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称帝15年,为何不敢传宗接代?说出原因令人心酸!

武则天称帝15年,为何不敢传宗接代?说出原因令人心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537 更新时间:2024/2/12 4:22:49

那么,一代女皇武则天,废唐立周,建立武周王朝,成为历史上唯一敢坐上龙椅的正统女皇帝,为什么她没有传宗接代?且听小编为各位亲爱看官朋友一一讲来。

武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入后宫,成为唐太宗低阶妃子(嫔妃等级:五品才人),李世民赐名“武媚”,后称“武媚娘”。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则天在后宫身份低微,并未得到李世民专宠,一直只是个小小才人。唐太宗驾崩,由于武则天作为先帝嫔妃,并无子嗣,遂被发配感业寺削发为尼。

其实,早在唐太宗驾崩前,有心计的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就已好上了。甚至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利用陪侍太宗身边之机,时常与前来问安的太子李治,眉来眼去,秋波频频,日子久了便打下了感情基础。

唐高宗李治继位,不久后将武则天“捞”出感业寺,接入后宫封为昭仪。后来,后宫争斗升级,武昭仪掐死尚在襁褓中的亲生女儿,设计反诬王皇后,王皇后被扳倒。武则天取而代之,坐上皇后之位,统领后宫,母仪天下,时称“武后”。

由于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富有政治潜质的武后“为夫分忧”得以介入朝政,前期也确实为老公李治分劳不少。后来,朝政大权逐渐向武后转移,上尊号“天后”,开始与高宗“二圣临朝”,并称“二圣”。

武则天与李治夫妻共同理政的28年(公元655年一683年),开创了大唐的“永徽之治”。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遂成大唐帝国实际上的一号人物,掌控朝局。

武则天“政开元,治宏贞观”,堪称是一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在位期间,武周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这些都可以看出武则天明察善断,善于知人善任,心系天下。

李家儿郎不成气,一代女皇上巅峰

武则天扶立儿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废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再后来,武后干脆废了窝囊的李旦,直接自己上阵当了皇帝。

武则天,废掉唐国号,改元建国,成为武周王朝一代叱咤风云的女皇。

众观武则天一生,侍候过两代君王,又在两个儿子当皇帝时,两朝临朝称制,后自立为帝,雄才大略,巾帼不让须眉!

天授元年(690年),67岁的武则天登基称帝,雄视天下,豪情万丈,气吞山河。从此,武则天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

曹操有句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武则天登基时虽然已经67岁了,但她仍旧有君临天下之心,可见她的志气远大。

一朝苍老掌天下,武周传承成两难

无奈由于年龄原因,67岁已过“花甲之年”的武则天,早已过了生儿育女的年龄,不能再传宗接代,尽管她后宫有众多男妃(男宠、面首)都是壮年男子。

所以,武周皇帝武则天晚年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这大好江山,到底是传位武家子侄,还是传位儿子?这是一个令人心酸而又艰难的选择题。

如果传位儿子:政权又会落入李家手中,自己历经万险、九死一生才开创的武周王朝,必将毁于一旦,从此就亡了。

如果传位武家子侄:天下没有哪个侄子及侄子后人,会把姑姑当祖宗供奉的,死后又将沦为“孤魂野鬼”。

对于控制欲极强、豪迈自负的武则天来说,既在乎生前江山大业,更在乎身后千秋之名。这道选择题,难!摆在了武则天面前,好像怎么选都是一个“死结”,无法令她满意。

两权相害取其轻,神龙政变尘埃定

武则天称帝后,也曾一度在培养接班人问题上大费周折和脑筋,并极力培养武家侄子,一心想培养出堪当大任的接班人。

结果,事与愿违,武家子弟难有成大器者,这也成不争事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许是武则天对武家子侄最无奈的感概。

同时,武则天又不得权衡以下几个方面:

1、民谏。大唐江山毕竟是李渊父子一手打下,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等李氏三代君主长久积淀,百姓安居,民心仍心向李唐,还有朝野上下群臣的支持,舆论导向。

2、臣谏。武则天要考虑死后祭祖于太庙的问题。在封建社会,祖庙都是供奉祖先、父母的,从没有供奉嫁出去的女子的。狄仁杰一席话也点透了武则天。

狄仁杰的话,记载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晚年武则天的心理天平也开始发生倾斜。

3、兵谏。临门一脚,神龙政变。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政变“逼宫”(兵谏),助唐中宗李显复位,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后武则天选择退位,还政于李唐。

后来,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享高寿82岁。死后,儿子唐中宗李显以大唐皇后的身份,上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将母亲武则天和父亲李治合葬于乾陵。

最后,小编觉得,武则天是一个有天下情怀的女人,历经坎坷,有格局也有辛酸和无奈。正如《无字碑》歌词所唱:一生漂泊摆渡,临岸却孤独,问天地向谁倾诉。千载历史我回顾,恩怨情仇怎堪数。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

