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府的武将文士摩拳擦掌激动不已-《大唐上阳》025

秦王府的武将文士摩拳擦掌激动不已-《大唐上阳》025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533 更新时间:2024/3/7 9:15:19

任见:秦王府的武将文士摩拳擦掌激动不已-《大唐上阳》025

第七章 贞观其始

李渊见尉迟敬德带甲持兵闯进宫来,极为震惊,不由问道:“何故如此进宫?难道有人作乱?”

尉迟敬德答道:“禀陛下,太子和齐王谋反,秦王已诛灭他们。担心惊动陛下,秦王派臣前来护驾。”

025

李渊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唐朝的三个皇子之间争夺朝廷政权的斗争总爆发的一年。

李世民除了“十八学士” ,又在秦王府中设立武装军团,称为“八百勇士” 。

受到李渊袒护的李建成李元吉呢,从乡野山林招募了数千名骁勇士卒,超过李世民,使太子集团腰粗势壮了。

李建成、李元吉与部下谋士们一直在设计剪除秦王府的武将,难以奏效,他们认真地分析研究,做出新的谋算:分化李世民那一帮子文官。

李建成说:“秦王府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主要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若能清除了这两个人,也就无足为惧了。”

李元吉赞同地说:“老房和老杜确实谋略过人,父皇就特别信任他们,尤其是老房,父皇多次说他能干,是个大才。”

李建成笑道:“四弟糊涂了。打天下时,武将冲锋,谋士设计,社稷安定了,没有仗打,老房再有能耐,没有用武之地了。父皇心中是维护我们的,只要是能够节制敌对势力,稳定大唐秩序,父皇都会全力支持的。”

李元吉说:“清除他们,得有个理由啊。”

李建成附在李元吉耳边咕哝了几句,李元吉欣喜万分地说:“那就走啊大哥。”

兄弟二人立即进宫向李渊奏禀:“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在秦王府文学馆开讲座,抨击大唐朝政,煽动人们谋反。”

皇帝最怕听到“谋反”两字,李渊急忙问道:“啊?如何讲座?”

李建成道:“赞扬秦末陈涉,躬耕陇亩之间,胸怀鸿鹄之志,这不是明目张胆地鼓吹反抗朝廷吗?”

李渊生气地问道:“如此大胆地吹捧陈涉,二郎听之任之吗?”

李元吉忙说:“启禀父皇!二哥不但没有制止,甚至也公开颂扬过陈涉,还说项羽也是一个大英雄。其实他自己早就想谋反了,听说让他去洛阳……”

李渊听到这里,喝断李元吉的话道:“莽撞小四!这话你已说过多遍了。说他谋反,又无证据,同胞兄弟,一个大唐,怎么能不顾手足之情,相互猜疑呢?”

李建成看到李渊不悦,斥责李元吉:“父皇岂无明断?”然后又告状道:“父皇!二郎收养那么多的人才,即便他没有不当的想法,让房玄龄、杜如晦这样居心不良的人在那里乱讲乱说,散布谋反言论,时日久了,终是隐患。”

李渊道:“说得也对。有些人,是该清除出去。不过,房玄龄为人正派,难道他如今也变坏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看到父皇顺着他们的坡下了,便你说我接地打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小报告。

李元吉有鼻子有眼地证实说:“攻打洛阳的时候,房玄龄和杜如晦就多次吹捧秦王,故意在众人面前贬低大哥,说太子的惟一长处,就是年长。”

很久了,李渊在设法维护李建成的地位,消除李世民夺嫡的可能,听到小四的这些言论,更加助长了他袒护李建成的心思。

于是,李渊很快下旨,将房玄龄、杜如晦一起逐出京师,贬为庶民,以后不准他们私自再见秦王。

眨眼间,贬逐房玄龄、杜如晦的圣旨如一颗炮弹在秦王府炸开。

程咬金、秦琼、尉迟敬德等人大声抗议:“程总管外放,房、杜二学士又被逐,秦王的手臂被一条一条砍掉,如此下去,秦王还能安然吗?”

程咬金补充说:“还不到夏天就热浪滚滚,真是老天爷也在逼人。”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禁不住泪水滚滚,哽咽着向李世民告辞:“臣等无能,既得罪了太子、齐王,也终不为朝廷所容,连累秦王……”

李世民流着泪水说:“二位遭遇池鱼之殃,蒙受不白之冤,是我无能,是我不好,唉——”

房玄龄、杜如晦起身要走,李世民上前挽住,说:“你们急什么,快坐下来,这时候才需要你们出谋划策啊。大家都坐下吧。”

杜如晦道:“对方的攻势愈来愈强大,如今是在借助皇上的权威,想一举取得胜利。秦王总不能仍旧采取守势,不做抵抗呀。”

坐在一侧的参谋薛元敬说:“有个新的消息。听说太子派人到楚中,招纳了三十个亡命之徒,在府中操练。”

另一个参谋蔡允恭也说:“据臣所知,本月初,河州刺史卢士良送壮汉四十人到东宫。昨天夜里,又有四十余人,说是来自关外,去东宫报到。我们想一想,太子不掌禁兵护卫宫廷,目今又不需要远征打仗,招纳这些亡命武士,做何用项?”

