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经的周边最大诸侯国宋国,为何最后活成了一个笑话?

曾经的周边最大诸侯国宋国,为何最后活成了一个笑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51 更新时间:2024/2/22 3:24:23

[var1]

其实在春秋时期,宋国才是最大的诸侯国。

宋国版图包括今天河南东部,还有江苏西北部,以及山东西南部的广阔区域。

其国土面积约有10万平方公里,而且都是非常富饶的地方。

中国国土面积那么大,宋朝那么大点面积为什么称其为大国?

因为当时的周朝并不包括东北和岭南一代,面积跟统一后的秦汉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周朝建立后,一口气封了800诸侯。

史书上记载的诸侯国有71个,其中姬姓诸侯国既有53个。

[var1]

而宋国是殷商后代的封国,身份非常尊贵,被封为公爵。

什么概念,天子之下就是公爵,其次是侯爵、伯爵、子男等爵位。

战国七雄都无法跟宋相比,爵位最高的齐国也只是侯爵,低了宋国一等。

宋国政治地位高,文化地位也不低。

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都在宋国,孔子、墨子、庄子惠子四位大圣人都出生在宋国。

不仅如此, 宋国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各国望尘莫及。

宋国重视商业发展,继承与发展了殷商文化,这里店铺林立,百业兴旺。

所以宋国堪称春秋初期的超级大国,前程似锦。

[var1]

但是强大无比的宋国,却在诸侯争霸大戏早早退场。

在公元前286年宋国就灰飞烟灭,宋国人还成为一个笑柄。

那么,宋国都给后人留下什么笑话?

笑话一:抢着让位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 ),兹甫的父亲宋桓公病危,眼看就不行了。

这时候,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谁当接班人。

按照一贯的嫡长子继承制,宋桓公大儿子兹甫是法定继承人。

可是兹甫不愿接班,他再三恳求,要把太子之位给同父异母的庶兄目夷。

[var1]

而且理由说的头头是道:"目夷比我年龄大,又忠厚又仁义。"

于是,宋桓公只好改变主意,让目夷当接班人。

谁知道目夷得知后大发雷霆,死活不愿意。

他说:"弟弟能够把国君之位让给我,他比我仁义多了。况且废嫡立庶坏了制度,贻害无穷"。

起初宋桓公目夷是假意推让,谁知道他竟然逃到了卫国来躲避当太子。

这样一来,兹甫悲痛万分,不得不含恨当了宋国国君,此君就是宋襄公。

中国历朝历代为了权力争得你死我活,夫妻相杀,兄弟相残,父子反目。

唯独宋恒公两个儿子你推我让,友谊第一,王位第二,难能可贵。

笑话二:主持公道

齐桓公病逝,齐国五公子没有推让,大家为争夺王位大打出手。

大家打起来了,连老爸也顾不上埋葬,尸体放了两个多月都生蛆了。

直到第二年初,新上任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

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请宋襄公主持公道。

按说这事宋国不能管,因为它军力太弱,说话没分量。

可是宋襄公却觉得义不容辞,因为此前他答应国齐桓公,要罩着齐国太子。

[var1]

于是宋襄公就当仁不让,决心帮太子昭夺回王位。

宋襄公知道自己实力不行,就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下了一个通知,让各诸侯国一道主持正义,送太子昭回国。

可是各国诸侯没有把宋襄公放在眼里,他的通知看都没看就扔到垃圾篓里。

宋襄公左等右盼,只有卫国、曹国、邾国三个小国派了小队人马过来。

这些乌合之众根本就不是齐国军队的对手,肯定一触即溃。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联军竟然成功把公子昭送上了王位。

原来他们人虽然不多,但是打着联军旗号,把齐国军队吓得心里发毛。

这样一来,齐国的贵族改变了态度,转向支持公子昭。

于是他们就杀了无亏,在国都临淄迎接公子昭回国。

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是为齐孝公

宋襄公歪打正着,稀里糊涂就成功了。

笑话三:盟主被抓

宋襄公拥立公子昭成功即位之后就被胜利冲昏头脑,觉得自己是天下老大,就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召集那些小国开会,当了盟主。

这样一来齐君和楚王不干了,提出要再次开会讨论盟主人选。

齐国,楚国的同意就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今河南省睢县西北)会合诸侯。

当宋襄公程的时候,哥哥公子目夷不同意。

他告诉弟弟,咱们是小国,当不了盟主,争不过人家。

[var1]

但襄公不听执意要去,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劝他要带上军队,以防万一。

宋襄公说:"是我首先向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提出倡议,让大家都不带军队的,不可以失信。"

于是,宋襄公单枪匹马前去开会。

到了会场上,宋襄公和楚成王霸主一位争执不下,楚成王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好的楚国军人一拥而上,将宋襄公抓住带回楚国。

