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在西周末年曾称王,到东周时正式称王

楚国在西周末年曾称王,到东周时正式称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15 更新时间:2024/2/22 3:21:19

而楚国在史书上开始频繁出现,则是在西周之后。尤其是从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开始,楚国成了一个地区性大国,在历史上的地位越发重要。此后的楚国国君,都是称王,这就使得后人在读史书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楚国一直都称王”的错觉。

楚国之所以会在西周时期,便已经称王,这其实和楚国的历史渊源有关。

楚国出现的时间极早,早在商朝的时候,楚国就已经以部落的形式开始出现了。当时生活在荆楚地区的先民们,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之后,形成了荆楚文明这个概念。据很多史料记载,楚国人的先祖,极有可能是黄帝孙子

早期的楚国先民们,以“凤”为图腾,因为生活在荆楚地区,距离中原地区相对较远。所以楚国的先民们,发展出了一种和中原部落略有不同的文化。而在当时的中原部落眼里,则将荆楚之地的文明,视为蛮夷。

后来,到了商朝末年,周国率领各诸侯国,反抗商朝的统治。楚国的先民们,也加入到周王朝的阵营当中。楚国当时还不是一个诸侯国,而是一个部落,叫做季连部落。季连部落的领袖,名叫鬻熊。鬻熊曾追随周文王,立下了不少功劳。后世楚国也将鬻熊视作的楚国的开国君主。

[var1]

周成王

然而,在周王朝胜利之后,周王朝却并没有将这些来自荆楚之地的蛮夷放在眼里,甚至都没有直接册封他们。直到周成王时期,才正式进行册封,但也仅仅只给了一个子爵的爵位而已。

按照周朝的礼制,周天子的地位最高,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在周天子之下,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当时的众多诸侯国当中,齐国是侯爵,秦国是伯爵,燕国是侯爵,宋国是公爵。这些国家,爵位都比楚国更高。西周册封的所有诸侯国当中,只有一个许国是男爵,比楚国的子爵稍低一等。其他所有诸侯国,要么和楚国平级,要么比楚国高。

如此一来,楚国的先民们自然难免心存不满。之前周朝开国的时候,楚国可是立下过很多功劳的,结果才只捞到一个子爵,任谁都会觉得不舒服。不过碍于当时周王朝的强大,楚国人也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到丹阳地区去生活。

从这时开始,楚国作为一个诸侯国,开始正式出现了。

楚国刚刚建国的时候,实力极为弱小。在中原诸侯国眼里,楚国就是一群蛮夷,根本不配和他们交往,所以很少和楚国来往。不过,楚国的先民们,倒是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此后的很多年里,楚国一直努力开荒,逐渐向南发展。当时楚国的南方,基本上就是一片未开化的地方。而随着楚国开荒的地方越来越多,楚国的国力也开始逐渐提升,渐渐成为了南方的大国。

在楚国逐渐强大的同时,身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却在不断衰落。到了周穆王时期,周穆王两次征讨犬戎,后又西征昆仑,导致周王室力量大幅衰退。眼见周王室衰落,周王室东南方向的徐国,趁机发动了叛乱。在平定徐国叛乱的时候,楚国当时还曾派兵帮助周王室,最后平定了叛乱。但这次内乱,也让楚国开始越发轻视周王室,为后来楚国的自立,埋下了伏笔。

[var1]

熊渠

再之后,又过了数十年的时间,到了周夷王时期。此时的楚国,已经成了南方的区域性大国,实力雄厚。当时在位的楚国国君熊渠是个雄才大略的国君,带领楚国吞并了周围的几个小国,实力再次大幅提升。在这之后,熊渠干脆封自己的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这种分封,显然严重违背了礼制,触及到了周王室的权威。而当时的中原各国,则将楚国的这个行为,视作是蛮夷未曾开化的表现,更加不愿与楚国来往了。不久之后,到了周厉王时期,周厉王垄断国家机器,主动向外征战。周厉王征讨的对象,便包括了有违礼制的楚国。而楚国国君熊渠,在得知周王室前来讨伐自己之后,急忙取消了三个儿子的王位,再次对周王室表示臣服。

虽然楚国这次没能成功称王,但自身的强大,也再一次得到了体现。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楚国继续发展自身,而周王室这边则继续衰落。到了周幽王时期,犬戎攻破了周王朝的国都,西周由此灭亡。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将都城迁到了洛邑,史称平王东迁,历史由此进入东周时代。

进入东周之后,到了周桓王时期,当时楚国的国君熊通,再次向周王室提出了升爵的要求。最后不出所料,再次遭到了周王室的拒绝。此时的周王室,已经严重衰落,早已无力再对南方的楚国进行制衡。所以被拒绝之后,熊通干脆直接自行称王了,后世史称楚武王

从楚武王开始,此后的楚国国君,一律都开始称王了。

楚武王之后,其子楚文王迁都至郢都,国力进一步提升。在此之后,到了楚成王时期,楚国几乎已经成了南方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楚成王在位四十年,期间便发生了齐桓公率先称霸,九合诸侯的事情。楚成王曾与齐桓公争霸,曾在泓水之战当中打败了宋襄公。到了这个时候,楚国已经成了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就算称王,也没人能拿楚国怎么样了。

