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数学教育,始于李世民,开创我们古代通过数学入仕的先河

唐朝的数学教育,始于李世民,开创我们古代通过数学入仕的先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42 更新时间:2024/2/4 4:33:17

在我国古代,早在周朝就开始了民间的数学教育。到了唐朝,开始把数学变成一门学科列入高等教育的范畴,并允许学生参加科举考试,通过考试入仕的算学学生称为明算出身。

(《隋书》当中也有在国子寺中设置算学博士2人、助教2人、学生80人的记录,但并无其他内容,根据《我们科学技术史稿》一书,认为是唐朝开始的数学地方教育。)

【但只是开了一个小口子】

贞观二年,李世民在国子监这个唐朝的2023年兼国立大学中设置了书算学科,这是数学从私学教育向地方教育转变的一个标志性时刻。当然,李世民未必对数学有多精通,当时策划这个工作的数学家并未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只能把功劳归结到李世民身上了。

不过最初只有两名老师教授数学,官职是从九品下的算学博士,学生名额也只有三十人。毕竟数学家往往也是其他方面的专家,可能会任其他职务,数学研究在古代只是一项副业。

李世民对教育非常重视,没事就去国子学、太学去视察,应该是为了储备人才。既然皇帝重视了,资源自然就会倾斜,短短几年,国子监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六大教育机构增加了大量学舍、教师和学生,朝廷禁军这些大头兵当中也有博士去上课。

在贞观年间,就学总人数达到八千余人,除了大唐子民外,还有大量的高句丽、百济、新罗、吐蕃、高昌等国的留学生。

但大唐皇家数学专科学校并不是一个受重视的地方,虽然明算是与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等并列的学科之一,但与前三者比较起来,无论是教授内容还是毕业分配都有很大差异。

算学学生如果通过最后的科举考试,无论成绩好新都是从九品下最低官位,与书学相同。而秀才科分配最好的是正八品上官位,比算学和书学学生足足高了七级,起步就至少差了十几年的仕途沉浮。

历数唐代名人,许敬宗等少数是秀才出身,裴行俭狄仁杰等一小部分是明经,张柬之娄师德等一大批是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这三种一个都没有看到。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子学相当于清华北大,太学相当于211重点院校,四门类似普通高校,而其他的都是大专、中专和家庭自考;而秀才相当于博士毕业,明经、进士对应硕士和本科,明法、明字、明算只能算是大专了。

但考虑到其他学校往往都要求出身地位很高,比如国子学要求三品官以上的子孙、二品官以上的曾孙才能入学,太学要求五品以上子孙、从三品以上曾孙,四门要求七品以上子弟,律学、书学、算学这三个机构都收八品以下出身和庶人之子,这已经给了平民百姓一个出仕的好机会了,这是古代平民百姓为数不多的靠智力和个人努力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

算学学科还在唐高宗时期被取消过两次,再次体现出数学教育的不受重视。李治这个糊涂人总是办糊涂事,很快又重新被设置。

【教材与李淳风

当时的数学教材采用的是李淳风注释的《算经十书》,总计二十卷,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汉代以来的十余部数学著作,其中既有初级数学基础,也有日常生活当中的实用数学,更有与天文、地理、建筑等有关的专业数学。可惜有些已经失传,但仅从流传下来的一部分来看,汉唐时期我们古代数学研究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李淳风和李世民年纪差不多,早在唐朝建国不久就在李世民秦王府当中。李世民继位后,这位潜邸旧人也只是个从九品最低级的将仕郎,在太史局任职,并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淳风在太史局一干就是四十年,唐高宗时期李淳风离去,追赠从五品下的太史令,勉强给了一个副厅级待遇。

对《算经十书》的注释工作用了李淳风很长时间,从唐高宗初期开始,历时26年后才全部完成,不但整理了汉唐以来的数学著作,还增加了很多内容,这部教材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次由地方颁行数学教科书”(《数学教育史简编》)。

流传的李淳风故事很多,包括与袁天罡的联系,与武则天的联系等等,与本文无关就不详细介绍了,这里只采用李淳风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的身份。刚才说的李世民在国子学中设置算学学科,估计就是李淳风或者另一位数学家王孝通提出的建议。

