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五爵制中的“伯”和“子”都不是爵位,那是什么?

西周五爵制中的“伯”和“子”都不是爵位,那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06 更新时间:2024/3/28 8:46:06

在西周众多的铭记录中,“伯”的出现频率极高,大量贵族都以“伯”为称呼,如此泛称似乎也体现不出“伯”作为“五等爵制”中的一个中高级爵位应有的地位。

“伯”的地位有时候很低,例如著名的宜侯夨簋铭文中说,周赏赐宜侯夨“在宜王人十又七生”以及“奠七伯”,就是在赐予宜侯夨宜地从属于王室的家族17个以及郑地的7个“伯”,由此观之,“奠七伯”就算地位不低于“在宜王人”,也地位相若,以至于天子可以将其赏赐给新建的诸侯。

“伯”有时候地位又很高,例如上文中伯班可以被任命为“作四方亟”的公,又如青铜器永盂的铭文中,重臣益公将天子的命令交给“井伯、荣伯、尹氏、師俗父、遣仲”五位大臣执行,可见井伯、荣伯等人应当是王朝内部地位仅次于益公的重要臣僚。

柞伯鼎,西周晚期青铜器,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一些铭文中,“伯”甚至能指挥在“五等爵”体系中地位更高的“侯”,如柞伯鼎铭文中说:

隹四月既死魄,虢仲令柞伯曰:“才乃圣祖周公繇有功于周邦。用昏无殳,广伐南国。今汝率蔡侯左至于昏邑。”既围城,令蔡侯告征虢仲、遣氏……(大意:四月,虢仲命令柞伯:过去你的祖先周公旦对周王朝有大功,昏国攻击我国的南方,现在命令你率领蔡侯到昏邑。柞伯率军围住了昏邑,命令蔡侯报告虢仲、遣氏……)

铭文中,虢仲为王朝太师,应该是“公”,他直接命令了身为“伯”的柞伯,柞伯在作战中率领了身为“侯”的蔡侯,并且指派其通报消息,其地位应该远高于蔡侯。

这种飘忽的地位让我们无所适从,但是假如我们不将“伯爵”看成一级爵位的话,问题将迎刃而解。在中国古代,“伯”常作为行辈出现,即家中排行为“伯、仲、叔、季”,“伯”为长子。按照周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家中的长子“伯”就自然会成为宗族的宗子,因此,“某伯”实际上就是某族族长的代称。宗族之间地位不同,有的宗族兴旺发达,在朝廷内影响甚大,因此“某伯”的政治地位就高,有的宗族势小力弱,因此“某伯”的地位自然低贱。

在卯簋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

隹王十一月既生霸丁亥,荣季入右卯,立中庭,荣伯乎令卯……(大意:十一月丁亥,荣季引导卯进入中庭,荣伯命令卯……)

在这篇铭文中,荣氏宗族的族长就是荣伯,而荣季则多半是他的弟弟,荣季虽是荣伯的亲族,却因为没有继承权而降为荣伯的臣属,综合来看,这篇铭文正说明荣伯的“伯”为行辈,而非爵位。

与“伯”相类似的则是“子”爵,在金文中称“子”的贵族为数不少,但是细细考察,可以发现“子爵”多居住于三门峡以东的王朝东方地区,即原殷商王朝的统治核心地区。而在殷商,“子”则是王朝身份最为显赫的贵族,如商王的亲属们被称为“多子”,子画、子渔、子央等贵族都常伴商王左右,按照甲骨文中的记录,“子某”应当是 “某族”的族长,与“伯”相类。

在《清华简·系年》中曾经说“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录子圣”,此记录与太保鼎铭文对读,可知录子圣应当就是传统文献中纣王之子武庚的称呼,武庚曾被周武王复立为殷商之主,可见“录子”远非低下的爵位。

在清代道光年间,山东省新泰曾发掘出一批青铜器,均属于名为“每刃”的杞国君主,其中两件青铜器对解决“伯爵”“子爵”问题颇有帮助,一件青铜簋铭文为:

杞伯每刃作邾曹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另一件青铜鼎铭文为:

