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早期时周王室不断向列国求援,王子朝之乱后愈发不可收拾

春秋早期时周王室不断向列国求援,王子朝之乱后愈发不可收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122 更新时间:2023/12/8 19:23:11

《左传·隐公三年》载:“天王崩……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周平王崩,周室大臣武氏子千里迢迢去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堂堂周王室居然连天子的丧葬费也花不起了,只能求助于礼仪之邦的鲁国。但我们都知道,鲁国本也是个小国,周王室居然连这样一个小国都不如了。

《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周桓王三年(前717年),周王室派人向鲁国求救,告知天子快要断伙食了。情况比较紧急,毕竟丧葬可以拖,吃饭可没法等,人命关天的事。但鲁国也富不到哪去,鲁隐公没法子,只得请求向宋、卫、齐、郑四个大国购买粮食。本该属于天子的粮食居然要向诸侯去买,而且还得由鲁国出面,堂堂周天子连里子都丢光了。

《左传·桓公十五年》载:“天王使家父来求车。”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周桓王派家父向鲁国求车,但按规定这是不符合周礼的,诸侯没有向天子贡车辆的礼法。周桓王想必车破旧了,想换辆新的,但王室拮据,只好顾不得老脸向鲁国索取。

可怜的周王室衰弱后,也只能向重视礼仪的鲁国求救,但殊不知,鲁国也是自身难保,从鲁国史官的语气中可窥见鲁国也是挺无奈的,还稍带不满,都说养儿防老,周天子那么多子孙,凭什么偏要鲁国一家供养?

[var1]

春秋初期诸侯国示意图

《左传·文公九年》载:“毛伯卫来求金。”周顷王元年(前618年),周室大臣毛伯卫来鲁国索取金帛,做什么?原来,周襄王驾崩了一年了,由于经费问题棺椁一直无法下葬。

从以上记载来看,每逢天子驾崩,周室就要爆发一次金融危机,于是每次低声下气地向鲁国求救。你们真把鲁国当金山银矿啊!

这还在春秋早期,情况算好的,拼拼凑凑也可以勉强混日子。到了春秋晚期,周天子的处境就更为糟糕了。在周敬王之后,王室发生了王子朝之乱,晋国平定内乱把王子朝赶出洛阳王城,王子朝居然把周王朝的图书馆都背着跑了。

看上去不就丢了几本书嘛。当初,夏朝太史见夏无道,载着典藏投奔商汤;商朝内史见纣王无道,载着典藏投奔周人。可见,在先秦时代,国家典藏是维系一个政权的核心主干,包括太庙的各种礼器。典藏礼器在,国家就安在。

王子朝在楚地被王室派来的人杀死后,连同典藏一起失踪了,成了千古之谜。这个时候周天子有多穷?可以说,穷得连家当都丢光了。

王子朝之乱后,从此小小周王室就不太平了,大臣开始专权,比如单氏取周(韩非子语),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

这还不是最可悲的,到了战国,已经被诸侯瓜分的芝麻粒大的周王室居然再次发生内乱,这一回,干脆将王室一分为二,各自为政,等于两兄弟瓜分四合院,一个住东厢,一个住西厢,都自称自己是主人,对方是客居。别提,可怜的周天子穷得有多尴尬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得益于文化下移和私学的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处于这个文化的轴心时代之上。在这个时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开始爆发,一下子诞生了许多在人类思想史上彪炳千秋的人物。他们有: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儒家的第二号人物孟子,他们并称为孔孟之道,儒家的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荀子。道家的创始人老子,道家的第二号人物、道家思想的集大成

  • 春秋战国特殊的时代背景催生刺客,后世多对其持批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乱世。它的特殊,不单单在于持续数百年的攻伐纵横,更在于思想、阶级层面的大冲撞、大洗牌。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时代,不同的人都得到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既有帝王将相、豪门勋贵,也有起于底层,在后世将会毫不起眼、难以被官方史家留意的小人物,比如那些游走在规则

  • 春秋战国时社会出现剧烈解组产生了著名的百家争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百家争鸣”主要流派代表思想1、儒家学派。儒学最初是关于礼仪的学问,后来逐步发展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学强调礼治、德治和人治:礼治就是强调社会的差别,对待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约束机制;德治强调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只要通过道德教化任何人都是可造之材,其强调的重心在教化的程序;人治就是强调人的特殊

  • 春秋大国争霸时小国作为缓冲区往往成为大国交兵的战场而惨不忍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中期的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在卫国的城濮,楚、陈、蔡三国联军与晋、宋、齐、秦四国联军爆发了大战,最终前者落败。此战带来了三大后果:“蛮夷”楚国挺进中原的势头遭受重挫;晋文公重耳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晋国的百年霸业由此开启;持续近百年的晋楚争霸全面拉开帷幕。第三点尤其重要。名义上是两强相争,

  • 春秋和战国由征兵制的不同和资源变化导致战争规模和作战方式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由征兵制的不同和资源的变化导致战争的规模如参战人数、斩杀人数、兵器使用、持续时间、奖惩制度的不同春秋时期,兵源主要是“士”阶级,是贵族的最底层阶级。战国时期的兵源也来源更广,郡县征兵制的建立和推广,使广大普通百姓也可以当兵。战国时期的兵源远远多于春秋时期,战争的规模自然就会更大,春秋时期,几万的参战

  • 春秋和战国最大的区别在于政治的裂变,战国时建立新秩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但在任何时代,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春秋与战国的根本性区别,在于社会政治内核发生了“质变”。这一点,可以从春秋战国的分界点——三家分晋事件加以体会。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是公认的战国开端。周威烈王任命三个晋国大夫为诸侯,这种看似温和平静的政治动作,为啥

  • 战国时期这五位天才,东方六国一个不要,跑到秦国灭六国、成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抱着一个雄心投奔到老师的门下,老师效力于魏国,可是由于魏王不待见商鞅。商鞅的一身才能无处施展,于是就寒心离开魏国去了秦国。到秦国之后,不就被秦王看重,管理秦国事务,秦王更是信任有加,支持商鞅变法求强,更是帮助商鞅摆平各旧族之间的反对之声。商鞅想施展才华,秦王给商鞅空间,并且让商鞅获得各国之王都

  • 山海经:夸父追日,其实是夸父自不量力与“日景”赛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在前面说过,现代也有关于连体人的报道,而可能是尧舜禹时太阳光中的某种射线过强,那时候出现的连体人比例要比现代高,这个叫“相柳氏”的人长着九个头,是有这个可能的。但“以食九山”只是说相柳氏常轮流到各座山中觅食,而不是九个头同时到九座山中觅食。[var1]而“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则反应

  • 东晋时期有数个政权因影响力不足未被列入十六国之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建立之初,当年內迁的各少数民族经过近百年的辗转迁徙,已经遍布中原北方各地,尤其以并州(山西)、关中(陕西中南部)为多。自晋初开始,由于西晋贵族及各少数民族豪强的压迫和剥削、同时各少数民族内部也滋生了恢复之前被剥夺的权位和旧有的掠夺贪欲,导致西晋内部以各民族形式组织的动乱甚至战争不断发生,先后爆发

  • 兵马俑中发现的三件逆天武器,或可揭开秦国一统六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猛人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强盛空前,以一国之力灭六国,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var1]秦朝这么强大,除了靠变法,还靠什么纵横疆场?考古专家挖到秦兵马俑时,见秦兵马俑的气势恢弘,细细挖掘下,还发现三件文物,让人惊奇不已,或可揭开秦国一统六国的冰山一角。 [var1]兵马俑一号坑青铜剑一:青铜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