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手游官博的角色宣发文案中,是这么描述姜太公的:
“出身微寒”的姜太公如何能被周文王挖掘出来的?这一切要从商末开始追溯。
商是一个迷信的王朝,国家由三方势力三足鼎立:王、贵族、祭司。在科举制尚未出现的那时,朝廷官职由贵族垄断,国家政策被祭司的意见左右,“选贤与能”纯属空谈。常理而言,在这种社会舆论下,根本没有姜太公施展手脚的机会。
这一格局由强硬的商纣王打破。商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文能弄墨武能拽牛,在位期间甚至提拔出身卑微的人,以此架空贵族、挤兑祭司、拳打邻国、独揽大权。可惜,这么一位能力超强的君主耽于犬马声色,中央集权只为更好玩乐——其中,周文王姬昌就是被“拳打脚踢”的对象之一。
周文王无疑是个明君,在他的领导下,周朝逐渐强大起来。这引起了商纣王的不安,竟派人掳掠周文王并将其禁闭。百姓举周国之财宝才将他赎回。从此,造反的种子在周文王心中萌芽。
造反不只需要兵力,更需要人才。
商纣王的举动给了他启发:英雄不论出身,要用实力说话。
机缘巧合之下,上天把姜太公送到了周文王眼前。
否泰如天地,太公自处之。比直钩钓鱼更令人费解的,是太公的气运。钓鱼频遇雨淋,采买总遇售罄……似乎总是霉运缠身的太公,却能在抽奖中头彩。许是看出了旁人的疑惑,太公朗声曰,否泰加身,波澜不惊,方为人生之道。(CV:程玉珠) ——摘自官博
毫无疑问,从前半生的颠沛流离来看,姜太公“霉运缠身”,具体不详细展开。但他又是幸运的,在忘川多少名士不受重用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的历史长河中,姜太公等到了属于他的明君。可谓“大器晚成只待东风”。
但是他的成功更归结于他自身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坚守、是执着、是淡泊、是心怀天下的那颗滚烫的心。
02.
再次引用官博的介绍:
【新名士预告·立绘人设曝光】 全新天品名士·姜太公将于8月11日上线! 姜子牙,名尚,东海上人。其胸怀天文地理、军事谋略,却郁郁不得志,年逾古稀才得以在渭水之滨遇周文王。从此他成为了首席智囊,辅佐姬发灭商纣、建周朝,为齐国开国之君,周人尊称为“太公望”。 半生潦倒半生荣华,将此间滋味都尝遍后,姜太公返璞归真,成为了忘川酷爱垂钓的平民老叟,不饵不钩,鱼自在胸中。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寥寥几字便可说完。
人的一生何其漫长,垂钓精神永焕光芒。
从近处说起,他的精神在家谱里仍有迹可循:据《中国后妃全传》记载,周武王姬发的王后邑姜,正是姜太公的女儿。
邑姜......温柔贤淑,内治后宫,是灭商兴周的功臣之一。 邑姜从小就受父亲的耳濡目染,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政治才华......姬发认为周朝的天下是在十位治世大臣的辅佐下才夺取安定下来的,这十个人中,就有邑姜。 武王于灭纣的第三年去世,邑姜强忍悲痛,辅佐十三岁的成王......不幸的是,成王又因病早逝,邑姜大病一场,病愈后以老太后的身份教导年纪尚幼的康王姬钊。 从周成王到周康王两代,前后约47年,是周朝强盛统一的时期,史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可见,邑姜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使周朝天下很快地走向了繁荣昌盛的时代。 ——《中国后妃全传》
女承父志,精忠为国。
从远处谈起,他的精神流传千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尊敬他、钦佩他、纪念他,在各个历史向手游里都可以窥见他那垂钓的身影。
【新名士前瞻·技能曝光】 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姜太公战斗技能曝光! 姜太公谋计良多,据传著有兵书《六韬》。他不仅力劝武王出兵伐纣,还于牧野之战中率精兵震慑商师,为此战大获全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位满腹韬略的政治、军事家,姜太公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 来到忘川后的姜太公将作为辅助名士出战,普攻与被动均会对敌方附加减益效果。 ——还是摘自官博
《忘川》里的姜太公定位为辅助,私以为非常合适。(虽然我没有抽到)配合上作为强攻的各种千古名帝,譬如嬴政刘彻李世民之流,好不好用另说,但“贤臣辅佐明君打江山”的既视感肯定是很强的。
更何况,姜太公在游戏里的立绘是一个手持鱼竿、云淡风轻、胜似闲庭信步的健硕老爷爷。他比任何一个游戏角色都更让我有淌涉过历史长河的身临其境感,是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最想看到的写实映像。
经年隐忍,厚积薄发;运筹帷幄,谋定天下。
03.
【码字工画外音】
(当然,放到现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姜太公愿者上钩的钓鱼理论。在“追求效率”与“利益至上”的社会风气之下,有谁会拿着一个无饵的鱼钩去赌那千万分之一的成功率或可能性?)
(这也是姜太公垂钓精神难能可贵所在之处。)
(不过,忘川跟“鱼非鱼”联动还拿姜太公做形象大使倒是很有意思。)
(我的理解是:姜太公钓的是鱼,但也不是鱼。至于他钓的到底是什么,史书汗青上未记载,稗官墨客们猜不透,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答案因人而异自在人心。)
图源官博,不是广告
04.
最后引用姜太公印象歌曲《归钓吟》的简介作为结尾:
“您日日于此垂钓,是在等谁?” “等一明君” “您等到了吗?” “等到了。” “那为何仍在此流连?” “这海晏河清之世甚美,老夫还想再看看。”
这盛世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