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海关之战多一起?李自成十八万精锐几乎被团灭,十五员大将阵亡

山海关之战多一起?李自成十八万精锐几乎被团灭,十五员大将阵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250 更新时间:2024/1/19 0:25:04

引言

公元一六四四年,七岁的顺治帝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中原的皇帝,这一切还得多亏了他的叔叔多尔衮,他才能坐上龙椅。

要不是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顺治帝这辈子恐怕都无法踏足北京。当年的山海关之战更是轰动一时,李自成率领十八万大军北上,不料被吴三桂和多尔衮联手歼灭。

吴三桂一开始同意归附于李自成的大顺军。但他后来突然改变主意,变得倒向于多尔衮,在山海关与李自成展开生伤决战。

(李自成)

吴三桂为何会选择加入清军,李自成又为什么会大败,当时发生了什么,多尔衮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一、山海关之战的爆发,源于李自成手下犯下大错,吴三桂冲冠一发

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就联系了吴三桂。如果山海关不能回到自己手中,那么吴三桂对自己的威胁很大。

还有一个新的原因是,满洲的八旗军在当时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用吴三桂可以抵御山海关中的八旗军,那么李自成就可以消除两个隐患,他在北京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当皇帝了。

明朝灭亡后,吴三桂认为最好的去处是臣服于李自成。因为他之前和后金交战多年,双方有血海深仇,如果向后金投降,那么他就要承担汉奸的说名。

(满军入关)

吴三桂的身后是李自成的大军,这支农民军刚刚灭了明朝,意气风发,虎视眈眈地盯着山海关。面对一前一后的两个对手,吴三桂忧心忡忡。李自成答应吴三桂,只要投降于他,他就让吴三桂当大官,一半的江山也可以归吴三桂所有。

其实吴三桂对此也动了心。不仅是因为李自成画的大饼比较大,更新的的是,吴三桂现在已经没有了攻打任何一方的力量。

(吴三桂)

三者的实力比较悬殊,首先是李自成的大顺军,主力人有十八万。这些部队在湖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大型战场都有过历练,战斗力非常出色。另外,大顺军还有十五万的明军降兵。

近四十万大军遍布中原四州,饥民不断报名参军,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李自成凭借着相当出色的军事实力,号称百万大军阻击吴三桂和满清铁骑。

多尔衮拥有三十万大军,而且都处于实际战斗力的巅峰时期。尽管吴三桂也拥有四万大军,军事实力也不弱,但他手下的其他人的战斗力堪称废材,就像当时的紫禁城守卫一样,一碰就会土崩瓦解。因此,吴三桂对目前的情况十分担忧。

吴三桂虽然不如李自成和多尔衮,但只要随便加入其中一个,剩下的就会必败无疑。

(大顺军)

当李自成诚心来拉拢时,吴三桂决定向李自成投降。毕竟他和满洲的铁骑打了很多年,心里也有很多不满,如果投降于满清,以后肯定也不会有好日子,虽然吴三桂瞧不起李自成,但他现在唯一能指望的人就是李自成。

于是吴三桂思前想后,准备出兵南下,拥立李自成称帝。然而当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进驻北京时,一点也不像仁义军。当他们在镇上看到肤白貌美的女子时,就想据为己有。

为了增加军费开支,李自成任由手下将领劫富济贫。李自成的部下见吴三桂的妾室陈圆圆美貌动人,就强占了她。

(陈圆圆)

而这个时候,吴三桂正准备去北京拜访李自成,但是当一行人到了河北永平的时候,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

吴三桂得知自己的爱妾被占有,父亲被打得重伤,还被迫交了五千两银子。大顺军攻占京城后,就开始大肆虐杀京城的官员,掠夺他们的财富,而且数额非常巨大。

如果官员没有上交足够的财产,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吴襄也逃不掉。就连他最喜欢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手下抢走占了。一时之间吴三桂怒发冲冠,他立即率领大军返回山海关,在李自成的士兵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又占领了山海关。

(山海关之战)

二、山海关之战为何牵扯清军?多尔衮是如何入关的,为何李自成无法抵抗?

