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精彩传说中的漏洞:青铜时代的周公如何掌握铁器时代“黑科技”?

精彩传说中的漏洞:青铜时代的周公如何掌握铁器时代“黑科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164 更新时间:2024/2/19 19:51:28

在诸多冠以“指南”之名的器物中,“指南车”显得相当引人瞩目。顾名思义,“指南车”车上立有一个木人伸出一只手,不管车子开到哪个方向去,那只手指都如同“指南针”一样永远指向南方。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按照晋代成书的《古今注》记载,“人文始祖”黄帝率领部众与蚩尤部落在涿鹿交战。蚩尤不仅野蛮而强悍,还会法术。他在两军交战时造出一场大雾,黄帝的士卒因迷失方向而发生混乱。紧要关头,黄帝推出了秘密武器——指南车。凭借指南车在大雾弥漫的涿鹿战场上辨明方向后,黄帝率军一举战胜了蚩尤。同一本书里还继续提到,西周初期,南方“越裳氏”使臣回国迷路,周公曾经派五部“司南车”护送他们归国。

这两个故事相当精彩,但其中的破绽亦很明显。中土出土文物的马车最早也不过距今3500年左右的殷商时代,比一般车子复杂得多的“指南车”怎么可能出现于更早1000多年的黄帝时代?西周时代虽然肯定已经有了马车,周公制造指南车的说法同样也不可信。其原因在于《古今注》里的记载过于栩栩如生,连车轴是铁制的细节也没有放过。问题恰恰在于,中国至春秋时代才进入铁器时代,生活在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周公又是如何掌握“制铁”这种黑科技的?

实际上,无论是在《周礼》还是其他先秦文献里,都检索不出任何有关指南车的蛛丝马迹。《竹书纪年》《韩诗外传》《说苑》等书的确记载了“越裳氏”在周成王时期前来朝贡之事,但都没有周公赐给“司南车”的文字。以此看来,晚出几百年的《古今注》所增溢的那段神话,委实令人难以信服。

不过,中国的古人的确曾经发明过“指南车”。按照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说法,魏明帝(曹睿)时期,博士马钧成功制作了指南车。后来的《晋书》详细记载了这种指南车的功能:“刻木为仙人,衣羽衣,立车上;车虽回转,而手掌指南。”

“指南车”为什么能“指南”呢?由于《古今注》采用了“司南车”的说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西方学者都以为指南车就是载有磁石用来指示方向的车子。可是,从“司南”的复原试验不难想见,连区区磁勺指南的功能都难以实现,遑论用磁石制成司南仙人,抑或用磁石带动木制司南仙人呢?中外学者们绞尽脑汁设计、制造了种种类型的机械装置,都达不到这种技术要求。直到1947年,一位名叫兰彻斯特(George Lanchester)的西方学者终于利用差速齿轮装置设计成功可以指南的指南车:“看来,我们欧洲人在近六十年前发明的差速装置的原理,中国人早在四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和使用它了。”

英国工程师乔治·兰彻斯特(George Lanchester)复制出的指南车模型

这就是说,指南车的工作原理并非利用地球磁场的磁效应,而很可能利用了现代车辆上常用到的齿轮差动装置。中国历史上的指南车自从发明以后,反复失传。三国时代距离南北朝历时不久,但马钧的制法工艺已然无人知晓。虽有大科学家祖冲之灵光乍现,将一辆只有外壳的指南车,增补了内部机构,予以修复。但制作方法依然未有流传。到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典作官金公立又造出了指南车,可惜其制法又绝。到了辽金以后指南车更是于史籍湮没无闻。这也从侧面暗示指南车在制作原理和制作工艺上都相当复杂。

在中国古代的“正史”里,只有《宋史》留下了“指南车”内部构造的详细记载。公元1027年,“尤善机械制造”的青州人燕肃再造指南车。这是一辆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车中除2个沿地面滚动的车轮外,尚有大小不同的7个齿轮。《宋史·舆服志》分别记载了这些齿轮的直径或圆周以及其中一些齿轮的齿距与齿数。从中可以推测,由齿轮系构成的传动机构与车顶站立能转动的木人相连接,木人举右手指向南方。当车辆偏离正南方向并向左(即向东)转弯时,车辕前向左移动,而后端就向右(即向西)移动,即将右侧传动齿轮放落,使车轮的转动能带动木人下大轮向右转动,恰好抵消车辆转弯的影响,使木人手臂所指方向不变,仍指向南方。而在车辆向正南方向行驶时,车辆和木人下大齿轮是分离的,因此木人不受车轮转动的影响,仍旧手指南方——一如《南齐书·祖冲之传》所言,“(指南车)百曲千回,未尝移变……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指南车示意图

