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解密:为什么说长平之战是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没有之一呢

历史解密:为什么说长平之战是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没有之一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09 更新时间:2024/2/10 15:11:17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其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古时候的中国非常的贫穷落后,总是被人挨打,当然了,也有很多的国家侵略我们,说到中国古时候的战争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网友在问小编,为什么说长平之战是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呢?确实,不仅是伤亡人数还是损失的国土都非常的惨重,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var1]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代历史之中,规模最大、场面最惨烈的战争一定是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此战之后,战败方赵国被坑杀40万将士,而战胜方秦国也同样付出了20万以上将士的伤亡。那么,此战当时有多惨烈,史书上都是一笔带过,没有详细描述,所以对于此战人们仅仅停留在想象中。

此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当时秦国攻陷了大片韩国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但不降,还把上党郡送给了赵国。当时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认为,上党郡绝对不能要,否则将会遭到秦国的疯狂报复,而平原君赵胜却认为,白给的为何不要,要知道即使出动百万大军也不一定就能攻下一座城池,所以上党郡一定要接受。

赵孝成王最后采纳了平原君赵胜的建议,并派他去接受平原君,由此拉开了长平之战的序幕。战争初期双方对阵将来是赵国的老将廉颇和秦国的王龁,老将廉颇从一开始就采取守势,所以双方打的一直是持久战。后来,秦国丞相范雎利用反间计,让赵孝成王把廉颇撤掉,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此时秦国也偷偷把主将换成了战神白起

赵括一上任,就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而白起则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最后,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方,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令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时候才知中计,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切断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

赵括的军队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坚守了四十多天,将士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本想带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纷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如全部杀掉,以绝后患”。于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把赵国四十万将士活埋。

那么,白起是如何坑杀这40万赵国降军的,要知道,是40万人,如果坑杀,那要挖多大个坑,所以对于此事历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怀疑其真实性。但是在1995年,5月12号,对于此战的真相有了重大发现,当时在山西高平城西北一个叫永禄村的地方,村民挖出了大量森森白骨,专家赶到后,确定这就是2000多年前,白起坑杀赵军的现场。

[var1]

随着挖掘工作的展开,专家发现,这些赵军尸骨重垒交错,有的胳膊大腿有明显断裂的痕迹,应该是刀砍后留下的,有的胸腔内遗有毒箭头,还有的仅有躯干而无头颅,从种种迹象来看,赵军绝非活埋,而是先杀死后再掩埋的。

长平之战虽然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战争的悲凉和雄浑却仍然回荡在杀谷,白起也因为此战被奉为杀神。可能是因为杀戮太多,白起最终的结局也是以悲剧收场,因受到秦王猜忌,被秦王赐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老子和孔子的对话,流传百世的千古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曾有过一次相会,他们的畅言,留下了千古美谈。让我们细细倾听,在研读和品味中,感知古圣先贤的胸襟和才智!孔子周游列国,处处宣传行仁慈、复周礼、施仁政,但诸侯国群起纷争,个个都想称雄称雄,巴望高人献计献策富国强兵,而孔子却通知他们不要争斗称雄,而要善待大众,善待其他诸侯

  • “闾左”应为闾里平民,秦国尚右故“闾左”即身份卑微的平民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究竟谪戍闾左是一项怎样的徭役制度,被谪戍的闾左又是何身份?为什么谪戍闾左会最终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大规模爆发呢?“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从《史记》的这段记载看,包括陈胜在内的900名戍卒是以“谪戍”——也就是带有行政处罚性质的徭戍——的名义集结在大

  • “公主”一称始于战国,汉朝才确定此种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后代也把天子的女儿称“王姬”。北周庾信《周仪同松滋公拓跋兢夫人尉迟氏墓志铭》:“春则帝女采桑,秋则王姬筑馆。”《资治通鉴》中亦有此类记载。“公主”一称始于战国。《史记·吴起列传》说:“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这是说,田文死后,公叔出任相国,娶了魏公主为妻,开始迫害吴起。可知,

  • 他被尊为“医祖”中医药文化----扁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

  • 人死后停尸7天习俗原来和扁鹊有关,不是因为会回魂!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扁鹊姓秦,名缓,字越人,因为医术高超,才有了“扁鹊”的称号,他少时和长桑君学医,也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记载了扁鹊使虢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扁鹊有次来到虢国,当时虢国太子正好逝世,他问了喜好方术的中庶子太子是因何病过世,中庶子说是因血气不畅通,邪气太多

  • 蔡哀侯因对妻妹息妫无礼导致被楚国攻打并软禁,最终死于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蔡为西周所封诸侯国之一,姬姓,始祖叔度,乃周文王第五子、周武王之弟。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封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故又称蔡叔,为“三监”之一。周成王(周武王子)幼年即位,由叔父周公旦摄政。蔡叔、管叔(周武王弟)不服周公,遂与武庚(商纣王子)起兵叛乱。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将蔡叔放逐而死。周公闻知蔡叔

  • 楚国都城最早在荆睢山之间,“丹阳”为司马迁的误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丹江考古结束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其实从陕西商洛到湖北十堰包括河南淅川,整个丹江流域都没有发现西周时期的楚国遗址;已出土文物的上限不过春秋中期,其楚式铜器甚为成熟,主要是战国时期的。楚人立国于春秋中期吗?因而说“丹阳”是楚国始都,肯定是牛头不对马嘴。战国时期,商於之地是楚国西北军事重地,也是楚衰秦

  • 楚国自周昭王后便与周朝分裂,熊渠不仅称王还分封三子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虽助周灭商,但却并未被纳入体制三千六百多年前,刚刚建立的商王朝,开始在中原大地上不断扩张,而自认为是祝融后代的楚人祖先,因不属于商王朝的血脉家族而备受冷落,在商朝军队的不断驱使下,他们只能被迫离开中原,不断向人烟稀少的南方迁徙,并被商人视为“南乡之夷”。数百年后,备受商王朝欺凌的楚人终于找到了复

  • 楚国在西周末年曾称王,到东周时正式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楚国在史书上开始频繁出现,则是在西周之后。尤其是从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开始,楚国成了一个地区性大国,在历史上的地位越发重要。此后的楚国国君,都是称王,这就使得后人在读史书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楚国一直都称王”的错觉。楚国之所以会在西周时期,便已经称王,这其实和楚国的历史渊源有关。楚国出现的时间极早,早在

  • 楚国国都两度被攻破但均未灭国虽与自身实力有关但国际形势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柏举之战:吴国后院起火,盟友秦国来援春秋中后期,晋楚争霸愈演愈烈,而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秦楚结盟共同抗晋,晋国则拉拢扶助吴国牵制楚国。吴王阖闾即位后,任用楚国亡臣伍子胥、伯嚭为谋士,任用齐人孙武为将军,吴国国力日强,而楚国则在楚昭王即位后国势日衰,再加上与唐、蔡等国不和,局势变得日益危险。周敬王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