李自成知道后,他深感不对劲,也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迅速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放回家中,并派向吴三桂深表歉意,但吴三桂丝毫不领情,李自成明白他们没有和好的可能性了。

当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刚刚攻陷北京不久,战士们不想上战场,但是李自成深知山海关的新的性,所以坚持率领大军向山海关进发。李自成这次他出兵山海关。据史料记载,军队在六万到八万之间,对外宣称十八万大军。

吴三桂仅有四万大军,但是李自成并没有低估自己的敌人,他命令部队快速行军,不给多尔衮留下机会。李自成从四月十三日率军出发,它平均每天行进约九十里,二十日就到达了山海关。

(双方对决)

到达山海关后,李自成立刻三面围攻吴三桂,面对李自成军的进攻,吴三桂依旧伤伤撑着,他在等多尔衮的到来。

为了防止八旗兵支援吴三桂,李自成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山海关,但还是慢于满洲的八旗军。

吴三桂回到山海关后,他下定决心不屈服于李自成。当时他面临着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满洲的八旗军攻击,

他不得不和多尔衮合作,但他提出多尔衮不能经过山海关,只能过北部的隘口,事情一旦取得成功,他会给对方一些土地。多尔衮收到吴三桂的信后,立刻派大将率领大军向山海关进发。

(李自成大军)

四月二十日凌晨部队到连山时,他得知李自成军即将到达山海关,于是带领大军火速前行三百里,于第三天就到达了威远台。唐通完全没想到满洲的八旗军这么快就到了前面,轻敌之下很快就被打败了。

三、李自成十八万精锐为何团灭,多尔衮采用了什么战术,吴三桂起了什么作用?

吴三桂得知八旗军已经逼近山海关时欣喜若狂,他多次派使者要求多尔衮出兵,但没有得到回应。束手无措之下,吴三桂只好带领亲信在二十二日上午来到了威远台。

吴三桂看到多尔衮后,希望多尔衮能和他一起攻打李自成,为了达成心愿,他直接邀请八旗军和他一起入关。

(战场杀敌)

几代满洲人想南下都被山海关挡住了,现在可以轻松入关了。多尔衮自然是喜出望外。但是他不相信吴三桂,所以他让吴三桂把头发剃了,以示决心。

这个时候吴三桂没办法,就和多尔衮发了誓,剃了头发。然后八旗军跟着吴三桂进入山海关,这时候李自成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八旗军进入山海关后,李自成加大进攻的力度,但是多尔衮并没有立刻加入战斗,他想先观察大顺军的实力和吴三桂的战队的诚心。

(李自成行军)

同时他还警告部下,之前皇太极三次包围过北京,都无法攻克它,李自成能攻占下北京,那他一定有过人之处,所以坚决不能轻敌。

看到多尔衮按兵不动,吴三桂束手无措之下,只好带领自己的部队冲出去与李自成军作战。对于吴三桂来说,这场战斗已经无路可退,尽管迟迟没有突破对方的封锁,但他还是一次次发起进攻。

战斗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双方已经战斗到筋疲力尽,于是多尔衮派出自己的部队出击,在八旗军的猛烈冲击下,李自成的阵型变得一片混乱。

(多尔衮)

李自成的大顺军之前没有和八旗军打过仗,所以他们遇到对方骑兵时都不知如何为好,最后他们被逼到海边,遭遇屠杀。

虽然李自成在手下的保护下得以逃脱,但他的十五名将领在此役中阵亡,原有的十八万精锐部队也几乎被团灭。然后他派人和吴三桂讲和,但是多尔衮让吴三桂立刻追击李自成。

四、山海关之战的一起,根本原因是李自成咎由自取,失去民心

李自成只能仓皇逃回北京,他在城墙上把吴三桂的家人全部处决,这进一步激怒了吴三桂,随后他又率军更加猛烈地进攻李自成。

李自成匆匆称帝,过完一把当皇帝的瘾后,就立刻离开北京,与此同时,吴三桂在多尔衮的命令下继续向西追击。

(围城)

接着八旗军顺利进了首都,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不一样,多尔衮进京后并没有搜刮百姓的钱财。百姓也能过上正常的生活,这让他们无比欢迎多尔衮,也为满洲后来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虽然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失利,但他的战术没有问题,他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考虑了八旗军的影响,决定快速攻占山海关。只是他没想到多尔衮这么快就行动了,吴三桂这么坚决地倒戈满洲,让八旗军入关了。

但如果李自成和八旗军一样,进京时没有掠夺明朝官员和百姓的钱财,吴三桂就不会倒戈了,历史可能因此而改写,所以这一切悲惨的结局只是李自成自食其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是权宜之计吗?武略将军什么职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参加谁的部队,调北征南,明朝调北征南将士名册

    调北征南又是怎么回事呢?在明洪武十四年,太祖朱元璋调派正在北方与北元作战的傅友德、沐英等将领挥军南下,与蓝玉率领三十万大军征战云贵西南地区,意图消灭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势力,夺取对西南的统治权。第二年,亦即洪武十五年,占领了云贵。洪武十七年三月,傅友德、蓝玉奉诏班师回朝,沐英及数十万明朝官兵留下驻

  •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是太子吗,玄武门李建成女儿,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杀李建成

