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彬:明朝中期官员,跟着朱祁镇一起北狩,用身材膛为朱祁镇暖脚!

袁彬:明朝中期官员,跟着朱祁镇一起北狩,用身材膛为朱祁镇暖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009 更新时间:2024/1/29 7:39:47

袁彬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江西新昌,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他出生于近侍家庭,从小就比其他的同龄人聪明,对于诗文比较擅长。正统四年时顶替年老多病的父亲袁忠,当上了校卫一职。

正统十四年七月份,瓦剌大军兵分四路大举入侵明朝北部边疆,当时宦官王振为了立下战功,以便更好地威压群臣,便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袁彬以锦衣校尉身份护卫朱祁镇北征。

当明朝大军来到大同的时候,前方部队不断战败的消息传来,王振心生恐惧,决定收兵回京。到了八月份,明军来到了土木堡一带,被瓦剌军追击到,明军阵脚大乱,王振和许多扈从出征的大臣一起被害,英宗被掳。

也先挟持英宗皇帝朱祁镇的时候,很多侍从抛下英宗不顾,独自仓皇逃命去了。只有袁彬和哈铭依旧紧跟在英宗皇帝朱祁镇的身旁。

朱祁镇在漠北期间,住的只是毡帐和破旧的帏幔,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还时常受到瓦剌人的冷眼和刁难。袁彬周旋于患难之间,不曾触犯朱祁镇的旨意。

每当到了夜里的时候,漠北的天气就会变得异常寒冷。袁彬每天晚上都会同朱祁镇一起休息,有时候天气太冷了,也会用自己的身材膛去温暖朱祁镇的脚。在跟着瓦剌大军一起转移的时候,如果车马不能前行,袁彬便背着明英宗而行。每当朱祁镇仰头南天,想念中原故土的时候,都会长吁短叹,这时袁彬也会出来仔细开导。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朱祁镇对于袁彬越来越依赖,已经到了一种片刻不能离身的地步了。

袁彬不仅在生活上对朱祁镇百般照顾,在政治上也竭力避免他遭到瓦剌人的玷污。有一次,也先派人去跟朱祁镇表示,想要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这很明显是想要用美人计来逼降了。袁彬知道瓦剌人的阴谋,便告诉朱祁镇不能给接受也先的妹妹,因为陛下你是堂堂中原大国的皇帝,如果成了外族人的女婿,不仅会丢失气节,丧失尊严,今后还将处处受制于人。

而且,以陛下如今都处境去娶亲的话,会让南方的朝廷认为陛下您身为流亡之君,却在敌营贪图享乐,不思返国,十分不利于陛下回归中原故土。朱祁镇觉得袁彬的话语很有道理,便回绝了也先的要求。

也先因此十分怨恨袁彬,准备将其伤害。有一天,也先派人将袁彬给绑到旷野,准备将其给活活肢解了。朱祁镇闻讯后,如同失去左右手般焦急不已,赶紧过去解救。朱祁镇将自己作为皇帝的尊严放在一边,去哭着求也先,方才成功将袁彬给解救下来。

在袁彬的帮助下,朱祁镇得以拖到了回到中原故土的那一天。景泰皇帝朱祁钰只是将袁彬任命为锦衣卫试百户。等到朱祁镇复辟之后,方才将袁彬复辟为指挥佥事,后改为指挥同知。

朱祁镇十分眷待袁彬,对于其所请求的事情,基本上能满足的都满足了。当时内阁首辅商辂因事被罢免,袁彬借此请求得到其居所,并且在不久之后又请别建,都被朱祁镇所允许。

天顺元年的十二月,袁彬被进一步提拔为都指挥同知,不久后又进为都指挥使,与都指挥佥事王喜同掌锦衣卫。二人曾经受宦官夏时的嘱托,私自派百户季福到江西侦察。 这个叫做季福的是,朱祁镇乳母的男子。因此事情很快就被朱祁镇发现,并进行一番问罪,夏时被逮捕,王喜被免职,只有袁彬安然无恙,继续掌管锦衣卫。

天顺五年时,袁彬因为协助平定曹石之乱而立下战功,被提拔为都指挥佥事。当时锦衣卫指挥门达得到了朱祁镇的宠幸,势倾朝野,很多文武大臣因为得罪他而被锒铛不听话。唯独袁彬不肯屈服门达的权势,门达于是诬陷袁彬请求将其逮捕。朱祁镇虽然同意让门达依法办事,但却嘱托他一定要让袁彬活着。之后多亏漆工杨埙讼冤,方才让袁彬免了牢狱之灾。过后,袁彬但依旧在锦衣卫任职,但基本上不管事情,只是带薪闲住。

两个月后,英宗皇帝朱祁镇病逝,门达得罪新皇帝,被逮捕不听话,并充军南丹。袁彬摒弃前嫌地在郊外为其饯别,并赠送他财物。成化初年时,被提拔为都指挥同知。久之,进都指挥使。成化十三年时又提拔为都督佥事,负责管理前军都督府。不久后便直接病伤在任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年间,御史奏请处决犯人,行凌迟之刑,也就是常说的千刀万剐 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陆游说,人身上的肉都没了气还没断,而且眼能看,耳能听,实在不是推行仁政的圣君所为。凌迟之刑源于辽代,唐朝时还没有这种刑罚。清朝沿用明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黜凌迟、枭首、戮尸三种刑罚。真宗皇帝故宋真宗时,御史台请脔剐害人贼,帝曰:“五刑自有常刑,何为惨毒也?”陆游尝请除凌迟之刑,亦谓肌肉已尽

