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对封建秩序的破坏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对封建秩序的破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68 更新时间:2024/2/10 14:45:25

在论及封建制度的解体时,我们当然绝对不能忽略战争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战争对于封建制度的破坏是剧烈而直接的,也可以说,战争贯穿于封建制度破坏的始终,它既是封建制度破坏的原因,也是封建制度破坏的果。

在春秋时代不到三百年的历史中,共发生了近四百次战争,平均每年都有战争发生。而战国时代,一个“战”字更是道出了列国攻伐兼并的时代特征。以上所举只是灭人国家的情况,但往往更多的情况是攫取他国土地的情形,即战胜国夺取战败国的田邑。

[var1]

春秋时代对于战争得来的土地的处理方式基本上仍然是封建的,也就是将新得的土地送予他国诸侯或大夫,或者分封给本国的大夫。比如,晋侯率领诸侯一同攻打曹国,将所侵占的曹国土地分给从征的诸侯,将济西田分给鲁国。

晋国灭亡濮阳国后,想把濮阳的田邑给予宋国大夫向戌,向戌推辞不受,于是就把田邑送给了宋国国君。齐国、鲁国、郑国联合灭了许国,开始想把许国田邑给鲁国,鲁国推辞不受,就给了郑国。

[var1]

晋武公灭亡荀国以后,将荀国旧地赐给了晋国大夫原氏黯。春秋之时,列国将新征服的土地再进行分封处理,算是延续了周初的封建模式,所以春秋时期虽然侵伐攻掠频仍,但是封建的制度却仍然在诸侯与卿大夫一级存续着,只是在新征服的土地上换了新的封建贵族。

列国间的攻伐战争,夺人田邑或灭人国家,是对周代封建秩序的显著破坏,周天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身份,甚至成为列国争霸的棋子、看客,而列国在战争中的侵夺与兼并极大剌激了诸侯国家争夺天下的野心,也逐渐开了战国时代列国更为残酷激烈的灭国战争。

[var1]

战国时代的灭国兼并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全然不见春秋之前的战争礼仪,也已经无所谓是否为同姓诸侯之国,也不顾祖上的立国渊源,只要自认为实力足够,便刀兵相向,目的很简单——侵夺土地与人口。

列国吞灭别国的背后,实际上也反映了自身发展与生存的隐忧——当此战国乱世,不是灭亡他国,便是为他国所灭,战争向来就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齐晋两国的卿大夫干脆篡夺君位而自立,并且还要求周天子正式册命为诸侯,以取得礼制和政治上的合法地位,周天子(周安、周威烈王)竟然也照做了。

[var1]

秦国对周王室也毫不客气地予以吞灭,周天子作为封建制度表面上的天下共主的象征性身份也无法维持。周天子在宗法、礼制金字塔顶端的地位被摧毁以后,周代封建制度的意识形态基础就此湮灭。

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直接的结果就是形成战国七雄——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鼎立的天下大势。战国时期,长期的兼并战争对经济和社会的破坏,最为集中而尖锐地表现在兵员的长期动员征调和大量屠杀上。

[var1]

战国时期残酷的兼并灭国战争使得列国将兵员动员潜力发挥到了极限,全社会的青壮年男子几乎都进入了军队之中,并且这些被征调的军人长期处于备战或者作战的第一线,也就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史书中记载的一些大的战役,士兵的死亡数字非常骇人。

公元前317年,赵、魏、韩、齐、燕五国联合攻打秦国,秦军斩首赵、韩军队8万余。公元前312年,秦军击败楚军,斩杀楚军士8万。公元前307年,秦军攻取韩国宜阳,斩首韩军6万。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于伊阙之战中大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

[var1]

公元前273年,秦国大将白起攻打魏国,斩杀魏军13万。公元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陉城,斩杀韩军5万。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白起更是将赵国降军四十多万全部坑杀,几乎将赵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男子屠杀干净,创下了战国时代屠杀的纪录,白起也因为其军事生涯中毙敌百万而被人称为“人屠”。