    李建成势力,在长安比李世民占有太多的优势了。用现在的话来说,李建成若想杀李世民,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容易。就是因为李建成太占优势、李世民太劣势,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才能成功。李建成正是因为长安是自己的地盘,所以才会带着少数的随从入宫;李世民正是因为自己太劣势,才不得不在玄武门伏击。若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在

  • 袁彬:明朝中期官员,跟着朱祁镇一起北狩,用身材膛为朱祁镇暖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袁彬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江西新昌,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他出生于近侍家庭,从小就比其他的同龄人聪明,对于诗文比较擅长。正统四年时顶替年老多病的父亲袁忠,当上了校卫一职。正统十四年七月份,瓦剌大军兵分四路大举入侵明朝北部边疆,当时宦官王振为了立下战功,以便更好地威压群臣,便怂

  • 北宋年间,御史奏请处决犯人,行凌迟之刑,也就是常说的千刀万剐 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陆游说,人身上的肉都没了气还没断,而且眼能看,耳能听,实在不是推行仁政的圣君所为。凌迟之刑源于辽代,唐朝时还没有这种刑罚。清朝沿用明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黜凌迟、枭首、戮尸三种刑罚。真宗皇帝故宋真宗时,御史台请脔剐害人贼,帝曰:“五刑自有常刑,何为惨毒也?”陆游尝请除凌迟之刑,亦谓肌肉已尽

  • 清朝明令禁止穿汉服,乾隆私下却常穿,还特意穿上汉服命人作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即使在遥远的广州,清军刚一进入,第一个告示便是张贴剃发易服令:“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要求老百姓脱下汉服,穿上满装,如果拒不执行,后果很严重——“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汉人,一直为自己的传统服饰而自豪,甚至用衣服的左衽、右衽来分别夷狄和华

  • 西夏被蒙古灭国时有多惨?一城被害得只剩106户!文字都失传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夏被灭有多惨,西夏被灭族的原因,西夏被灭国后去哪里

    在成吉思汗带领族人崛起于蒙古高原之际,崛起的蒙古人与四周邻居联系十分紧张,这也难怪,毕竟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尤其是一个处于崛起状态的游牧民族,在统一内部纷争把力量拧成一股绳后对四周邻居发动战争,扩张土地和势力范围,以掠夺牲畜、奴隶和财富填肥自身再正常不过了。蒙古帝国只是与周边稳定发展多年的其他民族相比

  • 李鸿章把问题一分为二,解决哥哥坐上位还是弟弟坐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鸿章后人简介,李鸿章诗最有名的一句,石国强评论李鸿章

    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与顽固派缠斗不休外部列强又步步紧逼他是如何力挽狂澜成为让慈禧太后赞为“再造玄黄”的官场不倒翁呢?我们幽默讲史领人物雾满拦江的力作《权谋高手李鸿章:力挽狂澜》将为你深层解读话说那年湖广总督李鸿章办案有功被朝廷升为直隶总督是管官员的官员他大哥李瀚章成了他的下属当地官员肯定不会放过这次

  • 灭掉西夏难于登天?为何兵多将广的北宋始终无法斩除西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但谁知道,这场几乎要成功的大战,竟然毁在了北宋将领的内斗中。西夏对北宋的威胁始于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党项新首领李继迁不满族兄李继捧对大宋朝廷谄媚献地的屈辱姿态,特别是在西夏割让了五州之地纳入北宋版图后,李继迁正式举起了反宋的大旗,自此成为了北宋的心头大患。灭西夏的最大倚仗:西夏“立国不稳”

  •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刘墉简介图片,和珅刘墉大结局完整版,评书刘墉斗和珅

    文字狱从顺治皇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之前都一直存在,尤其在康熙、雍正、乾隆在位的这些年间,搞得满城风雨,有学问人士闻之丧胆。对于文字案的审判难以有个标准,不管是自己写的诗句,还是引用前人的诗句,只要被读出有对清廷不敬的气质,便会惹来杀身之祸。其中有许多著名的例子,例如雍正时期的翰林学士徐骏,他写道:“

  • 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从朱元璋不杀胡德济,看军法与国法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最后的军事部署,朱元璋怎么加强军权的,朱元璋 如何多线作战

    徐达出兵至安定(甘肃定西),与王保保军隔深沟筑垒对峙,一天之内数次接战。王保保派兵一千多人从小道下山偷袭徐达东南营垒,整个徐达军都被惊动了。营垒部队长胡德济不知敌兵是从哪里钻出来的,仓惶失措,还好徐达率亲兵来援,斩杀了败退下来赵指挥及数名将校示众,溃军被镇住,才稳定了部队。次日,双方再战,明人人争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