  • 清朝明令禁止穿汉服,乾隆私下却常穿,还特意穿上汉服命人作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即使在遥远的广州,清军刚一进入,第一个告示便是张贴剃发易服令:“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要求老百姓脱下汉服,穿上满装,如果拒不执行,后果很严重——“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汉人,一直为自己的传统服饰而自豪,甚至用衣服的左衽、右衽来分别夷狄和华

  • 西夏被蒙古灭国时有多惨?一城被害得只剩106户!文字都失传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夏被灭有多惨,西夏被灭族的原因,西夏被灭国后去哪里

    在成吉思汗带领族人崛起于蒙古高原之际,崛起的蒙古人与四周邻居联系十分紧张,这也难怪,毕竟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尤其是一个处于崛起状态的游牧民族,在统一内部纷争把力量拧成一股绳后对四周邻居发动战争,扩张土地和势力范围,以掠夺牲畜、奴隶和财富填肥自身再正常不过了。蒙古帝国只是与周边稳定发展多年的其他民族相比

  • 李鸿章把问题一分为二,解决哥哥坐上位还是弟弟坐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鸿章后人简介,李鸿章诗最有名的一句,石国强评论李鸿章

    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与顽固派缠斗不休外部列强又步步紧逼他是如何力挽狂澜成为让慈禧太后赞为“再造玄黄”的官场不倒翁呢?我们幽默讲史领人物雾满拦江的力作《权谋高手李鸿章:力挽狂澜》将为你深层解读话说那年湖广总督李鸿章办案有功被朝廷升为直隶总督是管官员的官员他大哥李瀚章成了他的下属当地官员肯定不会放过这次

  • 灭掉西夏难于登天?为何兵多将广的北宋始终无法斩除西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但谁知道,这场几乎要成功的大战,竟然毁在了北宋将领的内斗中。西夏对北宋的威胁始于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党项新首领李继迁不满族兄李继捧对大宋朝廷谄媚献地的屈辱姿态,特别是在西夏割让了五州之地纳入北宋版图后,李继迁正式举起了反宋的大旗,自此成为了北宋的心头大患。灭西夏的最大倚仗:西夏“立国不稳”

  •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刘墉简介图片,和珅刘墉大结局完整版,评书刘墉斗和珅

    文字狱从顺治皇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之前都一直存在,尤其在康熙、雍正、乾隆在位的这些年间,搞得满城风雨,有学问人士闻之丧胆。对于文字案的审判难以有个标准,不管是自己写的诗句,还是引用前人的诗句,只要被读出有对清廷不敬的气质,便会惹来杀身之祸。其中有许多著名的例子,例如雍正时期的翰林学士徐骏,他写道:“

  • 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从朱元璋不杀胡德济,看军法与国法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最后的军事部署,朱元璋怎么加强军权的,朱元璋 如何多线作战

    徐达出兵至安定(甘肃定西),与王保保军隔深沟筑垒对峙,一天之内数次接战。王保保派兵一千多人从小道下山偷袭徐达东南营垒,整个徐达军都被惊动了。营垒部队长胡德济不知敌兵是从哪里钻出来的,仓惶失措,还好徐达率亲兵来援,斩杀了败退下来赵指挥及数名将校示众,溃军被镇住,才稳定了部队。次日,双方再战,明人人争奋

  • 皇储制度:想当宋朝皇帝,要“寒窗苦读十几年”,苦学四门功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文化课的学习宋朝重文轻武,更是我们古代教育发展的繁荣时期。皇子教育又攸关王朝命运的大事。因此,身处于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之中,宋代皇子自然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朱熹把学校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还规定每个阶段的入学年龄、对象以及教学内容等。关于皇子入学年龄,最早的记载见于宋真宗时期:“仁宗方就学,

  • 嘉庆问和坤:你贪的钱,能花完吗?和坤说出的两点却堵得嘉庆话都说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和坤原本家庭还算富裕,然而父母的相继离世,和坤家中的其他长辈看到和坤年幼,于是,一群大人合起伙来将和坤父母留下来的财产据为己有,没了父母,没了家产,和坤只和弟弟相依为命,他们如今什么都没有了。家中的叔伯打算将和坤两兄弟赶出来,但他们这种行为遭到了和坤家中一老家丁和偏房的反对,偏房之前受过和坤父母的恩

  • 朱元璋一句话,让朱棣造反成功,各地藩王可领兵进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就是这本朱元璋亲手编制的《皇明祖训》,让朱棣找到了造反的借口,朱棣就打着这个旗号,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而朱元璋编写此书是为了对后世子孙的言行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希望他们恪尽职守,共同捍卫朱明江山社稷。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每个人都不敢有反心,特别是朱标在的时候几个皇子非常和谐。朱标伤后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