主簿薛收说:“一边在扩大宫中武备,一边借着皇上权威,削弱对手的力量。一增一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性格刚烈的程咬金道:“依我说,老房、老杜,不要走了。”

房玄龄、杜如晦还是要流泪告辞,李世民也流泪道:“暂时回家,避避风头,有朝一日,恭请二位回来。”

房玄龄、杜如晦与众人别过,离去,悲怆气氛蔓延在秦王府。

大将秦琼忍不住高叫道:“都这样了,还能忍得住吗?”

秦王李世民,内心深处暗自得意。

萧墙之争,激起了手下将士们团结在自己周围的向心力啊。

群情昂扬。李世民正好实施他的宏大而凶恶的计划。他于深夜召集心腹举行秘密会议,约法三章。

第一,沉着镇定,临乱不惊,第二,抓住时机,后发制胜,第三,充分准备,万无一失。

次日,李世民即命手下张公谨侯君集两人出差,去灵州征求镇北都督李靖、行军总管李世勣的支持。

隋朝时的灵武郡,唐朝的灵州,是抗击突厥的前线,在今天的宁夏吴忠市地面。

出发前,李世民一再叮嘱张公谨、侯君集:“时不我待,速去速回。”

紧接着,李世民将大秘书薛收拉到内室里,吩咐他去做禁军主将们的思想工作,务必使他们鼎力相助秦王府的一切动作。

安排好了,李世民走出来对其他部下说:“循序渐进,不可急躁。自今日始,诸位要谨言慎行,待机而动。”

秦王府的武将、文士们看到曾经率领千军万马突击沙场、叱咤风云的李世民重新复活了,人人摩拳擦掌,激动不已。

尉迟敬德竖起大拇指对众人道:“成大事者,惟秦王也。”

程咬金举起拳头说:“跟着秦王,投身大义。拼尽全力,赢得胜利!”

张公谨、侯君集二人,出得京师,昼夜兼程,赶到了灵州大都督府。

镇北都督李靖一见二人便服而来,已是心中有数,急忙让进内室,摆开了酒馔。

三人喝酒谈心,甚是热乎。

张公谨把朝中情状,特别是太子与齐王联合施压秦王之事,详详细细地说于李靖听了。

李靖皱着眉头,佯装不解,对二人说:“朝廷大事,高深莫测,外放之臣,不明就里。何况圣上英明,何需我等措辞。秦王功盖天下,将来富贵未可限量。暂有萧墙之争,自能从容应付,权衡处置,何必要问外臣?烦请二位兄台回去,婉言汇报就是了,愚弟深表谢意。”

侯君集说:“将军才识过人,深为秦王信任,我们既来求教,竟无一语回赠吗?”

李靖苦笑着,过了一会儿说道:“朝廷嗣承,是军国大事,也是人家的家务事,俗语云清官难断。况吾一向心在军旅,对人情世故等等一窍不通。谨请二位兄长包涵。”

张公谨与侯君集再三恳求,李靖只是微笑谢罪,始终不做表态。二人只好告辞,去见行军司令李世勣。

足智多谋的李世勣,跟李靖一样对朝廷内部斗争不置一词。

张公谨、侯君集回到京师,把李靖、李世勣两人的态度向李世民汇报后,李世民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张公谨、侯君集不解其意。

李世民说:“没有态度,正是有了态度。你们两位,成绩不小。”

当天夜里,李世民与妃子长孙女士闲聊张公谨、侯君集出差的事,王妃惋惜地说:“他们没有支持,可能是不小的损失。”

李世民说:“没什么。我不过投石问路而已。知道了他们是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说句不恰当的话,坐山观虎斗,不想倾向于一方。”

李靖和李世勣,有勇亦有谋,手握重兵,声威俱高,若能支持秦王府,固然是好事,他们保持中立,对秦王府也有利。

长孙妃道:“我明白了,他们不支持我们,也不会帮助东宫的。”

其实,李世民心中早就有数了,尽管他对李靖、李世勣的不热不冷有所不满:“他们两人怕担风险,不能强求啊。”

长孙女士说:“殿下有恩于李、徐二位,他们却要保持中立,是不是担心秦王斗不过太子,担心一旦事败,受到牵连?”

李世民道:“当年大军攻破长安,李靖险些被杀,我向父皇求情,救了他的性命。李世勣也曾多次随我征战,彼此存有相当厚的情谊。他们竟然不支持我,这说明,他们不愿被牵扯进来。人自为长远计,不能怪罪他们。”

长孙妃子道:“也许,他们认为太子强势,皇上支持,与其跟着殿下冒险,不如保持中立稳便吧。”

李世民叹息道:“危难见真情,乱世显忠奸啊。”

长孙妃说:“你了解他们的态度,掌握他们的情况,心中就有数了。那么,我们,能有几成的胜算?”

