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所有的学生当中,子路挨骂应该算是最多的了,不过也没办法,谁让他是大弟子呢,不骂他骂谁,不过作为一个直性子,子路在求学阶段,做事不爱过脑子,这也差点酿成一次大祸。
[var1]
有一次,孔子病了,并且还病得不轻。子路知道了,作为一个急性子,看到老师病的这么厉害,脑子里直接就慌了。不知道哪根筋没放对,子路直接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说:咱们的老师病的太厉害了,恐怕不行了,我们赶紧忙着给他办理丧事吧。
这个时候,你可能就有疑惑了,孔子人还没死呢,着急办什么丧事啊!其实在当时是有这样的制度的。一个地位、威望高的人,在临死之前就要赶快成立办理丧事的小组,提前做好葬礼的一切准备,并且在临死之前还要给他做好整理妆容,干干净净的。这样你可能就明白了,子路其实是好心,看到老师快不行了,为了表示自己的爱戴和尊敬,抓紧时间成立了丧事小组,好让孔子的后事办的风光体面,这样也不有损孔子的名声。自己作为,这个事情就应该自己来组织,也不枉老师的一片教诲。
[var1]
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孔子的病好了。他的弟子们一脸懵逼,当然子路更是一时摸不着头脑。孔子见到子路之后,直接大呼:仲由啊,你这个大骗子,怎么拿我来诈骗啊啊!这就有点说不通了啊。子路本来是好意,想风风光光的给自己的老师办丧事,虽然自己没有确定老师的病情,做得确实有点不太合适,挨骂也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就被说成是骗子了呢?还惹得孔子老先生大发雷霆。子路的这个行为是怎样构成诈骗了呢?
[var1]
原来,按照当时的礼节、制度来说,一个人在死之前就成立办理丧事的小组,是只有国家的元首,比如皇帝、大官等等才可以的。孔子虽然也在鲁国做过官,但那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孔子只是一个教书的老师,整天和自己的学生们在一起,传播自己的思想。很显然按照当时的律法、制度,孔子是没有资格在临死之前就成立丧事委员会的。所以,孔子把子路的这种行为称作了一种诈骗行为也说得过去了。
[var1]
不过,子路作为的大弟子,虽然做事莽撞,但是学问还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儒家本来就倡导以德治国,所以像国家这样的礼节、制度自然也是非常了解和看重的,而子路也自然是知道这样的礼节的。不过规矩虽然摆在那里,但是早就有人破坏了这个规矩。在当时,有不少的士大夫们,在死前也成立过治丧委员会,而自己的老师现在虽然不做官了,但是依然还受到国家的礼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子路认为自己的老师享受这样的待遇也是说得过去的。反正自己作为学生,要让老师死的时候也要体体面面的。
[var1]
但是孔子作为一代先贤,本身的自制力是非常的强的。在他眼里,国家规矩就是国家规矩,自己不能逾越,我现在不是国家的大官了,只是一个老师,就不能有大官的待遇,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其他出格的事情一律不作。所以对于孔子来说,这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var1]
反过来看子路,他是诈骗犯吗?显然也不是,他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老师得到礼遇。老师的严格要求,学生对老师充满敬意,正是有这样的品质,孔子才能够成为一代先贤,光芒永存,而子路也是孔子学生中的一个贤能之士,而这正是我们现在需要学习的,不是吗?
参考资料:《论语》《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