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成就了秦国,却害了自己,最后为何会被五马分尸?

商鞅变法成就了秦国,却害了自己,最后为何会被五马分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56 更新时间:2024/2/27 3:36:24

[var1]

秦孝公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国君,继位之后苦苦思索富国强兵的良策。曾下令如果谁能帮助我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我愿意与他共享天下。通过这个举动足以证明秦孝公求才若渴的急切。商鞅本是魏国人,因为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又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认为到秦国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来到秦国后,通过秦孝公非常宠幸的一个内臣景监的举荐,才见到秦孝公。

[var1]

商鞅第一次见到秦孝公,给秦孝公谈皇帝、颛顼帝喾、舜的帝道,秦孝公听不见去;第二次给秦孝公谈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王道,秦孝公还是不感兴趣;第三次给秦孝公谈春秋五霸的霸道,秦孝公稍微有点兴趣;第四次给秦孝公谈的是强国之道,秦孝公听得很入神,听得很兴奋。感觉商鞅真是个治国良才,就封他为大良造主持秦国变法。

[var1]

商鞅变法主要是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两方面入手。政治制度方面:第一,商鞅把秦国的乡和邑合并成县,每个县的县令都是由国君直接任命。这个制度非常了得,就是以后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雏形。第二,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官僚制,之前世卿世禄制,诸侯和卿大夫都是可以世袭的,实行官僚制后官吏不能世袭,是有国君通过选拔直接任命。第三,军功爵制,普通老百姓可以通过战场立功取得爵位,官吏的选拔主要是通过军功爵制选拔,这样极大的激励了国民,形成秦国的虎狼之师。

[var1]

第四,连坐法,一家犯罪十家都要受到牵连,如果不告奸、不揭发就会受到腰斩的处罚,如果藏匿罪犯就按投降罪论处。经济制度改革方面:第一,废除井田制,扩大老百姓的耕种土地,是老百姓的劳动力大大提升,第二,重奖耕织富国。通过商鞅的一系列改革,使秦国从此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也为秦国最后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商鞅被秦孝公封为商君,分给了他土地,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var1]

商鞅变法面临很多阻力,阻力最大的就是秦国的贵族。有次太子犯了法,商鞅变法的原则就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碍于太子是储君,就变通了下,让太子的两位师傅替太子受罚,一个受到了刑罚,一个被施以黥刑,就是在脸上刺字。四年后太子又犯罪,他的这个老师公子虔被施以劓刑,就是把鼻子给割了。

[var1]

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太子的老师公子虔立马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仓皇出逃,来到一家旅店,因为没有带证件,店家不让他住店,店家对商鞅说:商君规定没有证件是不能住店的,私自留宿要受到连带受到处罚,商鞅这时候仰天长叹说了一句:变法变到这种程度我真没想到。最后商鞅被抓,受到了秦国最严厉的酷刑五马分尸,车裂而死。

[var1]

商鞅的一生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谋国不谋身。他的变法成就了秦国,却也害了自己,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刑罚太过于苛刻和严厉。太过于不近人情、人性。废除世卿世禄制,得罪了秦朝的贵族,致使自己被人诬告谋反时,当朝没有一个替商鞅说话的人。太子犯罪,对太子的老师施以割鼻子的酷刑。犯罪应当受到处罚但是割鼻子,这种处罚做的太过分,为人过于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为人刻薄,丧失人性。连带罪也是太过于严苛。

[var1]

所谓:苛刑猛于虎。商鞅听完店家说的一番话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制定刑罚的严酷。自己最后感叹说的那句话,也表明了自己的忏悔与反思。商鞅也是历代变法人中,下场最惨的一个。凡事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即便是制定法律,也要适情适性,这个度把握不好,原本好的事也会变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一生害怕哪几个人?魏国有3个,蜀国只有1个,吴国无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曹操曾经给司马懿看过相,发现这位大臣有狼顾之态,所以他特地叮嘱儿子曹丕不准重用司马懿,特别是不能给兵权于他。[var1]不得不佩服曹操的眼光,后来司马懿果然在曹芳统治时期爆发,于高平陵之变夺得大权,为其孙儿司马炎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客观来说,司马懿的才华非常出众,不管是使用谋略之计,还是在治军方