杞子每刃作鼎,其万年宝。

这两件青铜器的作器者无疑正是杞国君主每刃,而每刃自称为“伯”的同时还自称为“子”,表明这两个“爵位”本就是一回事。可以推测,杞国位于山东半岛,正处于广义的殷商文化的笼罩之下,在殷商过后,身为夏王朝遗族的杞国又得到了周王朝的礼遇,因此,这个国家的君主采用了商周两族的礼制,因此将“伯”和“子”混用,也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可见,“伯”和“子”都不是爵位,而是对宗族族长的敬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周贵族“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真的存在过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西周的政治制度,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这样的面貌:以等级制度为体、礼乐制度为用的森严政治体系。在作为制度基础的“等级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将贵族爵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在五等爵划分的基础上,器用、服装、乐舞等均以爵位高低为依据,形成了严格而鲜明的“礼乐制

  • 谁是西周诸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天子?“神人”光环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太康(280—289)年间,汲郡(今河南卫辉,战国时是魏国的封地)一带发生了一件怪事。先是盗墓贼不准(fōu zhǔn,汲郡人)挖到一座500多年前的古墓(战国魏王墓),挑走了不少贵重物品。没隔几天,官府收到消息,再来“探宝”,只不过他们要找的宝物和父老乡亲眼中的不太一样,成捆竹简从古墓里被搬

  •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18个异姓诸侯国中,就有齐国与陈国,齐国的始封君就是姜子牙,也就是吕尚,他是炎帝的后人,在商朝末年,姜子牙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两代天子,被周武王称为师尚父,姜子牙的封地在当时整个天下的最东边,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建都于营丘,后改名为临淄,姜子牙就是姜姓吕氏的始祖,姜氏齐国存在了658年。陈国的始封

  • 金杖、青铜神树、丝绸……段渝“解码”青铜时代的神权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神秘的三星堆,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当古蜀文明从曙光乍现的宝墩文化时期迈进青铜时代的三星堆文化时期,这一长江上游的区域文明空前繁盛起来。这里出土的造型独特的青铜器,展示着3000多年前古蜀人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也给专家解码三星堆谜团带来了新线索。讲座现场,图据广汉市融媒体中心10

  •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王献华:以亚欧大陆青铜时代宏观视野看三星堆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从大兴安岭到河西走廊,穿过大凉山到云贵高原,这一自东北向西南形成的文化地带,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直至铜器时代,活动于这一区域之内的为数众多的民族留下了若干共同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有着大量相似的特征,难以用“巧合”来形容。三星堆正处于这个文化带的核心位置。王献华做主

  • “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除了记载和占卜,商代史官还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记载占卜过程外,商代史官还负有记载殷商先公先王世系的职责。商代统治者具有浓厚的崇祖观念,他们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崇拜,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进行这方面活动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明确祖先的世系。史官们把自契以来殷商先公先王世系系统而完整地记载下来。西周以来许多文献材料,都涉及商的先公先王,尤其是司

  • 灵石旌介商墓与山西商代晚期考古学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中原文物》 2009年01期田建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1)摘 要∶晋东南地区的长治小神遣址可以作为安阳殷墟商代晚期文化在山西的代表,与河南相邻的垣曲古城东关也处在商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晋中地区的灵石旌介商墓三座大墓的墓主人存在殷墟不见的三棺或两棺一椁、男女合葬的现象,决定了其

  • 精彩传说中的漏洞:青铜时代的周公如何掌握铁器时代“黑科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诸多冠以“指南”之名的器物中,“指南车”显得相当引人瞩目。顾名思义,“指南车”车上立有一个木人伸出一只手,不管车子开到哪个方向去,那只手指都如同“指南针”一样永远指向南方。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按照晋代成书的《古今注》记载,“人文始祖”黄帝率领部众与蚩尤

  • 庆祝党的二十大 看中原大地新变化商丘篇丨十年巨变,殷商之地谋新篇、展新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发展经济就是最好的民生。2012年到2022年这短短的十年,商丘的生产总值在1503.9亿元的基础上,连续实现了2000亿元、3000亿元的跨越,实现了十年翻一番的梦想。优先发展经济,贫困居民才能脱贫致富,老百姓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拥有获得感。2020年,商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这块硬骨头,6个

  • “妲己为狐精”:最早把妲己和狐狸精联系起来的是白居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封神演义》是一部历史神魔小说,它的内容主要分为历史部分与神话部分两大块。除了众所周知的姜子牙、周文王、周武王、商纣王外,其中有不少人物在历史上也真实存在,或者有历史原型,他们不同程度推动了剧情演进,也值得分别说说。要说商朝奸佞,《封神演义》里为首的当然就是妲己。当然,实际上不是真妲己,而是千年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