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山东六国联手,秦国再强也不可能撬动六国,可是,山东六国之中却有一根“搅屎棍”——韩国,这个国家君臣的谋划简直是匪夷所思,其中的“三大政治乌龙”,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也没有谁每次都能够做到这样的效果:既养肥对手,把对手送上神坛的同时,挖个坑,把自己和队友给埋了……
[var1]
第一件政治乌龙:移祸大邦
公元前二百六十二年,秦国的“虎狼之军”攻克韩国野王,将韩国本土与上党郡的联系切断,韩王为了罢兵止戈,下令上党郡守冯亭献出上党郡。上党郡守冯亭以“移祸大邦,托我存亡之危”为由,拒绝将上党郡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拱手交给秦国,反而将上党郡转送给了赵国,而赵孝成王和平原君两叔侄也是被这个“大馅饼”砸昏了头,竟然欣欣然的接受了。
结果,秦昭襄王勃然大怒,调集重兵进攻赵国,韩国“驱虎吞狼”的计谋暂时奏效,事关战国格局的长平之战爆发。
可笑的是,在赵国渐渐不支的时候,韩国君臣还在作壁上观,结果身不由己的卷入其中——上党、野王等黄河北岸的要塞险地悉数丢失,黄河南岸的水路要道也被秦国占据。而被韩国坑了的队友赵国呢?
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从此元气大伤,不复强盛,纵观山东六国,从此再也没有一国能够制衡秦国,合纵联盟又如同一盘散沙,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var1]
第二件政治乌龙:肥周退秦
公元前二百四十九年,见秦国日益强盛,不断东出,压得韩国喘不过气来,韩国君臣又心生一计——周王室是咱们天下的共主,秦国步步紧逼,我们要不然鼓动周王发天下之兵对抗一下秦国试试?
试试就试试,说干咱就干,在这一年里,韩国割让两座城池“奉养”周赫王,鼓动着周赫王号令天下诸侯,讨伐“虎狼之国”强秦。秦国一听不得了了,马上派兵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入了周王畿洛阳,又听说周赫王对抗秦国是韩国鼓动的,反手又收拾了韩国一顿。
结果,“肥周退秦”非但没有打击得了秦国,反而使得八百年的周王室宣告灭亡,韩国自己的十二万主力大军还被秦国全歼,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var1]
第三件政治乌龙:治水疲秦
公元前二百四十六年,刚被秦国胖揍了一顿的韩国君臣又不甘寂寞了,想着能不能倒腾点什么东西出来,恶心恶心秦国。在一番议论之后,韩国君臣一致决定——派出治水大家郑国入秦,劝阻秦王兴修水利,企图耗尽秦国国力,使其不能从容调集大军东出侵韩。
郑国确实也不负韩国君臣所托,主持修建郑国渠,耗费了秦国大量的国力,秦国国力一时之间有了些许的衰落,可是这只是暂时的衰落啊!郑国渠却为秦国造就了一个富庶的八百里秦川,这是千秋万世的强盛啊!
[var1]
秦国的短板就是农业,郑国修建的郑国渠恰恰弥补了秦国的短板,加上此前赵国衰败、周王室被灭,在韩国的“政治乌龙”之下,秦国日益强盛,六国愈发颓败,为了表示“感谢”,秦王嬴政灭六国的第一战就是亡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