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储制度:想当宋朝皇帝,要“寒窗苦读十几年”,苦学四门功课

皇储制度:想当宋朝皇帝,要“寒窗苦读十几年”,苦学四门功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63 更新时间:2024/1/26 23:07:03

文化课的学习

宋朝重文轻武,更是我们古代教育发展的繁荣时期。皇子教育又攸关王朝命运的大事。

因此,身处于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之中,宋代皇子自然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朱熹把学校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还规定每个阶段的入学年龄、对象以及教学内容等。关于皇子入学年龄,最早的记载见于宋真宗时期:“仁宗方就学,天生圣人,得于梦兆,方五岁”。可见,宋仁宗早在 5 岁就开始学习了。之后未再出现有关皇子入学的具体记载。

宋代设有资善堂、宫学、宗学等专门的教育机构负责皇子的学校教育。此外,皇子位、王府和东宫等机构也一定程度的具有教育皇子的功能。

皇子教育的课程内容,宋代没有具体的规定,课程内容一般包括经、史、诗赋、书法等内容。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以及品德教育。 宋太祖曾向王官侍讲询问秦王学业如何,侍讲答道:“近日所作文词甚好。”

宋太祖则说:“皇帝家儿不必要会小哥,但令通晓经义,知古今治乱,他日免为侮文弄法吏欺罔耳。”宋太祖对皇子的小哥水准要求并不高,只要求皇子对经义有个大概了解,知道古今治乱得失。宋太祖的回答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在皇子教育课程中,经、史无疑占据主体地位。

《论语》、《诗经》、《孟子》等儒家经典是皇子学习的主要课程。皇子还要阅读《左传》、《尚书》、《汉书》等史书,以“知古今治乱”,从历史中获得经验教训。虽然儒家经典和史学都是皇子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但其中也有主次。在史学的学习方面,宋代不仅注意让皇子阅读以前的史书,还注意令其学习本朝历史,扩大了皇子的学习范围,有助于其在前人的事迹中吸取经验教训。

除了儒家经典和史书之外, 诗赋、书法、绘画也是宋代教育新的内容。宋太宗诸子就不乏善诗画、书法之辈。赵元杰“聪悟好学,善屬词,工草、隶、飞白,建楼貯书二万卷”。赵元偓通晓音律。赵元俨更是“平生寡嗜欲,惟喜聚书,好为文词,颇善二王书,工飞白”。尤其精于像物。他所画“《鹤竹》、《雪毛丹顶》、传警露之姿;《翠叶霜筠》,尽含烟之态。亦尝自朽《十六罗汉》,令蜀人尹质描染,棱棱风骨。”

除了正常的文化教育,品德教育也是皇子教育的新的内容。忠孝节义是中华传统美德。忠、孝是我们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因此在皇子的品德教育中,最为新的的就是忠孝之道。宋太宗专门挑选贤良之士,除了要使皇子近朱者赤,还希望皇子能够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德。宋太宗特意强调忠孝之道,应当还有一层意思。

“忠”要忠于皇帝,“孝”要孝敬父母长辈,无论是“忠”还是“孝”当时的对象都是宋太宗。

强调忠孝之道固然有令其发扬传统美德培养其品德的目的,但宋太宗深层目的是为了培养其忠君思想,令其效忠皇帝不可有僭越之心。 君臣长幼之道也是品德教育的内容。

为培养皇子尊敬师长的意识和谦逊的性格,皇帝不主张皇子学习时学官对其称臣,并要求皇子尊师重道,不可怠慢无礼。品德教育的内容包含甚多,贯穿于学官对皇子的日常教育之中。但忠孝之道和君臣长幼之道是其中尤为新的的内容,也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灌输忠君和君臣思想是为了使皇子安分守己,时刻将忠于皇帝谨守臣节铭记在心,最终目的是保证统治阶级内部团结,以免发生内乱。

如何习武

宋代对皇子的文化教育很重视,而武事方面虽然史料记载较少,仍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宋太宗专门于皇子襄王平时处理事务的附近创建射堂,是为了方便其习射训练,希望皇子在进行必要的从政训练的同时不可荒废习武。

宋真宗对宗室都尚且要求其习射,对皇子更会如此。一次宋真宗召宁王元偓等去龙图阁观书目,宋真宗说:“宫中常听书习射,最胜他事。”此时赵元偓虽已是宗室,但他“无事即习射”的习惯仍然能一定程度的体现宋太宗对皇子的习射教育。宋高宗臂力很强,“挽弓至一石五斗”。 应是经常练习的表现。靖康元年(1126年)康王赵构出使斡离不军营,金人欲将康王留作人质,让其与金国太子一同习射,结果康王“连发三矢皆中筶,连珠不断”。