李世民笑道:“秦王是百战百胜的唐军统帅,难道你忘了?”

长孙女士捧起夫君的脸,说:“那是在战场上,战争中,而现在,面对的是自己的兄弟……”

“朝廷内兄弟相争,也是战场啊。而且要打赢,必须付出更多。至于胜数……”李世民深情地将柔软的长孙氏拥入怀中,“你最懂我,依你说呢?”

长孙小妃子深深地钻进李世民的怀中:“谁能胜过你呢,谁能胜过你呢……”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我很早就准备了。”

两人翻滚起来,李世民给予长孙妃一番如龙似虎的慰藉,之后,睡去。

李世民帐下心腹纷纷表态和站边-《大唐上阳》024

巴黎雷欧著《国际商务述论》目录+节选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秦惠文王在即位后便对商鞅下手,难道真的是为了老师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商鞅,商鞅主持下的变法,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成功变法,秦国从一个天下不耻的弱国成为了西陲霸主,商鞅功不可没。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为什么秦惠文王在即位后便对商鞅下手,难道真的是为了老师报仇?[var1]当然为老师公子虔、公孙贾报仇这也是秦惠文王杀商鞅的原因之一。公孙贾其人在历史上的

  • 周一新书 | 豆瓣好书之《霸主崛起: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漫游泉乡)小马连环著,天地出版社 人生这场戏你喜欢哪样,哪样就会更好看周王东迁,王室式微,又值原本的中原霸主郑庄公、齐僖公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中原陷入无伯的境地。在此背景下,外围夷族趁机发起对中原的猛烈攻击,一时之间,中原文化岌岌可危。黎明前的黑暗中,干啥啥不行、拿啥啥不剩的“野人”管仲,迈着

  • 长平之战赵国损兵40万国本动摇,秦国为何不一鼓作气灭掉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平之战胜利以后,白起准备乘胜追击,一举灭亡赵国。然而赵王派人游说范雎,说一旦继续让白起发兵灭赵,白起将位列三公,地位超过范雎。范雎不想让白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劝说秦王道:“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史记》)秦王听从范雎的建议,于是同意韩国以及赵国割地议和。可是

  • 国心文化名人轶事系列:战国赌马名将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var1] 正文 孙膑的身

  • 神医扁鹊——扁鹊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铸铜人物雕塑,神医扁鹊,医死人药白骨铸铜人物雕塑,神医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神医扁鹊,人物雕塑,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

  • 秦穆公死前犯了个大错,一直把子孙坑到了春秋末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后去世了。当时秦国还有陪葬的风气,不过秦穆公这次弄的有点过分,用了一百七十七人为自己陪葬,这里面还包括了很多贤臣。实在不知道秦穆公是怎么想的,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秦穆公带走了那么多的人才,等于给子孙后代挖了一个深深的坑。

  • 他将父亲的妻子肚子搞大,春秋五霸有三个是他的岳父、女婿和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都具备,所以只有他们三位是无可争议的霸主。越王勾践和吴王阖闾也具备,但他们始终被视为东南蛮夷。宋襄公虽然也尊王,但他没什么实力,况且只有小国尊崇他,所以名不副实。秦穆公有实力,同时他也尊王,但是却没有诸侯国尊崇他。[var1]更甚的是,春秋五霸中有三位跟他是亲戚关系

  • 刘邦攻咸阳时,驻岭南50万精锐秦军因何按兵不动坐视秦王朝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早在刘邦率军迂回进入武关,抵达咸阳附近的灞上时,秦二世胡亥已被赵高杀掉,因秦国版图早已支离破碎,继立的子婴贬去帝号,称秦王,旋即设计诛杀奸宦赵高。秦王子婴于公元前207年10月向刘邦投降,刘邦将其软禁,但对其颇为礼遇。刘邦宣布废除秦的苛政、恶法,只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深得秦人拥戴。

  • 春秋战国时期,是周秦社会的转型期,战争频发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var1]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如此重要的政治制度,必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尽管爵制研究的成果汗牛充栋,但该课题的许多方面还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首先,关于“爵”的起源问题的研究虽有突破,但尚有探讨的空间。“爵”的本义是饮酒礼器,这一点基本上为学界所接受。然而本是饮酒礼器的爵,是如

  • 邯郸冀南新区 | 蔺相如诞辰日后人祭典“和”韵悠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8月17日(农历七月二十)是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诞辰2335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蔺氏后人相聚在邯郸冀南新区南城乡前羌村蔺相如祠堂追根溯源、凭悼先祖弘扬蔺相如“和”文化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var1]祭典活动现场蔺氏宗亲统一佩戴黄色绶带聆听祭文、行鞠躬礼,凭吊先人[var1][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