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失败,在易水送行时就已注定,原因只有一条

荆轲刺秦王失败,在易水送行时就已注定,原因只有一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9 更新时间:2023/12/13 18:04:35

这是《史记》描述的荆轲易水作别刺秦王的一幕。送别的人和别去的人,都知道此行有去无回,白衣白帽分明是在表达永别之意,用通俗的语言说:这不是送别,这是发丧。

抱着必死决心刺秦,以失败告终。对于失败原因人们有各种分析,比如说荆轲手软了,竟想活捉秦王,如果奔着一刀毙命去,就不会失败。还有人说,因为荆轲剑术不精,武艺不强,没有金钢钻却揽下这瓷器活。甚至还有人说,荆轲错误估计了秦王衣服的质量,以为抓住衣袖就跑不了人,却被秦王把衣袖挣断逃脱……

[var1]

其实,荆轲刺秦王失败,在易水送行时就已注定,原因只有一条:他的助手没赶到。当然,这个助手不是指走到秦王宫殿的台阶下,就双腿颤抖尿裤子的秦舞阳。而是荆轲自己挑选的助手!如果易水送行时此人来到,荆轲能和强援队友联手共同刺秦,恐怕历史要重写了。

1、秦舞阳不是荆轲的助手

刺秦的凶险燕太子丹明白,为此他向荆轲推荐了秦舞阳。从表面看,秦舞阳是个好助手,因为他13岁就敢当街杀人。13岁还是孩子,搁现在也就上初一,而燕国的这个“少年犯”被视为勇士,走到街上没人敢跟他对眼,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大哥,你瞅啥?”“我瞅你咋了?”噗一刀,大哥卒。

但事实证明秦舞阳这种“街头杀手”永远不入流。来到咸阳,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脑袋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宫。走到大殿台阶下,秦舞阳面色苍白,汗流不止,双腿颤抖。为什么这样?因为秦舞阳看似是个勇士,实则坐井观天太久,见到具有强大气场的秦王和虎狼之师的秦武士,自然就吓尿了。

[var1]

好在荆轲马上解释:乡下人没见过天子和大场面……秦王政下令:你替他把地图拿上来。从两人的分工看,秦舞阳捧地图匣子,而匕首藏在地图卷轴里。或许荆轲最初的设想是,届时他上前抓住衣袖控制秦王政,秦舞阳用匕首抵住秦王政胸膛或脖子,二人协作,可保万无一失。但显然秦舞阳没有担起荆轲助手的责任。

2、荆轲真正的助手没来

其实,刺秦的凶险荆轲更明白,他只是默认了燕太子丹推荐的秦舞阳。而他真正的助手另有其人!《史记》对此记载十分明确: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这个记载非常清楚:荆轲在等待一个人到来,计划一同上路;那人住的地方离燕国很远,迟迟没有赶到,荆轲也为那人备好了行囊。

为什么要等这个人来?是因为荆轲计划和此人联手刺秦王。因为此人迟迟没来,荆轲一直没有动身,燕太子丹以为荆轲害怕了,就用激将法说,要不让秦舞阳先走吧……荆轲发了一通脾气后解释:我之所以没有出发的原因,是“待吾客与俱”,在等待我的一位朋友共同出发。显然,共同出发之人才是他真正的助手。

[var1]

曾跟当时的第一剑客盖聂切磋的荆轲,对于秦舞阳是不是合格的助手,想必内心是有一杆秤的。因此,他等待的这个人能力必然在秦舞阳之上,否则他不会冒着被燕太子丹质疑的风险一直不动身。可以假设的是,如果荆轲的脸皮再厚一点儿,不顾燕太子丹的质疑仍然坚持等待,也许他的身边将会出现两个助手。

3、荆轲要等的助手是谁

那么,荆轲究竟是在等待谁的到来?史料没有揭秘,后人只能推测可能是以下三个人中的一个:

助手之一:盖聂?从剑术搭配上,盖聂无疑是最佳人选。荆轲在没被燕太子丹相中刺秦王前,他唯一敬畏的人就是盖聂。他们曾在榆次切磋剑术,没有动手,是坐而论剑,凭空比试,结果荆轲被盖聂的一双怒目逼退,上演了一出用眼神杀人。如果强援助手是他,荆轲刺秦王的结局会是怎样?

助手之二:鲁句践?历史上对于鲁句践的记述不多,荆轲曾在邯郸游历。燕赵多猛士,荆轲在跟鲁句践玩博戏时发生争执。鲁句践发怒,大骂荆轲,吓得荆轲一声没敢言语就走了。敢于跟荆轲叫板,可以想象此人勇猛。如果强援助手是他,荆轲刺秦王的结局又会怎样?