从此,一代女皇武则天,谢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亦真亦幻的传奇家史——聆听南宋人民口中的杨门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杨守志,杨门一派,杨门逆子主角杨小宝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九个大一统王朝,其中唯有宋朝选择重文轻武的立国之策。盛世文能安邦定天下,但遇乱世,则需武将鞍马定乾坤。在风雨飘摇的宋朝,涌现出了一大批抗击侵略、收复国土的忠烈世家。声名显赫的曹家将,“撼山难,撼岳家军更难”的岳家军,以及杨家将、种家将、折家将等等。而这其中最负盛名、流传

  • 古代没有自来水管,唐朝时期,长安城百万人的饮用水从哪里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水利工程,因为水利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新的,而农业毕竟也是地方的立国之本。大禹治水开始,到都江堰,再到如今的三峡大坝,我们人民亲身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人的智慧都是无限的。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知道了水利工程联系到地方的命运还有未来,我国调控水资源已经处在了世界前沿。虽然我国现在的技术还有排水系统都很先进,

  • 伯颜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元朝名将伯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伯颜(Bayan,1236年—1295年3月11日),蒙古八邻部人。元朝大将。曾祖述律哥图、祖阿刺从成吉思汗征战有功,封为八邻部左千户及断事官。长于伊利汗国。元世祖至元初年奉使入朝,受忽必烈赏识,拜中书左丞相,后升任同知枢密院事。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统兵伐宋,宋亡,曾出镇和林,数平诸王叛乱。元

  • 古代女巨人,李世民竟然选入府中,不得不说真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队开掘了李世民的一座陪葬墓,经由确认,墓中人是韦贵妃,这似乎并无值得一说的事情。接下来我要说的必定劲爆,专家经过研讨遗骨,推算了韦贵妃的身高将近2米,能够说是个女巨人了,放到现在,绝对是一个很牛逼的模特,要是体力能行的话,加入篮球队,肯定的是个灌篮选手此外,还有更让人吃惊地事情,

  • 朱棣一句话改变了小镇的命运!600年后成了北方最繁华的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原本是燕王,为了争夺皇位,他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平出兵南下。在他的行军路线上,有一个小镇叫海津镇,是漕运和渡口的新的地方。朱棣在这里坐船过河时,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就把海津镇改名为天津镇。天津这个名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这里是天子经过的地方;二是暗示自己将会成为天子。果然,在1402年,朱棣攻

  • 杜甫故里干不过杜甫草堂,康百万干不过白鹿原,巩义该出王炸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户县杜甫草堂简介,巩义杜甫简介,巩义康百万庄园资料

    康百万庄园 内部如今的巩义是河南最富裕的县之一,名列我们百强县。其实,巩义人会经商,能致富,大有渊源。历史上。巩义诞生了像康应魁这样的富商巨贾,他们不仅一度是巩义乃至中原地区的商业巨头,还给后世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庄园。从这些庄园的历史以及建筑上,我们除了可以一窥巩义商人的精神世界,还能干些什么?当白鹿

  • 他为宋词开创了一片天,“凡有井水饮处,皆歌柳郎词”,,栋栋娜娜说福建历史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闽山绵延,铸就福建人不屈的脊梁;闽水涛涛,赋予福建人宽广的胸怀。这里,英杰辈出,英豪无数,成就福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名。福建新闻广播推出百集融媒系列《栋栋娜娜说福建历史名人》,说人物、听故事、讲精神、树传承,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且看先辈风流。婉约派代表人物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 武则天出门散步,看到姐姐从李治房间出来,姐姐从此不见踪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从一个后宫中的普通才人,成为龙椅上的九五之尊,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需要付出的努力心血,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武则天出身富裕的官宦之家,从小受到家人疼爱跟良好教育,长大后容貌出众,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貌双全,芳名远扬。太宗听闻后,将年仅14岁的武则天纳入后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此后近十年里,武

  • 山海关之战多一起?李自成十八万精锐几乎被团灭,十五员大将阵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公元一六四四年,七岁的顺治帝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中原的皇帝,这一切还得多亏了他的叔叔多尔衮,他才能坐上龙椅。要不是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顺治帝这辈子恐怕都无法踏足北京。当年的山海关之战更是轰动一时,李自成率领十八万大军北上,不料被吴三桂和多尔衮联手歼灭。吴三桂一开始同意归附于李自成的大顺

  • 朱元璋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是权宜之计吗?武略将军什么职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参加谁的部队,调北征南,明朝调北征南将士名册

    调北征南又是怎么回事呢?在明洪武十四年,太祖朱元璋调派正在北方与北元作战的傅友德、沐英等将领挥军南下,与蓝玉率领三十万大军征战云贵西南地区,意图消灭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势力,夺取对西南的统治权。第二年,亦即洪武十五年,占领了云贵。洪武十七年三月,傅友德、蓝玉奉诏班师回朝,沐英及数十万明朝官兵留下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