【开始上课!】

课程设置按照难易顺序,其中《孙子算经》和《五曹算经》是入门基础知识,要求一年学习掌握,其中就有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以及“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的我们剩余定理;

初级课程是《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学制三年,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初中数学教育水平,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割园术计算圆周率等,其中还有很多测量数学的内容,学生们这时就能在天文、地理、军事方面的做些测绘、计算工作了;

中级课程应该是《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周髀算经》、《五经算术》,这时就开始深入系统的数学学习了,学制共三年,涉及到开方、立方、勾股定理,包括百鸡问题这种不定方程组解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续加强;

其他教材应该属于高级课程,包括《缉古算经》、《缀术》。

其中《缉古算经》是唐人王孝通编撰,包括用高次方程解决天文历法、土木工程施工等计算问题等。这也是其中最难的一本,仅此书学制就是3年,仅少于祖冲之的《缀术》学制4年。王孝通当时是算学博士、太史丞,官职不高,但估计是算学学生心中最有压力、最折磨人的一位老师。

以上课程总学制14年,唐时要求最低入学年龄14岁以上,全学完了就快30了。如果不深入研究后两门的话,应该可以7年毕业。

【考试,这可真是决定命运】

有学生、有教材、有教师,就要有学生们深恶痛绝的考试,但考试结果直接决定学生毕业分配去向。

考试分为两种,一种是除了《缉古》和《缀术》两门之外的其他初、中级课程,十道数学题要答对六道、十道记忆题要答对九道,这才算是及第,这样的学生估计是到各级政府和军中任职;

第二种主要考《缉古》和《缀术》,也是计算题十道对六道、记忆题十道对九道才算及第。这些学生估计是留校当算学博士。

两种考试都明确一点,记忆题如果不满足十题九对,即使数学题过了也不算及第。明显判卷老师不全都是数学博士,而是一些学文的大儒,他们可能不懂数学,但批阅记忆题还是没问题的。

什么是及第?

就是原来只能穿白衣的庶人子弟成为大唐统治阶级的一分子,虽然只能穿九品官规定的浅青色袍服,但毕竟是入仕了,他的家庭也成为了官宦人家,退休之前只要像王孝通老师一样熬到七品官,他的儿子就可以进四门学习。如此一代一代,终究有机会进入太学,再进入国子学,这是农民或者普通市民子孙除了当兵立军功之外最好的改变命运机会。

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就在于此。

唐朝的数学教育模式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以计算为主的实用数学教育有其特殊的价值,直到清末开办新学才被取消。

后世我们古代科学水平尤其是基础科学与西方逐渐拉开了差距,既有统治者闭关锁国不注重科学研究的原因,更有多次战乱浩劫对我们古代科学发展造成的严重损失。

伤在士兵刀剑下的并非只有阿基米德一个。

每逢战乱,科学研究人员被屠戮、资料典籍被焚毁,本来就是小范围传承的科学研究很容易就被彻底中断,其中以数次异族入侵或入主中原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我们古代最白痴的皇帝,这个白痴皇帝就是晋惠帝司马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晋惠帝司马衷,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

    259年,司马衷出生在洛阳皇家,他才出生的时候,其父皇帝司马炎就很喜欢他,不但每天都要去陪她,还给她安排了最好的老师,希望他能成才。结果一天天过去,司马炎感觉这孩子不太对劲儿,司马衷反应不够灵敏,学说话比较吃力,读书识字都很慢。任何一个超过三笔的字,他都要学十多遍才能勉强记住,由于它也没有受什么伤,

  • 朱元璋当皇帝后,想认朱熹为祖宗,没想到一理发匠打消了他的念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很多皇帝即位后,都想着要将家族祖先的血统追溯得更光辉一些,其实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是一样,如果在人群社会中有了事业上的成就,就一定要寻根找根,而且会将根塑造得尽可能光辉一点,像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就想要找一个光辉的根,追溯历史,李姓人物,最著名有影响力的莫过于老子,老子在学术上的成