后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回国。

笑话四:过河再打

宋襄公回国后,余怒未消,闷闷不乐。

这时候,他听说一个更让人气愤的消息。

原来自己的小弟郑国,在开会的时候竟然背叛自己,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

[var1]

宋襄公听说后勃然大怒,就要兴兵攻打郑国。

目夷再次出来劝阻说,郑国虽小,但楚国可能会参战,到时候宋国肯定吃亏。

可是襄公已经气昏了头,一意孤行。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带兵杀向郑国。

郑国知道自己打不过,果然向楚国求救。

楚国派能大将成得臣率兵来了个围宋救郑,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

这样一来,宋襄公心里发毛,只好从郑国撤兵。

[var1]

这时候,两军在泓水(古河流名,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狭路相逢。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打算向宋军进攻。

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赶快下令趁他们渡河的时候打他个措手不及。"

宋襄公说,"不可以,我以仁义治国,号称仁义之师,不可以趁人家渡河的时候进攻。"

后来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趁着他们立足未稳,我们可以发动进攻了。

宋襄公说:"人家还没有排兵布阵呢。"

[var1]

不久楚军布好军阵,向宋军发起猛攻,宋军寡不敌众,被打得溃不成军,宋襄公在战斗中负伤。

打仗不是评道德模范,就是要不择手段、把握战机,出其不意、克敌制胜;怎么可以在战场上讲仁义呢?

宋国之所以成为笑话,不是因它弱小,而是因为它蚍蜉撼树不自量力,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司马迁在《宋微子世家》中写出了它的致命缺点:“小国争盟,祸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的都城,是今天哪些地方?且有4座城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六国虽然灭亡,后来秦国也灭亡了,但是它们的名字却留了下来。我们现在就有许多人自称“秦人”、“楚人”、“齐人”等等。这也是战国七雄给大家留下的抹不去的痕迹,因为“秦”、“楚”、“齐”等名称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

  • 周室封了那么多姬姓诸侯,到了战国时代为何只剩燕国撑门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周人推翻殷商后,为了统御广阔的新领地上,大封诸侯国。诸侯的来源有前朝的遗老遗少,有历史悠久的部落方国,有功臣后裔,但更多是姬姓子弟。比如周武王立国后,给自己的十几个弟弟都封了国,周公当政后,将自己的儿子们也都立为诸侯。周室稳定政局后,历代周王几乎都会册立王族新成员为新诸侯,加入姬姓诸侯国的行列,而异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为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var1]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先秦诸子的生态智慧。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为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寻求治世之道,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秩序,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家的“主义”,并且相互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辩难,出现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百花齐放

  • 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冯志亮教授解析孔子“富民”与“教民”之间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

  • 秦灭六国以后,六国的末代君王们,他们的下场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灭六国中,首先灭掉的是韩国。韩国的实力在当时的六国当中比较弱,韩国末代君主是韩王安,在他投降之后,秦始皇便把他带到陈县软禁了起来。不过4年之后,韩国旧贵族发动了暴乱,在秦攻打其他国家的时候想要推翻秦国统治复国,而秦始皇为了把韩国的旧贵族势力斩草除根,便将韩王安处死了。韩国被灭了之后,接下来就是赵国

  • 历史解密:为什么说长平之战是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没有之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其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古时候的中国非常的贫穷落后,总是被人挨打,当然了,也有很多的国家侵略我们,说到中国古时候的战争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网友在问小编,为什么说长平之战是历史上最惨烈

  • 老子和孔子的对话,流传百世的千古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曾有过一次相会,他们的畅言,留下了千古美谈。让我们细细倾听,在研读和品味中,感知古圣先贤的胸襟和才智!孔子周游列国,处处宣传行仁慈、复周礼、施仁政,但诸侯国群起纷争,个个都想称雄称雄,巴望高人献计献策富国强兵,而孔子却通知他们不要争斗称雄,而要善待大众,善待其他诸侯

  • “闾左”应为闾里平民,秦国尚右故“闾左”即身份卑微的平民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究竟谪戍闾左是一项怎样的徭役制度,被谪戍的闾左又是何身份?为什么谪戍闾左会最终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大规模爆发呢?“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从《史记》的这段记载看,包括陈胜在内的900名戍卒是以“谪戍”——也就是带有行政处罚性质的徭戍——的名义集结在大

  • “公主”一称始于战国,汉朝才确定此种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后代也把天子的女儿称“王姬”。北周庾信《周仪同松滋公拓跋兢夫人尉迟氏墓志铭》:“春则帝女采桑,秋则王姬筑馆。”《资治通鉴》中亦有此类记载。“公主”一称始于战国。《史记·吴起列传》说:“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这是说,田文死后,公叔出任相国,娶了魏公主为妻,开始迫害吴起。可知,

  • 他被尊为“医祖”中医药文化----扁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