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太子朱标的威信凌驾于任何皇子之上,他被视为继承人培养多年,无论教育和人脉都是按照太子的标准严格执行的。
可以这么说除了朱标之外,没有第二号合适的人选,朱标死后,最年长的三个皇太子都有战功和领将的经历,分别是燕王朱棣、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他们和开国重臣的关系相当,如果立其中一个,则无法让其余两人服众。
一个是儿子,另一个是孙子,朱元璋对二人各有所爱,难以取舍。燕王朱棣性格能力是最像朱元璋的,他一样具有雄才大略,而且战功卓越,做事果断刚毅。而孙子朱允炆却与之相反,仁慈柔弱、文质彬彬、非常孝顺。应该说,朱元璋的选择是非常艰难和痛苦的。
首先我们来看朱元璋和朱标的感情。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冷血君王,但是对朱标这个大儿子却充满了温情。
他之所以要把功臣斩尽杀绝,就是为比较温和仁厚的朱标拔掉棘杖上的刺。而朱标之所以英年早逝,也是朱元璋施加的压力过大,对此朱元璋是心怀愧疚的,所以朱标向老父亲托孤,朱元璋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家业,也就是皇位传给儿子的儿子。
最重要一点笔者认为,朱元璋作为开国功臣,在世期间打垮蒙古,平定天下,更是诛尽功高盖主之人,朱元璋知道守江山还是需要任君,不是武将所可以做的,我们可以从朱标的性格和朱元璋对其教育的培养,看得出朱元璋对接班人的考核培养。
朱标死后他的儿子朱允炆正是这样的人,他知书达理,饱读诗书,对父亲还极为孝顺。
可以这么说,朱元璋选定朱允炆为接班人后,几乎就没有动摇过。
为了防止朱允炆过分柔弱,难以控制朝臣,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良将,为孙子创造一个平稳的登基环境。然而,朱元璋费尽心机,最终还是免不了萧墙之祸,实力雄厚的燕王朱棣最终还是把朱允炆从皇位上赶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