战争对经济社会造成最直接的破坏,也给当时的普通百姓带来悲惨的浩劫,族群离散,田地荒芜,民不聊生……西周初年秩序井然的封建社会在战火烧灼中荡然无存。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七十二贤-子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子七十二贤子贡《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也就是说,孔子门人有三千之众,而通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的共有七十二人,这些人都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关于孔子的这些弟子,你知道多少呢?在

  • 苏韵珍藏 | 造型奇特、通体施釉、胎质坚密:战国原始瓷双囱熏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名称】:战国原始瓷双囱熏炉【年代】:战国【尺寸】:高40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31厘米【来源】:淮安市清江浦区城南乡高庄村战国墓出土【收藏单位】:淮安市博物馆【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熏炉小口,直筒形双囱,球形腹,腹肩一周及下腹部均饰有瓦楞纹,腹部饰两排错列的镂空三角形气孔,平底下饰三

  • 【地名漫谈】“六国码头”究竟是指哪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太仓市民政局)元明时期,太仓是巨艘万斛、辐辏云集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坐标性城邑,而“六国码头”则是太仓走向世界的重要贸易港口的著名标识。据明代太仓文士张寅《海运考》所记,有关太仓海漕的行运历史,可上溯至秦,而唐皆行循之。这在唐代诗圣杜甫的诗中也有所描述:“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后出塞

  • 楚辞之祖屈原名句一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

  • 孔子七十二贤-子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子七十二贤子我《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也就是说,孔子门人有三千之众,而通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的共有七十二人,这些人都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关于孔子的这些弟子,你知道多少呢?在

  • 古代君臣的典范:秦孝公与商鞅,互相成就,彼此成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有什么能够让后代的学习的君王典范吗?答案就是秦孝公和商鞅这一对君臣之间的关系,正是两个彼此相互了解,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在战国初期,秦国在众多国家当中是个实力很弱的一个小国,居住在一个人们都认为是个蛮夷之地的地区,秦国经常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欺负,很多时候为了生存不得不割地求和,秦国就

  • 从“曲沃代翼”到“三家分晋”,晋国到底是怎么被韩赵魏瓜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平王东迁”乃礼乐崩坏之始,“曲沃代翼”为晋分裂埋下祸根众所周知,周朝采取的是分封统治,即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维系周王朝统治的核心,便是礼乐制度,而礼乐制度的核心则便是“宗法制”,即王族贵族皆按血缘关系分配权力。[var1]按照周朝的宗法制度,宗族又分为大

  • 秦国攻取魏国河西之地:五次战争,运气与实力哪个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河西之战一共五场,秦军胜了两场,除了第五次河西之战,还有一战以秦国的胜利告终的,这就是一战斩首魏军六万人的第三次河西之战。当时的秦国尚未实施商鞅变法,而魏国已经是当时的超级强国,秦军在第一次、第二次河西之战都失败且国力远不及魏国的情况下,凭什么斩杀六万魏军,还在河西占领了不少领地?我认为应该分别从秦

  • 秦国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继位刚3天就驾崩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曾祖父是带领秦国崛起的秦孝公,奶奶是女强人秦宣太后芈八子,父亲是称霸天下的秦昭襄王;孙子则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所处的时代是秦国奋发向上的时代,作为一代国君,他本该像父辈子孙那样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传奇。[var1]可惜,这哥们儿命不好,继位仅3天便驾崩,成为了历史上最为短命的国君!秦孝

  • 战国的齐长城、后来的金长城所分布区域,为何不能算作“长城地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军防体系最复杂、规模与影响最大的文化遗产类型,长城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文明碰撞的结果,最初修建主要出于军事目的。不过,处在不同时代与位置的长城,也具有不同的经济属性、政治属性与文化属性。「有更大的纵深」长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南北朝、隋、唐、北宋、西夏、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