  • 战国最强待机王,苦熬54年仅当了三天大王,却做了4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也正是因为祖龙嬴政,所以后世帝王也以一统天下为目标,因为这个是中国自古以来刻在骨子里的,无论谁也抹消不掉,也正是因为有着“统一”这个概念,所以中国是分久必合。“奋六世之余烈”足以说出来大秦一统天下有多难,从秦献公时代起他们就在为强国而努力,其实秦献公时代秦国已经开始了,秦献公时代虽无商鞅

  • 三国只有一个完美的人,文武双全名扬天下,现今韩国有30万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三国只有一个完美的人,在当时文武双全名扬天下,这个人就是卢植。很多人了解三国时期的故事,都是通过小说《三国演义》,在小说中,卢植的身影只在开篇出现过几次,他和刘备一起剿灭黄巾军,却遭遇陷害,后来洗脱冤屈,重新做了尚书。演义中主要讲刘、孙、曹三家争霸天下的故事,卢植不出彩也不足为奇。曹操曾

  • 战国时期秦国统一策略的演变(秦昭王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武王首先将目光盯在了三晋中最弱小的韩国。为了避免三晋联合起来,武王首先派遣甘茂先到魏国,“约伐韩”。随后又让甘茂到了赵国,说服其“勿助韩”。接着,又让甘茂率兵进攻韩国的重镇宜阳。宜阳的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即使韩国抵御秦国的最后屏障,又是秦国向东扩张的必由门户。韩国正是认识到宜阳的重要性,方才竭

  • 荆轲刺秦可以拯救燕国?秦始皇简直要笑掉大牙了,网友:馊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荆轲就不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刺客,在刺客列传中完全没有夸耀过荆轲的身手,相反一直在赞赏他的见识、心态与交游广阔,你让一个游侠去做刺客的工作,简直在开玩笑。其次看助手秦武阳,燕国大将秦开的孙子,十三岁就敢杀人的狠角色,可惜大殿上的表现也证明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助手。再次看计划,面见秦王,图穷

  • 春秋最强少年将军,十五岁力敌晋国大将,只带六百人杀退数万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资料图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经常为一己私利而互相攻伐,结果大国常常吞并小国,最后导致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春秋时期,中原的晋国势力庞大,南方的楚国日渐崛起,这两大强国为了争霸就难免会发生“激情碰撞”。在晋楚的城濮之战中,楚国的一位十五岁少年尽显英雄本色,一人力敌晋国大将,并带人从数万晋兵

  • 秦王府的武将文士摩拳擦掌激动不已-《大唐上阳》025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秦王府的武将文士摩拳擦掌激动不已-《大唐上阳》025 第七章 贞观其始李渊见尉迟敬德带甲持兵闯进宫来,极为震惊,不由问道:“何故如此进宫?难道有人作乱?”尉迟敬德答道:“启禀陛下,太子和齐王谋反,秦王已诛灭他们。担心惊动陛下,秦王派臣前来护驾。”025李渊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唐朝的三个皇

  • 为什么秦惠文王在即位后便对商鞅下手,难道真的是为了老师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商鞅,商鞅主持下的变法,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成功变法,秦国从一个天下不耻的弱国成为了西陲霸主,商鞅功不可没。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为什么秦惠文王在即位后便对商鞅下手,难道真的是为了老师报仇?[var1]当然为老师公子虔、公孙贾报仇这也是秦惠文王杀商鞅的原因之一。公孙贾其人在历史上的

  • 周一新书 | 豆瓣好书之《霸主崛起: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漫游泉乡)小马连环著,天地出版社 人生这场戏你喜欢哪样,哪样就会更好看周王东迁,王室式微,又值原本的中原霸主郑庄公、齐僖公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中原陷入无伯的境地。在此背景下,外围夷族趁机发起对中原的猛烈攻击,一时之间,中原文化岌岌可危。黎明前的黑暗中,干啥啥不行、拿啥啥不剩的“野人”管仲,迈着

  • 长平之战赵国损兵40万国本动摇,秦国为何不一鼓作气灭掉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平之战胜利以后,白起准备乘胜追击,一举灭亡赵国。然而赵王派人游说范雎,说一旦继续让白起发兵灭赵,白起将位列三公,地位超过范雎。范雎不想让白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劝说秦王道:“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史记》)秦王听从范雎的建议,于是同意韩国以及赵国割地议和。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