相当庞大的队伍。他们的新家

  • 周公旦分封天下有三大妙用,这个一揽子方案如何解决巨大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周公旦在分封鲁、卫、晋等国的时候,赐予诸侯的不仅有土地疆域,还有人口氏族。例如分给鲁国的,是“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等“殷民六族”,分给卫国的是“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等“殷民七族”,同是出自商王朝、居住于首都殷的宗族。而卫国的封地在距离安阳殷都不远的河南省

  • 三大矛盾正是引发周朝的三监之乱,周公旦的解决方案影响如此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平息三监、武庚和东夷联合掀起的叛乱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天下,周公旦需要找到一条消弭矛盾、长治久安的道路,此时这些问题横亘在历史的车轮之前,如果周王朝不能迈过去,那么他们的成功只能是昙花一现:首先,虽然武庚已经被杀,殷都也被夷为平地,但是经过七百余年的统治,商王朝的根须已经深深地扎入了三门峡以东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