金人怀疑道:“将官良家子,似非亲王,岂有亲王精于骑射!”于是令康王归以肃王为人质。这件事再一次证明宋代皇子不仅接受过骑射训练,而且是精于骑射,水平非同一般。

南宋时期,宋孝宗曾多次亲临玉津园燕射。燕射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讲武之事,但是燕射是一种娱乐形式的习射,也就是说燕射能够一定程度的体现出宋代皇子的习射水平。总之,习射是宋代皇子习武教育中的新的一项。

对待养子

有宋一代三百余年,自宋真宗以后,皇室男丁便不兴旺,常常后继乏人,必须养子嗣位。其后,宋仁宗无嗣,宋哲宗无嗣,宋高宗无嗣,宋宁宗无嗣,宋理宗无嗣,除了宋哲宗离世后由太后主持立其弟端王为皇帝,其余都靠宗室中的养子继承皇位,因此形成了一套皇嗣养子制度。

宋代本没有出现皇帝废立,以及大的宫廷政变,皇位的继承基本是在有序和平中进行的。为了使皇位能够在皇帝无子的情况下顺利交接,宋代的皇位继承人虽然也是从宗室子中选取,但都是皇帝在位时就选定储君。

宋朝皇帝一般在子嗣缺乏的情况下,先从宗室中选择有资质的宗子养于禁中,一边培养教育,一边等待自己的皇嗣降生。北宋时,宋真宗朝收养的允让和宋英宗都有收养于禁中又被送回藩邸的经历。南宋时,大臣劝宋高宗收养宗子时,也一再提到“俟皇嗣之生,退居藩服”。

赵昚生活在宫中将近二十年,虽早已封为皇子,却一直未确定其皇储的名份,是因为宋高宗还抱“皇嗣之生”的幻想。

收养宗子不仅是为了使皇位继承能够正常进行的一种措施,也是宋代在皇帝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安定民心,以防万一的一种做法。然而,一旦皇嗣降生,收养的宗子就会被送回藩邸。

宗子入宫后,由后宫妃嫔抚养。如“英宗方四岁,育禁中”,曹皇后“拊鞠周尽;迨入为嗣子,赞策居多”后宫妃嫔在收养于宫中的宗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皇帝在宗子中选择皇嗣时,一般选择多个候选人,然后优胜劣汰。宋仁宗时曾经有两位宗子被收养于禁中,幼者是赵宗保,长者就是宋英宗。

赵宗保是允成的儿子,“宗保生二岁,母抱以入见章献后,后留与处。宗保七岁,左侍禁,帝亲为巾其首。久之,归本宫,诏朔望出入禁省。”宋仁宗觉得赵宗保虽然“甚纯”,但是不够智慧,不足以担当大任,于是选择了赵宗实,不久将其封为皇子,赐名曙。

宋高宗在选择皇子时也颇费心思。赵令懬知南外宗正事后,选了十位宗子入宫侍选,其后又在这十人中选中两人。与莒遇事不惊,沉着冷静,沉稳持重,有皇帝风范,符合宋代一贯选择储君的标准,又有“皇帝之命”。于是立储之意已定。

结语

身为天之骄子,宋代皇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极其显贵的身份。然而,宋代的皇子并不像唐代皇子那样,与朝堂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作为皇储的直接来源,皇子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决定着未来储君能否担当继承大统之大任。地方的兴衰在于皇室,皇室的兴衰在于皇子。

有宋一代基本未出现大规模的宫廷流血事情。宋代皇子相较于别朝皇子大多恪守本分,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出现觊觎皇位欲抢班夺权者,一般也会被扼杀在摇篮中。这主要依赖于宋代完善的皇子制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嘉庆问和坤:你贪的钱,能花完吗?和坤说出的两点却堵得嘉庆话都说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和坤原本家庭还算富裕,然而父母的相继离世,和坤家中的其他长辈看到和坤年幼,于是,一群大人合起伙来将和坤父母留下来的财产据为己有,没了父母,没了家产,和坤只和弟弟相依为命,他们如今什么都没有了。家中的叔伯打算将和坤两兄弟赶出来,但他们这种行为遭到了和坤家中一老家丁和偏房的反对,偏房之前受过和坤父母的恩

