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商鞅,商鞅主持下的变法,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成功变法,秦国从一个天下不耻的弱国成为了西陲霸主,商鞅功不可没。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为什么秦惠文王在即位后便对商鞅下手,难道真的是为了老师报仇?
[var1]
当然为老师公子虔、公孙贾报仇这也是秦惠文王杀商鞅的原因之一。
公孙贾其人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不高,我们就不多做叙述了。公子虔,在历史上记载也并不多,但是在一些野史上,他出现的频率并不少,他是秦献公的庶长子,秦孝公的大哥,在一定时期内,他辅佐秦孝公,稳定了朝政,为此后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商鞅受到秦孝公重用后,他又主动放权,为变法让路,本来他也算得上是一个变法派,可是,这一切都在太子犯法后改变了。
太子嬴驷因为擅用私刑,杀害了无辜百姓,按照新法则应该处以极刑,但是因为嬴驷是秦孝公的嫡长子,是当时的太子,为了储君的颜面,只能处罚太子傅公子虔和公孙贾,两人分别受到了劓刑和墨刑,从这之后,公子虔对商鞅怀恨在心。
公元前三百三十七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嬴驷登基即位,不久,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这就是为商鞅敲响了丧钟。
[var1]
守旧贵族的反扑也是原因之一。
秦孝公在世的时候,因为其之前跟随秦献公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即位之后又有一众老臣支持,坐稳君位那是轻轻松松,后来又坚定不移的支持商鞅变法,使得守旧贵族敢怒而不敢言。
好不容易,以甘龙、杜挚为首的守旧贵族熬死了秦孝公,他们与对新法不满的公子虔等人联手反扑,趁机陷害商鞅,此时仍需守旧贵族支持,保证国家稳定的秦惠文王在无奈之下只能着手清算商鞅。
[var1]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巩固君权的需要。
嬴驷即位之后,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障碍其实就是商鞅,商鞅变法是秦孝公在商鞅的建议下,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强行推行的,秦孝公在世的时候,因为秦孝公本人权威的问题,商鞅对于秦君几乎不存在威胁,而秦孝公死后,即位的秦惠文王嬴驷权威不足,在这个时候,大权独揽的商鞅,几乎就成为了另一位“秦君”,这对于任何一个君王来说都是不能忍受的。
于是就有了后来公子虔等人的诬告,秦惠文王同意清算商鞅,一是无奈,二则是巩固君权的需要。
[var1]
商鞅死后,守旧贵族又企图控制秦国朝政,刚刚清理掉一个“商鞅”,又怎么会答应出现下一个“商鞅”呢?
于是,秦惠文王又公开为商鞅平反,以“商君谋反查无实证”为由,清算了公子虔、公孙贾、甘龙、杜挚等人及其党羽,将秦孝公遗留下来的问题一举解决,顺利完成了权力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