  • 宫心计2深宫计:太平公主用白绫自尽,王蓁在冷宫度过余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隆基恩准尚宫局一局四司可以自选去留,陆碧云决定与徐相思出宫开店,安度余生。南宫琹决定出宫找成恭,相见团聚。汪敏无依无靠,便决定留在宫中,章琼香决定辞官退隐,长守仪光庙。为了向两位先皇后表达歉意,章琼香决定日日添香赎罪。太平公主本该去往蒲州,却又策马而归,太平公主担心杀机四伏,自己会踏上黄泉陌路。就

  • 在对日本关系上整个明朝时期一直都处于被动屈辱状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次年,各国纷纷遣使向南京朝拜新天子,唯独派往日本的使臣久无音讯,日本也尚未来朝贡。直到后来明廷才查清,赴日使臣早已死于非命!他们一入日本,便被日本人袭杀,诏书也溺毁无存。根据日方文献《明国书并明使仲猷、无逸尺牍》记载明僧致日本天龙寺信中所说,“舟至境内,遇贼杀,杀害来使,诏书溺毁”,洪武二年二月大明

  • 李世民的“傻”弟弟:一生忙着“胡作非为”,连武则天都懒得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储位之争的胜利,之后登基即位为帝,开创了贞观之治。虽然李世民十分的有智慧,但却有一个“傻”弟弟,别人忙着争权夺利,他忙着做“荒唐事”,甚至连武则天都懒得杀他。此人就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李元婴,唐朝有名的“荒唐王爷”。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李元婴还十分年幼,所

  • 他被称为妖僧,助朱棣夺位做太子老师,博学善诗,他的诗你读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最有名的诗句,朱棣最残暴的一个事迹,大明妖僧

    姚广孝书法他野心勃勃,誓要做一番大事业。他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执棋人,而不是一枚棋子。他不仅有政治野心,还很有谋略,他辅佐朱棣篡位登基,以燕地一方兵马敌全国兵马,且取得了胜利,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朱棣称帝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因他精通阴阳五行,迁都事宜由他一手负

  • 武则天晚年还宠幸男侍,难道只为满足私欲?其实你们都想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身边的大太监,武则天对他有多宠爱,武则天晚年为什么疯狂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畸形审美情趣:男女着装佩饰以“阴阳颠倒”为美。女子常着男人装,而男子则“为妇人之饰”,尤其是上层社会的一些名流,过分注重其仪容的修饰与化妆,用面脂、唇膏、簪花等女用化妆品粉头饰面,一度成为一种时尚。身为男子却爱化女性妆、佩女性饰。这种畸形审美情趣,古月清照认为与时下的“伪娘”其实有过

  • 为预防士兵逃亡,北宋政府竟强迫士兵在脸部手臂上刺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对士兵刺字现象沿自五代。《文献通考》记载:五代时“征讨不息、师人疲苦,多亡命者。梁祖患之,乃令诸军悉黯面为字,以识军号”。“北宋初期,凡投充禁军、厢军者,都强迫刺面。刺字的部位除了面部外,还应有两鬓或额角”。事实上,刺字的部位因兵种不同有所区别。义勇、枪杖手、弓箭手等乡兵刺字的部位与禁、厢军不同

  • 武则天称帝15年,为何不敢传宗接代?说出原因令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一代女皇武则天,废唐立周,建立武周王朝,成为历史上唯一敢坐上龙椅的正统女皇帝,为什么她没有传宗接代?且听小编为各位亲爱看官朋友一一讲来。武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入后宫,成为唐太宗低阶妃子(嫔妃等级:五品才人),李世民赐名“武媚”,后称“武媚娘”。唐太

  • 亦真亦幻的传奇家史——聆听南宋人民口中的杨门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杨守志,杨门一派,杨门逆子主角杨小宝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九个大一统王朝,其中唯有宋朝选择重文轻武的立国之策。盛世文能安邦定天下,但遇乱世,则需武将鞍马定乾坤。在风雨飘摇的宋朝,涌现出了一大批抗击侵略、收复国土的忠烈世家。声名显赫的曹家将,“撼山难,撼岳家军更难”的岳家军,以及杨家将、种家将、折家将等等。而这其中最负盛名、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