助手之三:樊於期的后人?荆轲的门客?赵国的某将军?樊於期父母宗族都被秦王政所杀,他为刺秦献上了自己的脑袋,难保他的后人中不会出现一个要求同行的复仇者;荆轲在被燕太子丹厚待的日子里,收了大量门客,难保其中没有一个志向相投的同道人。赵国之前已被灭国,但赵王迁的兄弟代王赵嘉在代城称王,相当于复国,而且靠近燕国,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想采取极端手段寻求斩首行动的人……

[var1]

当然,历史无法推测。人们只能在推测中自娱一把。

不过,围绕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还是给后人有太多的示:燕太子丹和他的宾客知道,此行荆轲必死;荆轲和他的助手秦舞阳知道,此行二人必死。无论成功与否,死亡是必然结果。

易水送行这一幕,之所以被后世所津津乐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明知必死,仍然前行!以身赴死,舍生取义,这就是被后世所铭记的一个人生信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邯郸之战没有真正的胜利者?看赵国和秦国的损失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平之战后,白起计划乘胜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一举灭掉赵国。但丞相范睢妒忌白起的功劳,担心他进一步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上书秦王说士兵们刚打完仗,需要休整,让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座城池请和,秦王同意了他的提议。白起闻知此事,范雎竟然阻止自己的计划,故与范雎结下了仇怨。赵国知道秦国的野心是

  • 为何秦始皇能统一六国?只因这3样东西,本不应出现在两千多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是秦始皇一生做过最为令后人瞩目的一件事,却是他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秦朝。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21岁的时候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才开始亲理朝政。统一全国的时候

  • 两个赵国的决战:文武双全的匈奴贵族刘曜,为啥败给羯人奴隶石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规格高,双方都是国君亲自带兵上阵厮杀,两国的军人素质与战斗力在当时属于顶级;规模大,两国几乎倾巢而出,前赵兵力十万、后赵约九万;影响深远,当时北方最强两大政权的决战,将决定今后中原的归属。同时,这也是一场“高帅富与屌丝”的战斗:刘曜出身匈奴贵族,曾是前赵皇室第一悍将,更是西晋的直接终结者;石勒出身底

  • 为什么韩国对中国此省情有独钟?地名、国旗与首都要模仿此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韩国非常青睐我国的一个省,他们对这个省情有独钟,无论是首都、地名还是国旗都在模仿这个省,这个省是哪里?韩国为何对这个省颇有感情?[var1]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韩国的一些地名,韩国有个襄阳郡,外加江陵和丹阳,他们的襄阳郡和湖北的襄阳无论名字还是地理布置都极为相似!再来看韩国的第一大江汉江,汉江在

  • 战国之韩国三大政治乌龙:坑惨了自己和队友,养肥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本来,山东六国联手,秦国再强也不可能撬动六国,可是,山东六国之中却有一根“搅屎棍”——韩国,这个国家君臣的谋划简直是匪夷所思,其中的“三大政治乌龙”,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也没有谁每次都能够做到这样的效果:既养肥对手,把对手送上神坛的同时,挖个坑,把自己和队友给埋了……[var1]第一件政治乌龙:

  • 晋国当年何以雄霸天下?请站在大盟主身后的冀家军团亮个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其实文公能够迅速崛起,是他的老爹晋献公就很会经营也很能打,已经给他扩出了不小的版图。他老爹虽然是个“耙耳朵”,百般宠爱“红颜祸水”骊姬,倒也没耽误正事。就是在他的手里,假虞伐虢,玩出了一石两鸟的花招。终其一朝,还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诸侯纷争

  • 为什么楚国国君感觉一直叫王,其他六国国君一直叫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楚国在史书上开始频繁出现,则是在西周之后。尤其是从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开始,楚国成了一个地区性大国,在历史上的地位越发重要。此后的楚国国君,都是称王,这就使得后人在读史书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楚国一直都称王’的错觉。楚国之所以会在西周时期,便已经称王,这其实和楚国的历史渊源有关。楚国出现的时

  • 为什么说爱国贼比卖国贼更加可恨?荆轲刺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先说说刺秦事件牵扯着的主要人物:太子丹、秦王政、荆轲、樊於期、秦舞阳、田光。[var1]牵扯的国家:秦国、燕国、赵国背后牵扯的事件:长平之战、太子丹受辱、赵国灭亡、田光献计、樊於期逃亡自杀、荆轲刺秦。刺秦的目的:那就是杀秦王泄私愤,国家大计什么的都是狗屁。刺秦的结果:荆轲秦舞阳被杀、太子丹被杀、燕国

  • 为什么要重男轻女?春秋诸侯告诉你,生男生女真的有天壤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母凭子贵。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集中体现。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生男生女不是都一样吗,为什么一定要生男孩子呢?其实这个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确实没什么区别,因为我们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没有大家大业需要下一代来继承,如果真有家业没有儿子也没关系,完全可以交给女儿继承。但是古代就不行,王位自古

  • 为什么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名士辈出,将星闪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同时这段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一段大变革时期,这个时期虽然社会动荡、战争不断但也人才辈出。经过春秋时期持续将近三百年各诸侯国之间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之后,东周境内的诸侯国数量相比西周时期大大减少。虽然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但是战国时期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