尽管这的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完美体现,但这样的指南车虽然与指南针一样都用来指示方向,但结构和工作原理都截然不同。两者名虽相似,实则全然无关。有关“指南车”的记载,自然就更不能与“指南针”混为一谈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庆祝党的二十大 看中原大地新变化商丘篇丨十年巨变,殷商之地谋新篇、展新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发展经济就是最好的民生。2012年到2022年这短短的十年,商丘的生产总值在1503.9亿元的基础上,连续实现了2000亿元、3000亿元的跨越,实现了十年翻一番的梦想。优先发展经济,贫困居民才能脱贫致富,老百姓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拥有获得感。2020年,商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这块硬骨头,6个

  • “妲己为狐精”:最早把妲己和狐狸精联系起来的是白居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封神演义》是一部历史神魔小说,它的内容主要分为历史部分与神话部分两大块。除了众所周知的姜子牙、周文王、周武王、商纣王外,其中有不少人物在历史上也真实存在,或者有历史原型,他们不同程度推动了剧情演进,也值得分别说说。要说商朝奸佞,《封神演义》里为首的当然就是妲己。当然,实际上不是真妲己,而是千年狐

  • 笼络殷商贵族,放出箕子:周武王如何笼络殷商的贵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武王灭商,实际上是一次类似“斩首行动”的军事突袭。商纣王固然兵败身死,殷商的残余势力仍旧相当可观。“天命”真的转移到周人手中了吗?看起来,即便是周武王自己,对此也没有十足的信心,反而表现得忧心忡忡:“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牧野一战成功,只在一夕之间,“小邦周”就一跃而为“天下共主”,但如何处理殷

  • 国之重器《史墙盘》!200~750倍全放大,打造西周金文研究新范式,4开超大幅面,震撼首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史墙盘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树立金文雍容典范填补西周历史空白绝不能错过的国之重器史墙盘,首批禁止出国文物64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超长铭文青铜重器,自1976年于陕西周原出土后,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备受考古界、古文字界、书法界关注。但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可以如此清晰、多角度地欣赏史墙盘铭文的

  • 历史欠周幽王一个公道,西周亡国是祸起萧墙,而不是烽火戏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几千年以来,故事的主角做幽王,被形容成一个白痴的色老头,因为他为了泡妞而亡国。不过这个故事本身有很多bug,随着考古新证据的出土,今天还给周幽王一个公道。先简单的复习一下,这个儿时就读过的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为了取悦褒姒,幽王听信奸臣虢石父的建议,点燃了烽火。诸侯们见到烽火赶紧领兵救

  • 张栻赞:公于是时,不下禹功-----岳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张宣公书简帖赞 朝代:宋代|作者:岳珂紫岩之传,原委一忠。溯而伊濂,根本一中。事君致身,其用则同。自我淑人,派于五峰。力久积真,至公而充。淳熙之间,天下为公。守道彬彬,洙泗之风。公于是时,不下禹功。据德游艺,言立志通。故其遗书,笔意俱工。我得而藏,敢忘所宗。渊渊其心,皓皓其容。学冠穹壤,名侪岱嵩。万

  • 商朝人那么喜欢占卜,为什么到了周朝,占卜就不流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再加上商汤灭夏时,极力鼓吹自己是受上天指派来审判夏朝的,自己就是天之子,代天行事。所以,在商朝,天是最大的,大家做事情都要经过上天的指示,而这也就让占卜这个行业变得发达起来。说白了,这就是商朝统治者的愚民政策而已。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那么,商朝统治下的周族人,有没有占卜的习惯呢?有,而且对占卜的钻研,

  • 殷墟我向往已久|来看3300年前的殷商文明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殷墟诞生的“考古之最”数不胜数,如世界最大的青铜器、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中国记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以及能实证中国是世界最早使用马车的文明古国之一的车马遗迹等。从1928年正式开始发掘至今,殷墟已经历了近百年的考古历程,里面出土的大量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建筑遗址,系统展现了

  • 任见:商朝“前八后五”的迁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尚书·序》这样说。东汉的张衡,做有《两京赋》,其中的《西京赋》有句:“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这些文献都载称,殷商部落是特别喜爱迁徙的,这是殷商不同于前后其他族群的一大特色。说商人屡迁的“前八后五”,前后界限是什么?是建立统治政权的商汤

  • 封神中,纣王荒淫无道,为何闻仲却依旧对他十分忠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之后,作为三妖之首的九尾狐狸精便假借妲己身体混入宫中,并顺利取得纣王专宠,就这样在妲己的魅惑之下,纣王不仅诛杀了很多商纣重臣,如:梅伯、赵启等等,甚至说就连正宫国母姜皇后也难逃厄运,最终也惨死于囹圄之中。当然,也正因为纣王如此的荒淫无道,才让很多原本对商纣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都弃商投周,像黄飞虎、苏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