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名称】:战国原始瓷双囱熏炉
【年代】:战国
【尺寸】:高40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31厘米
【来源】:淮安市清江浦区城南乡高庄村战国墓出土
【收藏单位】:淮安市博物馆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熏炉小口,直筒形双囱,球形腹,腹肩一周及下腹部均饰有瓦楞纹,腹部饰两排错列的镂空三角形气孔,平底下饰三圆柱状矮足。其造型奇特,通体施釉,胎质坚密。双囱上有立鸟纽铜盖。盖面刻两圈飞鸟奔兽纹,线条流畅,艺术价值甚高。
原始瓷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一种瓷器,因其还处于瓷的原始状态,故称原始瓷。原始瓷以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高达 1100—1200℃,表层在高温下烧成与胎体结合牢固的玻璃釉质,胎质坚硬细腻,叩之有金属声。
原始瓷是现代瓷器的前身,考古学家夏鼐曾说:“原始瓷的烧造,当为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后逐渐改善,终于在汉末出现了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迄今为止,战国时期的原始瓷熏炉,在全国范围内仅有两件,一件就是此器,另一件出土于绍兴凤凰山木椁墓的单囱熏炉,现为浙江省博物馆所收藏。
中国人对香料的使用早在周代就已开始了,古人焚香供奉神明,亦可达到除秽清洁的目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香料的认识更进一步,用香比喻高尚、善美的品质,把香文化作为一种日常的礼仪,佩带香囊、沐浴兰汤、互赠香品成为一种风尚。这件原始瓷双囱熏炉应是上层贵族在祭祀先祖和接待宾客时所用。
战国时期我国使用的香料以草本类为主,而木本类香料是晋唐之后才从外地传入。故此器器形硕大,远远大于小巧玲珑的晋唐时期熏炉。草本类香料点燃后投入炉中,容易熄灭,此种双囱却有抽风助燃的作用。香料点燃后,可适时盖上一盖或双盖,这样可适时调节香料的燃烧,使香气均匀地从三角形镂孔中袅袅飘出。
这只双囱熏炉,不仅是已知原始瓷器中时代最早、体积最大,更是最为精美的器物,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往
期
推
荐
☞ 散发着青铜时代艺术风韵的原始青瓷簋
☞制作精巧、华贵雍容、造型优美:镶红宝石金冠
☞良渚文化典型玉器之代表:玉琮
☞ 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哥窑细颈瓶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秘色瓷金口碗
☞ 精湛的金银细工之技,尽显大唐风韵:伎乐飞天纹金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