[var1]

楚庄王

楚成王之后,又过了十多年的时间,楚庄王即位。楚庄王“一鸣惊人”,带领楚国再次大步发展,终于成就春秋霸业,楚庄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有人对楚国僭越称王有所异议,也很难再对楚国有任何影响了。

而在楚庄王之后,又过了几十年,吴国开始崛起。吴国崛起后,也开始称王。此后,各国开始相继称王,诸侯国当中,再也不是只有楚国一家称王了。到了这个阶段,王已经不值钱了。进入战国时期之后,几乎所有强大的诸侯国,都开始正式称王。

从楚国的发展历史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楚国第一次称王,是在西周末期。到了东周初期的时候,楚国便开始正式称王了。而很多人读到有关楚国的历史时,一般都是在楚国进入春秋之后开始,这才有了一种楚国一直称王的错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楚国国都两度被攻破但均未灭国虽与自身实力有关但国际形势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柏举之战:吴国后院起火,盟友秦国来援春秋中后期,晋楚争霸愈演愈烈,而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秦楚结盟共同抗晋,晋国则拉拢扶助吴国牵制楚国。吴王阖闾即位后,任用楚国亡臣伍子胥、伯嚭为谋士,任用齐人孙武为将军,吴国国力日强,而楚国则在楚昭王即位后国势日衰,再加上与唐、蔡等国不和,局势变得日益危险。周敬王十四年

  • 楚国后期疆土虽广但机制逐步枯萎,贵族耽于享乐,被灭也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楚人本来也有宏大的气魄,但已今不如昔。楚国自从成为第一大国,君臣就心满意足了。一百年的大好时光,在怠忽中付诸流水。六百年的艰苦奋斗传统,与之俱亡。这时的楚国,有如在惊风急雨中颤栗的秋叶随时可能被雨打风吹去。是它人口不多吗?不是。是它财富不足吗?不是。楚国的衰败,说到底,是自身的机制在逐渐枯萎中,由此

  • 楚国变法失败导致最终灭亡,但因地盘庞大而在国都被占后仍能支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国家,连首都都被敌国彻底攻占,似乎也就离灭亡不远了。但有趣的是,楚国国都被攻占之后,非但没有灭亡,反倒过得十分滋润。二十年之后,楚国国力恢复了许多,随后灭掉了鲁国。三十多年之后,楚国更是被尊为盟主,统领六国,差点把秦国给打趴下了。直到五十多年以后,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楚国大将项燕之后,传承数百年的

  • 木雕“孔子传道”笔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际上,古代也有教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孔子。黄宗羲在《与陈乾初论学书》就曾记载:在汉代,每年孔子诞辰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祭拜孔庙,还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统一宴请,“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唐宋

  • 从上古巫书《山海经》看人文初祖黄帝的谱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var1]黄帝采自明王圻《三才图会》(资料图)按《史记·五帝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

  • 春秋早期时周王室不断向列国求援,王子朝之乱后愈发不可收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左传·隐公三年》载:“天王崩……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周平王崩,周室大臣武氏子千里迢迢去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堂堂周王室居然连天子的丧葬费也花不起了,只能求助于礼仪之邦的鲁国。但我们都知道,鲁国本也是个小国,周王室居然连这样一个小国都不如了。《左传·隐公六年》载: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得益于文化下移和私学的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处于这个文化的轴心时代之上。在这个时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开始爆发,一下子诞生了许多在人类思想史上彪炳千秋的人物。他们有: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儒家的第二号人物孟子,他们并称为孔孟之道,儒家的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荀子。道家的创始人老子,道家的第二号人物、道家思想的集大成

  • 春秋战国特殊的时代背景催生刺客,后世多对其持批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乱世。它的特殊,不单单在于持续数百年的攻伐纵横,更在于思想、阶级层面的大冲撞、大洗牌。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时代,不同的人都得到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既有帝王将相、豪门勋贵,也有起于底层,在后世将会毫不起眼、难以被官方史家留意的小人物,比如那些游走在规则

  • 春秋战国时社会出现剧烈解组产生了著名的百家争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百家争鸣”主要流派代表思想1、儒家学派。儒学最初是关于礼仪的学问,后来逐步发展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学强调礼治、德治和人治:礼治就是强调社会的差别,对待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约束机制;德治强调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只要通过道德教化任何人都是可造之材,其强调的重心在教化的程序;人治就是强调人的特殊

  • 春秋大国争霸时小国作为缓冲区往往成为大国交兵的战场而惨不忍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中期的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在卫国的城濮,楚、陈、蔡三国联军与晋、宋、齐、秦四国联军爆发了大战,最终前者落败。此战带来了三大后果:“蛮夷”楚国挺进中原的势头遭受重挫;晋文公重耳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晋国的百年霸业由此开启;持续近百年的晋楚争霸全面拉开帷幕。第三点尤其重要。名义上是两强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