  • 朱元璋一句话,让朱棣造反成功,各地藩王可领兵进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就是这本朱元璋亲手编制的《皇明祖训》,让朱棣找到了造反的借口,朱棣就打着这个旗号,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而朱元璋编写此书是为了对后世子孙的言行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希望他们恪尽职守,共同捍卫朱明江山社稷。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每个人都不敢有反心,特别是朱标在的时候几个皇子非常和谐。朱标伤后也没

  • 这天,康熙受群臣胁迫赏伊桑阿双眼花翎,并作为钦差大臣前往河督府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切,还要从白河沟案说起。治理黄河的大臣靳辅的儿子靳治豫,因为治理河道的条石出现了易脆问题,并在核查石头的过程当中误杀了当地的老族长。紧接着,靳治豫因为害人而锒铛不听话。平时,治河大臣靳辅清正廉明,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堵住了很多官员的运财之路,所以很多官员对靳辅一派都恨之入骨。这时,众官员见靳辅的儿

  • 从曾国藩与李鸿章对慈禧的看法,就能看出满清国祚不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七年3月,曾国藩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这是曾国藩阔别北京 17 年后再次回北京,在这十七年了,曾国藩完成对太平天国的镇压。曾国藩抵达北京,回京第二天,就蒙召见,这体现了皇帝的礼遇和优待。这是曾国藩第一次拜见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在曾国藩看来,现在同治有些萎靡不振,对于慈禧,曾国藩

  • 和珅的巨额财富,是如何得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和珅的财富有没有他自己赚的,李鸿章的财富超过和珅,形容和珅财富的诗

    和珅确实有自己的本事,大部分的财富贪污也好,经营也罢,肯定不是直接挪用的国库银子。否则如此巨额的财富,爱新觉罗的大清早就经营不下去了,乾隆皇帝也不会答应的。那么,和珅的巨额财富都是怎么来的?一、年轻高位,权力所得和珅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说不贪污是不可能的,但纯贪污占比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当然可不能洗白

  • 五大臣出洋考察为什么没有挽救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晚清史,基本上是一部挨打受辱的历史。因此,后人难免会带着奚落的情绪去体认。晚清落后挨打虽然是事实,其实,晚清为了挽救危亡,还是作出了巨在的努力。只不过,晚清终究没有改变走向覆亡的衰败之势,作出的种种努力,统统被视之为无谓的挣扎,成王败寇的历史观念,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是如此的深入人心,殊为可叹。晚

  • 《聊斋志异》:大乱之后,官宦家里冒出“鬼哭”声,处理思路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城里有一个大院子,那是当时的一个王姓大官的老家,官至学使之位。但王学使在朝中做官,老家的城池被叛军攻占之后,枪打出头鸟,王学使的老宅子就成了叛军首领的居所。自古邪不胜正,叛军虽然嚣张,当然不可能抵抗朝廷的围剿,没有多长时间便被官兵剿灭,并收复了城池。正义虽然战胜了邪恶,但也是一种“杀敌一万,自损三

  • 香妃到底有多好看,相貌复原图爆光后,网友:怪不得乾隆这么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容妃是阿里和卓之女。在回族大小和卓叛变的时候,容妃的哥哥配合清兵打仗有功,而且还被乾隆给官赏赐,而他为了示好就把妹妹送到宫中了。而刚进宫只是个贵人,但她很讨皇太后的喜欢所以也得到了重视,也就慢慢的得到了乾隆宠爱,一步一步的升上皇妃,不过到死都没有子嗣。她由于族人的特性,每次乾隆的出去打猎的时候她也会

  • 民国最后一位名媛:宁死不嫁日本军官,如今108岁,长寿秘诀仅2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在民国时期有一位样貌出众、才华横溢的女子,名叫严仁美,她被日本军官百般追求,却宁死不嫁;如今的她已108岁仍非常健康,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位名媛。▲严仁美样貌出众、才华横溢。(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民国初年,“名媛”一词很常见,也非常流行。在男女平等的热潮开始流行后,很多出身名门的女子开始走出家门,

  • 清朝落魄王爷,变卖家财后沦为车夫,溥仪知道后给其一个箱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宣告灭亡后,各个满清贵族也带着家人改名换姓,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中。但是他们之前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朝廷给的,或者是祖辈一代代的积攒下来的。靠着多年累积的财富安稳度日问题也不大。但是有些人大手大脚习惯了,积攒的钱财总有花尽的一天。当钱财用尽之后,便开始将家中的古玩字画卖掉。那就又面临了一个问题,卖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